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第14练利用渗透原理解答细胞吸水与失水
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与专题练习附解析

必修1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试大纲】1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梳理】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3、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1)发生的条件:具有大液泡;具有细胞壁(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3)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可以证明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判断某细胞是否是活细胞(只适用于成熟植物细胞);;证明膜具有流动性;检验细胞液及外界液体的浓度大小。
4、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涨作用(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中央大液泡的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等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它有重与糖蛋白糖类,结合形成的4.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叫做糖被。
蛋白质)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要的功能(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
除糖蛋白外,细胞表面还有糖脂。
高考生物低频考点14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高考生物低频考点14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选择题1.(2022·辽宁法库一中高三月考)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
将新鲜的红苋菜叶片放入蒸馏水中,水无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这些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其原因是()A.盐酸破坏了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壁B.盐酸破坏了苋菜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层C.盐酸破坏了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D.苋菜叶片细胞的色素溶解于盐酸而不溶解于水答案 B2.(2022·天津静海一中高三月考)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越多,电导率就越高。
将常温下和冷冻后的菠菜叶在蒸馏水中煮沸,测定煮沸前后电导率数值,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菠菜叶是否冷冻处理和煮沸处理B.常温组煮沸前检测到的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的结果C.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明显增大D.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属于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答案 B3.某人做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的蔗糖溶液③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A.表中X状态时,细胞的失水速度比5分钟时的更快B.②组细胞可能在5分钟后失水死亡C.表中Z状态时,细胞的液泡比10分钟时的大D.①组细胞在第20分钟时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于原始细胞液浓度答案 A解析由于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X为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浓度差小于第5分钟,所以细胞失水速度比第5分钟慢,A错误。
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紫色体积变小,颜色变深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出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 B解析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细胞质基质区域较小,A错误;吸水纸的目的是使蔗糖溶液或清水通过洋葱鳞片叶,使其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D错误。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1)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的生物体,它们处于不断的吸水和失水状态。
这种状态是由细胞内外环境的水分浓度不同所引起的。
下面就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分别进行阐述。
一、吸水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是通过渗透压的原理来实现的。
在植物细胞内部,若细胞浓度低于周围环境的浓度,水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
细胞膜对水的渗透作用主要由细胞质膜和细胞壁组成。
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构成,它具有半透膜的特性,可以选择性地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渗透。
而细胞壁则是细胞外围的一层硬质物,能够承受外界压力,减少细胞内部水分蒸发的损失。
除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作用外,植物细胞的水通道蛋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使其达到吸水的目的。
二、失水原理植物细胞的失水是通过胞质质基膜和细胞壁的缩小来实现的。
当植物细胞周围环境的水分浓度低于细胞内部的水分浓度时,植物体内的水就会通过胞质质基膜和细胞壁的缩小而流出,从而实现失水。
(注:胞质质基膜是一层与细胞膜贴合的纤维状物质,由胞质基膜与细胞膜共同组成质膜)。
此外,植物细胞也会通过在细胞膜上合成蛋白质,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例如,当植物细胞处于干旱环境中时,植物细胞就会合成脯氨酸和丙酮酸这类减少细胞水分流失的物质,进而使细胞能够在干旱环境下存活。
总之,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通过细胞膜、细胞壁、胞质质基膜和水通道蛋白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在环境水平稳定的情况下,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相互平衡的,能够保证植物体内水分的恒定。
而在环境变化时,植物细胞则会通过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机制来应对水分的变化。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吸水和失水精选教学人教课标版课件 (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吸水和失水精选教学人教课标版课件 (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细胞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吸水和失水,更是被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就围绕这一实例,来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吸水的途径
细胞吸水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渗透压和离子通道。
其中,渗透压是根据渗透压差而促进水分跨膜运输,而离子通道是通过营造离子浓度差的方式,从而引起水分运输。
