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西双版纳旅游发展考察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行考察和分析。
通过对该地区的资源优势、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二、资源优势西双版纳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植被、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瑰丽的水景等。
同时,该地区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
三、旅游基础设施西双版纳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
公路、机场和火车站的建设与改善,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各类旅游景点和酒店也日益增多,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四、旅游业发展情况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不仅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游客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当地经济和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面临的挑战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潜力尚未充分发掘的问题。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游客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注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体验式旅游模式。
2. 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3.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区域间的优势,推动旅游联动发展。
4.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宣传和监督。
七、结论西双版纳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区,在旅游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通过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区域合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进一步提升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拥有着壮丽的热带雨林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和领略。
一、热带雨林的壮丽景观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的最南端,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
这片热带雨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肺”,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在这里,高大的树木耸立,茂密的植被覆盖了大片土地。
森林中瀑布悬崖、湖泊荡漾,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游客们可以徒步进入雨林深处,沐浴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二、多样的生物资源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里栖息着各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如亚洲象、狮尾猴、大熊猫等。
游客们可以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近距离观察这些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与野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同时,西双版纳还是许多候鸟的迁徙途径,每年吸引着大量的鸟类爱好者前来观鸟,这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多元的民族文化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西双版纳还拥有多元的民族文化。
这里聚居着傣族、布朗族、景颇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游客们可以参观民族村寨,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地方美食,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使西双版纳成为了一个多元融合的地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民俗学者前来交流学习。
四、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民族文化,政府和当地居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和盗猎行为,开展林地恢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游客能够在游览的同时也能够为当地的生态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保护了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总结:西双版纳作为中国云南省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壮丽的热带雨林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探索热带雨林的神秘与壮美,近距离感受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你也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他们的传统和习俗。
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 西双版纳地处南 北走向的横断山 脉最南端, 南部 与老挝、缅甸接 壤, 还以澜沧江 ——湄公河与泰 国、越南等水路 相连, 有着十分 丰富的旅游资源 , 尤其是风景旅 游资源美丽诱人 。
全球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思 考
•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图么片可点击却) 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 带沙漠景观呢?
•从地势上看, •位于•第二阶梯
•从地形上看, •位于•云贵高原
•景 洪 市 年 内 各 月 气 温 和 降 水 量
除海南省以外, 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 完整的地方
•板状根
•绞杀植物
•独木成 林
•绿孔雀
•长尾猿
•长嘴犀鸟
•快乐的泼水节•佛 塔Fra bibliotek•竹 楼
