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细致讲解课件专题十四 能力与技巧(共113张PPT)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现代史部分)

…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 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 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 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 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 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 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 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 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 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 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2016年高考
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
2016.3
一、备考之据
(一)考试大纲 1、考查目标及命题原则 2、考核目标与要求 3、考试范围 (二)历年高考题(新课标全国Ⅰ卷) (三)考纲考试范围与高考试题的对照分析
二、备考之术
(一)应考之“器” 答题技巧和做题方法层面 (二)应考之“道”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层面
现代中国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五、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六、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课件24

•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1892年,维新 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 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 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 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B [解析] 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 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
• [2014 北京卷]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 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 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 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B [解析] 本题以《海国图志》的内容为 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理 解“论从史出”等史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该书出现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如参议 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
• (1)阶级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 的道路上,参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 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 索。 •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主体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
• 早期的维新思想•Fra bibliotek• •
• •
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从洋务派中逐渐分离出一部分人,形成了 早期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 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反映了正 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a: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 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 科学知识; c: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派单纯照
新(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

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
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 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 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 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财主因喝了酒并说了不合适的
话而被判处火刑,可知教会禁欲;从财主向神父行贿,
人的价值和尊严,提高了人的地位,因此被称为“人”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 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 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 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孟德斯鸠等代表新兴资产阶级,A、B、D三项说法不正确,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8.1.

【典例5】 (2015·上海单科,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 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 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 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答案:A
【典例7】 (2015·浙江文综,12,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 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 九渊和王守仁分别是宋代、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陆九渊明 确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 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 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 勒斯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C项正确。
四、表格数据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表格数据类选择题主要指运用有关历史的统计 图、统计表等为载体设置题目的一种题型,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 通过定量分析,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揭示历史 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能力。一般以经济发展程度、政党军队数量变 化、某一方面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统计方面的材料为载体,最常见的形 式有单向表、双向表、向量图、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经济史 中命题考查较多。
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交流 ppt课件

2015年高考, 指导方向不变, 命题范围不变, 考试题型不变。
一、现阶段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
1.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历史概念不清,知识 不系统。 2.答题技巧方面存在审题不到位,迁移知 识能力差,答题语言不规范等问题。
二、备考重点:1、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考的是对历史概念的本质、历史事件的本质 的理解,并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掌握的史实解答问题。试 题难度更多体现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2015年考生的复习重 点不要放在漫无边际地挖掘知识点上,而应注意提高主干知 识的运用水平。
课题
专题一1 专题一23 专题二123 专题三123 专题三4四
专题五12 专题六12七 专题八12九 专题十12 专题十一123 专题十二12
周课时
5 5 5 5 5 5 5 5 5 5 5
作业
限时训练 模拟训练 文综周练
12个专题导学案制作
内容要求:
1、典题分析 2、知识要点 3、深化理解 4、限时训练 5、模拟训练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 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 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 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 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背景和目的2明朝的内阁3清朝的军机处4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三复习方法与策略1依据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回扣教材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交流 ()
2015年全国《考试大纲》与去年全国《考试大纲 》对比,在“考试性质”和“考试内容”方面均 没有发生变化。 2015年全国《考试说明》与去年全国《考试说明 》对比,在“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 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
一、现阶段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
1.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历史概念不清,知识 不系统。 2.答题技巧方面存在审题不到位,迁移知 识能力差,答题语言不规范等问题。
二、备考重点:1、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考的是对历史概念的本质、历史事件的本质 的理解,并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掌握的史实解答问题。试 题难度更多体现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2015年考生的复习重 点不要放在漫无边际地挖掘知识点上,而应注意提高主干知 识的运用水平。
课题
专题一1 专题一23 专题二123 专题三123 专题三4四
专题五12 专题六12七 专题八12九 专题十12 专题十一123 专题十二12
周课时
5 5 5 5 5 5 5 5 5 5 5
作业
限时训练 模拟训练 文综周练
12个专题导学案制作
内容要求:
1、典题分析 2、知识要点 3、深化理解 4、限时训练 5、模拟训练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 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 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 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 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背景和目的2明朝的内阁3清朝的军机处4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三复习方法与策略1依据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回扣教材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交流 ()
2015年全国《考试大纲》与去年全国《考试大纲 》对比,在“考试性质”和“考试内容”方面均 没有发生变化。 2015年全国《考试说明》与去年全国《考试说明 》对比,在“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 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共68张PPT)