而在实际应用中,细胞吸水的主要是渗透压这一途径。
二、细胞失水的途径
细胞失水的途径有两种:渗透压和离子通道。
当渗透压的值大于细胞内的值时,水分子就会从细胞内运输到外部,从而导致细胞失水。
而如果离子通道的通道开启,离子浓度差就会造成内外水分子的流动,从而使细胞失水。
三、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目前国内的许多教学实践都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以实验为主,从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发展趋势
未来,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还会继续深入,这也为不断提高细胞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不断的动力和可靠的知识体系。
同时,研究的切入点也将更多地依赖于微观层面,以更好地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现机理和应用。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吸水和失水精选教学人教课标版课件”的一些探讨,相信在未来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体系。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理活动的重要过程。
细胞的吸水主要是通过渗透作用而进行的,而细胞的失水则是通过渗透调节和渗透保护机制来实现的。
细胞的吸水是指细胞内部主动吸收水分的过程。
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细胞外渗透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因为渗透压的作用而自动从外部向内部流动,以使细胞内外的渗透浓度保持均衡,从而达到吸水的效果。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渗透调节和渗透平衡来完成的。
渗透调节是细胞吸水的主要机制之一。
细胞内外的渗透浓度差会引起细胞膜上的渗透调节机制,使细胞增加渗透物质的生成。
细胞膜上的渗透调节机制通常包括运输蛋白和离子泵等,它们能够调节细胞内的渗透物质的浓度和渗透压,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浓度差,并保证细胞正常的吸水。
此外,细胞内还有一种重要的渗透物质是无机盐。
无机盐可以与细胞内的渗透物质形成离子复合物,并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行运输。
当细胞外的渗透浓度较高时,无机盐会通过运输蛋白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增加细胞内的渗透物质浓度,引发渗透调节机制,使细胞吸水,维持渗透平衡。
细胞的失水是指细胞内部水分的减少。
细胞失水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正常生理失水和异常失水。
正常生理失水是指细胞内部水分因为细胞活动、运动和呼吸等正常生理过程而减少。
异常失水是指细胞内外环境发生突变时引起的水分的减少,比如高温、低温、干旱等。
细胞的失水是通过渗透调节和渗透保护机制来实现的。
渗透调节是细胞失水的主要机制之一。
当细胞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外的渗透浓度增加时,细胞内的渗透物质浓度也会因此而增加。
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和离子泵等渗透调节机制会调整细胞内外的渗透浓度平衡,使细胞内的渗透物质浓度增加。
这样一来,细胞内的渗透压也会增加,引发渗透平衡机制,使细胞内的水分减少,达到失水的效果。
另外,细胞内还存在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称为渗透保护机制。
当细胞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内的渗透保护机制会启动,以保护细胞内部的水分不被过度蒸发和脱水。
2019年高考生物训练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含答案和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训练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含答案和解析)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1.渗透作用原理(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1)(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考向一渗透作用的发生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参考答案】B易错警示走出渗透作用发生的“4”个误区(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
(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为现象不明显。
(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
(4)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C.达到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答案】C项正确;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D项错误。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过程,涉及到许多物理和生物化学原理。
本文将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渗透调节、水通道蛋白等方面详细介绍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包围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和电位的差异。
细胞膜内外的溶液浓度不同,形成浓度梯度。
根据浓度梯度,细胞内的溶质会发生渗透,进而影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中,渗透调节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渗透调节主要通过渗透压来实现。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对溶剂的抽水能力。
对于细胞而言,当细胞在高渗透溶液中,溶剂(通常是水)会从低渗透溶液向高渗透溶液进一步扩散,从而使细胞吸水。
而当细胞在低渗透溶液中,溶剂会从高渗透溶液向低渗透溶液进一步扩散,导致细胞失水。
细胞对渗透压的调节能力涉及到离子的运输和水通道蛋白。
离子对于细胞的渗透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上有许多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
当细胞需要吸水时,它会通过主动运输机制将离子从高浓度区域输送至低浓度区域,从而增加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吸入更多的水分。
相反,当细胞需要失水时,它会通过主动运输机制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输送至高浓度区域,从而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促使细胞失去水分。
此外,细胞中还存在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水通道蛋白。
水通道蛋白可以形成通道,使水分子更容易进出细胞膜。
其中最为重要的水通道蛋白是被称为水蛋白2(Aquaporin-2)的蛋白质。
Aquaporin-2主要存在于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中,它可以特异性地促进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当体内水分丧失过多时,脑垂体会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Aquaporin-2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与之相反,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脑垂体会分泌利尿激素抑制Aquaporin-2的表达,使细胞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
总的来说,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渗透调节、离子运输和水通道蛋白。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一)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细胞是植物组织的基本单位,分为两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壁。
