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区域答案
八年级下册科学答案

八年级下册科学答案第一章:细胞1.定义: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础。
2.细胞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3.基本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分解、合成、分裂和生殖的基本功能。
4.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生物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法包括五界分类法、系统发生学分类法等。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域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
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灭绝:生物灭绝是指某个物种在自然界中完全灭绝的现象。
人类活动、环境破坏等因素是导致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质,纯净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4.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速度,可以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生物的调节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对体内的各项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
2.激素调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血液传递到各组织和器官,对机体进行调节。
3.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机体在受到某种刺激后,通过一系列调节措施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的过程。
4.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在24小时循环中呈现出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如昼夜节律、月相节律等。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2.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速率,可以根据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科学作业本答案 (3)

八年级科学作业本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主要的物质分类包括:•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例如氧气、氢气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以固定的化学比例组成,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可以变化,例如空气、土壤等。
1.2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物质不改变其分子或原子的组成时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化2.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它存在于物质的各个不同形态。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热能: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较高的热能。
•化学能: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内部键的破坏和形成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2 能量转化的原理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
能量转化的原理主要包括:•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系统中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
能量转化效率等于所获得能量与所消耗能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第三章:光的本性与光的传播3.1 光的本性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具有以下特性:•直线传播:光在一定介质中一直直线传播,光线不会弯曲。
•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线的反射角度。
•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线的折射角度。
3.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每秒30万公里。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改变。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22.5万公里。
八年级科学答案

八年级科学答案一、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结构上有一些显著的异同。
1. 细胞膜: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它是细胞的外围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
然而,植物细胞还有一个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它保护和支持细胞。
2. 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其中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但是,植物细胞的细胞核通常较大和较中央,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多数位于细胞的一侧。
3. 细胞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但植物细胞还有绿色的叶绿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这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最明显的区别。
二、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关系电阻是电器元件的一种物理特性,用来描述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数量。
1. 奥姆定律:奥姆定律表明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根据奥姆定律,电阻与电流成正比,当电流增大时,电阻也会增大。
2. 电阻的影响:电阻对电路中的电流流动起到阻碍的作用。
电阻越大,电流流动的越慢;电阻越小,电流流动的越快。
这是因为电阻越大,电流通过时所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3.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在一些电子元件中,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例如,二极管就是一种非线性元件,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三、声音的传播和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形成的机械波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从而将振动传递到相邻的分子,最终形成声波传播。
2. 声音的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室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而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更快。
3.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频率超过20赫兹(Hz),人的耳朵就能听到声音。
不同的声源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八年级下册科学答案 (2)

八年级下册科学答案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答案: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生态和行为的差异。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一项重要特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答案: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持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经济发展、食物安全、药物研发等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物种灭绝。
此外,还应加强对非法捕捞、乱捕滥猎等行为的打击,促进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什么是基因?答案: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是生物遗传的基础。
2.什么是基因突变?答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的突然和稳定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生物体遗传特征的改变和多样性的产生,同时也是进化的基础。
3.什么是进化?答案:进化是指物种在遗传变异、选择和适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生物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第三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要素1.植物对光的需求是什么?答案: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一定的光照条件可以促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养分。
2.植物对水的需求是什么?答案:水是植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细胞组织的构成成分。
植物对水的需求主要包括供给植物所需的水分,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并参与植物的物质代谢等。
3.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是什么?答案: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异。
初二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 N。
【答案】0~52.萧山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
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大坐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答案】D3.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答案】C4.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答案】行船太阳5.物理学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A.用实验的方法直接得出来的B.仅仅是靠推理得出来的C.有实验基础并用推理方法得出来的D.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答案】C6.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___ 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 _ ___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2.5s,他的平均速度是__ ___ km/h.【答案】(1)乙、通过的路程(2)28.8km/h7.写字时铅笔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 __摩擦,转笔刀转孔与铅笔间的摩擦是_____ ___摩擦.【答案】滑动、滚动8.质量为3千克的小球在弧面上所受重力的图示.9.如图所示,斜面上有一辆小车,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牵引力F为40牛,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个力画出来.10.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千克、牛顿都是力的单位B.施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10N的力一定比5N的力作用效果明显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答案】B11.图中的测力计在两个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拉力的大小均为F,该测力计的示数为()A 0B F/2C FD 2F【答案】C12.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图所示。
八下科学作业本答案

