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发生急性氟化氢中毒事故调查
一起氟化氢泄漏事故的原因调查

一起氟化氢泄漏事故的原因调查
杨衍超;龚路青;吴剑波
【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
【年(卷),期】2008(034)003
【摘要】某转炉顶端防腐衬底的焊缝被腐蚀后,衬底在焊缝处被搅拌棒轴头刮开、卷起,卷起的衬底又将搅拌轴头提起,至一定高度后落下,砸在导气箱突出转炉顶端部分,导气箱上部脱离转炉,发生氟化氢泄漏事故.分析了该转炉氟化氢泄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杨衍超;龚路青;吴剑波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基于RIMER的氟化氢泄漏事故救援指挥效能评估 [J], 宗鹏;王慧飞;谭建伟;姜波
2.氟化氢容器泄漏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J], 荆强征;景六刚;李明;任希佳;淡勇
3.河南孟州成功处置一起氟化氢罐式运输车泄漏事故 [J],
4.一起急性氟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 [J], 刘双莲;王秀华;尚晓颖;于静
5.浙江上溪高速公路发生氟化氢泄漏事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期,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中毒事故,造成了多人生命的丧失和伤害。
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特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对此次中毒事故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二、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某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化工厂。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时突然传出了一阵刺鼻的气味,随后工厂内的员工们出现了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
紧急情况下,工厂启动了紧急疏散预案,并迅速报警求助。
三、调查过程1. 现场勘察调查组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勘察。
现场呈现出一片混乱,地面上散落着各种化学物品的残留物。
调查人员佩戴防护装备,仔细搜集了现场的物证,并对现场进行了拍照记录。
2. 化学物质分析通过对现场采集的化学物质样本进行分析,调查组发现了一种名为X的有毒化学物质。
X物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有机溶剂,具有刺激性气味和高度挥发性。
根据工厂的生产记录,该厂确实使用了X物质作为生产原料。
3. 调查员访谈调查组成员对事故发生前后的工厂员工进行了访谈。
从访谈中了解到,当天工厂在进行某种新产品的试生产,而这种新产品需要使用X物质。
然而,工厂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导致了X物质泄漏并引发了事故。
四、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组的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不到位工厂在使用有毒化学物质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导致了化学物质泄漏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引发了事故。
2. 紧急疏散预案不完善事故发生后,工厂虽然启动了紧急疏散预案,但由于预案的制定不完善,疏散过程中出现了混乱和阻塞的情况,导致了伤亡人数的增加。
3. 监管不到位在事故发生前,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对该工厂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使得工厂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教训和改进措施针对此次事故,调查组提出了以下教训和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南通如皋市众昌化工有限公司“1218”较大中毒事故情况的通报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南通如皋市众昌化工有限公司“12?18”较大中毒事故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公布日期】2018.12.25•【字号】苏应急〔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南通如皋市众昌化工有限公司“1218”较大中毒事故情况的通报苏应急〔2018〕16号各设区市安监局:2018年12月18日10时25分左右,南通市如皋市众昌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吨氟胞嘧啶、副产200吨氟化铵技改项目在试生产设备调试过程中,氟化氢冷凝釜和冷却器发生物理爆炸,造成3人氟化氢中毒死亡。
经初步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氟化氢冷凝釜夹套和冷却器壳程受液氮快速降温骤冷作用变脆,液氮尾气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在骤冷和压力共同作用下,冷凝釜夹套和冷却器壳程发生粉碎性炸裂,冷凝釜内筒底部破裂,冷凝釜内和冷却器管程内的液态氟化氢泄露,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企业违法违规进行设备调试;生产工艺安全可靠性未经充分论证;未进行正规设计,未开展风险评估,随意变更冷凝工艺、冷媒介质和设备设施;未编制设备调试方案和操作规程;工艺、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缺失,聘用非化工专业人员作为技术顾问;员工操作技能培训不到位,操作不正确;应急防护措施不落实等。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事故处置和伤员救治,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