其中,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构成的堵塞状网格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细胞壁对水分具有一定的透性,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渗透。
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薄膜,也具有透性。
细胞质则是植物细胞生物活动的最主要场所,也是维持植物细胞体积和生理功能正常的重要基础。
一、植物细胞吸水1、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是指导致液体通过半透膜向高等浓度液体迁移的压力。
半透膜是指只允许某些离子或分子通过的薄膜。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质含有许多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分子,这些质子会吸引水分子,使得细胞质呈现高渗透浓度。
2、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植物细胞中水分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透性进入细胞。
当细胞外的水分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水分浓度时,水分子会沿着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
这个过程称为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沿着受渗透压禁锢的半透膜不断渗透,直到两侧的水分浓度达到平衡。
3、植物细胞吸水的重要性植物细胞吸水是维持细胞体积稳定、维持细胞生理功能正常的重要前提。
当植物细胞缺水时,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质中的细胞液被抽走,细胞体积减少,甚至出现脱水现象,从而会影响到植物细胞的生存和活力。
二、植物细胞失水1、失水的原因植物细胞失水主要是由于环境中水分的减少,或者渗透压的增高所造成的。
2、细胞的缩水现象由于水分的流失,导致细胞质内部的细胞液减少,这样细胞体积就会相应的缩小,从而出现了细胞的缩水现象。
3、植物细胞失水的严重后果当细胞体积大幅度缩小,例如叶片的上皮细胞失去水分时,细胞壁和细胞膜可能分离。
叶片会萎缩、弯曲,甚至脱离植株,导致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源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透性。
渗透压是导致液体通过半透膜向高等浓度液体迁移的压力,水分子会沿着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或从细胞中流失,持续的吸水或失水现象对细胞、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生物第14练利用渗透原理解答细胞吸水与失水1.(2017·扬州高三期中)下列关于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不同部位的外表皮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用0.3 g/mL的蔗糖溶液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细胞壁D.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2.将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b点代表实验前细胞液的浓度,且a=b。
假设实验前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均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蔗糖是生物大分子,只能通过非跨膜运输方式出入细胞B.蔗糖溶液浓度为a时,萝卜条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无跨膜运输C.蔗糖溶液浓度大于a时,萝卜条细胞失水,萝卜条质量将减少D.将处于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清水中,则该萝卜条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3.(2017·无锡调研)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4.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见250 mmol·L-1 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弱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 mmol·L-1NaCl溶液中可能死亡,图乙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5.(2018·江阴模拟)撕取细胞生理状态一致的紫色洋葱外表皮,制成甲、乙、丙三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移动装片,使视野全为紫色,然后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2 g/mL、0.3 g/mL、0.5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都用清水再处理。
实验过程中视野里紫色部分的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的比例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说明细胞既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又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c曲线表明细胞可能由于过度失水而死亡C.实验结果说明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0.2 g/mLD.a、b、c三曲线分别代表乙组、甲组和丙组6.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
取同一叶片的两块表皮a和b,a放在清水中,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K+、NO-3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将a和b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观察到的表皮气孔情况是()A.a开启、b关闭B.a关闭、b开启C.a关闭、b先开启后关闭D.a开启、b先关闭后开启7.(2017·苏北四市模拟)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植物材料均分成两组,分别置于A、B两种溶液中。
图中曲线表示与实验初始含水量相比,两组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适当增大B溶液的浓度,则曲线中a点下移C.6~10 min两条曲线的差异仅是由于A、B溶液的浓度不同D.10 min时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均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8.(2017·常熟模拟)将洋葱鳞片叶的紫色外表皮细胞分别浸于等量蒸馏水、0.3 mol/L蔗糖溶液、0.5 mol/L KNO3溶液中,观察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甲图所示:(1)甲图1、2、3曲线中,表示在0.3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植物细胞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若曲线3中ef段的细胞如乙图,Ⅰ部位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曲线2中bc段的细胞如乙图,则Ⅰ、Ⅱ两处的溶液浓度的大小比较:Ⅰ________Ⅱ(填“<”“>”或“=”)。
(3)试简要分析2、3曲线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苏北四市高三期中联考)某种绿藻由单列细胞组成,有较大的叶绿体,液泡无色。
研究人员为探究该种绿藻细胞液的浓度大小,进行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②制作该藻类的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③将该藻类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④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