•竹筒饭
找出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西双版纳的介绍

西双版纳的介绍
1 云南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世界自然遗产之宝、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
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一个市,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
中国云南南部弥漫着亚热带湿季雨林气候,拜水土风物冲淡而成,是
依托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山水风光而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2 西双版纳地处辽阔的昆明盆地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距昆明约400公里,处在昆明
盆地的南端,总面积近10.5万平方公里,东临姚安县,南紧香格里拉县,西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北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纬度宽广,拥
有辽阔的面积和空间,便利多样的交通。
3 西双版纳的温和气候
西双版纳为亚热带气候,雨量四季均衡,比降雨、雨雪少,12月
份最热,6-7月最冷,整体气温温和,年均气温在20-22度之间,炎热的夏季和初冬,清凉宜人的下半年,短暂的季节特征,滋润厚实的植被,使西双版纳成为一个温和宜人的旅游城市。
4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珍贵的历史遗产、文物和
珍稀植物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神奇秀美的景色著称。
以金沙江、洱海、九乡、芒市三江并流、天池等世界级自然旅游景点为主导,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双遗产地,被喻为东方桃源,各大国际国内游客都爱不释手。
5 结论
西双版纳依托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山水风光而著名,是一个吸引旅游的城市,有着宁静舒适的气候、美丽的自然景观、古老的历史文化、活跃的社会文明等多种有着绝对优势的旅游胜地。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
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分类: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多绿、多雾、多傣家民风、温馨和谐、原生态,与东南亚诸国有着质的区别,特有韵味。
西双版纳是全国唯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林木参天蔽日,珍禽异兽比比皆是,奇木异葩随处可见。
离泰国、缅甸很近的西双版纳充满了佛风,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从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进行了以下分类:1.地文景观:橄榄坝风光AAB,野象谷AAB,情人岛日光浴AEA,石林ACD,缠丝洞ACL,野象石ACE2.天象与气候景观:热带风光DBE,胶林消暑园DBB3.生物景观:猴子王国CDB,勐养角形榕树CAB,望天树景区CAA,热带水果CAA,奇花异卉CCB,热带雨林CAA、CD,野生动物园CD,百花园CCA,棕榈草坪区CBB,热带雨林CAA(板根现象,植物绞杀现象,老茎生花,古藤老蔓攀援高大乔木织成藤网的景观),热带原始森林CAA,独树成林CAC,森林CAA,树瀑布CAB,多种野生动物CD;4.水域风光景观:曼典瀑布BCA,孔雀湖BBA,沙滩日浴游泳BEA,古护城河BAC,莱阳河BAA,澜沧江BAA,界河竹筏跨国漂流BAA;5.建筑与设施景观:民族风情园FAD,春欢公园(曼听公园)FAD,原始森林公园FAD,热带花卉园FAD,曼峦“回傣”旅游度假村FAB,曼阁佛寺旅游村FAC,打洛森林公园FAD,景真八角亭FCC,勐混景恩塔FCA,勐遮曼宰龟壁画FCG,绿石林雨林公园FAD,热带植物园(勐仑植物园)FAD,空中走廊FAK,关累边境航运经济区FAJ,植物标本FAH, 动物园FAH,傣、哈尼、基诺、布朗、拉祜、瑶等民族展览馆FDA,景真八角亭模拟造型FCK,孔雀园FAH,曼飞龙笋塔FCA,西双版纳总佛寺FBB,四角亭FCK,六角亭FCK,傣族萨拉亭FCK,曼听傣族村寨FDA,孔雀园FAH,度假村FAB,傣族宫殿建筑FCC,荔枝园FAH,樱桃园FAH,树上人家FDA,兰花园FAH,柑橘园FAH,猴园FAH,钓鱼池FBE,狩猎场FAB,门球场FBD,玉生田人工湖FGA,空中花园FCK,盆景区FAH,观叶植物区FAH,热带果树区FAH,傣家竹楼FDA,孔雀园FAH,蛇园FAH,蝴蝶养殖园FAH,兰花园FAH,野生动物观测站FAK,傍树长廊观象旅馆FAK,曼阁佛寺FCC,密林了望塔FCB,森林动物园FAH,橡胶园FAH,热带果园FAH,中缅219号界碑FCH,边境展览馆FBC,沙滩娱乐场院FBE,中缅贸易商场FAG,中缅友谊桥FFA,水上娱乐城FBE,(植物标本馆,濒危植物种保存库,植物生态生理实验室,地球生物化学实验室,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生态站)FAA罗梭江吊桥FAK、FFA;6.旅游商品景观:茶叶咖啡热带水果药材南药傣族通巴与花包版纳地毯木质工艺品蛙养殖场GAB,热带水果GAB;7.人文活动景观:民族体育场HCD,民族歌舞场HCC, 民族游乐活动HCB, 周总理铜像HAA, 民族歌舞HCC,周总理纪念群HAA,民族风味烧烤HCG,民族篝火晚会HCA,民族歌舞表演场FBE、HCC,大象表演节目,与大象合影、玩耍。
西双版纳介绍范文

西双版纳介绍范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的一个自治州,是云南省最南端的地区,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区域之一、这里是一个多山地区,位于澜沧江、红河和邕江的结合处,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西双版纳以其美丽的风光、独特的火把节等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8-22摄氏度之间。
这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被誉为“人间瑶池”。
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被誉为“东方瑞士”,是自然生态保护地区。
这里拥有世界级的热带雨林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
西双版纳有着独特的多民族文化,主要民族是傣族、拉祜族和佤族。
傣族是当地最大的民族,他们信奉佛教和原始宗教,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服饰、建筑和音乐舞蹈。
傣族的火把节是西双版纳著名的民俗节日,每年的四月十四日,当地人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祈祷丰年。
西双版纳还有着丰富的特色美食。
这里的主要特色菜系是傣族菜和泰国菜,以辣椒调料和野生食材为特点。
西双版纳是著名的咖啡产区,当地人以独特的咖啡制作工艺而闻名,咖啡馆随处可见。
此外,当地的烤全羊和野生菌类也是当地美食的代表。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首先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保护区内有3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20种植物,列有全球范围内一百多种上等商品。
