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研究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为现代书籍封面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渐摆脱了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开始走向现代化和个性化。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彩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注重色彩的鲜明和对比,常用鲜艳的色彩搭配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不同的色彩也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文化情感,如红色多用于左翼进步书籍,而蓝色则常见于右翼保守书籍。
文字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文字多采用繁体字,且字体大小、粗细、排列方式灵活多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一些设计师还采用了西方字体,如罗马体、哥特体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图案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图案多采用简洁、大气的几何图形,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案,如云纹、龙纹、花卉等。
一些设计师还采用了西方古典图案,如莨苕叶、藤蔓等,丰富了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比例方面: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注重比例的协调和美感,根据书籍的内容和定位来确定封面的大小、厚薄、开本等。
同时,一些设计师还打破了传统的比例规范,大胆尝试新的设计风格,如鲁迅的《呐喊》等作品,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个性化。
市场环境:民国时期,出版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书籍封面设计也开始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些设计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封面,以吸引读者购买。
因此,设计师需要在遵循美的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口味。
出版需求: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突出书籍的内容和主题,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书籍的内涵。
因此,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书籍的内容,根据书籍的类型、题材、作者等信息来设计封面,使封面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
设计师个人审美: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也受到设计师个人审美的影响。
民国时期出版物美术字设计浅析

视觉设计ARTEDUCATIONRESEARCH民国时期出版物美术字设计浅析□张悦周亚东摘要:美术字是一种字形经过装饰并对所附载体产生美化作用的文字。
民国时期,印刷行业发展迅速,西方美术思潮的涌入使美术字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民国时期出版物的美术字既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又汲取了西方图案化、几何化的设计元素,形式十分丰富。
该文阐述民国时期出版物美术字的形成背景与表现形式,列举对应的设计应用,分析中国现代字体设计的早期特点。
关键词:民国时期出版物美术字一、民国时期美术字形成的背景文章研究的民国时期出版物美术字指1912—1949年间应用于报刊、书籍等印刷制品中的美术字。
民国时期,沿海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与人才资源,商业经济发展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西方现代出版技术的引进让人们看到了出版业和印刷行业新的发展可能。
这一时期的出版物《良友》《方舟》《珊瑚》《朝花旬刊》等作为美术字的传播媒介,发展迅速。
鲁迅、叶浅予、陈之佛、钱君匋等人也纷纷投身美术字的设计。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兴起,现代主义设计思潮风起云涌。
功能主义字体设计的新主张提倡字体设计以功能需要为主,以简洁、精炼的形式传播信息。
留学海外的归国青年将这一设计理念带回国内,把西方新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把汉字的笔画设计成简约的几何图案,从而让美术字的字形更加鲜明,形成具有东方意蕴的字体设计风格。
二、民国时期出版物美术字的表现形式民国时期的印刷字体常见的有宋体、仿宋体、黑体、正楷四种。
黑体和宋体常用于报刊抬头的大标题处,宋体常用于正文排版,而书籍封面尤其是外国文学的译著多用宋体字印刷。
印刷体的书刊端正规整,沿袭了从右至左的阅读方式,有些书刊的封面刊名直接使用字号较大的印刷字体,也有一些比较讲究的书刊的封面会根据专门选定的印刷字体设计、制作出独特的美术字,以区别于其他刊物,并作为本刊的文字标志。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考略

的书籍装 帧 , 根据 高读者 的阅读兴趣 ,扩大书籍的社会效果 ; 受印刷技 形 制 上 的大 致 分 在这一时期 的书籍设计色彩方面 ,
类 , 本上 处 于 “ 术 的限制 , 基 线 书籍装帧力求体现 自然质朴 的艺 装 ” 代 , 以宣 纸 术特征 , 时 即 不追求特意的哗众取宠和耍弄卑鄙 首 先 对 书 籍 雕 版 的雕 虫小 技 。
一
材料 , 一 时期 的书 籍装 帧设 计 很 少从 书籍 到 今 天仍 然 继续 着 欧洲 书 籍 装 帧 的形式 。 这 因 乡触 手可 及 的鲜 活 记 忆 ,于是 他 彻 夜 未 眠 , 的 内容 出发 进 行设 计 。及 至 后来 , 包 裹 此 , 民国时期作者和出版商的眼里 , 这些 在 书籍 通 宵 达 旦 地 创 作 完成 了 这 部 堪 称 里 程 碑 式