(“-”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该藻类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原生质层呈________色,便于观察。
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步骤④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这是该藻类细胞通过________作用失水的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该藻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4)某同学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
在此过程中,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扬州质检)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x为________,因为细胞壁伸缩性________原生质层,从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y为________,可能导致细胞__________,滴加清水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③组细胞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____________。
z为细胞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4)④组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在1 mol·L-1醋酸溶液中,植物细胞________,导致原生质层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精析1.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项正确;不同部位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所以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项正确;用0.3 g/mL的蔗糖溶液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导致细胞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 项错误;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由于细胞失水,所以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D项正确。
] 2.ABD[蔗糖是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项错误;蔗糖溶液浓度为a时,进出萝卜条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蔗糖溶液浓度大于a时,萝卜条细胞失水,萝卜条质量将减少,C项正确;萝卜条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因吸水而涨破,D项错误。
]3.B[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加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的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A项错误;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法使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发现首先从细胞的角隅处开始发生质壁分离,B项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使溶液浸润整个标本,C项错误;第一次显微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现象,以便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前后对照,因此不能省略,D项错误。
]4.D[图甲中,250 mmol·L-1 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小于1,说明红细胞失水皱缩,会影响红细胞的代谢,A项错误;图乙中植物细胞失水量先变大后变小,之后表现为吸水,故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保护,细胞体积几乎不变,B项错误;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多,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强,C项错误;人红细胞长时间处于300 mmol·L-1 NaCl溶液中可能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而图乙细胞在处理时间内细胞先失水后吸水,说明细胞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一直具有活性,D项正确。
]5.D[a曲线代表的细胞紫色部分的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的比例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A项正确;用清水处理后,c曲线代表的细胞紫色部分的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的比例基本不变,原因可能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过度失水而死亡,B项正确;三条曲线刚开始都下降,表明细胞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则细胞液浓度应该比三组蔗糖溶液浓度都小,C项正确;a、b、c三曲线应分别代表甲组、乙组和丙组,D项错误。
]6.D[a放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吸水,则气孔开放。
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保卫细胞首先失水,气孔关闭,随着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NO-3和K+,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又能渗透吸水,所以保卫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气孔开放,D项正确。
]7.A[该图应是探究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应用成熟植物的活细胞,可选用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A项正确;由图分析可知,B是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如果适当增大B溶液的浓度,a点会上移,B项错误;6~10 min两条曲线的差异不仅是由于A、B溶液的浓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溶质性质不同,细胞在B溶液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项错误;10 min时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只有A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观象,B已经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项错误。
]8.(1)3质壁分离(2)蔗糖溶液<(3)蔗糖不能透过细胞膜,而K+和NO-3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所以在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从而造成2、3曲线的差异9.(1)绿细胞膜和液泡膜(2)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右上方渗透(3)0.35~0.40 g/mL(4)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解析(1)选用该藻类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原生质层呈绿色,便于观察,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