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Word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预览: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温度计和融化、凝固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一、温度计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在液体温度计中,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和100℃。

℃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时,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在温度计中,绝对零度为-273.15℃,而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273+t,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它们的玻璃泡液体、刻度范围、分度值、构造和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

二、融化和凝固融化和凝固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之一。

其中,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熔化装置是水浴加热法,它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使用方法包括将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和石棉网等组成装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点不同,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晶体是由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组成,而非晶体则是由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组成。

水滴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特性:非晶体没有明确的熔点。

影响熔点的因素包括压强和杂质。

凝固的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

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则会不断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知识预览:一、温度计简述温度计的结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 1)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淆物的温度定义为0 摄氏度,开水的温度定义为氏度,表示为: 0℃和 100℃。

( 2) 0℃和 100℃之间为100 个平分,每一个等份代表 1 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察看它的量程,判断能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100 摄分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所有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绝对零度: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t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 K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同样同样玻璃泡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刻度范围-20 ℃ ----110 ℃35---42 ℃-30 — 50℃分度值1℃0.1 ℃1℃结构玻璃泡上部分是平均玻璃泡上部分有段细玻璃泡上部分是平均细管而弯的‘缩口’细管使用方法不可以走开被测物体读能够走开人体读数,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数,不可以甩使用前需要甩几下读数,不可以甩二、消融和凝结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1.消融: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2)对于定义的说明:物质初始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液态3)实验装置:A.名称:水浴加热法B.长处:能够使物质平均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C.装置图: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酒精注意事项:酒精不可以超出酒精灯容积的2;火焰分为三层,外边一层淡黄色、第3二层桔红色、最里边层浅蓝色;分别为焰心、内焰、外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一般使用方法:a)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用石棉网起到平均受热的作用。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答案:B解析:ACD.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等都是减缓水分蒸发的方法,故ACD不符合题意;B.能使蒸发变快的方法有:提高液体温度、增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增加液体表面积等等,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能够使水分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答案:C解析: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

故选C。

3、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答案:B解析:ACD.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等都是减缓水分蒸发的方法,故ACD不符合题意;B.能使蒸发变快的方法有:提高液体温度、增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增加液体表面积等等,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能够使水分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常说热的物体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它的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但我们不能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度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规定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融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熔化特点:吸热,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熔化的条件:⑴温度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林尉悼拱. ______ —, L 九味慨宙丛协的区列Ir 砒艸疝卜[_|益曲|—1 2 3 4 5—;环亜迺口^4 «jflim*r?J-L5115ALI—屮蚌悴前木琳列巫锲I]草■肺~ 4嵐憎弊中祥■野■■丽朿机铢悅画丽(二)知识串线1 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 液态液态 气态固态--_'气态 2 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②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 ② 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 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 狗切的朴Ni■・■ ■■]■・■■艸 ■_ 厠巧初 君和般瀏扁肚卜——11—纳七他电血曲计」一L —1昨妊董厂―[蘇旷 皿 1 (S )pggg i 「展佯酢直剖一 黠應生I—r »*wytrl "船喘舞: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跨越障碍(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C)。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要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要点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
吉林省梨树县第四中学/郑付和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图像:如图1
图1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图像:如图2
图2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要吸热。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图像:如图3
(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条件:遇冷放热。