省应急管理厅迅速响应,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应急管理部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司派员赴现场督导。
2018年12月20日江苏省安委会决定对南通市“12?18”较大中毒事故实行挂牌督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针对该起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工作要求:一、进一步强化工艺安全风险管控。
关于氟化氢和氢氟酸如何正确防护

关于氟化氢和氢氯酸如何正确防护由于氟化工生产中涉及很多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中毒、爆炸等安全隐患。
氟化氢是氟化工生产的伴生气。
氟化氢是无色、不可燃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生成氢氟酸,溶解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
氢氟酸(HF)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够与很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存在燃爆风险。
根据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划分,氟化氢属于高度危害介质。
一、氟化氢的危害与防护1.氟化氢的危害足•种极弛I的腐蚀剂.勺剧,&它能无色的气体,f∣1住C中,只叫KihX3ppm就会产4押J激的味JIn颊腐蚀性、GiiiWftrk j 狐化依危(1)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
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
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
(2)本品灼伤疼痛剧烈。
(3)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
(4)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
(5)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蝴,嗅觉减退。
可有牙齿酸蚀症。
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6)氟化氢具有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引起鼻咽喉性炎症,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
(7)骨骼损坏引起骨病。
(8)氟化氢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渗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
长期处于弱氟化氢环境,也会产生腐蚀和氧化现象,从而伤害人体组织。
2.氟化氢遇水可形成氢氟酸,为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发烟液体,有剧毒、有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为避免因过量的氟化氢遇水蒸气而形成氢氟酸,应在现场环境中安装气体检测变送器实时检测氟化氢气体浓度,以便更有效管控氟化氢气体的品质。
3.紧急处理与防护立即脱去污染立即提起眼脸迅速脱离现场川水漱口,给的衣着,用大用大量流动iif至空气新^处。
饮牛奶或蛋清,法流动i∣'i水:中水或生理盐水保持呼吸道通迅速就医。
氟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1.无水氟化氢20世纪80年代某厂所生产的无水氟化氢钢瓶,在一些用户处发生强烈的爆炸:有北京的一家军工厂、苏州的一家试剂厂、辽宁的一家化工厂等,甚至在该厂的露天仓库上也发生相似的爆炸。
经调查分析,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使用钢瓶不当,为图方便把钢瓶直接当成提供原料的容器,安装于工艺流程内。
钢瓶内氟化氢量随着使用而减少,相应瓶内压力下降时,就采用直接对钢瓶加热的方式升压,最后又因物料基本用完,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形成负压,将钢瓶后工艺系统内的水或其他化学品倒吸入钢瓶。
此空钢瓶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产生爆炸。
1991年湖北某厂的无水氟化氢成品贮槽,由于观察液面的视镜突然破裂,槽内的液体氢氟酸大量喷出,致使1人死亡、1人重伤。
1991年广东惠阳某厂的无水氟化氢大贮槽,液相出口管止回阀失灵而进行检修,操作人员由于疏忽忘了切断管线,管内残存有液体氢氟酸,却又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也造成液体喷出,同样致使1人死亡、1人重伤。
某厂的无水氟化氢贮槽在更换液位计时,虽按规定事先打开放空阀进行放空泄压,可能因阀门开得不够大,排放时间又不长,余压并未排尽。
操作人员未经检查测试,随即拆卸液位计,致使液体喷出,造成2人死亡。
某厂的无水氟化氢贮槽因设置在厂区道路旁,被一厂内运输车辆撞坏卸料管道,大量氟化氢气体向周围大气逸出,有人因慌乱进入下风向附近更衣室内躲藏,结果造成1人死亡。
某厂的无水氟化氢精馏塔,在例行大修时,未按安全规程先行清理设备内剩余物料,当打开手孔后,氟化氢气体大量逸出,在场人员却未有防备,造成多人受伤,有人吸放过多而中毒死亡。
无水氟化氢反应转炉及其他部位,特别是排渣系统经常因控制不稳或操作失误,造成氟化氢气体及混有残存硫酸气体的渣料,将有害气体散发于空气中。
2004年,某厂操作人员在萤石螺旋输送器正在运行时,用脚踩在盖板上面,因为钢板已腐蚀变薄,不慎一脚落入,受到严重伤害。
2.二氟一氯甲烷1980年某化工厂的HCFC-22湿式气柜要检修时,由于认为气柜内的物料没有多大的毒性,而且气柜的钟罩已取出,设备是敞开的,在工段长带领下操作工就下去作业。
衢州市巨化集团氟聚“1.4”一般中毒事故调查事故

