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工程学

合集下载

工程中勇于创新的人物事例

工程中勇于创新的人物事例

工程中勇于创新的人物事例
在工程领域,有很多勇于创新的人物事例。

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爱迪生:作为一位发明家,爱迪生在工程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

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电影摄影等,为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亨利·福特:福特是汽车工业的先驱之一,他通过创新性的生产方法和管理理念,使汽车制造变得更加高效、可靠。

他的流水线生产方法和T 型车的推出,使得汽车普及化成为可能。

3. 伊隆·马斯克:马斯克是现代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者。

他创办的特斯拉公司,通过开发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为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王坚:王坚是阿里巴巴的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云计算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医疗等领域。

他的创新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人物事例表明,创新是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题、提高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人体工程学-完整ppt课件

人体工程学-完整ppt课件
.
第1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 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 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 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 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 效能和舒适。
.
第1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发展
一战期间 英国 生产紧张 研究 减轻疲劳 提高功效
舒适一点,劳动的轻巧方便一点,休息、消遣时得 到美好的精神享受
行为特点和技能限度:人的行为特点受到人体
自然形态的影响
.
第1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 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 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 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
第1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
人体工程学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人体工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工 学的基本体系,初步学会人体工学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出发,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 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 计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人体工程学的解决方 案。
.
人体工程学
第1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第2节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3节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方法 第4节 人体基础数据 第5节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
第2节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方面:
1.工作系统中的“人 ”
2.工作系统中直接由 人使用的机械部分如 何适应人的使用
3.环境控制,如何适 应人的使用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百分位的概念由于人的人体尺寸有很大的变化,它不是某一确定的数值,而是分布于一定的范围内。

如亚洲人的身高是151~188厘米这个范围,而我们设计时只能用一个确定的数值,而且并不能象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用平均值,如何确定使用那一数值呢?这就是百分位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百分位的定义是这样的: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大部分的人体测量数据是按百分位表达的,把研究对象分成一百份,根据一些指定的人体尺寸项目(如身高),从最小到最大顺序排列,进行分段,每一段的截至点即为一个百分位。

例如我们若以身高为例:第5百分位的尺寸表示有5%的人身高等于或小于这个尺寸。

换句话说就是有95%的人身高高于这个尺寸。

第95百分位则表示有95%的人等于或小于这个尺寸,5%的人具有更高的身高。

第50百分位为中点,表示把一组数平分成两组,较大的50%较小的50%。

第50百分位的数值可以说接近平均值,但决不能理解为有"平均人"这样的尺寸。

统计学表明,任意一组特定对象的人体尺寸,其分布规律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即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它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图中设了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第5百分位表示身材较小的,有5%的人低此尺寸;第95百分位表示高,即有5%的人高于此值。

在设计上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但必须满足大多数人。

所以必须从中间部分取用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尺寸数据作为依据,因此一般都是舍去两头,只涉及中间90%、95%或99%的大多数人,只排除少数人。

应该排除多少取决于排除的后果情况和经济效果。

人体尺寸运用中的问题有了完善的人体尺寸数据,还只是达到了第一步,而学会正确的使用这些数据才能说真正达到了人体工程学的目的。

〈一〉数据的选择:选择适应设计对象的数据是很重要的,要清楚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民族,包括我们在前述差异一节中所讲到的各种问题,使得所设计的室内环境和设施适合使用对象的尺寸特征。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1人因工程的研究人物是把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可行的实行方案,使人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功效的目的。

一句话定义: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常用的研究方法:1测量法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3抽样测试法4询问法5实验法6观察分析法7系统分析评价法或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模拟或模型试验法3人因工程的定义人与机器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部署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作业是感到安全和舒适4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过程中负荷相对恒定,肌张力保持不变5等长收缩;躯体或机体维持不变,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撑在某一位置,肌纤维长度不变6动力定型:长期在统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步形成该项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

其形成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2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7作业能力: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特征。

综合体现的个体所蕴含的内部潜力动态变化规律:1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8 影响作业能力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与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9疲劳的测试方法:1生化法,(测量血尿汗唾液的变化)2生理心理测试法(1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2两点刺激敏感阀限检查法3频闪融合阀限检查法4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5反应时间测定法6脑电肌电测定法7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10作业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在劳动过程中,当作业的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时称为作业疲劳,它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