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热带植物、原始的高山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瀑布和湖泊。
其次是热闹的民俗文化。
西双版纳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而闻名,包括火把节、泼水节、傣族婚礼等。
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此外,西双版纳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景点。
最著名的是景洪市的勐泐植物园,这是一个全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以其丰富的物种和独特的植物景观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还有乌戎槟榔谷、景洪水族风情园等景点都是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需求分析1. 简介西双版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一地州级行政单位,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澜沧江与勐腊江的交汇处,是中国著名的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
西双版纳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博物馆、庙宇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
本文将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市场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西双版纳年接待游客数量逐年递增,2019年达到了2800万人次。
这主要得益于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游客来源分析从游客来源地域分布来看,西双版纳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各地。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游客源地,占总游客量的60%以上。
此外,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游客来西双版纳旅游。
4. 游客特征分析4.1 年龄结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游客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18岁到45岁之间的年轻人群体。
这部分年轻人群体主要以学生和白领居多,他们通常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较高的消费能力和较强的旅游需求。
4.2 消费能力西双版纳的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住宿、饮食和购物等方面。
根据统计数据,游客在西双版纳的人均消费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高消费群体占比较小。
4.3 偏好需求西双版纳的游客主要追求自然风光、文化体验和美食品尝。
他们热衷于参观名胜古迹、体验当地的特色民俗活动,以及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他们还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旅游景点和项目非常感兴趣,如森林徒步、生态园区等。
5. 市场需求分析5.1 旅游服务需求西双版纳的游客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饮食和购物等方面。
他们希望能够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服务,提供各类酒店和民宿选择,提供各种口味的餐饮服务以满足不同需求,同时也希望能够购买到当地的特产和纪念品。
西双版纳自然概况

西双版纳自然概况西双版纳自然概况西双版纳日照充足,具有热量有效性高、静风少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雾日多、湿度大、干湿季分明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组合优势,极有利于热带花卉和其他作物生长。
1、土壤条件全州土壤类型共有9个土类18个亚类55个土属120个土种。
土体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均匀、疏松,物理性能良好,土壤肥力较高。
2、光、热、水条件西双版纳光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6000兆焦耳/平方米,直接辐射和投射各占一半。
全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50%。
年平均气温18.1--22℃,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最冷月平均15℃以上,多年平均最低温在5℃以上,极端最高温38.1--41℃,极端最低温-0.5℃--3.7℃。
全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9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和湿季(5月至10月)之分,湿季降雨量占85%以上,降雨日数115天以上。
旱季虽长,但雾日多,全年有130--150天,雾浓而重,可缓和旱季旱情。
冬季有山地逆温层存在,有利于越冬。
年平均相对湿度82--85%,绝对湿度平均为16.2--21.4毫巴。
是云南三大高湿地区之一。
年平均风速0.5--0.8米/秒,既无常风影响,又无台风袭击。
在正常年份,由极地大陆气团南移形成的寒潮,多被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等高山所阻挡而不易到达本州。
只有西伯利亚高强度偏置西支的强寒潮可沿横断山谷南下,会造成偶发性寒害。
3、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西双版纳因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而湿润,分成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季节性雨林。
由于热带雨林起源古老,自第三纪以前,就处于古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区,发育着古热带雨林植被,东部地区又未受冰川南移的破坏,古生物群一直演变延伸至今,保存了一些有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第三纪以前的古生物残余,形成了我国热带生物最密集的地区,拥有大量最珍贵、稀有的生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
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
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
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
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
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
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
