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与碳纤维加固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

合集下载

碳纤维布加固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碳纤维布加固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第23卷增刊I V ol. 23 Sup. I 工程力学2006年 6 月 June 2006 ENGINEERING MECHANICS 122 文章编号:1000-4750(2006)Sup.I-0122-06碳纤维布加固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李忠献,张媛,景萌(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摘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线性分析,是对有限的试验研究的有效补充和进一步深入探讨。

根据4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合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在弯剪扭复合受力下的抗扭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计算得到的扭矩-扭转角关系曲线、钢筋和碳纤维布的应变曲线以及界面粘接单元的恢复力曲线等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较好地模拟碳纤维布加固箱梁的受扭性能。

进一步通过对7根数值梁的计算结果分析,提出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在复合受力下的剪扭相关性符合直线方程。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加固;碳纤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TU311; U448.34; TU375.1 文献标识码:A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TORSIONALBEHAVIORS OF FRP STRENGTHENED RC BOX BEAMS UNDERCOMBINED LOADINGSLI Zhong-xian, ZHANG Yuan, JING Me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Abstract: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four reinforced concrete box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torsional behaviors of FRP strengthened reinforced concrete box beams under combined loadings of bending moment, shear and torque.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orque-twist angle relationships, strains in steel bars and FRP, forces of interfacial element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can simulate the torsional behavior of FRP strengthened box beams. Further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shear-torque behavior of FRP strengthened reinforced concrete box beam.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even numerical box beams indicated that dimensionless correlation of shear and torque strength of FRP strengthened RC box beams under combined bending, shear and torque was linear.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box beam;torsional behavior;strengthening;fiber reinforced polymer;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收稿日期:2005-12-08;修改日期:2006-04-01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425824)作者简介:*李忠献(1961),男,安徽枞阳人,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防灾,减震控制与健康监测等研究(E-mail: zxli@);张 媛(1980),女,山东东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大型结构振动分析与健康监测研究;工程力学 123 近年来,纤维增强材料(FRP)固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模拟和分析[1,2]。

二次受力下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二次受力下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E ] G 0 1 - 20 , s B 5 0 0 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s. [ ] C C 5 9 , 9 E S2 :0混凝土结构加 固技术规范[ ] S. ' ] 1 0 CE S1 6 2 0 , 纤维 片材 加 固修复 混凝 土结 构技 术规 程 1 C 4 :0 3 碳 [] s. , ] 1 1 东南大学 , 1 同济大 学 , 天津 大学. 凝土结 构[ .北京 : 混 M] 中国 建筑工业 出版社 ,0 2 20. [ 2 张芳 芳. 通 和预应 力 F 1] 普 RP加 固梁 的数值 模 拟与 理论 分析
( )钢 筋 。钢筋 的应 力 应 变 关 系 曲线 如 图 3所 2 示 , 理想 弹塑性 材料 , 为 不考 虑应力 强化 阶段 , An 在 — ss y 中采用 双线 性 随动强化模 型来 定义 。
图 5 14试 验 梁 有 限元 模 型 /
3 有 限元计算结果 分析及 比对
大, 在取 消外 力后 变 形 随 时 间 的增 长 而 逐 渐 恢 复 , 且

社 , 9 3 19 .
C ] 申爱琴 , 2 王
娜, 李明国 , 高速公路 S 等. MA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部 分 变形会 永 久保 持 。
( )通 过优 化级 配 , 3 显示 较粗 级 配对 沥 青混 合 料
图 l 试 验 梁 配 筋 不 葸 图 ( 位 mm ) 单
1 2 试验 方法 概述 _
本 试验 所有 试验 梁均 采用两 点静 力加 载 , 加载 方 案采 用分级 加 荷 的方 式 ,在 纵 向主 筋应 变 接 近 其 屈 服应 变 时 ,适 当 增 加 荷 载 级 别 以 确 定 屈 服荷 载 。4 根 试 验梁 的加 载方法 如表 2所列 。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论文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论文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摘要】本文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预应力cfrp布加固钢梁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末加固钢梁、普通碳纤维布加固钢梁等进行了比较。

