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20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A、氐 B、鲜卑 B、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
下一页
历史作用: 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 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 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 之世局。 •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各族 人民 长期 接触
出现 民族 融合 趋势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促进 民族 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jié)
羌(qiāng) 氐(dī) 晋
西
• • • • •
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B ) A匈奴 B鲜卑 C氐族 D羌族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 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 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议了北魏。 思考:①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 河流域的?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③黄河流 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
)
• ①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 满足都城众多 人口的需要。 •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中原。 • ③平城鲜卑保守势力强大,不利改革。 • ④定都洛阳有利于接受汉文化。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材料一:北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 吏没有固定的薪水,只靠战利品作 为奖励,统一黄河流域后,没有战 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 大量贪污,残酷搜刮百姓,这加深 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统一 北方后50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 八十次之多。 向汉族统治者学习发给官员俸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新人教版

2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穿汉服
3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改汉姓
4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通汉婚
5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改汉制
6孝治学习国汉,族提的倡礼尊法老,、尊养崇老孔的子风,气以。学汉礼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 孤 刘 步六狐 陆 贺 楼 楼
鲜卑族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1 孝文帝这些改革措施是在向那个 民族学习?
向汉族学习 2 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起了什 么作用?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3 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 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迁Leabharlann 各 族 人 民 长 期 接 触
民 族 融 合 的 趋 势
北 魏 孝 文 帝 的 改 革
都
洛
阳民
族
进 一
融 合
步
改
革
三北朝
北朝更替图示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动脑筋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
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
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 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 采用“孝”字。
背 ① 439年,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第20课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时间 都城 民族
4世纪 平城 鲜卑族 后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时间: 439年
北 魏 骑 马 佣
结合上图说说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答: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新人教版

穿汉服
改汉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元 丘穆陵 穆 步六狐 陆 鲜卑姓 汉 姓 贺 赖 贺 独 孤 刘 贺 楼 楼
与汉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 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 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 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 项改革内容?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你还记得我们学 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2、改革措施
(汉化措施)
(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语言 (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服饰 (3)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 姓氏 姓拓跋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婚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制度 (6)学习汉族的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 礼仪 养老的风气。 习俗
学汉礼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 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 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 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 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想一想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有什么影响?
• 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 1、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 大融合; 2、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民族 汉族 北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以农耕 为主 以游牧 为主
生活方式 定居 逐水草 而居
社会形态
文化
封建社会 先进
奴隶社会 相对
落后
如果你是孝文帝,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如何使得国家强大起来?你会怎么做?
二、孝文帝改革 1、背景 2、内容 • (1)迁都洛阳 • (2)社会习俗 3、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共31张PPT)

3
五胡内迁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游牧民族 (胡人) 鲜卑
匈奴
羯
羌
中原
氐 农耕民族
(汉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9/14/2019
4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9/14/2019
5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14/2019
1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 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 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9/14/2019
2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9/14/2019
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
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
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
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
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
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
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
为什么?
•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源自朝 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 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字。
9/14/2019
15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 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
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中国朝代演进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 融合
?1、鲜卑族建立北魏 (1)鲜卑族的崛起
(2)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时间:公元439年
?3、北方民族融合趋势 的加强
生产技术
生活习俗
现表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统治中原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南北朝) ? 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 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
——《魏书》
?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 .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 ? 五.江南经济的开发: ?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
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中国朝代演进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 融合
?1、鲜卑族建立北魏 (1)鲜卑族的崛起
(2)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时间:公元439年
?3、北方民族融合趋势 的加强
生产技术
生活习俗
现表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统治中原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南北朝) ? 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 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
——《魏书》
?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 .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 ? 五.江南经济的开发: ?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
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ppt课件新人教版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探究四:学以致用:
请你谈一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 【知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北魏孝文
帝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大胆进展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 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根底。
• 学习目标:1.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史实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其影响
•
3.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内容及影响之间的关系
•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
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二、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 探究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大趋势 • 活动一:阅读课本P114-115页的小字局部,并观察课本P115页的两
幅图片。 • 小组讨论 • 、这段文字和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 这说明了什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思路引领: 可从地理位 置、自然条 件、生活习 俗、最终目 的等方面分 析
平城 洛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探究二:看改革措施,探成功原因
• 活动二:孝文帝改革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 1. 孝文帝的儿子,在到达洛阳后,不喜欢气候炎热,想逃回平城,孝文帝发
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 族人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发展趋势怎样?
各民族逐渐融合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ppt课件

