生药学结构式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生药学与药动学名词解释

BCS: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Css(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体内消除的速率时的血药浓度。
MRT:药物在体内平均滞留时间。
阿霉素;是一个有效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对心脏的毒性较大,常常使用受到限制。
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用的时间或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
包合作用:将药物分子包钳与另一种物质分子的空穴结构内的制剂技术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
(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被动转运:是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崩解: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或溶解成碎粒的过程表观分布容积: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意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液体总容积,并不代表具体生理空间。
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波动百分数: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值的百分数。
波动度: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稳血药浓度的比值。
残数法:是药物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数的一种常用方法。
肠肝循环: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过程。
促进扩散:是指某些药物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
达坪分数fss(n):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Css的分数。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2、按物质的功能分类 组织物质——纤维素、木(质)素 (生药显微鉴定会涉及到) 贮藏物质——淀粉、脂肪油 (生药显微鉴定会涉及到) 生活物质——蛋白质、叶绿素 新陈代谢产物——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糖、氨基 酸、蛋白质、脂肪油、核酸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生物 碱、黄酮、挥发油、皂苷等等
1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方法(溶剂提取法、萃取法) 3掌握结构鉴定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
有效成分
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 学成分
不具有生物活性或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 无效成分 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 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 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我国学者80年代研制的新药,1992年国内上市 石杉碱甲(huperzine A)(抗老年痴呆) 乙酰胆碱酯抑制剂
中药的化学: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 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 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 内容
掌握
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 鉴定、修饰和改造及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
阐明药效的物质基础 探索防治疾病的原理
如麻黄、人参
促进药效理论研究
如辛味药、行气药 如麻黄
阐明炮制原理
如 何首乌、 延胡索、黄芩
阐明配伍原理
如 溶解度 柴胡与人参 甘草与甘遂
麻黄 入肺、膀胱经
α-松油醇
发汗散寒
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 平喘 解痉作用
伪麻黄碱 利水 升压、利尿
肺 膀胱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生药学资料

定义1.1 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2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1.3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
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
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六神丸:牛黄、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1.4 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 草药。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生药学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 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总目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第2章、有效性-第3章和安全性-第4章评价方法)(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即“真伪”鉴定,包括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生药学

生药学电子教案山东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所《生药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课堂讲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共72学时。
在讲课的36学时中,生药学总论部分讲课7次,14学时,重点讲述7个重点问题;各论部分讲课11次,22学时,共讲述44种重点生药。
现将每次讲课的目的要求、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具和复习题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次讲课生药学的概念、发展和任务、生药的分类、记载大纲及生药命名目的要求:1、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目前生药学的主要任务,及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记载药物数量及主要特点。
2、熟悉生药与中药的区别,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3、了解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及国外生药学的发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具:山大生药学研究所研制的《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课件》教学难点:生药学的概念及任务。
复习题:1 生药与中药有何不同?现阶段生药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2 古代主要代表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记载药物、主要特点及意义是什么?3 生药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4 生药一般记载哪些内容?生药拉丁名包括哪方面的内容?一、生药学的概念、发展和主要任务1生药学的概念:化学药品(西药)药物⎨中药⎨中成药中药材⎨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生药药物: 凡是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称为药物。
中药:指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传统药物。
包括:中药材(植物、动物及矿物的个子、饮片和炮制品)、中成药(成方制剂如膏、丹、丸、散、片、等)。
中药材:一是指切制成的饮片,二是指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指草医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
相当于中药材。
另外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辅料的天然药物,也列入生药的范畴。
生药学

