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引号的用法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练习双引号(原卷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练习双引号(原卷版)
3.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
4.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5.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双引号的作用有以下五种: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5.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
4.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双引号的作用有以下五种: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E.表示否定和讽刺。
1.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小鸡啄食。( )
2.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 俗语。( )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E.表示否定和讽刺。
1.大家采集“茅茅针”。( )
2.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
3.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
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
1.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
3.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和闺女一般。( )
4.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5.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
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六年级语文下册 13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13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介绍: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缝:fénɡ(缝补)fènɡ(缝隙)嚼:jiáo(细嚼慢咽)jué(咀嚼)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和:huó(和泥)hé(和气)hè(附和)近义词: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照顾——关照威胁——威逼鲜美——鲜嫩严厉——严格快活——欢快闪烁——闪耀反义词: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艰苦——安逸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总复习 课外现代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总复习 课外现代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下)期末专项总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一)《香山的红叶》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从朝霞初起到夕阳西下这整段时间,它们交相辉映,会向空中反射出种种奇丽多姿的色彩。

“红花需要绿叶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这样说,而这里的情况却正好相反,那些深绿色的松叶倒要红花来扶,才能突出它的郁茂和清新的美。

红叶和青松,在这种特殊场合相互衬托出来的一张淡淡相宜的美,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秋天里的春天”。

在这种季节,这景象大概是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很难看得到的。

1.“红花需要绿叶扶”中引号的用法是:2.根据提示写三个关于秋天的词语。

例如:秋高气爽、、3.那些深绿色的松叶倒要红花来扶,这样才能突出什么?4.读到描写红叶的文字,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杜牧《山行》中写枫叶的诗句。

《帽子的故事》①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

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

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

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

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

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

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

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语文总复习的内容很多,要搞好总复习工作,必须对学习的现状作认真的分析,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一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前后矛盾;5、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原因——结果;4、概括——具体;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讲义-第5讲:特殊标点符号(教师版)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讲义-第5讲:特殊标点符号(教师版)

第5讲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指导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找出所有的数字,老师来记录你所用的时间。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一、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杨万里的诗:“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二、破折号的作用①表示注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折,表示话题突然转变④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号。

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

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

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

例如:“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2. 表示话题的转变。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 表示话语的中断。

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概要一、拼音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遇到j q x,摘掉乌纱帽)二、汉字1、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查字典: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能够准确认识小学生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以及多音字的各个注音和组词,以及形近字的辨别。

)三、词语1、成语、歇后语。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

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词语的仿写。

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

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5、常用的八种关联词。

四、句子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

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五、标点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练习2《引号的用法》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练习2《引号的用法》苏教版
b.我的妈妈经常说:“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是保持健康的秘诀。”
3.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五句话,分析这些句子中引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关于引号用法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至少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引号使用场景。各小组将编写的故事在下一堂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5.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孩子,共同查找家中书籍、报纸、杂志等物品中的引号使用,互相交流讨论正确使用引号的方法。
3.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正确答案,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引号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引号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正确使用引号,提高写作质量。
4.课堂结束前,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进一步巩固引号的用法。
3.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引号,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提高写作质量。
4.分析和评价文本中引号的用法,理解作者使用引号的意图,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达成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引号的用法,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引号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判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b.填空题:根据语境,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引号。
c.写作题:根据给定话题,写一段话,正确使用引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六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百花园(37分)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著.作著.名见微知著.B.空调.单调.宏观调.控C.丑恶.憎恶.恶.贯满盈D.屏.幕屏.障屏.住呼吸二、读拼音,写词语。

(10分)三、选出与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A.赴汤.蹈火B.浩浩汤.汤C.豆腐汤.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A.泰然.自若B.不尽然.C.截然.不同3.及.日中则如盘盂。

()A.鞭长莫及.B.过犹不及.C.及.瓜而代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10分)司空见()()而不舍声泪()下()马()花追根求() 无独有() 见微知() 全神()()1.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的精神。

2.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五、下列选项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辩论中,对方陈述时,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的观点的漏洞,证据的不足之处,______,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0分)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引号的用法(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

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卢沟桥烽火》)
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

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夜晚的实验》)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2.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
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
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最大的麦穗》)
说明: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理想的风筝》)
说明:“瓦片儿”原来是指一片片的瓦或瓦的碎片,在这里则是指形状像瓦片的风筝。

5. 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明天,我们毕业》)
说明:“必修课”原来是指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课程,跟“选修课”相区别。

在这里是指我们每天都要上的15分钟的写字课。

6. 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

“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

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说明:“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本义是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后来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叹无可奈何。

“望洋”是表示抬头仰望的样子。

在这里我觉得“望洋而叹”用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望着海洋,因为海洋的喜怒无常而发出感叹。

所以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

2. 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说明:“水球”在这里并不是指真的水球,也是表示比喻,把地球比作一个蓝色水球,形象地写出了地球上海洋面积之大。

所以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