高考复习中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 基础知识薄弱? • 阅读理解、分析、概括、阐释能力低? • 课堂教学效率低? • 课后复习不及时? • 教辅资料有问题? • 学习方法有问题? • 不会审题?
从学科素养方面看问题
国家考试中心吴伟指出: 能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 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阶段性史实的跨度过大,需要细分
•2.依据之二——高考命题规律(以2015全国文综卷二为例)
题号 24
25 26
知识点
儒家的政治理 想 汉代重视地方 吏治 唐宋经济重心 南移的动力
题号 28
29 30
知识点
洋务运动与传统 观念的冲突 康有为《新学伪 经考》的主旨 日本对华经济掠 夺转嫁战争负担
二)爱因斯坦热和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中国和世界近代 史); • 2014年 (卷一)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对比(中国古代和世界近 代);(卷二)清朝对东北的开发(中国古代和近代)。 • 2015年:(卷一)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 (卷二)苏格拉底与孟子法制思想的对比(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
二、学习方法指导
• 1.基础知识掌握策略
• 2.基本能力提升策略
三、专项训练和解题指导
•从诊断考试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1.文综三科审题时间分配问题 •按分数平均分配时间,选择题时间过长;历史答题匆忙作答。 •2.审题习惯问题 •材料阅读得不够仔细,深入; •总体把握不够,根据枝节性信息进行判断; •先看材料,再看问题——浪费时间; •看一问,答一问,缺乏总体布局,容易出现重复现象。 •3.主观题答题 •发散性不强,条理性不够,关键词不到位 •4.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深刻 •核心概念、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有待深化、建构、完善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2课件(共17张PPT)

2.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古希腊时期: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主张以人为中心,否定神 的意志和权威。 (2)文艺复兴时期:批判教会禁欲观和对人的束缚,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强调人对幸福的追求和人性解放。 (3)宗教改革时期: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崇尚精神的自 由和得救的自主。 (4)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 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 性质。
四、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
新文化运动谱写思想解放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中 关 国化催生新时代的革命狂飙。先进的中国人在传播 键 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 词 中国革命,并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1)促使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 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解放运动, 促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具有初步共 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中国革命准备了领导力量。
(3)早期维新派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 度,继承了“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以商战保 国,以制度强国,但思想不成熟。 (4)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 的思想文化相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 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 改良运动。 (5)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 领,并以此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 主共和国。
(3)人对自身的反省与追求:提出修身要求,主张慎行 自省,格物正心,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 人格。 (4)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 际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主观能动性,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 感应”思想等。 (5)教育智慧与求学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 教,强调学与思相结合,提倡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应试技巧归纳2 课件(共14张PPT)