通过改变相关参数,得出加固效果随预应力大小、碳纤维布层数等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梁0.引言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钢梁的受弯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以比较预应力碳纤维布与末加固钢梁、普通碳纤维布加固钢梁受弯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碳纤维布的初始应力等级、粘贴长度、与粘贴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1.试验设计1.1 试件设计1.2 有限元模型建立本文采用ansys软件,对加固钢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中假定钢梁、胶体与碳纤维布之间完全粘结。

其中钢梁采用solid45单元,模拟钢梁的塑性变形;胶体采用combin39单元,模拟碳纤维布与钢梁之间的粘结性能;碳纤维布采用shell63单元,模拟其受弯性能[7]。

跨中两个集中力加载点在模型中用平面尺寸为80mm×30mm×15mm的加载板代替,在施加荷载时也随之将集中力等效为作用于加载板上的均布面荷载。

2.数据分析2.1施加预应力的效果对于sb-1梁,在加载到屈服荷载之前,跨中最大挠度呈线性增长。

当加载到100kn时,梁开始出现塑性,试验梁挠度不断增大,其极限强度约为160kn,与计算值相近。

本文近似认为碳纤维布加固钢梁的受弯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标志为[5]:(1)跨中最大挠度达到跨度的1/200。

(2)碳纤维布达到其极限抗拉强度。

对于sb-2梁,在加载到140kn前,梁末屈服。

由于荷载等级取的较小,sb-2与sb-1梁跨中挠度相差很小。

之后,钢梁开始出现塑性,碳纤维布仍处于弹性阶段,承受的荷载变大,挠度进一步增加,但速度相对放缓,其极限强度约为165kn,相应极限承载力提高约3.1%。

碳纤维布加固薄壁圆钢管轴心抗拉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碳纤维布加固薄壁圆钢管轴心抗拉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型高强度 螺栓连 接 的 方式 得 以实 现 , 由此 带 来 的焊 接 残余应 力 、 面削 弱 、 截 自重增加 等 问题 对加 固效果
产 生 了不 利影 响. 碳纤 维 增 强 复合 材料 C R ( a— F P C r b nFb rR ifre oy rC R ) o ie enocd P lme , F P 由环 氧 树 脂
耐久 性. 江克斌 等 [] 1将传 统 预应 力技 术与 C R 0 F P加
固技 术 相 结 合 , 绍 了一 种 预 应 力 C RP加 固方 介 F 法. 预应 力 C R F P技 术 就是 在 应 用 C R F P对 钢 结构 进行 加 固时 , 先 对 C R 首 F P拉 伸 , 后 将 拉 伸 状 态 然
第2 4卷
第 1 期
甘 肃 科 学 学 报
J u n l f n uS i c s o r a s ce e o Ga n
Vo . 4 No 12 .1
M a . 01 2 2 r
21 0 2年 3月
碳 纤 维布 加 固薄 壁 圆钢 管 轴 心 抗拉 承 载 力有 限元分 析
中图分 类号 : T 7 U3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4O 6 ( O 2 0 —0 20 1 0 一3 6 2 1 ) 10 3 —5
Fi t e e nie Elm ntAna y i n Ax a n ie Be r ng Ca c t f l ss o i lTe s l a i pa iy o
( c ol fC vl n iern L nh uU ies yo cec n eh oo y, a zo 3 0 0 C i ) S h o o ii E gneig, a z o nvri fS inea d T cn lg L n hu7 0 5 ,hn t a

【技术】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对比及其在桥梁加固中实际应用

【技术】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对比及其在桥梁加固中实际应用

【技术】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对比及其在桥梁加固中实际应用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是桥梁加固中常用的两种被动加固方法,都是采用环氧树脂或建筑结构胶,将加固材料直接粘贴在被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或抗剪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物形成整体共同受力,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或刚度,改善受力状态,限值裂缝的开展。

两种加固方法在材料性能、受力状态、计算原理、加固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两者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加深认识,区别应用,使两种方法尽量发挥各自优势,物尽其用,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研究资料表明,粘贴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屈服后,受拉区碳纤维不一定达到极限拉应变而破坏;而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发生适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和钢板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

在常用的粘贴范围内,粘贴4-8mm钢板对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提高效果都优于粘贴2-3层碳纤维布,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没有发挥材料的高强度作用,对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受拉区钢筋拉应力改善不明显。