可分为四种:1个别器官疲劳2全身型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型疲劳11疲劳的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进行特殊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12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1控制劳动强度和时间2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3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5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合理设计作业中用力方法7科学制定轮班工作制度8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高素质的熟练工人9合理休息10 和合理膳食1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日制度12加强耐力锻炼13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1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2隔热3通风降温4降低湿度)2保健措施(1提供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2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3生产组织措施(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14噪声的定义及控制噪声泛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

人物美学设计标准

人物美学设计标准

人物美学设计标准人物美学设计标准是指对人物形象、外貌、美感以及审美要求的规范和标准。

在不同的文化和时期,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标准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如今的美学设计中,一些基本的标准和原则依然是普遍适用的。

本文将从人物美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视觉艺术、人体工程学和审美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人物美学设计的标准和原则。

一、外貌美学设计标准1. 轮廓和比例:人物的轮廓和身体比例是决定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学设计中,人物的轮廓应当具有对称、匀称的特点,各部位的比例应当协调一致,整体外貌才能给人以美感。

2. 肤色和肤质:人物的肤色和肤质也是美学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肤色的美感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是一个健康、光滑、均匀的肤色和肤质往往是被认为具有美感的。

3. 面部特征:面部的线条、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特征也是人物美学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部分。

面部线条应当清晰流畅,特征应当鲜明而富有个性。

4. 服装和造型:人物的服装和造型也是美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合适的服装和造型能够展现出人物的气质和品位,同时也能够为人物形象增添各种美感元素。

二、审美心理学在人物美学设计中的应用1. 对称和协调:人类的视觉系统更容易对称、协调的事物产生美感,因此在人物美学设计中,对称和协调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2. 个性和鲜明特征:人们对于具有个性和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好感,因此在美学设计中,需要注重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色。

3. 健康和活力:健康和活力是人类审美心理中常见的要素之一,在人物美学设计中,需要通过外貌、表情、姿态等方面来展现人物的健康和活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美感认可。

三、人体工程学在人物美学设计中的应用1. 姿势和动态:在人物美学设计中,姿势和动态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不同的姿势和动态能够展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活力等特征,因此在美学设计中需要注意捕捉人物的姿势和动态,使其展现出最佳的美感效果。

2. 比例和舒适性:在美学设计中,人体的比例和舒适性也是需要重视的部分。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容易产生适应,且个体差异较大
皮肤表层
不同体表部位敏感度不同,触觉两点 辨别阀
2.1、人的生理特征
❖ 二、肌肉、骨骼与供能系统
2.骨骼系统
1.肌肉组织
骨及骨骼:人体骨骼系统可分成颅 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肌肉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关节:功能主要在于它可以使人的
肌肉收缩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等长收缩等形式。前两种是实现人体
代表人物: 泰勒 吉尔布雷斯夫妇科学管理之父 工业工Fra bibliotek之父 铁锹试验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的第一夫人 工作研究 –运动研究 差别计件工资制 动作经济性原则
1.2、人因工程的起源和发展
❖ 兴起于: ❖ 一战~二战
代表人物: 甘特 霍桑
生产计划进度图 奖励工资制 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
霍桑试验
1924年开始,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 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 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1)脑 2)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2)脑神经
2.1、人的生理特征
❖ 二、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又称为感官系 统,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 生感觉的机构。感觉系统分 为视、听、触、动、味、嗅 等。每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接受刺激部分,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视觉 听觉 平衡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2.1、人的生理特征
肢体有可能作屈伸、环绕和旋转 等运动。
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它们是动力性的, 3.人体活动供能
总称为动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则是静 能量的供给通过体内能源物质的氧
力性收缩。
化或酵解来实现。新陈代谢。
人体有三个功能系统: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什么是人类工程学?

什么是人类工程学?

什么是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并重视人类认知、心理、行为、社会观点与环境等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学科。

它涉及生物信息学、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建筑学、机械学、工业工程学、安全学等。

下面就人类工程学的相关内容做一介绍:一、人类工程学的研究范围:1、研究认知的原理:研究人的完成任务的心理原理;2、劳动者的行为:研究劳动者使用任务设备的行为,通过改进工作空间的布局以及工具的选择与位置的优化,来改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3、劳动安全:研究工作环境对工作者的安全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比如安全生产管理,机械安全设计等;4、工程设计:研究机械装备行为以及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设计,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人们的工作环境;二、人类工程学的应用:1、建筑设计:采用人类工程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规划,为室内外空间布局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2、工具设备设计:在设计工具设备时,需考虑人的视觉、机械性能,并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考虑人物舒适度、安全性、灵活性等因素;3、服务设计:如何针对不同用户设计服务,以提高用户体验、服务效率,采用人类工程学的思想进行设计和优化。