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
“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整糯、勐阿、安康等五个区一个乡重新分为十二个版纳,即: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捧、易武等。
1959年7月30日正式改为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至今。
4、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特征
景区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澜沧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
这里生活着以傣族为主,包括景颇、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汉等众多民族;栖息着孔雀、亚洲象、长臂猿等多种珍禽异兽,生长着莽莽热带雨林及各种奇花异草。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西双版纳赢得了“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孔雀之乡”、“大象乐园”等美誉,妩媚旖旎的亚热带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古老浓郁的民族风情相融,使西双版纳成为驰名中外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西双版纳风景区已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
西双版纳将成为我国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5、季节气候
西双版纳四季如春,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
具有“夏无酷暑、冬无寒流、夏多雨、冬有雾”,的特点。
一年分雨季和旱季,5-10月这段时间是雨季。
11月-次年4月这段时间是旱季。
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8 -22度,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相对湿度为78-88%以上,年平均雾日为90-180天,最冷月均温为12-16度大部地区无霜,是休闲度假会议的理想场所。
6、风景名胜及分布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
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
1)景洪风景区:
景洪,也叫允景洪,是傣语的音译,意为黎明之城,曾是古“景陇王国”之地。
景洪市历史上一直是西双版纳的首府。
市区总面积7000.3平方公里,景区面积达49.45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风景体系的中心,主要景点有: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药用植物园、勐泐大佛寺、基偌山寨、橄榄坝风光、野象谷、曼典瀑布、贝叶文化村、雨林谷、曼飞龙佛塔等。
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南传上部座佛教文化胜迹,奇特的热带风光,茫茫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使景洪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全年性的旅游城市。
2)勐海风景区:
勐海距景洪市56公里。
“勐海”是傣语地名,“勐”为地方,“海”为厉害、勇敢,勐海即勇敢的人居住的地方。
景区内的主要景观有:勐景来景区、曼栾回傣旅游度假村、曼短佛寺旅游度假村、打洛森林公园、景真八角亭、勐遮曼宰龟壁画。
3)勐腊风景区:
勐腊地处云南省最南端,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
勐腊是个美丽的山城,据文献记载,勐腊古时是茶山茶园比比皆是。
“普洱茶”六大茶山中的五座就在勐腊。
勐腊是中国植物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500万亩。
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绿石林雨林公园、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磨憨口岸、关累边境航运经济区。
现在勐腊已建成为一个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异国风情、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为主体的多功能、多类型、大规模的旅游胜地。
7、区域交通:
1)水路:澜沧江
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
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为“巴利语经典系佛教”。
约在公元3至6世纪,佛教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
佛教传入之初称“摆坝派”,没有被傣族群众接受。
后传入的一派称“摆孙派”,即被群众所接受,成为普及派。
由于佛教宣扬的消极、忍耐、调和、轮回、因果报应等有利于维护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受到统治者的赞扬、拥护并极力推广,所以成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
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别是佛寺和佛塔遍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名的精品,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大景观。
3)图腾崇拜
远古时,原始的民族对某些自然因素或现象不理解,产生恐惧、敬畏,或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而使他们认定与其有重要的关系,就可能成为该民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
西双版纳各民族都是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民族,其图腾崇拜就多与热带雨林中的一些植物有关。
随着时代的推移,有些民族或部落曾有过的图腾崇拜逐渐淡化,而有些则一直保持至近代。
在热带雨林中,至近代还保持着动植物崇拜的有克木人。
这个民族约40万人,主要居住在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在西双版纳仅有约2000人,住在勐腊县南腊河两岸。
在这个仅约有2000人的民族里,根据其不同的图腾崇拜,他们中有“白头翁氏”、“水鸟氏”、“虎豹氏”、“小米雀”、“八哥氏”、“树蕨氏”、“野猫氏”、“秧鸡氏”、“犀鸟氏”、“松鼠氏”、“猴氏”等18个以动植物为崇拜对象的氏族,就像内地杂姓的大村庄一样,十分奇特同族内可通婚、氏族内不能通婚,且男随父姓、女随母姓。
4)特产及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主要特产有:橡胶、茶叶、咖啡、西番莲、香荚兰、依兰香、香茅草、血竭、金鸡纳、砂仁、绞股兰、滇橄榄、柚子、菠萝密等。
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傣族筒包、傣族织锦、竹篾饭盒、陶瓷水罐、银腰带、民族服装、木雕、卵石工艺品、红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