粘贴碳纤维布适用于构件抗裂加固;粘贴钢板加固适用于提高梁的承载力和整体刚度。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对桥梁不同构件不同缺损状况加以计算分析和探讨,对症施治,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加固,希望对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工程概况1.1 桥梁基本资料G307国道献县境内滏阳新河大桥上部结构采用13×16m装配式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224m,设计交角135°,桥梁宽度:0.5m护栏+净11.5m+0.5m护栏,桥梁全宽12.5m;设计荷载:汽-20级,挂车-100。

经桥梁检测中心和养护管理单位检测评定,该桥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为三类。

1.2 桥梁主要缺损状况1.3缺损原因分析1、G307公路交通量大,使得桥梁技术状况下降、适应度不足。

2、空心板底局部裂缝为非结构裂缝,是由于空心板底未设置通气孔,致使养护积水和桥面积水渗漏进入孔洞内无法排出,积水处混凝土发生集料反应,加之冻融作用,形成网状裂缝并伴有泛白现象。

CFRP加固钢梁的有限元分析

CFRP加固钢梁的有限元分析

D ) 1 2 3加固钢梁的 %&’ (’算例
本 文采用笔者提出的c 三 维 实 体F 弹 簧F 壳 元d 有 限 元 模 型$ 即钢梁或混凝土板采用实体单元 胶层采用弹簧单元 对完好钢梁 7 损伤钢梁 7 完好组合 0 ^ $ / 0 $ T 4板壳单元 $ ’ * < B ) * +, . ) 1 2 3采用 ’ @ ; < < 万方数据 梁和损伤组合梁粘贴 ) 厚度为 e 和) 厚度为 D 加固前 7 后的性能进行了 ! ^++6 # e++6 1 2 3布 5 1 2 3板 5
V
钢结构由于强度高 P 塑性和韧性好 J 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 钢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受弯构件 J 由于 腐 蚀或疲劳 J 这些 受弯 钢梁下翼 缘 往 往 会 发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损 伤 J 严重影响了钢梁的刚度和承载能 但这种加固方法增加了结构重量 P 焊接缺陷对疲劳敏感 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 能J 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加固和修复中 2 近年来 J 国内外 对纤 维增强 复合材 料 ’ 加固 混凝 ( E H I 但是对 E 国外 对这 土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J H I加固 钢结构 的研究 和应用 则相 对较少 2 W # R ! X 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试验研究 而国 内 对 该领 域的 研究则 起步 较晚 J 国家工 业建 筑诊断 与改造 J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于 $ 并已取 % % %年开始对这种新的钢结构加固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 J W N R & X 得了部分研究成果 2 本 文对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加固钢梁和组合梁有限元分析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 了分 ( G E H I 析J 并利用有限元软件 5<@ 采用笔者提出的 Q 三维实体 R 弹簧 R 壳元 S 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完好钢梁 P 损 J Y@ 伤钢梁P 完好组 合梁和 损伤组合梁 粘 贴 G 后 刚 度P 屈 服 荷 载 和 承 载 能 力 的 变 化2 分析结果 E H I加 固 前 P 表明J 钢梁和组 合梁采 用 G 对于损伤钢梁和组合梁粘贴 E H I布和 G E H I板 加 固后 其性 能均 有所 提 高 J G E H I板的加固效果则更加明显 2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引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

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基体材料组成,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

首先,碳纤维的高强度和高模量使得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抗拉强度和刚度。

其次,由于碳纤维和基体的界面结合紧密,复合材料还表现出较好的层间剪切性能。

此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和耐冲击性也远远优于传统金属材料。

2. 有限元模拟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应用有限元模拟是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将复杂结构离散为数学模型,基于力学原理求解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布。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中,有限元模拟被广泛应用。

首先,可以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复合材料在静力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从而评估其强度和刚度。

其次,有限元模拟还可以模拟在动力载荷下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冲击行为,并优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和性能。

3. 有限元模拟参数的选择在进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拟参数。

首先,应选择适当的网格划分,以保证模型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等。

对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通常需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以获取准确的数值。

此外,外界加载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需要考虑进来以获得可靠的模拟结果。

4. 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挑战和进展尽管有限元模拟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材料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使得模拟计算的复杂度增加。

