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长春市初三语文考纲解读——古诗文部分(王江春)
长春市九年级语文答案3

2016年长春市中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句1分。
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此句不得分)1.匹夫不可夺志也2.心却比男儿烈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10分)9.唐代柳宗元(共1分,每空0.5分)10. ①格外②呆呆的样子③忧伤的样子④跟随(共2分,每小题0.5分)1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共2分,抄写正确即可得满分)12.围绕“作者通过描写水中的游鱼的形神姿态,侧面衬托出小石潭的清澈见底,既在生动的描写中呈现了潭水的特点,又将此时作者愉悦的心境巧妙地传达出来”回答。
或者围绕“本段虽无一字写水,但通过‘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等对鱼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回答亦可。
(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先乐后忧;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旋律,而寄情于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回答。
(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乙)(5分)14. ①假装②希望(共1分,每小题0.5分)15.有的人说“这是穿山甲,不是龙。
”(共2分,意思对即可)16.①真假不辨,愚蠢至极,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②自以为是,不接受臣子的谏言。
(共2分,答出①即可得满分;只答出②得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有个献穿山甲给商陵君的人,把穿山甲当成了龙。
商陵君非常高兴,问它的食物是什么,回答说“蚂蚁”。
商陵君派人豢养并驯养它。
有的人说:“这是穿山甲,不是龙。
”商陵君恼怒,鞭打了他。
于是(他)左右的人都惧怕,没有敢说不是龙的人。
2016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吉林省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君子好逑2.【答案】其不善者而改之3.【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5.【答案】伤心秦汉经行处6.【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答案】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考点】名词默写。
9.【答案】示例1: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下联:读经典润泽人生;示例2:上联:墨香盈雅室,下联:书声溢芳园【解析】首先确定以“书法展示”“诗词吟酒”“国学品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为主要内容。
其次在形式上注意对联的要求:句式结构整齐,上下句字数相等,还要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厌声。
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考点】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洁、生动。
二、阅读10.【答案】陶渊明11.【答案】(1)整齐的样子(2)沿、顺着【解析】(1)“俨然”是整齐的样子,“然”“...的样子”。
这样的词还有“怡然”“欣然”等。
(2)“扶”为古今异义词,意为“沿着,顺着”。
【考点】文言实词。
12.【答案】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垫”回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之内都没有其他的树,小草鲜嫩可爱,落花纷纷。
这样优美的景色给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渲染了神秘气氛,也为渔人继续探访及描写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也暗示了将会出现奇境。
【考点】表达手法。
13.【答案】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机朝代更竹;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惋惜”回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解题时从神态、语言等细节对桃花源人进行分析,“见渔人,乃大惊”中“乃”是“竟然”的意思,桃花源人见到渔人这个桃源外的人竟然现出非常吃惊的神情,说明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外人了。
从桃花源人介绍自己祖先来此的原因可以看出从秦朝来此,在与外界隔绝。
从桃花源人询问关于朝代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知道历代战乱和更迭。
【考点】筛选文章信息。
2016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16文语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间为120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1. 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2.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诗经·关雎》)1.窈窕淑女,【答案】1.君子好逑□□□□□□□□,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论语·述而》)【答案】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 ,其五)【答案】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天下英雄谁敌手?4.固亭有怀》)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答案】.□□□□□□□□□□□□,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本志,用“□□”两句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
【答案】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两句,以,6.李白《行路难》中“姜子牙、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答案】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
,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答案】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答案】8.)(15文言文阅读分(二) 10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诗经》二首教案2长春版(new)

《诗经》二首教学内容一、《诗经》二首(2)序号No.2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2、知识与技能: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的主题.3、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集体探究、交流,理解诗歌内容。
重难点1、理解诗中的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2、理解诗歌主题的多义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一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2、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蒹葭》这首诗改编而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一、解题。
二、朗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预习展示二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此诗所传达出的感情。
2、通过读,你发现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每句4字,句式整齐;分章节,每章只有几个字不同,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的音律美)3、采用重章叠句有什么好处呢?(回旋反复,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感情更强烈;便于吟唱,插入对“风”的介绍)三、整体感悟:1、你看到了哪些景,景是怎样的景?(蒹葭、白露、霜,总体说来是一种萧瑟、绵长、迷茫之景,具体由学生进行描绘,通过追问引导回归文本)2、巧妙插入对季节和时间的追问,并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原句.(秋,早上,含有白露和霜的句子都可以看出来)3、继续追问早晨有什么意味儿?(朦胧之感;“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充满希望的)探究、交流,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及题目与文本的联系。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教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流程小结反馈4、这些景有什么作用?(蒹葭写出环境的清冷;白露从“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天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独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寒霜浓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感伤和惆怅)5、画中的景是如此美丽,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形象,从原文找出依据。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二首教案长春版

