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物质的形成与微粒、元素一、物质与微粒、元素的关系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OH-、SO42-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

2、形成过程: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常见的原子团:OH-、NO3-、SO42-、CO32-、NH4+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以钠和氯为例)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Na+Cl-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联系【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OH-和H+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4.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B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7.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5.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6.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8.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9.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0.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11.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带正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12.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m=10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g1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为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O— 3个氧元素 B.H— 1个氢分子 C.K— l个钾原子 D.Ca+2— 1个钙离子15.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24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24张PPT)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
分子、原子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原子核、质子 带正电的粒子_______________ 分子、原子、中子 不显电性的粒子______________ 电子 质量最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 原子核或质子和中子 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 质子、电子 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___________
2个氮原子 2个镁离子
用符号表示 钠离子_____ 氧离子______ 2个氯离子_____ 亚铁离子_______ 2个铁离子______
分子
质子(+)
元 素
组成
物 质
构成
构 成 原子核
原子 离子
(+) 中子(不带电) ( -)
得 失 核外电子 电 子
练习
汞元素 组成 1.汞由________ 汞原子 构成 汞由________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过氧化氢由_____________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金属(第一周期除外)→非金属→稀有气体
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相对原 子质量
原子结构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 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 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5.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关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及技能清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及技能清单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都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Ne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气;Al3+表示铝离子;
3.3Mg2+中前面的“3”表示3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元素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金石稀类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8(He为2)时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
氢气、氧气、氮气、磷、硫、碳、镁、铁、氦气、氩气、氖气;
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
能叙述物质的组成
1.依据化学式;2.模式:A2B3由A元素和B元素组成;
3
能叙述物质的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2B3由A2B3分子构成;
模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A由A原子构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AB由A离子和B离子构成;
4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组成
找出宏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二氧化碳和氯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5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构成
找出微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总结课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总结课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元素符号的意义;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6.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知识归纳: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主要有。

2.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而不能再分。

3、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4)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元素种类(核电荷数)(5)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决定原子的质量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5、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 、书写方法:b 、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有关元素周期表d 、分类e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三、典型例题:典例1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例1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24张PPT)

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24张PPT)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元素的 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先排内层,后排外层。 2.第一层上最多排2个电子。 3.第二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4.最外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
【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最外层电 子数为8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若只有一个 电子层,则2个电子也是相对稳定结构。如:He)
过氧化氢分子 构成 过氧化氢由_____________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过氧化氢分子由______________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 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氯元素和钠元素 组成 3.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
氯离子和钠离子 构成 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素
金属元素:“钅”,汞
元素 非金属元素:“石”“氵”“气”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
3.元素含量
地壳中: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钙 空气中:氮、氧
元素周期表
1.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 2.族 每一纵行叫一个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形成
原子得到和失去电子
2.离子分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3.离子的表示——离子子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数(得失电 子数,当n=1时省略不写)
元素符号
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化学用语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 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 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 是__ _________________。 衬托,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 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 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
注意事项: (1)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能讲种类,不
(2 )
能讲个数。 原子——是一种粒子,有种类、个数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表示某元素
元素符号
表示某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6.我们生活中所食用的盐是加碘食盐,根据右图 提供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B.碘的元素符号是I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D.碘的原子序数是53
7、元素周期表

周期
ⅠA
1 H 1.008 3 Li 6.941 11 Na 22.99
0 ⅡA
物质
构 成
组成 构 成
构成 分裂
元素
总 称
得失电子 失得电子
微观概念
分子
原子
离子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下列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原子
2、从分子角度去解释: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混合物与纯净物 ——分子的种类
例: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
)
1.(3分)自行车车胎在阳光下暴晒时容易爆炸, 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使车胎内空气的( A ) A.分子间隔增大 B.原子数目增多 C.分子数目增多 D.分子质量增大 2.(3分)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 烟而造成被动吸烟, 这是因为( A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3.(3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 A.O2 B.H2 O2 C.SO2 D.NO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目标
1.知道那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能列 举一些例子。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能画出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能画出 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能用符号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离子 及一些常见物质的分子。

成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原子
离子
元素
一、分子 考点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相互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电解水反应






水 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电
氢气
+
氧气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种类和数目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元素种类 分子种类 一定变; 物质种类 一定变。
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Cl2 Na NaCl
构成 构成 构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 A.氮气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2.下列物质中:①氧气 ②氦气 ③臭氧 ④氯化镁 ⑤铁 ⑥水 ⑦氢氧化钠 ⑧二氧化硫 由分子构成的有①③⑥⑧ ________________ 由原子构成的有_________ ②⑤ 由离子构成的有_________ ④⑦
能力提升:
下面A、B、C、D四幅图,你知道那幅图是原子 结构图,那幅是离子结构图吗?
属于原子的是 AC ,依据是质子数=电子数 。
属于离子的是 BD ,依据是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D ,因为: 。
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B ,因为:质子数<电子数 。
3. 离子符号里的数字的意义:
4.如图所示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
化合 反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_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________ 氢原子 ,氯分子变成 _________ 氯原子 ,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 _____________ 氯化氢分子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氢分子 ,氯 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因此在这 氯原子 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氢分子和氯分子 。
二、原子 考点
决定
质子
元素种类 原子质量
原 子
原子核 (+) (+) 中子
(不带电)
决定
核外电子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该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
Na原子结构示意图
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 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为B ( ),相对原子质量为( ) D A.10 B.34 C.44 D.78
注意事项: 在元素符号前的系数,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失去宏观意义,不再表示元素。
符号O、2O、Al、S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O 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
② 2O 表示2个氧原子。
③ Al 表示一个铝原子或铝元素或铝这种物质。 ④S ⑤2S
表示一个硫原子或硫元素或硫这种物质。 表示2个硫原子。
3、元素周期表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1.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B )
2.下列对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C)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 ④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 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B) A.32 m B .2 m

Mg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Be元素的相对原 9.012 。 子质量为________ 金属 填“金属”或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_____( “非金属”); 7 。 Ne的化学性质______ 稳定 ;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A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C .m
D.不能确定
4.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40,则一个R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D ) A.40 B.22 C.18 D.20
5.某元素R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原子 填“原子 (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 ”“阳离子”或“阴离子”),当x<10+y时,该 阴离子 粒子为 __________。 12 (2)当y=2时,x=_______ ,该元素能形成的离 2+ 子符号为_________ 。 R 17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Cl-,则x=____ 8 。 ,y=____
三、离子的形成
原子: Na 2 8 1
+11
Cl
+17
2 8 7
失一个电子 离子:
Na+
+11
得一个电子 Cl
+17
28
2 8 8
Na+ Cl
-
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阳离子
( +)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 -)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等为原子不等离,质大为阳电大阴。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2.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 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B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 。( AC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 氩 ;D中x=______ 8
4 Be 9.012 12 Mg 24.31
一 二
ⅢA
5 B 10.81 13 Al 26.98
ⅣA
6 C 12.01 14 Si 28.09
Ⅴ A
7 N 14.01 15 P 30.97
ⅥA
8 O 16.00 16 S 3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