其次,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与金属材料有所不同,需要改进模型和算法以准确地预测结构破坏行为。

此外,对于复合材料的疲劳和寿命预测,还需要开展更多的试验和验证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板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板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22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板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2010年3月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板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殷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混凝土板,而对大面积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是一项先进的技术。

本文介绍了碳纤维布材料的性能及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板;ANSYS;有限元中图分类号:TQ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一0999(2010)02—0022—031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占有很大的数量。

目前相当多的住宅、别墅、商务等建设用房采用大开间以增加使用面积的结构越来越多。

而大开问的使用则使混凝土板的跨度增大,板的面积增加。

传统方法是相应增加混凝土板的厚度。

由于板厚的增加,使得结构自重也相应增加且建筑物的净高会减小,从而使建筑物的使用受到影响。

另外由于设计、施工造成的问题,如配筋不足、混凝土强度低等,会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降低,不能满足原设计要求,有的甚至危及结构的安全,这些结构都亟待进行修复加固。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补强加固,达到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抗弯、抗剪、抗拉、抗裂的能力以及抗震、抗腐蚀能力,从而恢复或提高原有结构的承载力。

对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的方法有增大截面法、粘钢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

近几年来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强的新技术,在国际上深受重视并已获得较多的应用和发展。

2碳纤维的性能和特点碳纤维是目前建筑结构中使用量最大的高性能纤维。

碳纤维是纤维状碳材料,由含碳量高的有机纤维在保护气氛和施加张力牵引下,通过热处理碳化成为含碳量90%以上的纤维…。

2.1碳纤维的主要性能(1)力学性能碳纤维具有高强度(抗拉强度相当于一般钢材的10余倍)、高弹模、密度小、延伸率小等特性,可充分利用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延性、抗裂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 8 mm。加固示意图与图 3 相似。 4 . 5 m, (3)主梁加固 主梁中跨跨中与支座处也均拟采用粘钢加固。 在跨中下部粘贴的钢板, 宽 400 mm, 长 4 . 5 m, 厚8 mm。加固示意图与图 4 相似。 3.2 采用外部贴碳纤维材料加固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 3 . l . l 根据 术规程》 CECS l46: 2003 . 采用外部贴碳纤维材料加 固的钢筋混凝土梁、 板, 可参考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的受拉面上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受弯加固时, 其正 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x >!cfb h 时 x M ! f c bx h 0 + f" y a"( s h 0 - a" ) 2 ( h - h0 ) (3) + Ecf "cf acf
一典型两层地下室的计算弯矩和极限弯矩 位置 顶 板 次 顶层 梁 主 梁 顶 板 次 二层 梁 主 梁 (单位: KN. m)计算弯矩 中跨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12 . 78 - 12 . 78 815 . 7 - 815 . 71 1257 . 9 - 2164 . 5 25 . 06 - 25 . 06 934 . 1 - 934 . 19 1507 . 7 - 1390 . 7 边跨 22 . 86 - 17 . 97 1186 . 5 - 1186 . 5 3263 . 7 - 3241 . 0 36 . 45 - 28 . 64 1358 . 8 - 1358 . 8 2196 . 5 - 2092 . 5 32 . 13 32 . 13 899 . 26 - 938 . 02 897 . 57 - 1702 . 3 30 . 73 30 . 73 640 . 12 - 612 . 34 651 . 83 - 689 . 40 极限弯矩 表1
!
收稿日期: (修改稿) 2004-10-19 作者简介: 吴志平 (1968-) , 男,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博士生。
地 下 空 间 第 24 卷 7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24 卷 第 5 期 2004 年 12 月
地 下 空 间 UNDERGROUND SPACE
VoI. 24 No. 5 Dce. 20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04) 1001-831X 05-0737-04
板厚为 150 mm, 次梁尺寸为 400mm X 750mm, mm, 主梁尺寸为 400mm X 800 mm, 平面布置分别如图 1 、 图 2 所示。