解答本题要注意从省略号前后获取信息。
(1)材料一中有 3 处省略号。省略号①省略的是人物;省略号② 前后有两层信息,即举贤良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郡举贤良为汉武 帝左右,二是举贤良文学之士参政;省略号③前后则为这些贤良参 政的方式——可以议政奏事,也要相互辩论、诘难。再结合设问可 以归纳出汉武帝为削弱相权,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即任用贤良文 学之士为身边近臣;从“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可以归纳出汉武帝为削弱相权让贤良文学之士参与议政、奏事;从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可以归纳出大臣之间相互诘 难辩论。
[示例]
(2015· 山东高考)1980 年 6 月 18 日, 四川省广汉县向阳
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 (如图)。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信息获取] 挖掘隐性信息。
解答本题应充分从题头、图片与文字说明中
(1)从关键词中获取隐性信息: “1980 年 6 月 18 日” ,隐 性信息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探索中。 (2)从论述的观点中获取隐性信息: “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 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 ,是本题提 出的观点, 这一观点隐含的信息是高度评价广汉县向阳人的换 牌行为。
途径六| 去伪存真——灵活迁移捕捉隐性信息 在材料信息的获取上,材料的表层信息很直观,较易获取,而 材料涉及的隐性信息因需要归纳、迁移才能获得,这类信息往往不 被考生所洞察。怎样获取有效信息,可从论述的观点中获取暗示作 者主张的隐性信息, 从材料关键词或结合所学知识获取相关隐性信 息,从学科常识中获取相关隐性信息,这些隐性信息往往制约着答 案是否全面与正确。在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隐性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清王朝的运 动,它认为清朝的发饰容易让中国人忘本,故而提倡 ‚剪辫蓄发‛ , 回归中国古代发饰,而不是与西方文明进行对接,同时,从太平天 国的施政措施来看,其与民主自由思想不相容,故 A、C 两项错误; 通过材料‚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欲除满清 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主 张剪辫,它们有着相同的目的,便是推翻清政府,故 B 项正确;太平 天国有宗教信仰,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没有,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析】 设置众多的陪审员有利于监督法官,有利于预防 他们受贿,故 A 项正确;陪审员人数众多,并不能保证审判结果的 公正,故 B 项错误;让众多公民参与审判,能使审判更具有民主性, 这是影响而不是直接原因,故 C 项错误;让众多公民参与审判,也 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这是影响而不是直接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第三部分 特 殊 技 能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高考客观题解题技巧 一、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是利用原因和结果既是先 行后续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题干和选择项间设置错误或 正确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推断出哪一项能构成合理的因果关系。 其主要类型分为依果推因型和依因推果型两类,前者在设问语中 常用‚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等标 志性词语,后者则在设问语中常用‚影响‛‚结果‛‚作用‛等。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牛刀小试] (2015·广东汕头模拟)下表是 1843 年英国不 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 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 地区 地名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 拉特兰 52 41 38 地区 巴斯 55 37 25 利兹 44 27 19 工业区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牛刀小试] (2015·安徽合肥市质检)1904 年,张謇上书商 部提出划定捕鱼区的建议,并主张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 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表明近代中国 ( )。 ①收回了领海主权 ②加强了海军建设 ③提高了民众的 海洋意识 ④维护了海洋权益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三、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单选化变形,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命题方式:一是对历史事 件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叙述,要求学生 将所有叙述正确的内容选择出来;二是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时 间次序、共性特征等进行叙述,要求学生进行正确排序或寻 求共性。因为组合型选择题的迷惑性和难度都相对较大,所 以极易错选。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牛刀小试] (2015·江苏扬州中学质检)公元前 6 世纪末, 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 10 个地域部落代替了 4 个血缘部落。公 元前 3 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建立了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析】 通过材料不难发现,①是错误的,近代中国丧失了 领海主权;②在材料中根本没体现出来。清政府绘制《江海渔界 全图》的确能提高民众的海洋意识和维护海洋权益。 【答案】 D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四、比较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 件或现象归类在一起,或分析其共性,或寻找其差别,考查学生分 析、判断及比较历史事件和现象异同的能力。此类型选择题主要 分为异中求同型和同中析异型两种。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 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 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 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 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 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项正确;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 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 C 项;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 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 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不断扩大 地产,故排除 D 项。 【答案】 A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析】 解题时必须注意题干中‚最‛的要求。表中的数 据显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业区,工人的平均死亡年龄都比 其他行业的人较低;而在工业区,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人平均死亡 年龄都比农村地区要低。这反映了英国政府迫切需要改善工业生 产环境。故选 B 项。 【答案】 B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五、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是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进行较深层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 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内涵或外延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 阐释概念,在选项中列出该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 ‚实质‛ ‚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 等。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真题示范] (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 ‚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 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 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牛刀小试] (2015·湖北孝感调研)伯利克里时期,雅典陪 审法庭包括 6 000 名陪审法官,在 10 个部落地区通过抽签方式选 出。这些法官分派至 10 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 500 人(每所高级 法院另有 100 名候补陪审法官)。陪审员出庭时在弄清案情后,他 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不作商议。雅典每所陪审法庭人数众多 的直接原因在于( )。 A.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B.能使法院的审判更加公正 C.能使审判更加体现民主性 D.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真题示范] (2015·全国文综Ⅰ,24)《吕氏春秋·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 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 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析】 两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 A 项正确;克利斯提尼 改革虽确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但雅典仍是奴隶社会,克利斯提 尼改革并未推动社会转型,故 B 项错误;C 项只符合后者,排除;克 利斯提尼改革用 10 个地域部落代替了 4 个血缘部落,打击了氏族 贵族的利益,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 要环节,排除 D 项。 【答案】 A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真题示范] (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 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 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 洲之形状‛ ,提倡 ‚剪辫易服‛ 。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二、最佳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最佳型选择题主要通过给出项中有与所应选 内容基本符合但又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合题意的选项来制造迷 惑性,让学生在这些与题干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的迷惑性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故又被称为‚程度型选择题‛。此 类型选择题在设问中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最全面‛‚最准确‛ ‚最能说明‛等,同时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迷惑性。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题技巧] 1.依据前因后果的试题特点,从时间性和逻辑性上进行判断: 前为因,后为果。 2.依据考查原因的角度,根本原因主要从经济角度和长时间 (距离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较长)性进行判断,时间越长的越有可 能是根本原因;反之,就是直接原因。 3.在依因推果型选择题中,‚结果‛越是全面的、整体的,越 是主要结果;越是具体的、紧接的,越是直接结果。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题技巧] 1.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常用排除法、筛选法和首尾推断法等 进行合理的判断。 2.运用基点定位法进行排除,即选定一个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作为基本点,并以此点与各项对比,进行确定或排除,从而达到解 决问题的目的。 3.运用给出项间的关系确定正确或错误选项。由于组合型选 择题给出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可以从逻辑上分析其自 相矛盾之处,从而确定出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十四
[解题技巧] 1.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对比对象,之后再根据设问对比较 项的具体要求进行对比。 2.对于异中求同型选择题,要尽可能地归纳对比者的共性特 征,共性越明显的越正确;对于同中析异型选择题,要找出两者间 最明显的差别,越体现个性的越是不同点。 3.对于比较型选择题,可运用对比法、例证法、排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