八下科学作业本答案第一章太阳系与地球1.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产生。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其运动轨道为椭圆状,一年绕行一周。
2. 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出现。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为夏季;位于南回归线上时,南半球为夏季。
3. 月球的特点和月相变化月球是绕地球公转的天体,其表面有山脉、陨石坑等特征。
月相是由月亮的公转和自转造成的。
月相变化分为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
4. 星座与星座图星座是人们观测到的星星按照规律组成的图案。
星座图是将星座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绘制出来的图。
星座图上的星座有十二种,分别与十二个星座带相对应。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1.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形式。
•曲线运动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路径呈曲线形状的形式。
2.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下沿抛物线轨迹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3. 力和作用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作用力是一种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式的描述,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第三章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时由于不平整而产生的阻力。
滚动摩擦是物体在滚动过程中由于表面接触点相对滚动而产生的阻力。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第四章变化与创新1. 能源与能源转换能源是指能够转化为有用能量的物质或自然现象。
能源转换是能源形式或能量转化为不同形式或能量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L南3指南针,铁3.强磁微磁化4 C 5. B 6 1> 7 P S. D 9 B W,条形磁惇阳小磁针太近时,条形磁体较弼的磁场把小谶针磁化,使小遨钟靠近条形磁体的一端产生一个异名磁极,所以它们之间会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0 11. (I)南(?)铜不能被破化,对勺子不会产生吸引的作用第1节指南针为付幺能指方向(二)1.北磁力2箭头曲线3.磁场北极南极4.强磁极5.南北轧先变小后变大7,甲(左为M右为S) ,A点小睡针的北极水平指向右侧;乙(左为孔右为画)出点小磁针的北极竖直指向下方© (图暗)1B 9. E 10. A 11.图略12,磁体不更合13. (1) C ⑺不能(3) 地磁场第2节电生磁〔一)1. (i)发生偏转回到原来位置(2)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其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2.环绕导线强北图略《提示:运用右手螂旋定则)3 (1)磁场南(2 北(N) (2)条胫磁体(3)改变4. &队C6A 7.(1)疏场(2)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潦方向宥关(3)检监磁场的存在& A第2节电生磁(二)1. (1)用电薇铁来吸引大头针,然后数一下褪吸住的大头针的个数(2)用电琏铁吸住铁块,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将铁块拉开,测出所用拉力的大小工(U强⑵ 有(3)大(4)线限蜃数的多少、电流的大小、有无铁芯3.图格.4, D 5, A ■ D工图略(2)增强第3节电磁铁的应用1.电磁铁商电压强电流丸排斥吸引减小工虹绵4一A * D & E工RS- (I)左电流超大,匝数越零.电磁铁的磁性越强9, C第4节电动机i-发生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磁场电流电流磁扬不变力电流方向藤场方向工转子定于电机械搀向器电域方向3- U)向下(2)向下(3)向上4.感场电动机5. C 6 A 7 D 8 C 9一①®⑤⑥②④10 (1)通电战般能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换面器⑶磁场或电漉1.闭合做切割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笫发电机电2.磁场康应电流3.发电机电碳感应4.电动机发电机磁体5. 0.02秒50协兹100 6电磁感应.机械7. B 8 D 9. (1)不偏转(2)①②或③④ ①④或②③(3)导体切割减感线的速度大小(4)交流电第6节家庭用电1,火零220 2.较低额定电流3等于梢大于4.笔足金属体发光5.短路6.接地孔金属外壳7. BDAC 8. B 9. D 10. B 11. A 12. C 13.两灯并联后,您可以分别控制它们,想用哪孟都行图略(提示:开关应与火线相连)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1.火大龙220伏380伏,电流大到一定值电压电阻电阴3.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安全电压的带电体除外)不旅近高压带电体破损干燥接触4. C 5. D 6. A 7. C 8.9 C 10. 7. 36x10,复习题1. D2. B3. C4. B5. B6. D7. C8. B9. D 10. D IL B 12. B 13, C14. B 15, C 16磁性磁性地球周尚存在地磁场,且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17.磁场电流方向条形磁铁18.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电路的通和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电流的方向电磁铁19.电流磁场磁场悖体的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机械电磁感应机械电20. 50 100火线零线测电笔21,磁记录22,短路或用电器过多电磁铁23.图略24.当电梯超我时,电梯受较大田力作用而下降,控制电路被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向下运动,工作电路中的电铃响起. 25.排斥平衡碳拿开球体26. C 27.(1)磁场强弱(2)甲、乙(3),乙、丙(4)通过的电流也应相等28. (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控制电路中R的阻值变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等于15毫安时,电磁铁把衔铁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
八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2)