三、人类工程学的发展趋势:1、实现仿生机器人技术:仿生机器人技术应用主要涉及仿生动作等,通过观察生物的基本行为,结合生物学、机械学、电子学等领域的知识,探索可视、可听、可触摸等多种感知信息,以期达到模拟人体行为的程度。

2、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应用主要有:可视化模拟实验、模拟人体活动、虚拟培训、多用户在线等,虚拟现实系统正在向实现更多高精细可控人机交互功能发展。

3、生物信息融合:生物信息融合是指将多种复杂的生物信息系统,如DNA测序、脑成像等,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完备的生物信息系统,来更好的理解脑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

四、人类工程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1、推进工业工程应用;2、增强机械设计功能;3、应用生物信息融合自动化技术;4、改进生物系统工程理论。

人类工程学是一门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利用它可以推进工业文明与社会发展,更加智能地设计出各类设备,打造舒适安全的环境,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让人类的日常生活更加安全惬意。

土木工程 生涯人物

土木工程 生涯人物

土木工程生涯人物
土木工程是一门广泛的工程学科,涉及到设计、建造和维护各种基础设施,如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水坝等。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杰出的生涯人物,他们的贡献对土木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著名的生涯人物是土木工程师贝聿铭。

他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的设计风格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元素,他的代表作包括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等。

另一个生涯人物是土木工程师林同炎。

他是世界著名的结构工程师,被誉为“预应力先生”。

林同炎的设计创新性地应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他的代表作包括台湾台北 101 大楼、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等。

这些生涯人物的成就不仅展示了土木工程的重要性,也激励着年轻的土木工程师追求卓越、创新和社会责任。

他们的作品和贡献将继续在土木工程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拓展设计人物工程学_______韩月婷,室内外空间拓展设计2010051233 人物工程学大致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论述六类人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人与物质的关系2.人与宇宙的关系3.人与物体的关系4.人与空间的关系5.人与人的关系6.人体工程学1.人与物质的关系:人: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

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

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

那些没有历史典籍的部族,虽有语言,能使用工具劳动,都只能算野蛮动物,其邦族称号在汉字中都从犬旁。

物质:○1狭义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以及各类能量波(如光、热)和场(电力、磁力、引力),甚至更高级形态,如人及人组成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都是物质。

总之,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2广义定义:物质就是自然存在。

银河艾斯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这句,背离了二元法和语言学的纯粹性。

“不依赖于、意识、客观”三个修饰附加,实际是引入了额外的三元。

所谓“不依赖于”,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而“意识”,是循环定义;而“客观”,实际是暗示引入了“主观和客观”的新二元,构成了混乱。

实际上定义物质,是极为简单的,并且这也是世界“终极判断”的必然。

物质,就是存在,这样就纯粹了概念。

物质在设计中有很重要的影响。

我们常关心的空气、阳光、气候、味道等都是我们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物质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我们生活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当中,人本身也是属于物质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息息相关。

我们期望有舒适的生活空间,不同地方有物质差异,设计就是把物质的最优组合给我们的业主。

所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物质,处理好人与物质的关系。

例如:空气流通效果对居室的重要性。

我们要保证空气流通,室内空气与室外空间有一个交换。

同时我们要考虑防风问题。

所以开窗的位置,围护墙的高低位置我们都因考虑其中。

室内的自然光也很重要,阳光太强烈要考虑防晒,阳光微弱要考虑怎样引进光线使室内不灰暗。

诸如此类的因素还有很多。

人与物质的关系错综复杂,人与物质和谐很重要。

2.人与宇宙的关系。

宇宙:多元化的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

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等,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

面对宇宙如此宏大的概念,人如沧海一粟。

宇宙给我们一个特殊的环境,让我们得以生存繁衍。

每天太阳升起又落下,潮起又潮落,地球按照特定轨道运行着。

四季更替,新生和枯萎。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些问题,从最朴素的眼光里开始实践总结,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风水成为概括中国人的宇宙观的产物。

风水学:风水学,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

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这是《诗经》里的一章,说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刘相土尝水,观察山川的阴阳向背,选择居外营建住房,和军民一起治理田地,种植庄稼。