的商旅组织 。明清时期 , 随着云南 白银生产 药 材 ,包 括 高 档 名 贵 的 香 、 的发展 , 白银在云南的流通非常普遍 。当时 熊胆 、 虫草和黄连 、 贝母 , 各 市面上流通的银 币有云南本 地产 的元宝 、 母 种皮张 如貂 皮 、狐皮等 , 贵
鸡锞 、 珠曹银 、 滴 圆锭 、 坊银 及 各 府 州 县 自 重金属如丽金 、瓜子金 、 牌 沙
部 书 中 , 者 明确 指 出 中 困 的书 籍 m版 “ 作 实 神韵与西方近代思想大胆融合 , 从书籍 的封 叶 》 文集 设 计 了 书籍 封 面 , 以落 叶为 表 散 其 肇 白隋时 , 于唐 代 , 于五 代 , 于 宋人 ” 面 、 页 到书 籍 的用 纸 、 行 扩 精 , 扉 印制 , 出现 了诸 如 毛 现主题 ,采用中国文人画当中的舒畅笔法 , 为 人 们 清 晰 地 厘 清 了 中 国 书籍 出版 和发 展 笔 书写痕迹 与西方 印制字母相互融会贯通 撷 取 秋 风劲 吹 , 片枫 叶 南空 中无 奈 飘 落 的 片 的 历史 脉 络 。 的情形 , 并且 因此而 涌 现 出 一批 后 世 难 以超 凄 美 情景 作 为 装饰 语 言 , 味深 长 地 展 现 了 意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书籍装帧也呈现出了独
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样式、图案和题材三个方面来进行浅析,以
展现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样式多样且兼具实用性。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进一步发展,文化和艺术也在逐渐多样化。
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样式具有多样性,既有传统的线装书样式,也有西洋书样式的引入。
传统的线装书样式以丝线缝成书册,并在书脊上印有书名和
作者等信息。
而西洋书样式则采用粘贴背书脊的方法,更加方便快捷。
这种多样化的样式
选择,使得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更加符合读者的喜好和实际需要。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图案设计独特且注重细节。
在装帧的图案设计上,民国时期的书
籍追求简洁、大方和美观的设计风格。
封面上常见的图案包括花卉、山水、人物等,这些
图案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国时期的
书籍装帧注重细节,比如使用精美的雕刻图案、用金银线装饰、采用高质量的纸张等,使
得书籍装帧更加精美、耐用,提升了整体艺术品质。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题材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时代的特点。
在民国时期,社会主义
思潮和文化多元化共同兴起,书籍装帧的题材也进一步多样化。
除了文学作品、历史传记
等传统题材之外,还有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的著作出现。
这些题材多样
的书籍装帧,使得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更加与时代紧密相连,反映了社会各个方面的
发展与变化。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1. 引言1.1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书籍装帧是书籍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书籍展现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窗口。
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
通过精美的装帧设计,书籍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书籍的传播效果。
书籍装帧还可以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风貌,是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的作用。
通过书籍装帧的设计和呈现,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化风貌、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国时期的文化遗产。
书籍装帧也记录了民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变迁,成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1.2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历史背景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清末民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文化思潮涌动,书籍出版业也随之兴盛。
由于西方的启蒙思想和技术传入,书籍印刷技术逐渐得到革新,书籍生产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在这个背景下,书籍装帧成为了重要的环节。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受到了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的装帧工艺仍然延续,如线装和凸版印刷等技术得到了保留和改进;西方的书籍装帧风格也逐渐引入,如装饰艺术、印刷艺术等风格元素被融合进了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中。
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对书籍装帧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读者群体逐渐扩大,书籍装帧也更加注重各种不同阶层读者的需求,因此书籍装帧的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历史背景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各种文化因素交融,使得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2. 正文2.1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特点一、风格多样。
