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四 错误 教案 (1)

合集下载

语文2.6错误教学设计(鲁人版必修4)

语文2.6错误教学设计(鲁人版必修4)

《错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

朗读并背诵。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作家,作品。

朗读并背诵。

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2、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身为凡人,我们每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错误使我们懊恼,错误使我们自责,错误使我们悔恨。

但台湾诗人郑愁予笔下的错误却长出了美丽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奇观吧!二.作者简介: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1933 年生于山东济南。

郑愁予的诗多描写旅人心绪,故称“浪子诗人”。

诗风豪放豁达而不失婉约情韵,其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据说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三.朗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最好找几位同学单独朗诵,整体朗诵没有氛围,无诗歌韵味)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四.诗歌鉴赏:(一)整体感知: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们头脑中闪过了怎样的场景?”生:江南小镇、过客、美丽女子、误会师:说到点上了,但缺乏连贯性,我来给大家简述一下这个故事:“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

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

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

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师:通过故事,我们了解到这个美丽的错误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多媒体显示——时间:黄昏时分。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新诗二首《错误》教案 鲁人版08版必修4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新诗二首《错误》教案  鲁人版08版必修4

《错误》有关资料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

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

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

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

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

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

”诗人这番话为我们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这首诗的背景是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诗的主人公“你”在江南小城里寂寞地等待着亲人从战场归来。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两句使我们知道了主人公容颜美丽如莲花,随着“我”的来而又去的脚步,这容颜经历了希望和失望,就像莲花绽放又凋零。

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

寂寞是无形的,诗人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等意象来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结尾一段,“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以“美丽”为定语修饰“错误”,具有一种错位的美学意义,使主题更具有表现性,更能感动读者。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诗人巧妙地使用倒装语句,如“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紧掩”,比起“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这样的表达,显然在意境和语气上都有更加悠长深远的韵味。

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解读成情诗,表达闺中怨妇盼望归人的心情。

《错误》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高中语文《错误》教案

高中语文《错误》教案

高中语文《错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错误》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青春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错误》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起源、分类等。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错误》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歌《错误》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心路历程。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隐喻、象征等。

5. 诗歌鉴赏实践:(1)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错误》,使学生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了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错误》。

3. 推荐一首现代诗歌,并简要介绍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诗歌鉴赏心得评估: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心得进行批改,评价其对诗歌主题、情感、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鲁人版语文必修4《错误》ppt课件

鲁人版语文必修4《错误》ppt课件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有什么作用?
表现手法:比喻
作用: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 的心情,而是通过鲜活的比喻把内 在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唤起读者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形象地刻画了 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杨牧评价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第一个“中国”: 指地域、国籍和血统等方面讲是中国的。 第二个“中国”: 指从情感、语言和意象等 上讲是中国的。
(二)迁移训练
试析下面的诗词与《错误》一诗的异同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 相同点:
• 1. 都是写相思苦
• 2 . 都写了闺中怨妇的盼归心理,写得非常细腻,而且 心理变化过程相似: 盼归—焦急等待—希望—失望 • 不同点: 选择的表达情感的意象不同. • [错误]选用东风/柳絮/向晚的街道等小城的春景,表 现了心上人不在时的封闭,寂寞,反衬了马蹄声惊起 的复杂心理. • [望江南]寄情斜阳/江水,尤其是千帆过尽,更是将一 腔愁怨化作悠悠流水,令人肝肠寸断.女子凝望之投 入、哀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 “黯然魂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 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 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 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 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 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 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 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 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 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由母亲教读古诗 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 去台湾。1955年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 集《梦土上》。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 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 员。1968年应邀赴美参加“国际写作计 划”,1973年起在耶鲁大学当高级讲师, 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

朗诵并背诵本诗。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二.能力目标:1.感知,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三情感目标:1.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难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一.教法:诵读法,讲授法,启发式提问法。

二.学法:朗读吟咏法,联想想象法,问题探究法,研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式导入)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二.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

原籍河北,当代诗人,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燕人行》等。

他诗中常表现出两种气质:1.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

2.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余还羞的婉情致。

因而他有被称作“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三.朗读(学生朗读,老师评点)四.播放朗读带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表达了怎样一个故事?”明确:表达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有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在失望中将窗扉紧掩。

