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练习题16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6 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分.(fèn) 赔.礼(péi) 监督.(dū)B.卸.却(yù) 循.环(xún) 悯.人(mǐn)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D.中庸.(yōng) 恩惠.(huì) 离娄.(lò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失意主意苦痛如是重负B.达观责任圣贤海阔天空C.毫杰趣味责备悲天悯人D.得罪解除坟暮任重道远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B.进入七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D.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5.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比喻、夸张)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6.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第16课、最苦与最乐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恩惠(huì) 赔礼(bèi) 如释重负(shì)B.契约(qiè) 大抵(dǐ) 海阔天空(kuò)C.招揽(lǎn) 排解(jiě) 悲天悯人(wén)D.循环(xún) 监督(dū) 圣贤豪杰(xi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卸却打拱陡峭诲人不倦B.恩惠修茸循环颠沛流离C.竹蔑咀嚼恳切如释重负D.朦眬恢复取缔悲天悯人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只要有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出不平凡的成就。

A.坚定获得创造B.明确取得打造C.坚定取得创造D.明确获得打造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扶贫号角一吹响,大勇便首当其冲,争先报名。

D.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苦难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的伟大创业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C.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党史,既是对“初心是什么”的世界观的校准,也是对“如何担使命”的方法论的探寻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下划线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契约(qiè)揽住(lǎn)悲天悯人(mǐn)B.卸却(xiè)赔礼(péi)如释重负(shì)C.恩惠(huì)缠着(chán)自投苦海(tóu)D.坟墓(mù)大抵(dǐ)心安理得(ān)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铭在手,一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___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茶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____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盛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___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歇息B.环绕荡漾栖息C.环绕飘扬歇息D.缭绕飘扬栖息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4.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找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获奖完整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获奖完整

前言:
该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习题)
16.短文两篇
A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之劳形( )
..( ) (4)无案牍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
(7)宜.乎众矣( ) (8)亭亭
..净植(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B组
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
1。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7题) 1.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 、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 、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 、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D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2.下面是对写这个波折的目的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

B 、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

C 、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

D 、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

【答案】B难度:中等 知识点:标点符号3.下面对结尾所写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气得少年们破口骂;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

这是说反话,显示了语言的幽默性。

B 、这是在乐土看的戏,是在乐土吃的豆,这是日后所看的戏、所吃的豆无法比拟的,因此“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C 、这样写,为的是突出那夜生活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D 、因为这样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再见到过的,所以豆特别好吃,戏特别好看。

【答案】A难度:偏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4.是待客____________答:( )A 、知识B 、认识C 、胆识D 、阅历【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字义二、语言表达(共3题)1.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⑴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题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题

《最苦与最乐》练习题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______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 iāndū________在后头……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shì______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选自《最苦与最乐》)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落日余huī(______)与西湖景致的相遇是自然送给世人的一场视觉盛宴。

西湖暮色,最古典的是“雷锋夕照”,在黄晕(______)的映照下,雷峰塔塔尖仿佛笼罩着一圈佛光,似真似幻;最文艺的是“宝石流霞”,于宝石山向西眺望,远处黛山缥miǎo(______)深邃;最野趣的是“茅家水情”,晚霞灿烂,芦苇摇曳(______),秾纤(______)合度的鸟儿歌声liáo(______)亮。

朋友,何不选一个晴好的傍晚,于雷峰塔、宝石山、茅家埠放空心灵,于mó(______)然回首于纯享这份天然的静mì(______)与难得的惬意。

二、选择题3.读《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16课《社戏》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一)字音字形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 dāo( ) dài màn( )cuān duo() jiǎojié()yōu yáng() piāomiǎo()yī xī()yǒng yuè()答案:絮叨怠慢撺掇皎洁悠扬缥缈依稀踊跃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通过即时训练来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本题容易写错的字有“怠”“窜”“缥缈”(《现代汉语词典》中,“缥缈"也作“飘渺”)“踊”,学生容易写成“待”“串"“漂秒”“勇”等字。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xíng)絮.叨(xù)船橹.(lǔ)蹉.跎(cuō)B.怠.慢(dài) 烙.印(lào)家眷.(juàn)伛偻.(lǒu)C.凫.水(fú)旺相.(xiāng)屹.立(yì)潺.潺(chán)D.竹篙.(gāo)晌.午(shǎng)松懈.(xiè) 舀.水(yǎo)答案:D解析:A项“行"是一个多音字,“行辈”的“行”应读háng,“行走"的“形”应念xíng.B 项“偻”应读lǚ。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蕴藻..怠慢....潺潺..宛转..絮叨家眷渔父喝采旺相桕树楫子3、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絮叨:撺掇:弄潮:依稀:宛转:悠扬:自失:皎洁:归省: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2、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⑴⑵⑶4、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出看社戏经过层次表。

层次起止段地点事件12345、“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

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

在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又摆出三条理由:⑴;⑵;⑶;并说了“”的话,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戏的愿望。

6、下面是对写这个波折的目的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

B、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

C、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

D、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

7、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后几步,即又()前出了桥。

答:8、课文写少年们夜行船有下面两句: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
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

鲁迅先生的两本小说集是《》和《》。

2.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qí()皂jiá()树 yōng zhǒng ( )( ) 攒.( )成秕.( )谷
系.( )一条长绳拗.( )过去收liǎn ()脑髓.()人声dǐng()沸
tìtǎng( )( ) 书shú()确凿.( ) 相宜.()蝉蜕.()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确凿:确实。

B.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C.消释:消失。

D.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4. 选出修辞手法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D.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二、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百草园是一个怎样的院子,而三味书屋又有着怎样的特点?三、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你从作者笔下读到的“先生”具有怎样的特点?童年的鲁迅对先生有着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理解。

1.朗读第二段,画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说说作者如何描写景物的?
2.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画出“雪地捕鸟”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并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部分写得如此细腻。

五、本文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生活,你怎样理解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呢?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 2.畦荚臃肿 cuán bǐ jìǎo 敛 suǐ鼎倜傥塾záo yí tuì 3.C 4.B
二、“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百草园是一个十分欢乐有趣的院子,而三味书屋则有些枯燥乏味。

三、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作者笔下的先生是一个知识渊博、方正质朴、态度严厉而又可亲、可敬的人。

作者对先生是尊敬的,怀念的,三味书屋也给作者带来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及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四、1. 要点:(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中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2.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用一系列动词准确、
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突出了童年的生活和情趣。

五、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供思考:⑴对比关系,用百草园的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谓作对比,表现儿童爱自然、爱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⑵衬托关系,用百草园的快乐自由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批判私塾教育。

⑶和谐统一的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作者儿时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