《诗经》二首
《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夫妇之伦,中庸之道 《蒹葭》 主题探究爱情、理想
教
后 反 思
师
生 活 动
(动态随笔)
六、总结提升: 通过学习《〈诗经〉两首》,试概括《诗经》的语言特点: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 各种句式,但杂 有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学生从课文中找句子体会。
板
书 设 计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 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三、整体感知 :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步步推进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你用简洁 的词语加以概括。 2、上述体会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试分析。 四、思考品味 五、拓展延伸
教学重、难点 难点 1. 教学方法 和学习方式
2、 感悟诗歌感情,揣摩 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 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
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通过朗读与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教学过 程: 师 生 活 动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 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305 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关雎》是《诗 (动态随笔) 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 特色吧。 二、诵读课文: 1、 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 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诗经二首教案2长春版(2)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小结
反馈
4、这些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写出环境的清冷;白露从“为霜”“ 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 天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独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寒霜浓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 茫的意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的感伤和惆怅)
5、画中的景是如此美丽,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形象,从原文找出依据。
( 两个人:伊人和追寻者。伊人十分飘逸,如梦如幻,文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追寻者十分痴迷,如痴如醉,文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可以看出。越是追求越得不到,一种可望而不可即,呼而不应,求而不得。)
6、由于伊人十分梦幻,反而使追求者更加如痴如醉,想象追寻者反复追寻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情感让追寻者如此痴迷?
(追寻的时间长,空间广,说明他的执著,不畏艰险)
7、为什么不 一开始就写人,而要从景写起?
这首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背诵、默写。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诗经二首教案2长春版(2)
教学
内容
一、《诗经》二首(2)
序号
No.2
教学
时间
教具
教内
学容
目要
标求
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的主题。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 美和意境美,集体探究、交流,理解诗歌内容。
长春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长春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一、默写1.窈窕淑女,___________(《诗经•关雎》)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4.天下英雄谁敌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本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
6.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姜子牙、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古诗文默写【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包括上下句的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难度不大,需要看清楚已给出的句子和情境,正确书写诗句,不要错写、少写和多写。
【答案】1.君子好逑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
• 2016年考纲要求
• 名句积累与运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的61篇, 全部作为2016届毕业生学业考试的考查范围。 注重对名句的积累、理解的考查,要求书写 的规范、美观。
• 注意:15分的古诗文默写,一定有两 个小题是文言文(文章)默写;还有, 新增加的诗文篇目考查一定要有。
• 切记: • 1.给学生的理解默写练习题的题干要准确, 不出模棱两可的试题,学生选择判断很困难。 • 2.练习时,嵌入式和接续式的填空都要练 练,上下句填空的应该练练给下句填上句。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2005-2015年中考文言文篇目整理 • 2005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 2006年《岳阳楼记》 • 2007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008年《出师表》 • 2009年《醉翁亭记》 • 2010年《桃花源记》 • 2011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2012年《曹刿论战》 • 201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 2014年《湖心亭看雪》 • 2015年《马说》
2016年长春市初三语文
《考纲》解读——古诗文部分
东北师大附中 王江春
考纲编写指导思想
• 1.注重对名句、名篇、名著的积累的考查。 • 2.注重对正音、写字、解意、修辞和行文能力 的考查。 • 3.注重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文学素养、文化素养。 • 4.注重对阅读对象本身的理解和对相关作品理 解的考查。 • 5.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尊重和引 导。
• 5.思考感悟,考查学生阅读的收获,或是事 件带来的感悟,对当时社会的理解,或是人 物带来的启示,或是由作品思考人生等。 • 举例: •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 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 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015年)
复习建议:
• 1.文学常识和词语解释,除了上课的复习,还应该布置 学生课后有序复习,熟能生巧。 • 2.课内文言文的文章,切忌地毯式复习,这种方式会让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效率并不高。有些课文试题面 铺的大,重点不突出,把一篇好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没 有价值。 • 第一轮复习还是应该好好把课文讲一遍,可以采用深入 浅出的方法,既不要把学生当成第一次学习的学生,也 不要认为他们什么都会。适当的增加一些文学常识类的 知识,学生会更有兴趣。 • 3.第二轮复习挑选重点问题,把每课的核心骨架搭出来, 一篇文章5—7道题,进行训练即可。 • 4.复习用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复习书(初中毕 业生考试说明、中考复习与研究)