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设计风格非常多样,既有传统的古典风格,也有现代主义的风格,还有对于西方装帧风格的模仿和融合。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是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在这一时期,书籍装帧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性,不仅注重于内容的呈现,更追求视觉的美感与艺术的表达。
本文将就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进行浅析,以期展现这一时期书籍装帧的独特魅力。
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书籍装帧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设计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以往的书籍装帧注重于文字的排版与装饰,对纸张的选材和印刷工艺并不是特别讲究,而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开始注重纸张的选择,对纸张材质、质感和颜色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增加书籍的艺术感和品位。
书籍装帧在设计上也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艺术的意境与形式,通过对书籍封面、篇首、插图等部分的设计,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神韵。
书籍装帧的设计还融合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元素,如花鸟、山水、龙凤等,使书籍的封面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二、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入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还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的元素,从而呈现出跨文化的艺术特色。
在民国时期,西方文化与艺术在中国开始深入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书籍装帧的设计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启发与影响。
在书籍装帧的设计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欧洲艺术风格的影响,如装饰艺术、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
这些西方艺术元素的融入,使书籍装帧的设计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式,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西方的印刷技术和装订工艺也被引入到书籍装帧的设计中,使书籍装帧在质量和工艺上得到了提升,更加符合当时的潮流和需求。
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中,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仅有传统的木刻、石印、手绘等传统工艺,还有西方的版画、摄影等现代技术的应用。
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可以看到许多出色的插画作品,这些插画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如水墨画、国画、油画等,并且运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使得插画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摘要】民国时期书籍装帧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的重要时期,其装帧风格多样,设计要素丰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创新。
装帧在民国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当代书籍装帧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设计特色包括精美的装饰图案、独特的版式设计和注重细节的制作工艺。
这些特色展现出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在艺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创新,对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特色、多样性、设计要素、创新、影响、当代启示、艺术价值、总结。
1. 引言1.1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装帧不仅是书籍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反映当时文化、艺术水平以及社会风貌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装帧设计,可以展现出书籍的内涵和特色,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书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感受。
民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文化思潮多元,因此书籍装帧设计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传承和展示民国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生动展现。
通过研究民国时期书籍装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表达方式,从而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外在美感,更在于其内在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1.2 装帧与艺术的关系装帧与艺术的关系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装帧不仅仅是书籍的外观设计,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装帧的设计,可以表现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在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书籍装帧也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取向。
