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同步八年级下册答案

合集下载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第 1 页,共 6 页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能维持稳定,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稳定的氧循环,以下对自然界氧循环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的呼吸作用在产生氧气B .各种燃烧现象在消耗氧气C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在产生氧气D .绿色植物时刻都在产生氧气【答案】B【解析】【分析】A .根据呼吸作用的过程来分析;B .根据燃烧的概念来分析;C .根据微生物的氧化反应来分析;D .根据绿色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分析.【解答】解:A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B .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正确;C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故错误;D .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晚上没有光照的情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氧气的消耗和产生途径,要了解它的全过程.2. 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 .植物的蒸腾作用【答案】D3. 自然界中有很多过程会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

在下列叙述的过程中,你认为会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①溶于海水、江河、湖水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某些结晶水合物的风化 ④动物的呼吸作用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④【答案】A4. 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A .CO 2+H 2O===H 2CO 3B .6CO 2+6H 2O ――→光照C 6H 12O 6+6O 2C .CO 2+C=====高温2COD .CO 2+2NaOH===Na 2CO 3+H 2O【答案】B【解析】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B 正确。

5. 下列不是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途径的是( )A .生物呼吸作用B .物质的燃烧C .动植物尸体氧化腐烂D .水蒸发【答案】D6. 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

专题3.4二氧化碳-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

专题3.4二氧化碳-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

专题3.4二氧化碳-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
B.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C.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2.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瓶底有白色物质。

对此现象他作如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CO2能支持某些可燃物燃烧
B.黑色颗粒可能是碳
C.白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镁
D.白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B .
C .
D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量取35ml液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收集CO2气体4.下图有关CO2实验,其中只能证明CO2的物理性质的是()
A .
B .C

D .
5.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其中错误的是()
6.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下列气体,若将它们分别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CO2B.H2C.O2D.空气
7.下面是CO2、O2的自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第1 页,共7 页。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试卷和答案)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试卷和答案)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1.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生物圈的水循环离不开植物的蒸腾作用.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完成B.炎热的夏天,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运到茎、叶等部位D.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这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3.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4.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B.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5.森林地区往往比沙漠地区降雨更多,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水分多D.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汽多6.土壤中的水分经下列各项到达大气的依次途径为:①根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④茎的导管⑤根毛()A.⑤①②④③B.⑤①④②③C.①⑤④②③D.⑤①④③②7.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构成细胞8.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A.抗呼吸作用B.抗蒸腾作用C.增强光合作用D.增强蒸腾作用9.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一天中气孔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小明带着这个疑问,对校园内香樟树的气孔开放情况做了观察和测量,并获得以下数据:A.8时B.10时C.11时D.12时10.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A.只有叶的边缘B.整个叶片C.叶脉D.只有叶尖11.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根B.茎C.叶D.花12.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B.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不消耗能量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D.气孔只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第1 页,共5 页。

1.2 电生磁(解析版)【高效课堂八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1.2 电生磁(解析版)【高效课堂八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1.2 电生磁目录一、电流的磁效应 (1)二、直线电流的磁场 (1)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2)四、【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知识点清单】一、电流的磁效应1.奥斯特实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实验发现,给导体通电时其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现象】未通电时,小磁针不发生偏转;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若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改变【常考点】奥斯特实验【例1】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小磁针的指向决定B.发生偏转的小磁针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C.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D.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答案】B【解析】AD.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决定,乙小磁针的指向无关,故A、D错误;B.通点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会对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发生偏转的小磁针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C.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磁场仍然存在,故C错误。

二、直导线电流的磁场在有机玻璃板上穿一个孔,将一束直导线垂直穿过小孔,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

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如下图【磁场分布】以导线为中心向四周以同心圆方式分布,离圆心越近,磁场越强。

【磁场方向】右手拇指与四指垂直,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常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例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明经过实验探究,画出了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小磁针b端为N极B.通电直导线周围不同位置磁场强弱相同C.增大直导线中的电流可使其周围磁场增强D.改变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将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答】A.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上面,弯曲的四指指尖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根据图片可知,在磁针所在的位置磁场方向是向外的。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

与腌制前相比,大白菜腌制后的变化是()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小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小2.台风过后有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被连根拔起,而有些树木却“毫无损伤”,与此现象相关的是植物( )A.茎的粗壮程度B.根系的发达程度C.枝叶的茂盛程度D.叶片的大小3.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冠D.成熟区4.栽种在盐碱地上的植物容易发生萎蔫,不易成活,主要原因是()A.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B.根毛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D.与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无关5.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6.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7.能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的无机盐是()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钙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8.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一种植物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生长最快的是()A.糖水B.盐水C.自来水D.土壤浸出液9.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此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水B.无机盐C.氧气D.光10.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二、填空题11.两株同样大小且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过些日子,可以看到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颜色;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颜色.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1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 第一章第一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 第一章第一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第一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及其性质。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磁化的概念。