2014年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2015年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 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 上》) •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 4.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则) •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以游子之身登楼远眺,触景抒怀,归思难禁, 继而生发出不知家在何处之愁绪的句子是:□□□□□□□? □□□□□□□。 •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出了骑马踏花、信游西湖独有的美好体验。 其中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花开草长、芳菲初展的早春胜景,使姹紫 嫣红的春意呼之欲出的诗句是:□□□□□□□,□□□□□□□。 • 7.辛弃疾词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奔,又有坎坷多舛的慷慨悲凉。在一曲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抒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豪情 壮志,如黄钟大吕豪迈惊天的句子是:□□□□□□□,□□□□□□□。 • 8.《论语》一书言近旨远,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之魂,自汉以来一直是 学童的必读之书。《论语· 子罕》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 不可复追的句子是:□□□□□,□□□□。
复习建议:
• 1.重视新篇,讲练结合。复习范围扩大,难 度似乎略有增加,但是原34首16篇对学生来讲 已经很熟悉,新增加的内容应放在复习之首。 内容应该认真讲解,然后再进行分句、分层训 练。
• • • • • • • •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卖炭翁(卖炭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满江红(小住京华)
• 可见长春版教材的注释很重要!
• 3.内容理解,一般会考查文章的内容概括,主 题思想,人物品格、特点,景物特征,前后内 容的照应,人物行为的缘由,对文章观点的理 解等; • 举例: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 遇之悲,虽有日行千里之能却英雄无路。结合 第二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被埋没?(2015 年) •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 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 了哪些内容?(2014年)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给予学生 的营养大餐。 • 仁义礼智信 • 温良恭俭让 • 忠孝勇恭廉
• “四维八德” • 《管子•国颂》:“礼义廉耻,国之四 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 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 维绝则灭”。
• 2014年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 纲要》
• 《纲要》制定缘由: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导纲要。
• 在“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 一部分指出: • 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 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 基本国情。 • 纲要的具体教育目标有: • 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欣赏品位 • 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 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汉乐府 北朝民歌 陈子昂 崔 颢 白居易 李清照 辛弃疾 秋 瑾
• 《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 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 志) • 《孟子》三则之一(富贵不能淫) •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 《礼记》一则(虽有嘉肴) •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 河中石兽 纪 昀
• 2.理解含义,对应记忆。这61篇古诗文,要在背诵的 基础上,把握诗文的意境,透彻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做 到不只是填写上下句,还能根据诗文表达的含义去填写 这些句子。 • 3.反复训练,坚持始终。对古诗文名句,不能单纯背 诵,要在使用中理解,在实践中强记。既不要做集中大 规模训练,也不能时断时续。要将61篇做成小计划,从 开始复习到中考,梯形训练、螺旋式训练,以巩固所学 知识。每天练几个小题,进行巩固训练。这方面很多学 校都做的很细,无需多说。 • 4.三位一体,加强书写。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 头”,手写是记忆的一种方式,也避免只会背不会写的 现象发生,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就是背诵、思考、 书写三位一体的,我们的复习训练也要坚持这样做。
题型整理
• 2016年考纲要求 • 课内文言文阅读:注重常用实词的理解, 注重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注重作品思 想内容的古为今用,注重个性化的见解和 感悟。
• 1.文学常识,对作者的名、字、号、所处朝代、 社会评价等的考核;作者姓名和朝代是最重要的。 • 举例: •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 (2015年) • 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 (2014年) • 《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 整理的。(2013年)
• • • • •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014年) 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拏一小舟 (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2014年中考的四个词语中,只有“白”两套 教材是一样的;“更定”两套教材解释不同; “拏”人教版教材就是“拿”不是通假字; “毳衣”,人教版没有单独“毳衣”的解释。
Hale Waihona Puke • 4.写作特点,多考查作者写法特点,找出景物 描写的句子,指出或说明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的 方法或作用等; • 举例: •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 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 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 工整地抄录下来。(2014年) •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 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 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 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2014年)
示例:2013年“名句积累与运用”
•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 乎?”(《论语》) •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 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 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 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 •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 代表性作品。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 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 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 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 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 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