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与当时的艺术风格密切相关,装帧设计师常常汲取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的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装帧风格。
探析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封面设计之特点

二 、鸳蝴 派小说 封面 设计 常见 的类 型和艺 术形 式
在面 设 计 有其 独特 的艺术 价值 ,而鸳 蝴派 小 说 的封面 设计 亦体 现 出许 多 时代 的特 征 ,同 时又 具有 自身的 艺术魅 力 。这 一 时期 的文 学艺 术 界 ,充满 了新 旧、 中西相 互 交融 的 因素 ,文 艺思想 空 前活 跃 ,这 是鸳 蝴派 封面 设计 得 以丰 富 多彩 的先 决条 件和 历 史背 景 。同 时, 从事 鸳蝴 派 小说封 面 设计 的 设计 者 ,他们 同 时也 是画 家 、商业 美 术家 ,他 们 的不 同素 质和 不 同修 养与 其封 面 设计 风格 多样 化也 是 分不 开 的。 1表现 中国传统 花 鸟、 山水 的封面 设计 . 虽 然 这种 表现 中国传 统花 鸟 、 山水 的封 面设 计在 鸳蝴 派 小说 书籍装 帧 中并 不 是主 要 的艺术 类 型 ,但 是 这可 算 是 中国书 籍封 面 画 的早期 艺术 表现 形 式 了。 由于 中 国古代 书籍 是 没有 封面 画可 言 的 ,只是 在 书的封 面 上贴 上题 签 ,从 西方 引进 封 面画 的书 装形 式 后 ,我 国画 家试 图用 中 国传 统的 国 画形式 来 画封 面 ,所 画的 多是 花 鸟、 山水风 景 ,很 少用 人物 画 作 为封面 ,这其 中 的原 因是 ,~ 方面 , “ 四 ”之前 我 国的 画家对 于西式 人物 画 的造 型 与技法 研 五 究还 比较 弱 , 中国人 物造 型 不大 能表 现 出带 有时 代性 特 征的 时装 人物 ; 另一 方面 , 中国 画发 展到 明清 ,人物 画 日益 示弱 , 山水花 鸟 画趋 于主 流 。于是 便选 择 山水 花 鸟鱼虫 这 样的 时代 特 征不 明显 的传 统 中国 画元 素来 作 为封面 图案 ,最终 出现 了诸如 此类 的封 面 设计 , 是早 期的 中 国书籍 封 面画 艺术 。在 鸳 蝴派 小说 封面 中 可 以 发现 不少 这样 的 图案 ,可 以作为 一种 类 型的 书装 艺术 表现 形 式 。 比如 民国十 七年 世界 书局 出版 的 由鸳 蝴 派作 家徐 枕亚 所 著的 《 燕 雁离魂 记 》 ,就是用 中 国传统 工笔 花鸟 画 的图案作 为 书的封 面 。 2 月份 牌 式样 的封面 设计 . 清 末 民初 的 出版 物 ,大 都 沿 用 直 排 题 签 式 的 装帧 形式 ,但 在 西方 宗教 文化 和 商业 文化 的双 重 影响 下 , “ 月份 牌 ”在上 海应 运 而 生 ,并 产生 了中国第 一 代月 份牌 画 家 。而 当时 的鸳 鸯蝴蝶 派 正盛 行 于 民间 ,大量 的 言情 、哀 情 小说和 杂 志 出版物 上 也采用 了 月份 牌 样式 的美 女彩 色 图象 。通 常这 些 美女 画与 小 说 内容毫 不相 关 ,完 全是 用来 招 徕顾 客 ,迎合 大众 的审美 趣味 和 消费 心理 。尽 管 如此 ,与 古籍 线 装书 的题 签形 式 相 比,这 类封 面 设计 仍可 以算 是 中国现 代书 籍装 帧封 面画 的萌 芽 。 鸳 蝴派 小说 的封 面 设计 巧妙 地 利用 了人 们 当时 对 月份牌 的偏 爱 ,把 这样 的仕 女 形象 借用 到其 封 面上 来 ,取得 了很好 的艺 术效 果 与社 会反 响 。这 些美 女 图象 的封 面设 计符 合 了 当时市 民的审美 趣 味 ,尤其 受大 众 欢迎 。从 某 种程 度上 讲 ,在 尊重 大众 的 审美趣 味 和心 理需 求这 一 点上 ,鸳 蝴派 小 说 的封面 设计 与 其本 身 的文学 创 作有 异 曲 同工 之 处 。月份 牌式 样 的封 面 画也 是鸳 蝴派 小说 封面 设 计 的主要 艺术 类 型 ,基本 上体 现 了鸳 蝴派 小 说装 帧 的主要 艺术 特色。 3 幽默 画风格 的封 面设 计 . 所 谓 幽默 画 、滑稽 画 就是 现在 我们 所 熟知 的 “ 画 ”,表 现 漫 种风 趣 、诙 谐 、讽刺 情 感 的画 面 。在鸳 蝴派 小 说封 面设 计 中这 类 展 示幽 默 、戏剧 化场 景 的封 面 图案 也较 为 常见 ,尤 其 以鸳蝴 派 小 说儿 种杂 志 的封 面居 多 。这 种娱 乐 读者 、取 悦 读者 的封 面 设计 也 是鸳 蝴派 小说装 帧 的一大 特 点 。 方 面 ,此 类 封 面 的 出 现 与 鸳 蝴派 小说 的文 学 的娱 乐 消 闲 的功用 有 关 ,其封 面 设计 和其 文 学功 能相 对应 ,无论 是读 其文 章 还 是欣 赏其 封 面都 能给 读 者一 种轻 松 、愉 悦 的感 觉 ,这样 的趣 味 性 、 消遣 娱乐 性 设计 的 目的恰 能 与鸳 蝴派 小 说文 学创 作 的娱 乐消 闲读 者 的 目标 大体 一 致 ;另一 方面 ,2世 纪2 年 代 ,在文 学 体裁 0 O 中 出现 了 “ 幽默 文学 ”,而 这种 幽默 文 学体 裁 的出现 对 于这 类幽 默、 滑稽 性封 面 设计 的形 成和 发 展有 一 定影 响 ;最后 , 18 年 , 84 吴 友 如主 编 的 《 点石 斋 画报 》 ,每 刊 载漫 画8 , ( 幅 下转 1 9 ) 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
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字体、图形、与色彩三个层面来对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当时的设计形式,并挖掘其潜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字:民国书籍;封面设计;视觉特征;艺术价值一、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中国书籍的发展,至民国成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书籍形式甲骨文到竹与木连成册的“简策”再到丝织品和简牍的出现,至清时期已形成完备的书籍设计范式,逐步形成了“古朴典雅”极具中国韵味的特有形式;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重大革新。
1.1新旧交替时期民国初建至五四运动前夕。
此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一些技术进入中国,文艺作品新旧杂陈,书籍艺术也出现新旧交错的面貌,许多书刊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形式。