八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1. 第一章:物质——组成与变化1.1 基础知识1.1.1 物质的性质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具有质量和体积,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变化。
1.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不能通过常规方法分离。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1.2 基本操作与实验技术1.2.1 称量物质称量物质时,应先将称量瓶或皿置于天平上,将天平调零后再进行称量,并记录下测量值。
1.2.2 取样与称量试剂取样时,首先应挑取适量的试剂放入试管或烧杯中,再进行称量。
1.2.3 过滤过滤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可以通过滤纸、过滤漏斗等器材实现。
1.2.4 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液体实现。
结晶是在蒸发后形成固体结晶体的过程。
1.3 练习题1.3.11.什么是纯物质?什么是混合物?答:纯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不能通过常规方法分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2.烧杯称量试剂的方法是什么?答: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调零后再进行称量。
3.过滤是用来做什么的?答:过滤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4.蒸发和结晶有什么区别?答:蒸发是将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结晶是在蒸发后形成固体结晶体的过程。
1.3.21.将碳酸钠溶液进行蒸发,能否得到碳酸钠固体?答:能够得到碳酸钠固体。
2.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答: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变化来判断,如果不能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就是纯物质,反之则是混合物。
3.如何进行过滤操作?答:使用滤纸、过滤漏斗等器材,将混合物倒入过滤漏斗中,滤液通过滤纸流出,固体留在滤纸上。
4.列举一种常见的混合物。
答:沙和水的混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
2. 第二章:生物的组成与结构2.1 基础知识2.1.1 细胞理论细胞理论认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2.1.2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区域期中科学答题卷
一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B A D A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C
C
D
D
C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 76 1.013×105 22.
23.(1) 不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 1.3
(3)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
24. 纸片向上飘起 , 大 (选填“大”或“小”), 小 (选填“大”或“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 __气压___; __连通器____(l ) 8N ;(2) 2000Pa 。
26.(1) 2N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3)结论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7. 静止 2N , 2N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 左 (选填“左”或“右”) _ 63g ; _ 0.95 ;
_ 是 (选填“是”或“不是”).
29.(1) _ 深度 .(2) _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3) _ 乙和丙
30. 左 ,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左 四、计算题(31、32题各4分,33、34题6分,共20分)
5N
G=10N
31. 32.
33. (1)该同学的重力: G=F=pS=1.5×104Pa ×4×10-2m 2=600N .
(2)由p=FS 得,该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S=Fp=600N ×3×103Pa=0.2m 2. (3)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F/ S =(G 人+G 书包)/S=(600N+40N)/2×10-2m 2=32000Pa . 答: (1)该同学的重力为600N ;
(2)该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为0.2m 2;
(3)该同学背着重力为40N 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为32000Pa . 34.(1)高压锅工作时,内部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所以能将食物加热到100 ℃以上.
(2)G=mg=0.084kg × 10N/kg=0.84N P 内-P 外=F/S=0.84N/120×10-6mm 2=7×104Pa P 内=7×104Pa+1×105Pa=1.7×105Pa 由图得 温度大概为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