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给极度失望的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

五.新课研讨1.诗一二两节中包含了那些事物?明确:江南莲花东风城柳絮街道跫音窗扉春帷2.“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应怎么理解?明确: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

江南广阔莲花女子容颜的代表,“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等待时间之长,相思无尽。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4学案:第2单元+5 米洛斯的维纳斯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4学案:第2单元+5 米洛斯的维纳斯

5 米洛斯的维纳斯[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赘.言(zhuì) 脊.背(jǐ) 气氛.(fēn) 迥.然(jiǒng) 回溯.(sù) 擎.着(qín ɡ) 玉笏.(hù) 譬.如(pì)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落⎩⎨⎧缺落.(luò) 大大落落..(luō)落.枕(lào )(2)和⎩⎨⎧调和.(hé)应和.(hè) 和.稀泥(huò) 2.语境辨析法(3)维纳斯雕像匀称.(chèn)的线条赢得了无数艺术家的称.(chēnɡ)赞。

(4)下课了,小明紧紧抓着一名男同学的胳.(gē)膊,胳.(gé)肢着他的胳.(gā)肢窝。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ju é(攫)住ju é(矍)铄 xi é(携)手(2)⎩⎨⎧洋yì(溢)关ài (隘)sh ì(谥)号 (3)⎩⎨⎧丰yú(腴)阿yú(谀)y ǔ(瘐)毙 (4)⎩⎨⎧驰chěng (骋) p ìn (聘)请伶pīng (俜)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出神入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幻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矫揉造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标新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出乎意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迥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和训练对诗歌的多元解读2 在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古典诗词的引申阅读中,体会此诗的古典美3 背诵此诗教学重点:在多元解读的引导过程中,寻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体会诗歌的古典美课时:1预习作业:反复朗读诗歌,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 诗中的“你”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教学步骤:一朗读二作者简介郑愁予,台湾诗人,原名郑文韬。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古典味)三多元解读设问:一首好的诗歌总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错误》就是这样的好诗。

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请你们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明确:从对“我”与“你”关系,身份的不同理解出发,会有以下几种解读1 “你”听到“我”的马蹄声,把“我”当成“归人”,最终发现只是一个“错误”2 “我”爱上了江南的“你”,而“你”把心扉紧掩,在“你”的眼里“我”只是一个“过客”3 “我”就是“你”等待的“归人”,但“我”却不能为“你”驻足,“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4 “我”就是“你”在等的“归人”,“我”回来了,但又将开始另一次的远行,短暂的离别之后“你”又将遥遥无期地等待5 “你”是“我”在苦旅中的一个期待,一种想象,一种慰藉,就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若真若幻根据作者在谈写作灵感时所说,他是要表达“母亲”的等待,大多数评论家也认同第一种解读方式,但是每一个读者用心的审美体验都是值得尊重的。

四赏析和引申1 意象鉴赏设问:请结合诗句说说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把握诗中的意象)明确:莲花:美丽,容颜易老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寂寞,封闭,没有生气青石的街道向晚:冰凉,冷清跫音不响:细节,暗示在倾听2 引申(1)设问:既然是“错误”,为何谓之“美丽”?明确:“我”达达的马蹄使“你”误会,以为等候的人归来,这是一个“错误”,但毕竟让“你”尘封已久没有生气的心湖荡起了一丝涟漪,经历了失望——惊喜——失望的变化,这种感情历程本身就是美的,美丽却不完美,这就是“美丽的错误”(2)诗歌的构思来源于古典诗歌中的“闺怨诗” 唐人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和宋人柳永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就是“美丽的错误”(王昌龄《闺怨》)诗中还有一个隐藏的角色:游子——“你”等待的那个没有归来的“归人” ,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首游子诗来读(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杜甫《月夜》)总结:从题材到意象,意境都能找到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这构成了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古典美五布置作业:读舒婷的《双桅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错误》微型课教案

《错误》微型课教案

《错误》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15分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详细地讲过何为意象,这里不再多做补充。