“清末四大小说杂志”封面虽未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小说插画样式,但与传统书籍装帧已有不同,俨然受到西方装帧设计的影响;另外,文房四宝、花卉鸟兽等也是当时常用来装饰书封面和封底的图案。
这一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设计手段还不算成熟,属于民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期。
1.2繁荣发展时期五四时期至七七事变。
“五四”运动爆发,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大众社会的新时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变得异常活跃,书籍装帧设计渐渐脱离传统样式,开始向现代书籍的出版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艺术家创作风格精彩纷呈,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3稳步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全国人民民族意识高涨。
因此在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写实主义、民族主义。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装倾艺术受时代条件影响,作为政治武器,摈弃了繁重的装饰,图案简洁、生动、立意明确,反映出了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积极的革命斗争精神二、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点2.1.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设计文字是书籍、期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形态的字体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通过跟人类进行感官的沟通,是设计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中国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几千年来灿烂的古代文明,二十世纪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民国书籍的字体受欧洲“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的影响,它们的设计风格强调装饰性,从有机的自然形态中寻找创作灵感,,结合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创作实践,汉字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元素2.1.1传统书法字体的运用在民国书籍装帧设计中延续了传统的艺术,例如大量的利用书法或对书法的艺术改编将其运用到书籍封面的文字或形成图案。
鲁迅、胡适等多次用书法装饰封面,以题字形式为主的书名加上摆放位置的经营显得神妙入微,素朴却耐人寻味;例如作品《心的探险》、《南腔北调》等(图2-1、2-2),毛笔字体清秀有力,加上一些艺术改变与书及封面整体相协调,有独具美感和特色,并不像印刷体那样规范统一,体现出独特性;还有的直接将毛笔书法跃然纸上,自然地流露出节奏与韵律感。
在实践的例子中,运用书法造型设计美术字的例子也有很多。
闻一多的《猛虎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出版于1931年新月书店,是闻一多最后一本诗集。
画面利用一整张虎皮纹样贯穿封面封底,书法造型的“猛虎集”三个字落在封面左下角,可谓生动传神,寓意含蓄(图2-3) 。
图2-1 图2-2 图2-32.1.2图案化美术字的运用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的书籍装喊设计,逐渐向平面设计领域扩展。
首先就表现在文字图案化的应用。
“1915年,上海创刊的《新青年》杂志,是第一个采用新型美术字体进行封面设计的刊物[1]”。
“新青年”出现在书籍封面正上方,醒目有力。
下方则是一个地球的图案,地球左右两侧伸出一双手相握,象征着人民团结,革命力量蓬勃发展(图2-4)。
美术字是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种书写艺术。
美术字的字体种类包括宋体、黑体和变体美术字。
将“美术字”或“图案字”应用到封面设计的指导性人物鲁迅做出了重要贡献,小说《呐喊》的封面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呐喊字体本身作为封面主要元素,呈现隶书风格,将“呐喊”二字中两个口进行夸张化处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黑暗中迫切呐喊的强烈愿望。
(图2-5),同时张光宇创作的《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等杂志封面的刊名,都具有鲜明的图案化特点,在保留有原有汉字字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变形,突出了强烈生动的艺术效果,这些图案化的字体设计在中国平面设计之路里, 拓出一条更为明亮、宽广的道路(图2-6) 。
图2-4 图2-5 图2-62.1.3几何形的美术字运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荷兰、俄国现代主义设计浪潮促成了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过程,“包豪斯的拜耶是现代字体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他重视字体的简单,理性的几何形式[2]”。
民国时期受到这些艺术思想的影响,设计者在美术字的创作过程中不仅结合图案进行创作,同时结合了几何图形,在原有的汉字结构上进行变形、替换。
常见的图案有圆形,梯形、方形等较为常见。
例如《前途》的封面设计中,“前途”二字就进行了美术字体的变形。
其中运用几何图形圆形替换点,三角形替换撇捺,以及横划,方形替换竖划,构思新颖,设计巧妙。
(图2-7)《诗刊》杂志书名的美术字,运用梯形,圆形替换笔划的方式,并使整组字体向上左边倾斜,在整个封面设计中,富有韵律和节奏,具有现代气息。
(图2-8)图2-7 图2-82.2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图案特征“图案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一个雕刻精致的花瓶,或一块经年累月织成的挂饰上可以说明的,它是应该基础于大众的生活,直接地将技术和艺术与大众的思想和感情联系着,而产生处了有社会性的时代的式样。