衢州市巨化集团氟聚厂“1·4”一般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衢州市巨化集团氟聚厂“1·4”一般中毒事故调查组衢州市巨化集团氟聚厂“1·4”一般中毒事故责任追究组2021年5月2021年1月4日8时43分许,位于衢州市智造新城的巨化集团氟聚厂八车间3HFP装置发生一起含高浓度八氟异丁烯(剧毒品)的有机氟混合气体排放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8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44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委员王勇和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查明问题,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中毒人员,迅速组织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现场。
省长郑栅洁批示要求救助各类中毒人员,同时进一步排查是否还有此类隐患,查明事故原因,全省举一反三。
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金彪,时任副省长王双全、副省长高兴夫、副省长刘小涛也分别就事故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吸取事故教训做好隐患排查整治等作出批示或指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浙江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省政府令第31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1月6日,经省政府同意,成立了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总工会、衢州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衢州市巨化集团氟聚厂“1·4”中毒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对事故提级调查,同时聘请化工领域的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等,查明了事故经过、发生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事故调查组认定,衢州市巨化集团氟聚厂“1·4”中毒事故是一起内含高浓度八氟异丁烯(剧毒品)的有机氟混合气体违规排放引发的群体性中毒,企业未及时处置并上报,导致多人伤亡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氟化氢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氟化氢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背景氟化氢是一种具有剧毒和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当泄漏事故发生时,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现场应急处置,以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
目标本应急处置方案的目标是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减少氟化氢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紧急响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同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如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等)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事故情况报告。
2.防止进一步泄漏封堵泄漏源:对发生泄漏的设备或管道进行临时封堵,以防止氟化氢继续泄漏。
切断供气源:关闭相关的气体供应管道或阀门,以停止氟化氢的进一步泄漏。
3.人员安全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撤离危险区域,远离泄漏源。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具、手套、耐腐蚀服装等。
4.环境保护针对泄漏物进行扩散控制:利用合适的隔离措施,阻止泄漏物进一步扩散。
避免泄漏物进入水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污染水源或排入排水系统。
5.应急处置始终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应急处置。
迅速部署专业人员进行泄漏物的清理和处理。
与应急救援队伍密切合作,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事后处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泄漏事件的报告和登记。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对泄漏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确保环境恢复正常。
以上是针对氟化氢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方案,请各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时严格按照该方案操作,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请确保相关人员都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氟化氢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氟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部位均有严重危害。
为提高应对氟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保障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2. 防止事故扩大,减少环境污染;3. 做好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及关联单位发生的氟化氢中毒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1)指挥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2)副指挥长:由公司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全员、技术人员等组成。