— —弯矩设计值; — —系数, 由规范取 式中: M— !1 — — —混 凝 土 轴 心 抗 压 强 度 设 计 值; 取 1 . 0; as , fc — — —受拉区、 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a* s — — —矩形截面的宽度; — —截面的有效高度; J— h0 — — —普通钢筋的 — —混凝土的受压高度; f* y — X— fy , — —受拉筋、 受压筋 抗拉、 抗压强度设计值; *s— !s , ! 合力作用点到受拉边缘、 受压边缘的距离。 3 . 1 . 1 顶层加固 (1)次梁加固 拟采用粘钢加固边跨梁, 钢材选用 16Mn 钢。 对边跨跨中, 拟在下部粘贴钢板, 对边跨支座, 则拟 在支座上部粘贴钢板, 如图 3 所示。由计算确定的 粘钢的设计参数为: 次梁跨中下部粘钢宽 400mm, 长 5m, 厚 4mm; 上部支座处粘钢宽 400mm, 长 3m, 厚 4mm。
2
2.1
一典型两层地下室的加固
问题的提出 一典型两层地下室, 结构类型为单向板肋形楼
盖, 柱网尺寸为 7000mm X 8150mm, 顶板单向板平 面尺寸为 2333mm X 8150 mm, 板厚为 200 mm, 次梁 尺寸为 400mm X 700 mm, 主梁尺寸为 500mm X 800 二层楼板单向板平面尺寸为 3500mm X 8150 mm;
钢与碳纤维加固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
吴志平 ,杨林德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上海 摘 200092)
!
对一典型二层地下室分别采用粘钢和碳 要: 通过采用 ANSYS 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纤维 ( cfrp) 加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在对普通大楼地下室人防转换过程中, 采用 粘钢技术和碳纤维材料加固均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力, 但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的效果优于采用 粘钢技术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 地下室;粘钢;碳纤维;加固 中图分类号: TU93 + 3 文献标识码: B
WU Zhi-ping ,Yang Lin-D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u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ree - dimensionaI FEM is adapted to a basement strengthened by steeI pIates an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Iastic. And the nonIinear performance of RC structure with bonding steeI pIate and with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Iastic was compared. The resuIts show that in the course of functionaI transformation of a common basement ,the technoIogy of strengthening by bonding steeI pIates and strengthene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Iastic aII can enhance the resisting abiIity of RC structure. However,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the RC structure strengthene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Iastic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trengthening by bonding steeI pIates Keywords:basement;steeI reinforced pIate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Iastic;strengthen
1
引言
地下空间有着多方面的价值, 而其战备价值是
术加固地下工事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未见报导, 以 上情况表明对粘钢加固和碳纤维材料加固地下工 事对比分析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极有价值。
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大楼地下室也不例外。 如何快速加固普通地下室主体结构, 提高其防御能 力, 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达到战时防护要求, 发 挥其最大的战备价值, 对人防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粘钢加固技术和碳纤维加固技术用于静载结 构加固时显示的快速、 高强、 少占建筑空间和施工 方便灵活等优点, 对承受冲击动载作用的结构构件 的加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目前对粘钢和碳纤维技
图3
顶层次梁加固方案示意图
图 4 顶层主梁加固方案示意图 (单位: cm)
(2)主梁加固 !"! 理论分析 由此可见顶层次梁边跨跨中和支座及各跨跨 中和支座均不满足强度要求, 地下二层楼板边跨跨 中和支座及主梁、 次梁各跨跨中和支座也不满足强 度要求。须进行结构加固。 主梁各跨跨中与支座处均拟采用粘钢予以加 固, 如图 4 所示。由计算确定的粘钢的设计参数 为: 在跨中下部粘贴的钢板, 宽 500 mm, 长 6 . 4 m, 厚 4 mm; 在支座上部粘贴的钢板, 宽 500 mm, 长4 . 5 厚 5 mm。 m, 3 . 1 . 2 二层加固 (1)楼板加固 拟采用粘钢加固边跨板, 钢材选用 16Mn 钢。 厚 4 mm; 每一边跨的粘贴面积为 4 . 08 X 3 = 12 . 24 m2 。 (2)次梁加固 次梁跨中与支座处均拟采用粘钢加固。在次 梁中跨跨中下部粘贴的钢板, 宽 400 mm, 长 6 . 5 m, 厚 6 mm; 在支座上部粘贴的钢板, 宽 400 mm, 长6 . 4 厚 8 mm; 在支座上部粘贴的钢板, 宽 400 mm, 长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