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材料,理解了它的用途而加以考案的东西,不是仅拿浅薄的`兴趣'两字所可以解释的。
[3]”由此可以看出,图案元素在书籍装巾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设计领域不可缺少的设计语言。
2.2.1传统图案的运用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对于传统图形的应用比较典型的是汉画图形形式以及水墨画图形形式。
在鲁迅的《国学季刊》(图2-9)一书中,封面图形采用了汉代石刻画像作为封面的基础图形形式,在构图上是采用了连景式构图,重复的多方连续形式,每个部分运用线条将画面分割,每个部分的内容都不相同,整个封面图形设计中上半部分的设计手法采用的是阴刻,下半部分则采用的是阳刻,上半部分的阴刻采用色彩饱满的表达,但却画面去没有感觉到头重脚的不和谐感,相反却与书刊名字相呼应。
水墨画挥洒自如的线条,简洁的笔墨,含蓄内敛的用色,讲究意境的艺术特征成为中国璀璨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含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哲学思想是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都无可取代。
在作品《野草》(图2-10)中巧妙的运用中国水墨的深渊构图和表现手法,让天空在深灰色的背景下造成了空灵幽深的意境,简单的几个笔触却勾勒出了野草蓬勃的生命力,体现出了传统水墨画具有的东方独有的审美语言。
图2-9 图2-102.2.2几何图案的运用民国时期的书籍图像设计,当时正值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传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冲击,中国更加注重主观写意的手法,西方更加注重客观的再现,运用色块以及几何形体作为设计元素。
因此这这个时期中国设计者在做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而展现了这一时期形式多样的书籍设计现状。
色彩方面,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书籍设计的色彩也开始从传统的朴实平和的民族之色转变成了具有现代气息、对比强烈的色彩,更加注重颜色的对比效果,强调事物的环境色和固有色,色彩明艳鲜明。
比如构书籍设计《有进无退》(图2-11)就是采用了具有现代感的排版方式,字体和三角形组成一体,能感受到一种速度感和强烈的现代感,色彩上虽然运用的还是传统的红黑两色,但通过形式上的改变,色彩感觉也突破了原有的感受,现代感十足。
同时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书籍封面还有《欧洲大战与文学》(图2-12)、《时代妇女》(图2-13)等,都能看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对于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将具体的事物打散,转化为一种抽象的图形符号,对于图形的重新组合和塑造,虽然很难看出所要表达的书籍主题,但这种未来主义的风格深深的陶染着书籍封面的设计。
图2-11 图2-12 图2-132.3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语言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属性不同的色彩进行搭配,产生的艺术效果截然不同,它代表着书籍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因此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书籍的精神文化。
民国时期受印刷水平限制,大多数书籍封面的色彩比较单一,多为单色、双色套印,三色以上的作品比较少见。
2.3.1凝重古朴的色彩设计古典色调是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一大特色,是指用色较为单纯、简练,对比柔和,具有一定灰度的古朴色调。
这种风格的色调通常用在文学小说、散文以及理论性书籍中。
例如雷奎元的《工艺美术技法讲话》微微泛黄的纸色呈现出内敛深沉、舒缓平和,来表达学术理论的严谨、理性与一丝不苟。
(图2-14)图2-142.3.2对比鲜明的色彩设计在西方的现代设计运动影响下,中国书籍色彩设计逐步具有现代感,。
《新时代月刊》采用蓝色图案与红色字体进行对比,整个色调简洁、明快。
(图2-15)文艺杂志《新宇宙》中,红黑色彩对比,是书籍辨识度增强,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一切都是新的形,新的色,这种清新的视觉形式伴随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时尚。
(图2-16)《彷徨》是装帧艺术家陶元庆为鲁迅的小说所做的封面,整个画面用橙色作为底色,装饰太阳、人物均采用黑色,色彩对比明快,简洁有力,完整的体现了小说的寓意。
(图2-17)图2-15 图2-16 图2-17三、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价值3.1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这个词语就现在而言,已经非常熟悉,小到书刊杂志,大到文学论着,都在不停的呼喊着传统文化的概念,一直强调一定不能丢失根源,也就是传统文化。
虽然在外来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书籍设计开始逐渐接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很多书籍开始借鉴外来的艺术形式,但也恰是这样的背景下给了民国时期书籍封面独一无二的动力。
现代的书籍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形”的套用,而是一种“意”的渗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作品中,让传统文化为书籍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在丰子恺《爱的教育》(图3-1)的封面中可以看出其中受到比亚兹莱的装饰影响,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了小市民闲适、琐碎生活所包含的生活气息,但在同时也运用着传统的线描手法进行任务的勾勒,在接受借鉴西方思潮的设计风格的同时,不忘弘扬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