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届高三高考冲刺调研卷(五)地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

201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完成1﹣2题.1.(4分)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4分)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有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据题回答3﹣4题.3.(4分)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部南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4分)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雷州半岛南部…,完成5﹣6题.5.(4分)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6.(4分)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部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如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7﹣8题.7.(4分)分析解答太简单。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8.(4分)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大长③7月份接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9﹣10题.9.(4分)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10.(4分)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11.(4分)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示世界大洋海绵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二、简答题12.(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13.(24分)根据材料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安徽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解析版说明:本卷为安徽卷,并非正式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第Ⅰ卷本卷共3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8,完成25-26题。
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B【解析】图9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 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答案】C【解析】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2014安徽省地理高考题及详细答案(高清重绘版)

1.2014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m例III III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2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I 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8,完成25~26题。
4040°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又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 ,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 ;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 以南、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 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图9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9~30题。
图929.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30.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201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完成1﹣2题.1.(4分)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2.(4分)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有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据题回答3﹣4题.3.(4分)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部南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4分)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雷州半岛南部…,完成5﹣6题.5.(4分)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6.(4分)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部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如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7﹣8题.7.(4分)分析解答太简单。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8.(4分)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大长③7月份接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9﹣10题.9.(4分)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10.(4分)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11.(4分)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示世界大洋海绵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二、简答题12.(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13.(24分)根据材料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4安徽地理高考试卷解析和考情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暨考情分析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上有影子而且太阳高度还较高,应该是夏半年。
选项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0a)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合素质要求较高。
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
【参考答案】
)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
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政治、历史)人文与社会基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西昌成功发射,并于12月14日在月面成功实现软着陆。
“玉兔号”必须经受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的恶劣环境。
图1为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嫦娥三号”卫星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地月系2.与地球表面相比,月面昼夜温差极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植物B.没有水C.没有大气D.没有土壤图2为入侵我国的某种自然灾害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由移动路径可判断,入侵我国的这种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洪涝D.干旱4.导致该自然灾害大规模爆发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准静止锋5.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省A.劳动力短缺B.性别比例失调C.老龄化加速D.人口大量外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图3为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农业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影响该地农业生产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源D.交通7.图3中体现的农业生产显著特点是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立体农业D.城郊农业8.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如果灌溉不当,土壤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的荒漠化现象称为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石质荒漠化D.次生盐渍化为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国家规划建立京津冀都市圈。
该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部分地区。
图4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据此回答9一10题。
9.根据各地的优势,北京、河北、天津分别属于A.资源型区域、加工型区域、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资源型区域、知识型区域C.知识型区域、资源型区域、加工型区域D.知识型区域、加工型区域、资源型区域10.京津冀都市圈的形成将促进各地理要素的合理流动,图中①②③④流动要素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7产业与技术扩散 B.③一资源和农产品C.②—工业品和高技术产品D.④—技术与资金2014年6月,火热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
安徽省宿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扫描版(附答案)

宿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5×2=50分)26. (14分)(1)甲地:地处盆地,不易散热,红色砂岩对太阳辐射吸收多,地面辐射强;(2分)乙地: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2分)(2)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率减少,地面温度升高,导致气温升高;(2分),夏季海陆温差增大,导致夏季风偏强,雨带推进偏快,导致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减少,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2分)(地温、气温、季风和南北水热4个方面,合计4分)(3)南方水电比重大,今年夏天酷热,旱情严重,导致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电荒严峻;(2分)酷热天气导致生活用电增加;(2分)农业灌溉用电增加等。
(2分)27.(12分)(1)地壳下沉,接受陆地的沉积物,在浅海堆积形成石灰岩;(2分)后经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陆地);(2分)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大峡谷。
(2分)(2)清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2分)地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落差集中;(2分)河流流经山地峡谷中,建坝工程量较小。
(2分)28.(12分)(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分)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保护农田(2分);丙:固沙减小风速,防止海浪侵蚀。
(2分)(2)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入侵,海岸后退;大水漫灌,土壤盐碱化加重;农药、化肥的使用,水污染加重。
(任答三点,每点两分,共6分)29.(12分)(1)西风带来充足的水汽;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高山地形的阻挡,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每个要点1分,共3分)(2)小麦(1分)微电子(1分)(3)寒流(1分)海岸线漫长,良港多;沿海多滩涂,浅海大陆架广;所属海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高度发达,技术水平高;国际经济贸易量大。
(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2014年高考地理安徽卷

2014年高考地理安徽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
完成23~24题。
1.(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2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下图,完成25~26题。
3.(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短期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7~28题5.(2014安徽高考文综,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外置6.(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9~30题。
7.(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29)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8.(2014高考地理安徽卷,30)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