)(二)、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进入诗境(三)、回顾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为爱人痴痴等待的容颜比春天更加美丽,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女子以为是她的爱人归来了,但她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了,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这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郑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进行描写后,就化腐朽为神奇,使它变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诗中描写“女子”所选用的意象明确:按顺序整理是:“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体分析1、莲花的开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1)纯洁,回忆学过的与莲花有关的文章,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纯洁,这里作者用莲来比喻江南女子的纯洁和柔美。

(2)“莲”与“怜”同音,是爱的意思。

《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郎和莲有关,莲代表着思念。

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古诗中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扩展:其实,以花喻人,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莲花,容颜像莲花一样美丽,眉毛如杨柳弯弯,面对这样的佳人,却要与之分别,怎么能不泪流呢?这里分明含有一种伤感之情。

现代诗中也有以莲喻人的。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里不仅是以莲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使形象更鲜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2、初步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对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

【教学重点】
理解《错误》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准确把握《错误》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情感意蕴。

2、比较性阅读:通过同一主体诗歌的比较性阅读,深刻理解《错误》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录音机,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提示】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2、学生利用所学的分析和鉴赏知识,反复诵读,并讨论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学习《错误》这首诗歌,体会其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之士。

他们或是以己度人描摹体恤女子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

思妇入诗,最早是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而入词则有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一千年后,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今天我们就从内容、意象、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二、教师范背《错误》,听录音,学生朗读。

三、分析
1、内容分析
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描写的是痴情的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绝望的故事。

这个故事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哪?这就是我们曾学过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意象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还能想起来哪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

那么在这首诗中有哪些中国式的意象?
明确:(多媒体展示)
莲花(的开落)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
东风(不来)
柳絮(不飞)
跫音(不响)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紧掩感情执着、专一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结构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随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会有美的意境;也不会将女子执着专一的感情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描摹得如此的酣畅淋漓。

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找一找诗歌的线索,试着将本诗的各个镜头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拼接一下,看一看郑愁予的时空转换艺术。

明确:本诗歌由纵横两条线索,是整个故事呈现环式结构。

横线——第一节两句是故事的结局,中间五句是对女子的漫长等待的想象,最后两句是写实。

纵线——从大景(广阔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马蹄声)像从一条幽僻的小巷,从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

全诗按照:“实—虚—实”的思路来倒装的。

4、“错误”分析
错误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弃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给“错误”冠以“美丽”二字呢?仔细的玩味“错误”是怎么样产生?
(1)我们先看一下“错误”产生的过程:(多媒体展示)
制造者:女子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漫长等待
紧掩心扉、令有所盼可能是“归人”
无视“我”回眸难以停留,是“过客”
少妇眼中“我”是过客伤心、失望、绝望
美丽的邂逅情节“达达的马蹄”带来美丽的期盼
“美丽的错误”
(2)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

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

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

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四、课堂小结
面对这样一位含蓄隽永、情深义重的女子,诗人抱愧和解释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读完全诗,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场误会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动和失落。

但实际上,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

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

五、比较性阅读(多媒体投影)
思考:下面都是“倚楼望归”的三首诗,郑诗与白、温、柳都沿用了“倚楼望归”的主题和意象,但给人的感觉又是迥异的,试着做以说明。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

吴山点点,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思妇的眼中渐行渐远,身影融入水天之间,而后杳无音讯,词不言别而言归,只言悠而未及休,
最后借“月明人倚楼”一句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草堂诗余别集》:赞此词“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

”我们看到伫望归人的女子,从清晨“梳洗罢”,便“独倚望江楼”,可是之夕阳垂金,依然“过尽千帆皆不是”。

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
柳永《八声甘州》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明确:在女主人公的处理上:白、温、柳词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确的倚楼姿态出现的,无论是“思”“恨”还是“肠断”,都是直抒胸臆,敞开心扉,但《错误》中的女子,郑愁予将其处理得十分的含蓄矜持,心理活动也十分的曲折微妙,层次跌宕,从而为全诗平添了富于古典气息的哀婉和惆怅。

六、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推荐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2、根据白词、温词、柳词及郑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篇《不朽的失眠》的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

附板书:
错误
中国式的意象:
女子芳洁、封闭
而又寂寞的心灵
感情执着、专一
郑愁予
“错误”产生的过程:
女子“我”
编织着美丽的梦带来美丽的期盼“美丽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