2. 应急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
(1)组长:由公司安全总监担任;(2)成员:由安全员、医务人员、消防员等组成。
3. 技术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1)组长:由公司技术总监担任;(2)成员:由技术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组成。
4.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供应、交通管制等工作。
(1)组长:由公司后勤部负责人担任;(2)成员:由后勤部工作人员、保安等组成。
五、应急救援程序1. 接报:接到氟化氢中毒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
2. 现场救援: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2)对中毒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包括现场急救、转运等;(3)对事故现场进行通风,降低氟化氢浓度;(4)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防止事故扩大。
3.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1)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减少环境污染;(3)对事故责任进行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 事故总结:事故处理结束后,组织召开事故总结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物资及设备1. 应急物资: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靴、呼吸器、担架、急救药品等;2. 应急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通信设备、车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 但车间生产设备布局过密, 空间窄小, 如发生意 外存在连锁反应的隐患。在互救方面存在个人无有效 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冲入现场救人, 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保障职工安全, 提出以下预 防控制建议: ①加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卫生法 律法规教育, 依法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②加强全体员 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进一步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 意识。企业定期发放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监督员工正 确使用好防护用品, 保障员工安全健康。③进一步完善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落实平时的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的 应急反应能力及救援现场组织指挥能力。建议各生产 班组建立 2 个有现场抢险技术的救灾小组( 每组 2 人, 配备有压缩空气的防毒面具) , 分别完成现场堵截毒 源、抢救伤员的任务, 其人员及有效的防毒面具可落实 在控制室; ④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调整车间设备的合 理布局, 预防事故隐患; ⑤建立健全生产环境职业病危 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和评价制度。生产中存在有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项目, 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预评审 与效果评审; ⑥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要及时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 有利于及时获得救援帮助。急性中毒者 及时就近送医院救治,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以利康复。
我市有较多氟化氢生产企业。其为制造无机和有 机 氟 化 物 的 原 料 , 沸 点 低 , 无 水 氟 化 氢 及 40%氢 氟 酸 在空气中会发生烟雾, 蒸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经呼吸 道吸入或溅及皮肤, 可使组织蛋白脱水、溶解, 极易引 起 急 性 中 毒 [1]。 我 市 某 化 工 企 业 在 试 生 产 四 氟 乙 烷 ( R134a) 期间, 生产车间精馏塔突然发生意外爆炸 , 泄 漏 大 量“ 氟 化 氢 ”。 岗 位 人 员 在 撤 离 与 互 救 过 程 中 发 生 4 人急性中毒, 9 人有刺激反应, 经及时抢救治疗, 全部 康复。现报道如下:
""""""""""""""""""""""""""""""""""""""""""""""""""""""$
色彩设计学告诉我们, 在许多场合, 色彩比声音更能提 高人们的注意力。因此, 用某些警告色彩来配合安全生产, 可 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石油化工企业里一般都有许多种颜色 的管道和阀门, 虽然错综复杂, 但其表面的颜色能使你一眼 就识别出管内输送的是什么物质, 红色的管道和阀门是蒸汽 管(道)路 , 黄 色 的 是 氨 气 管 道 , 天 蓝 色 的 是 氧 气 管 道 , 黑 色 的 是氮气管道, 绿色的是水管, 而棕色的是输油管, 红色的是硫 酸管, 紫色的是可燃气体, 银白色的是可燃液体……配合注 字颜色, 我国目前共有 45 种管道涂色规定。