4、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判断方法。

5、知道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理北极就是地磁南极。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性质难点:磁场的概念;磁化的概念。

知识点梳理:1、磁性: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小磁针静止时,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我们把磁体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用符号N 表示;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用符号表示S 。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处在磁场中的小磁针,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改变指向。

磁场有方向,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其所处位置的磁场方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人了磁感线模型。

磁感线是带箭头的封闭曲线,箭头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疏的地方磁场弱。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产生的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附近。

7、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具有磁场,而且也在变化之中。

如太阳表面的黑子、耀斑和太阳风等活动都与太阳的磁场有关。

知识点一:磁体和磁极1、如图所示,将铁钉放在某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该矿石具有()A.磁性B.导电性C.弹性D.绝缘性【解答】解: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这个性质称为磁性。

故选:A。

2、有甲、乙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用图中的哪种方法可以一次把它们区分开来?()A.B.C.D.【解答】解:条形磁铁在磁极在棒的两端,棒中间是没有磁性的,但选项C无论谁带磁性两铁棒均是吸引的,故没有办法确定棒是否有磁性;在选项A、B中,甲、乙两棒各有顶端相互接触,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也无法确定哪个棒的顶端有磁性。

八下科学同步练习答案

八下科学同步练习答案

八下科学同步练习答案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Fe-56 Cl-35.5 Mn-55 K -39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H2 B、H2SO4 C、2C D、C2H2[ ]2.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矿石磨成粉末B、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碘受热升华[ ]3.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然③铁生锈④火药爆炸。

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发光B.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C.都发生爆炸D.都属于氧化反应[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 ]5.如果用符号“●”表示氧原子,用符号“○”表示氢原子,则下列模型表示单质的是[ ]6.经分析某一液体中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不可能是化合物C、不可能是混合物D、一定是纯净物[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4价C、+4价D、+6价[ ]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A、二氧化碳、冰 B、氯酸钾、二氧化锰C、氧化镁、锰酸钾D、水、液态氧[ ]9.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 ,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a-2+3 B.a-2-3 C.a+2+3 D.a+2-3 [ ]10.设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宣布:天文学家观测到“百武”慧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水蒸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CH2O)、氢氰酸(HCN)等混合气体。

根据报导可以推测A.“百武”慧星中可能存在着生命 B.“百武”慧星中至少含有C、H、O、N、S元素C.“百武”慧星中存在着气体、液体和固体D.“百武”慧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1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a(OH)2 + CO2 CaCO3↓+H2O B.P+O2点燃P2O5C.2KMnO4点燃K2MnO4+MnO+O2↑D.C+O2点燃CO2↑[ ]12.在X+2O2点燃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分子式为A.CH4 B.C2H5OH C.CH3OH D.CH3 COOH[ ]1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原子的数目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但原子的数目不变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8第四章的3节植物的根和物质吸收(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8第四章的3节植物的根和物质吸收(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重难点集训18 第四章的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根的结构1.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处的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小C.③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D.④处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种子萌发先长出的是胚根。

胚根发育成幼根。

幼根的继续发育对幼苗的生长的主要作用是()A.固定幼苗,为幼苗提供水分和无机盐B.刺激幼苗不断生长发育C.使幼苗和幼根保持平衡D.幼根的生长发育与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关系3.关于如图所示的大豆、玉米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豆——直根系玉米——须根系B.大豆——直根系玉米——直根系C.大豆——须根系玉米——须根系D.大豆——须根系玉米——直根系4.在根尖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具有分裂能力,这些细胞位于()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冠是保护组织,分生区是分生组织B.分生区的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C.成熟区以上的部分,根毛脱落,失去了吸水功能,但加强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D.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中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中去6.当绿豆种子萌发出2cm幼根时,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轻轻画4条横线,继续将其置于适宜条件下使之生长.经连续几天的观察记录可知,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7.如图是植物根尖不同区域细胞形态结构示意图,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 B. C. D.8.植物的根能不断伸长主要是由于()A.根冠和生长点B.伸长区和根毛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伸长区和成熟区9.下列有关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最合理的是()A.根尖伸长区内的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B.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对根吸水的表面积没有影响C.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10.如图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