山坡上建筑栉次邻枇,田野丰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园风光。

这说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尝水等有必要及实际用途之方案。

在汉代形成了初步的临场校察地理风水的理论。

风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民俗学、环境学、地理学、水文学及建筑学的角度均有研究的价值。

可惜在唐宋后,不同学派的太极图出现以来,逐步发展成为数支不同生硬的术数之民间信仰行业。

建筑学的风水:风水原来是建立在环境对建筑物群的影响作为基础的。

建筑学上的风水(环境影响)源自于皇家宫廷建筑。

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御用建筑师为代表,成立了一套趋于完整的风水体系(对于环境影响的成文守则)。

很可惜,现在由于中国御用建筑师采取的都是代代相传的体系,风水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故了解风水的人存世极少,风水面临失传的窘况。

建筑学上的风水,是随逐自然,力求将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使整体环境美化。

并且,根据自然的情况安排建筑布局,包括采光、通风、取景,使得居住者可以更为舒适,追求将人居回归自然的状态。

中国古科技理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气、数和象。

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它们是:能量、信息和态势或形式。

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

气,是客观存在,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能量。

数,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程序或逻辑,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信息。

象,是气根据数而存在的形式或变化的态势。

用现代科学概括为:象是能量依据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态势。

宇宙万事万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们的存在态势;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态势,有态势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础。

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正是气、数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实在的,具体的。

信息“数”指导能量“气”按一定态势“象”存在,能量“气”依照“数”的指令,构成一定的存在态势“象”,存在态势“象”受信息“数”指挥,以能量“气”为基础。

数、气、象即信息、能量、态势,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

《周易·系辞》称:“神无方而易无体”。

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亦无所不在。

易经和佛经所说的精、气、神。

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游魂就是神,就是构象。

整个宇宙是由:能量(气)、信息(数)和态势(象)三部分组成。

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风水学源自于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科学内涵。

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中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阳性。

中国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地理五诀:○1龙;山脉走向,大环境地理形势。

○2穴;选择的地方。

○3砂;土质-合适用途○4水;河流与水源、不积水;○5气流、阳光、阴影方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北(子)、南(午);如子山午向、背山望水。

风水学原则:整体系统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察势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坐北朝南原则,适中居中原则,顺承生气原则,改造风水原则。

风水,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

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对风水都有一套成熟的学说。

风水包含着人如何去顺应自然的深刻哲理。

它涉及到我国古代哲学、美学、地质、地理生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3.人与物体的关系物体:定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都称为物体。

人与物体之间要形成正常适当融洽的关系,物体的尺度要合理,与人密切相关的物体尺度以人为标准。

例如:家具有基本尺寸,人和物体间有基本尺寸,物体与物体之间有基本尺寸。

4.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表现为长度、宽度、高度。

也指数字空间、物理空间与宇宙空间。

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与“时间”相对。

通常指四方上下。

空间有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学上的空间等等,都属空间的范畴。

地理学与天文学中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有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之分。

空间的大小、高低和划分都会影响人的生活,人生活在各种空间中,空间质量影响人的生存质量。

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室内空间的形态就是室内空间的各界面所限定的范围,而空间感受则是所限定空间给人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响。

○1矩形室内空间矩形室内空间是一种最常见的空间形式,很容易与建筑结构形式协调,平面具有较强的单一方向性,立面无方向感,是一个较稳定空间,属于相对静态和良好的滞留空间,一般用于卧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室内空间。

○2折线形室内空间平面为三角形、六边形及多边形空间。

如三角形空间。

平面为三角形空间具有向外扩张之势,立面上的三角形具有上升感;平面上的六边形空间具有一定的向心感等。

○3拱形空间圆拱形空间常见两种形态。

一种是矩形平面拱形顶,水平方向性较强,剖面的拱形顶具有向心流动性;另一种为平面为圆形,顶面也为圆弧形,有稳定地向心性,给人收缩、安全、集中的感觉。

○4由形空间平面、立面、剖面形式多变而不稳定,自由而复杂,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艺术感染力,多用于特殊娱乐空间或艺术性较强的空间。

空间存在一种磁场,由地心引力产生。

磁场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设计合理的空间,令环境适合人的生活要求。

5.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其定义是: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在设计中,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有些人不直接接触,例如大型酒店的工作人员和客人不能有正面接触,有不同通道。

不同功能分区的人流要划分不同的通道。

电梯、走廊也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计6.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