想一想: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 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 是为什么?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 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 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 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 济济,难以言传。
北朝
十六国
西 晋
东晋
北魏 宋
东魏 西魏
齐梁
北齐 北周
陈
南朝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谈古论今
孝文帝南下攻打齐朝,受到贵族的阻碍 时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南下,也就算了, 但必须迁都洛阳,否则兴师动众,一件事都 没有办成,天下人岂不笑话我?”最后大臣 们终于同意迁都。
敕勒歌视频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鲜 卑卑
平城
鲜卑
匈奴
北
魏 羯(jié)
羌(qi4ā3n9g年) ,统一
氐(dī黄) 河流域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 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 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 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 济济,难以言传。
北朝
十六国
西 晋
东晋
北魏 宋
东魏 西魏
齐梁
北齐 北周
陈
南朝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谈古论今
孝文帝南下攻打齐朝,受到贵族的阻碍 时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南下,也就算了, 但必须迁都洛阳,否则兴师动众,一件事都 没有办成,天下人岂不笑话我?”最后大臣 们终于同意迁都。
敕勒歌视频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鲜 卑卑
平城
鲜卑
匈奴
北
魏 羯(jié)
羌(qi4ā3n9g年) ,统一
氐(dī黄) 河流域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2021/8/19
学习汉族礼法,尊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 养老,爱老。
2021/8/1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 融合?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出现了
大量新的景象
• 匈奴贵族刘渊熟读儒家经典,精通?孙 子兵法?
• 居住在边境的汉族从事畜牧业 • 少数民族〔游牧〕开场农耕生活 •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 •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二、孝文帝改革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 元宏,他四岁继皇位,继 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 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 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2021/8/19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2021/8/1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③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 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 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 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前提,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021/8/1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2021/8/1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 译为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 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了吗?你想 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改 革吗? 2021/8/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 汉语,广为流传。你们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 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们想了解鲜 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 合的措施。
魏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东北 魏齐
西北 魏周
隋
东 汉
蜀
吴
北朝 东 宋齐 梁陈 晋
南朝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D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3.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1、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写出图 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20分)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黄河 流域
中原(黄河流域)汉人南迁江南 和岭南
2、请写出淝水之战中的三个成语。(15分)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请写出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以
及其影响,并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前标注一
3、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数民族(柔然) 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
2、具体措施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禁穿胡服,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易服装 禁用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的联姻; 通汉婚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行汉制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
个 (65分)
①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原 ②社会环境: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因 ③政府政策: 统治者重视农业是生产,兴修水利
④劳动力与技术: 北方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
风 天 笼天 阴 敕 吹 苍 盖似 山 勒 《草 苍 四穹 下 川 敕低 野 野庐 勒见 茫 歌牛 茫 》羊
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
何历史作用? 示意图:
东魏
北齐
北魏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西魏
北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 何相同之处?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 定基础。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拔部 386年,拓拔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拓拔珪
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 初步结束了前秦瓦 解后北方的分裂局 面,北方出现了民 族融合的趋势。
二、孝文帝改革
拓拔宏,4岁继皇位, 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 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 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 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 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 影响。
C
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
传》)材料反映了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 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 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 (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的一组是
C
A、西周与东周 B. 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北宋与南宋
6.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
汉语,穿汉服”。材料反映的是
D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
C.楚国吴起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
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元 贺赖 贺 丘墓陵 穆 独 孤 刘 步六狐 陆 贺 楼 楼
北方汉族四大士族:崔、卢、李、郑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C
4.“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
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课堂练习
5.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基本并存
1、迁都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 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 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北魏的都城僻处平城,不利于对于广大中原 地区的统治。
2、平城的自然条件也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王朝 的首都。
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战斗力不断加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
,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
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
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
帝 改 革
迁都洛阳 社会生活
说汉话 易服装 改汉姓 通婚姻
政治制度
行汉制
思想文化
崇儒学
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同步练习
1.“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入藏
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崇儒学
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和要求,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3、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进程。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 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 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 魏 的 建 立 和 统孝 一文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 合的措施。
魏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东北 魏齐
西北 魏周
隋
东 汉
蜀
吴
北朝 东 宋齐 梁陈 晋
南朝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D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3.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1、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写出图 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20分)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黄河 流域
中原(黄河流域)汉人南迁江南 和岭南
2、请写出淝水之战中的三个成语。(15分)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请写出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以
及其影响,并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前标注一
3、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数民族(柔然) 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
2、具体措施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禁穿胡服,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易服装 禁用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的联姻; 通汉婚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行汉制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
个 (65分)
①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原 ②社会环境: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因 ③政府政策: 统治者重视农业是生产,兴修水利
④劳动力与技术: 北方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
风 天 笼天 阴 敕 吹 苍 盖似 山 勒 《草 苍 四穹 下 川 敕低 野 野庐 勒见 茫 歌牛 茫 》羊
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
何历史作用? 示意图:
东魏
北齐
北魏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西魏
北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 何相同之处?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 定基础。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拔部 386年,拓拔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拓拔珪
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 初步结束了前秦瓦 解后北方的分裂局 面,北方出现了民 族融合的趋势。
二、孝文帝改革
拓拔宏,4岁继皇位, 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 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 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 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 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 影响。
C
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
传》)材料反映了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 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 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 (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的一组是
C
A、西周与东周 B. 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北宋与南宋
6.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
汉语,穿汉服”。材料反映的是
D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
C.楚国吴起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
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元 贺赖 贺 丘墓陵 穆 独 孤 刘 步六狐 陆 贺 楼 楼
北方汉族四大士族:崔、卢、李、郑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C
4.“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
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课堂练习
5.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基本并存
1、迁都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 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 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北魏的都城僻处平城,不利于对于广大中原 地区的统治。
2、平城的自然条件也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王朝 的首都。
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战斗力不断加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
,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
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
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
帝 改 革
迁都洛阳 社会生活
说汉话 易服装 改汉姓 通婚姻
政治制度
行汉制
思想文化
崇儒学
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同步练习
1.“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入藏
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崇儒学
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和要求,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3、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进程。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 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 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 魏 的 建 立 和 统孝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