4 事故分析 本次事故主要是 3 号精馏塔爆炸所致, 原因可能
生产工艺存在某种缺陷, 与精馏塔内温度升高、压力增 大有关。3 号精馏塔内主要原料是“无水氢氟酸”, 属高 毒化学物质, 在常温≥19 ℃下易气化成“氟化氢”气 体; 皮肤、呼吸道接触均可引起中毒。中毒患者临床表 现有眼、呼吸道及皮肤的刺激症状, 出现流泪、睁眼困 难、咽痛、声嘶哑、胸闷、皮肤灼痛及呼吸困难感, 肺部 听诊有干湿嗦罗音, X 射线胸片见肺部有炎性改变, 符合 急性“氟化氢”中毒。突发事件后 2 h 现场采样仍然检 测出“氟化氢”气体, 说明泄漏量较大。该厂生产车间有 安全操作规章, 上岗前有职工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 且 进行过意外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自 动迅速起动应急预案, 控制室工人均从北面窗口滑落。 在 堵 毒 源 、抢 救 伤 员 、疏 散 人 员 、互 救 及 逃 生 措 施 等 方 面做得比较好, 但现场指挥组织救人不够有力。现场未 出现有专业人员抢救伤员 ( 应佩戴有压缩空气的防毒 面具) 。事故发生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相对迟缓, 影响 到现场救援的及时性。实验厂( R134a 车间) 筹建与投 产前未上报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 和控制效果评价。车间设备先进, 全部密闭化、自动化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金华 321000 作者简介: 林惠芬( 1964- ) , 女, 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
另有 9 名患者分别是控制室一楼王某, 男, 36 岁。研究 所 一 楼 吕 某 , 男 , 30 岁 ; 陈 某 , 男 , 30 岁 ; 陈 某 , 男 , 24 岁。控制室二楼章某, 男, 25 岁; 胡某, 女, 33 岁; 徐某, 女, 24 岁; 胡某, 男, 36 岁; 徐某, 女, 24 岁。分别有不同 程度的眼、呼吸道及皮肤的刺激症状 , 出现流泪、睁眼 困 难 、结 膜 充 血 水 肿 、咽 痛 、声 哑 、胸 闷 、面 部 皮 肤 灼 痛 及呼吸困难感, 但胸片未见异常改变[2]。个别患者伴骨 折。
1 事件经过 2006 年 10 月 9 日 下 午 13 时 50 分 , R134a 生 产
车间 3 号精馏塔突然发生爆炸, 泄漏大量“氟化氢”, 岗 位人员在撤离与互救过程中吸入“氟化氢”气体, 引起 急性中毒事故。
2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 女 , 24 岁, 贸易部职 工, 事故 发 生 时 盲
参考文献: [1] 王 莹,顾 祖 维,张 胜 年 ,等 .现 代 职 业 医 学[M].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996:263. [2] GBZ73- 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收稿日期: 2007- 04- 13; 修回日期: 2007- 07- 24)
·208·
【调查研究】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年 8 月第 25 卷第 4 期
Occup Health & Emerg Rescue August 2007 Vol.25 No.4 文章编号: 1007- 1326( 2007) 04- 0208- 02
某化工厂发生急性氟化氢中毒事故调查
林惠芬, 马福云, 陈寿江
摘要: 对该市一起急性氟化氢中毒事故经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现场空气监测和中毒事故 的原因进行分析 , 提出预防 措施。该次中毒共有 13 人出现症状, 其中 3 名中度中毒, 1 名轻度中毒, 9 名刺激反应, 全部治愈。
关键词: 氢氟酸; 急性; 中毒事故;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35.14 文献标识码: B
该厂位于城乡结合部, 东西长约 400 m, 内并列建 有 3 个生产车间, 分别是无水氢氟酸生产车间、制冷剂 生产车间、实验厂 R134a 生产车间及化验室研究所。 实验厂( R134a 车间) 正北 10 m 是控制室。车间均是 框架结构, 通风良好, 车间设备先进, 全部密闭化、自动 化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布局紧密, 空间窄小, 如果发生 意外存在连锁反应的隐患。生产车间与周边机修房、化 验室、成品仓库、研究所, 相隔间距 5  ̄ 10 m。 3.2 工艺流程
懂得这些奇妙而有趣的色彩语言, 不但给我们生产上带 来方便, 而且有助于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 用色彩来“说话”的地方很多。为了您和他 人的生命安全, 希望您能掌握这些色彩的“语言”。
%%%%%%%%%%%%%%%%%%%%%%%%%%%%%%%%%%%%%%%%%%%%%%%%%%%%%%%%%%%%%%%%%%%%%%%%%%%%%%%%%%%%%%%%$
目冲入现场救人, 晕倒被人救出。表现为皮肤、眼、呼吸 道刺激症状, 暴露皮肤烧灼感, 睁眼困难, 流泪、流涕、 咽痛、声哑、胸闷、呼吸困难感, 肺部听诊有干湿嗦罗 音; X 射线表现为双肺吸入性肺炎。患者陈某, 男, 42 岁, 实验厂二楼的保机工, 全身多处爆炸伤, 双眼角、结膜 酸灼伤, 咽喉酸灼伤, X 射线表现为双肺吸入性肺炎。 患者陈 某, 男, 23 岁, 实验 厂一楼的氟 化工, 表现为 颜 面部皮肤酸灼伤, 双眼角、结膜酸灼伤, 咽喉酸灼伤; X 射线表现为右下肺炎症。患者应某, 男, 27 岁, 实验厂 一楼的氟化班长, 戴面罩返回现场救人, 后摘下面罩给 被救者而吸入氟化氢。临床表现有眼、呼吸道及皮肤的 刺激症状, 出现流泪、睁眼困难, 咽痛、声哑、胸闷、皮肤 灼痛及呼吸困难感, 肺部听诊呼吸音略粗; X 射线表现 正常。中毒患者临床表现有眼、呼吸道及皮肤的刺激症 状, 肺部听诊有干湿嗦罗音, X 射线胸片示肺部有炎性改 变, 符合急性“氟化氢”中毒诊断分级标准。由于人民医 院救助及时、治疗措施得力, 保全了中毒患者的生命。
安 全 小 常 识 """"""""""""""""""""""""""""""""""""""""""""""""""""""""""""""""""""""""""""""""""""""""#
色彩与化工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