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气体体积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1)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1.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A.物质的三态B.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器具.①如右图所示,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内焰和焰心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只有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②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因为倾斜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着火.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使灯焰与空气隔绝,绝不能用嘴去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人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④灯帽应竖直放在桌上,防止滚动.不用的酒精灯应盖严灯帽,否则,不但酒精容易挥发,而且由于酒精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酒精变稀.⑤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温度①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物体较热,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温度较低.②单位:摄氏度(℃)摄氏温标是以l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i00度,在这两个温度点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为l℃..③一些物体的温度值i.电灯灯丝温度:3 000℃;ii.蜡烛火焰温度:l 400℃;iii.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36~37℃;lV.植物最适合生长温度:20~25℃;lV.冰箱中的温度:5℃;vi.鲜牛奶冷藏的最佳温度2~3℃;vii.冷冻库中的温度:--20℃;viii.炎热的夏季沙漠温度可高达60℃以上,而在南极的内陆人们已经测到-88.3℃的低温;Ⅸ.月球表面太阳照射处的温度可高达l35℃,背对太阳处的温度可低至一160℃.D.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的某种性质跟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制成的.(1)常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构造为一根内径很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管外壁上标有均匀的刻度.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待测温度,以选取合适的温度计;使用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物体,要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齐平.(2)体温计(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的原理与常用温度计相同.它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由于它的玻璃泡和直管连接处有一段非常细且弯曲的缩管,当管内水银遇冷收缩时,缩管将两处水银分开,使管内水银无法自动回到玻璃泡里,所以它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下,使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2.汽化和液化A.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②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③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致使未能汽化留下的液体和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④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2)沸腾①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井高.③液体沸腾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i.温度达到沸点;ii.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之比较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1)气体液化时会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的方法还不能使之液化,还必须使之降到一定的温度(临界温度),才能设法使之液化.不同气体的临界温度不同.临界温度高的气体,在常温下对它们稍加压缩就可以液化;临界温度低的气体,要使它们液化,要有很高的低温技术.3.熔化和凝固A.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B.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如冰、萘、食盐、海波、明矾和各种金属等;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2)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熔点是晶体的物理属性之一.(3)晶体熔化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熔液凝固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降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C. 熔化、凝固的应用和防止示例(1)应用①冷冻(使水凝固)食品可以保鲜;②冬天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水降温放热和凝固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③高烧病人利用冰袋中的冰熔化吸热以降温;④夏天吃冰棒,由于冰棒熔化吸热,人感到凉快;⑤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塑料盆;⑥家用电器修理工先用电烙铁将焊锡熔化在焊接处,然后让其凝固.(2)防止①夏天为防止公路面上沥青熔化影响交通,可向公路面上洒水以蒸发致冷;②冬天为防止路面上的积水凝固影响交通,可及时清除积水,也可向水中撤一些盐以降低凝固点;③冬天为防止水管中的水凝固而冻裂水管,可在水管外面缠绕草绳以保暖;④冬天为防止汽车散热管中的水凝固而影响散热,可在水中加一些酒精以降低凝固点.4.升华和凝华A. 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放热.B.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这些是升华现象.冰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既可先液化后再凝固成冰,也可以直接凝华成霜.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灯泡发黑,这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C人工降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是种常用的致冷剂,它无副作用,可用来冷藏食品,制造舞台白雾和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干冰会很快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5.水循环A物态变化(1)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共有六种物态变化.(2)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因此,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3)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对应的吸、放热情况:B. 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构成水的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落在海洋里,构成海洋水循环.另一部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地表水通过径流的方式流归大海,构成海陆水循环.地表水有三种出路:一部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和溶洞,渗透到地下而形成地下水,在表层土壤中和地下流动;贮于地下的水,有些上升至地表被蒸发,有些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会注入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也成为海陆水循环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因地面、水面或植物的蒸腾作用重新蒸发,回到空中,遇冷凝结成为降水,构成陆地水循环.这就是海洋水、大气水与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这个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不停运动,完成了地球上水的循环.C. 水资源水是地球上人和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①海洋水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6.54%,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储藏了大量的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和许多别的盐类物质,海水又咸又苦,目前还不能大规模采用;②陆地水分为咸水和淡水两大类,占地球总储量的3.46%.陆地咸水主要包括地下咸水和湖泊咸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来自自然界用于生产、生活的水,主要指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水体总量的2.5%.D.水污染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过程中,具备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使得咸水、淡水在总体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以达到平衡,使得自然界保持一定量干净清洁的水,供生物使用.但是,水体自我净化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当污染的程度超过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就会使水质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从而影响了对水体的有效利用,造成水体污染.造成水污染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主要是指地震、火山爆发或天然物质在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引起的水体污染;二是人为原因,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排放的废水,主要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目前,人类活动已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典例剖析1.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甲、乙,加热时,乙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甲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停止加热时,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温度计的示数是℃.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沸水中示数为94℃.放在温水中示数为31℃时,该温水的实际温度是℃.3.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在熔化过程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A.汽化1.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①概念: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现象: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③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④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2)蒸发①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②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③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快慢。

④特点:液体在蒸发中吸热,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B.液化1.概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方法(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A.升华1.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吸收热量。

3.应用生产中常用升华获得低温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

B.凝华1.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放出热量。

3.常见的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雪、霜、雾凇的形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
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
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
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
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固液
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