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2.8物质变化与我们3-教科版(共14张PPT)

橙汁是把去皮的橙子榨成 汁,加入少量的水和糖 配 成。
柠檬汽水是一杯水中加入少量糖,柠檬酸和 小苏打配成的。柠檬酸和小苏打碰撞时冒出 气泡。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当然物质的变化不仅造福了人类的生活, 同时它也是一笔双刃剑。
如果不关注物质变化带来的 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人类将不 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比如:人类大量使 用煤,石油,天然 气等化石燃料也产 生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二氧化碳气 体排放量的增大导致了 温室效应,土壤沙漠化, 大陆和两级冰川的融化 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生 态环境。
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大家去更仔细的观察 身边的物质也许你会
有更大的发现哦!
糖变成糖水
加工木料
物质变化
玉石加工
生活中还有许多物质变化既包含了物理变化又包含了化学变化。
咀嚼食物
物理变化 化
变成营养 化学变
物理,化学变化
水 泥
石灰石,粘土混合均匀 物理变化
高温煅烧,研细 化学变化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 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饮料中的物质变化是物理变 化?化学变化?
六年级第二单元第八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Leabharlann 物理变化质的
变
化
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
有新物质生成
现象
发光 放热 变色 冒气泡 产生沉淀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 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所有的生产
活动和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一杯糖水
玉石加工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 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阅读第二部分的第1—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例举了哪些例子 说明物 1、加工木材制成桌子 2、泡一杯热茶 3、温度计的热胀冷缩 4、一杯糖水 5、玉石加工 6、食物进入体内成营养物质 7、水泥生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8、烟花爆炸
小 结
•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 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 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 巨大的压力。 • 看来,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
二、填空。
1、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____ 物理 变化。 化学 2、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_______ 变化。 化学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 变化。 物理 变化。 4、把淀粉放入水中搅拌,最后淀粉会沉淀是 _____ 5、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 物产生是______ 化学 变化。 物理 6、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 变化。 7、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 ____ 物理 变化。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 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 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 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物质。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 理变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 简单地归纳为以下的图表。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要点练习题 附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要点练习题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点要点练习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 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六年级科学--物质变化与我们-PPT(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巩固训练
物质变化与我们
判断
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2、√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 )
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 )
4、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课堂作业 物质变化与我们
一、填空。
1、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物_理___变化。 2、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___化__学__变化。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化_学__
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水结冰、水蒸发 形态变化
易拉罐压扁
形态变化
弯折铁丝
形态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无明显变化火柴、蜡烛燃烧 发光发 Nhomakorabea产生气体
加热白糖
改变颜色有焦味
米饭淀粉和碘酒 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铁生锈
颜色、性质改变
硫酸铜和铁钉 颜色改变,有沉淀物
特点
不产生 新物质
产生新 物质
属于什么变化
A、缺水的沙漠 B、潮湿的海边 C、干燥的高原
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B )。
A、白萝卜
B、番薯
C、肥肉
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 没有什么变化
❖ 7、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
A、化学变化
C、细菌
❖ 1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
❖ A、红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8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练习卷

11 .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附着在铁钉表面有一层
_______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其实是 _______。
12 . 用( ________)方法分离沙和豆子。
13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_____)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 ____)变化。
14 . 折纸飞机的过程是纸的 _________变化过程,燃烧一张纸的过程是纸的 ________变化过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8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练习卷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2 . 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第 1页 共 5页
9 .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
________ 变化。
10 . 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像
( _____)
20 . 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知道该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 _____)
四、简答题
21 . 在使用稀盐酸时要注意什么?
22 . 举例说明,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五、综合题
23 . 科学探究题
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想探讨铁生锈的条件,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___________。
4.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变化。
5.利用物质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6.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___。
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_____变化。
8.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_______变化。
9.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_____变化。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1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这种气体导致气候变___________,冰川融化。
1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15.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16.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7.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把易拉罐压扁 D.气球爆炸7.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 5分钟,白糖( )A. 只变成液态的糖B. 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 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1、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38分)8.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 生新的不 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______________ ,有些变化产生了 ___________ ,我们把有新物3.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火药爆炸 C.面包发霉 4.厨房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盐结块B.烧开水 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了其他物质 6.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B.木头燃烧D.湿衣服晾干C.天然气燃烧瓷^器敲C.豆子发芽了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新物质生成 现象B.形态改变C.大小改变D.有发光、发热B.水结冰C.铁钉生锈质生成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 。
9•我们把沙和豆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分离,沙和豆子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 变化。
10.将铜抽成细丝用来做导线,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 变化;而铜器放置久了会生成一种绿色的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_ 变化。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后进行观察,_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些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物质变化与我们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判断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
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 )
(3)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 )
2.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特点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特点是。
3.简答题。
(1)本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物质及其变化展开的,学完这个单元后,你对“物质是
变化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4.填空题。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选填“物
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和。
(3)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产生了五彩缤纷
的色彩。
(4)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
量,这种
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变化。
5.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塑料瓶变形(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B.光合作用C.海水晒盐
(3)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木材制成桌子②切割、打磨玉石进行加工③木头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4)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在熟的米粒上滴一点碘酒
B.把生的大米做成熟的米饭
C.把熟的米饭做成饭团
6.实验题。
小明和姐姐在家用水果制作饮料,他们制作饮料的方案如下。
请阅读他们的方案后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方案中,往橙汁中加糖使其变甜,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为什么?
(2)姐姐的方案中,在柠檬酸中加入小苏打,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为什么?
7.【探究题·选择】火药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中国古代的火药是硝石、硫磺、木炭及一些辅助材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
当硫磺与硝石同时接触到炭火时,会产生火焰并伴随爆炸的声响。
(1)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火药爆炸与炼丹的过程都属于(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事例中,和火药爆炸一样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
①把一颗大药丸搓成小药球
②点燃鞭炮
③秋天在田野里烧秸秆
④饮料放在冰箱里冷藏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8.【探究题·应用】早上小明的妈妈用洗衣机洗了三件衣服,晾在户外的晾衣绳上。
到了下午去收衣服时发现三件衣服都已经干了。
(1)请问湿衣服变干的过程中哪种物质发生了改变。
(2)湿衣服变干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9.【趣味题·好吃又好玩的泡腾片】为了增强抵抗力,小明的妈妈给他买了一盒维生素C泡腾片,使用时需要将维生素C泡腾片投入到水中。
小明发现,泡腾片和水接触后,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药片不断地变小,喝起来很像汽水,味道也很好。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维生素C泡腾片含有维生素C、柠檬酸、碳酸氢钠等原料,当维生素C 泡腾片放到水里后,里面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能溶解到水里的二氧化碳就会跑出来,形成很多的气泡。
维生素C泡腾片和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变化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2)×(3)×
2.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①④⑦⑨;特点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②③⑤⑥⑧⑩;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1)世界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变化容易被人察觉,有的变化很缓慢,
不容易被人察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般来说,化学变化常伴随着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
体、产生沉淀
等现象。
4.(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4)二氧化碳化学
5.(1)C (2)B (3)A (4)C
6.(1)小明的方案中,往橙汁中加糖使其变甜,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因为没
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糖溶解在橙汁中了。
(2)姐姐的方案中,往柠檬酸中加入小苏打,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因为能
看到冒出了很多气泡,说明产生了气体。
7.(1)B (2)B
8.(1)湿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湿衣服中的水发生了改变。
(2)湿衣服变干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湿衣服中液态的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进
入到空气中,衣服就晾干了。
9.维生素C泡腾片和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变化了,因为能看到冒出了很多气泡,说
明产生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