初生代谢: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故称之为初生代谢,也称一次代谢。
次生代谢: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初生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
这一过程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故称为次生代谢。
初生代谢产物:由初生代谢产生的,如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维持植物生命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物质,称为初生代谢产物。
目前已知这类物质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萜类、黄酮等这些由次生代谢产生的物质叫做次生代谢产物。
大多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
生药学:应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有效成分、采制、加工、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学科。
生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也称为“天然药物”中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中医使用的药材,既可以是炮制后供调配中医处方并煎服的饮片,也可是供药厂上产中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
道地药材: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药材。
草药:并非特指草本药材, 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者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其中也有些是本草记载的药物,曾一度与中药合称为中草药。
1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2.按化学成分分类:生药中所含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类别来分类。
如含黄酮类生药、苷类生药、生物碱类生药、挥发油类生药等。
3.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①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
②按中医功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无节乳汁管-单个乳细胞构 成,随器官长大而伸长,有 的发育过程中还有细胞核分 裂。彼此之间无联系。
有节乳汁管-一系列管状乳 细胞错综连接而成的网状管 道系统,连接处的细胞壁溶 化贯通,乳汁可以相互流动。
五、机械组织
细胞壁明显增厚的一群细胞。有支持植 物体或增加其巩固性以承受机械压力的作 用的细胞群。 根据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和部位程度不同, 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器官表面终生只具表皮。多 皮层、韧皮部或 年生木本植物,除叶外,茎与根幼年保持表皮, 维管柱鞘的薄壁 细胞恢复分生能 随其增粗,表皮破坏,而产生周皮。
力转变而成
周皮由侧生分生组织即木栓形成层向外分 化木栓细胞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合称 周皮。
木栓层-细胞扁平、 排列紧密、细胞壁 木栓化 木栓形成层-来源于 表皮、皮层、韧皮部 薄壁细胞。 栓内层:是生活的薄壁细胞,常只有一层,茎 的栓内层细胞常含叶绿体,所以又称绿皮层
其他薄壁组织
通气薄壁组织
分布: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 草髓部。 功能:具贮存空气作用。 特征:具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 成大气腔。
吸收组织
吸收薄壁组织
分布:根尖的根毛区,细胞壁薄。 功能:从土壤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输导 组织中。
贮水组织
组织细胞储藏 有丰富水分, 细胞较大,液 泡中含有大量 的粘性汁液。 一般存在于旱 生的肉质植物 中。
伸长生长(如水稻拔节)
现将两类分生组织的对应关系表解
顶端分生 组织 侧生分生 组织 居间分生 组织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 织 次生分生组 织
存在部位 根尖、茎尖顶 端分生区 根茎等器官的 周围 穿插于成熟组 织间
细胞特点 作用 短轴或近于 使根茎伸长、芽形 等径 成与分化 长梭形 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生长
生药学重点整理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知识要点:生药(crude drug)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本草著作。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3、了解生药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要点: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约200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该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一章分类与记载大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拉丁名。
2、了解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知识要点: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Ch. P.、《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称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生药的拉丁名来源于原植(动)物学名,由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附加其根、茎、叶、花、果实或角、骨等药用部位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rcumol莪术醇莪术
莪术烯醇莪术(curcumenol)
germacrone吉马酮莪术
莪术双酮莪术(curdione)
curzerenone莪术酮莪术
香草醇天麻vanillyl alcohol
gastrodin天麻苷天麻
前面要加个β
蝎毒素Ⅲ(tityustoxinⅢ)全蝎
(artmisinin A qinghaosuⅠ)青蒿甲素青蒿
红花素红花carthamidin
hinesol茅苍术醇苍术
β-桉叶醇术(β-eudesmol)
木香内酯木香(costuslactone)
picrocrocin西红花苦苷西红花
西红花醛西红花(safranal)
α-crocetinα-西红花酸西红花
乙酰丁香酚丁香acetyleugenol
ligustilide藁本内酯当归
正丁烯酜内酯当归n-butylide-ntphthalide
chuanxiongzine 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
川芎
阿魏酸川芎ferulic acid
l-menthol L-薄荷醇薄荷
L-薄荷酮薄荷l-menthone
黄芩苷黄芩baicalin
scutellarein黄芩素黄芩
汉黄芩苷黄芩wogonoside
wogonin汉黄芩素黄芩
丹参酮Ⅰ丹参(tanshinoneⅠ)
丹参酸A丹参(Salvianic acid A)
scopolamine东莨菪碱洋金花
绿原酸金银花(Chlorogenic acid)
青蒿素青蒿(qinhaosu, artemisinin)
d-corydaline延胡索甲素延胡索
延胡索乙素延胡索dl-tetrahydropalmatine
Indigotin靛蓝板蓝根
靛玉红板蓝根indirubin
epigoitrin表古碱板蓝根
黄柏碱黄柏phellodendrine
agarospirol沉香螺醇沉香
白木香酸沉香baimuxianic
eugenol丁香酚丁香
L-麻黄碱
l-ephedrine麻黄
d-伪麻黄碱
d-pseudoephedrine麻黄
methyleugenol
甲基丁香酚细辛
黄樟醚细辛
safrole
Emodin大黄素大黄
大黄素甲醚大黄physcion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chrysophanol大黄酚
大黄酸rhein
二苯乙烯苷何首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小檗碱黄连berberine
Coptisine黄连碱黄连
甲基黄连碱黄连worenine
Palmatine巴马汀黄连
药根碱黄连jateorrhizine
淫羊藿苷淫羊藿icariin
magnolol厚朴酚厚朴
和厚朴酚厚朴honokiol
cinnamyl aldehyde桂皮醛肉桂
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
muscone麝香酮麝香
麝香吡啶麝香(muscopyridine)
华蟾毒精cinobufagin蟾酥
细辛醚细辛l-asari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