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导学案》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导学案》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

2. 了解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

3. 掌握东北旅游区的旅游线路、交通方式和住宿选择。

4. 提高对东北地区的旅游兴趣,增加对东北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导学内容:一、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东北旅游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暖湿,四季分明。

东北地区地处东亚大陆的中部,是中国的重要军事防御区域。

二、东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1. 冰雪林海: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是中国闻名的冰雪旅游胜地。

黑龙江的雪乡、长白山的天池、吉林的长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是东北地区闻名的冰雪景点。

2. 原始森林:东北地区拥有大片原始森林,是中国最重要的森林资源区之一。

辽宁的本溪、黑龙江的小兴安岭等地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物种资源。

3. 滨海风光:东北地区拥有辽阔的海岸线,是中国最重要的滨海旅游区之一。

辽宁的大连、黑龙江的哈尔滨等城市拥有入迷人的海滨风光。

三、东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1. 清代建筑: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清代建筑遗产,如沈阳故宫、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等,展现了清代建筑的风貌和特色。

2. 民俗文化:东北地区有着奇特的民俗文化,如满族的传统服饰、锣鼓舞等,展现了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

3. 特色美食: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美食,如东北酸菜、东北大米饭、东北炖菜等,让人垂涎欲滴。

四、东北旅游区的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1. 旅游线路:东北地区的旅游线路多样,可选择冰雪之旅、原始森林之旅、滨海之旅等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

2. 交通方式:前去东北地区可选择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的交通方式,其中飞机是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

五、东北旅游区的住宿选择1. 酒店住宿:东北地区有着各类酒店,包括五星级豪华酒店、四星级商务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等,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住宿条件。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3.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4.培养学生对东北旅游区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探讨其对旅游业的影响;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介绍介绍东北旅游区的特色;3.学习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了解其每个景点的特点及吸引力;4.培养学生对东北旅游区的兴趣和热爱,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旅游线路设计。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演示;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25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包括东北三省的名字、位置、气候、地形等;2.探讨东北地区特有的地理特征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步骤:1.使用地图或幻灯片展示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2.引导学生讨论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对旅游业的影响;3.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理特征,如长白山、辽宁沿海等,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

第二课: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25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东北旅游区的文化特征,如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如长春净月潭、沈阳故宫等;3.介绍东北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湖泊等。

教学步骤:1.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2.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历史或自然资源,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

第三课: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25分钟)教学内容:1.学习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如长白山景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2.了解每个景点的特点及吸引力,如吉林长春世博园的冰雕、吉林滨江大桥的赏枫等。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风俗奇异、文化深厚的旅游胜地。

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数不清游客。

本次作业旨在让同砚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激发同砚对旅游的爱好,增进他们对本国文化的热忱和熟识。

二、设计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2. 拓展同砚的视野,激发对旅游的爱好;3. 提高同砚对本国文化的热忱和熟识。

三、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通过讲解PPT、视频资料等形式,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内容,让同砚对东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熟识。

2. 视频观览:播放关于东北地区的旅游宣扬片和纪录片,让同砚通过视听的方式感受东北地区的秀丽风光和丰富文化。

3. 书写作文:要求同砚依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东北旅游区的作文,表达对东北地区的熟识和喜爱,呈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4. 语言游戏:设计有关东北方言的语言游戏,让同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增加进修趣味性。

5. 创意手工:让同砚动手制作东北特色手工作品,如东北风情手鼓、东北特色面人等,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创设力。

6. 课外拓展:鼓舞同砚利用假期时间亲自去东北地区旅游,亲身感受东北地区的秀丽风光和深厚文化氛围。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帮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生动直观地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同砚主动沉思和探究,提出同砚在进修中主动发现,主动进修。

3. 合作进修:组织同砚进行小组合作进修,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育同砚的团队认识和合作精神。

4. 实地教学:鼓舞同砚利用课外时间去东北地区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东北地区的景观和风情,增加进修的真实性和情感性。

五、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对同砚撰写的作文进行评阅,评判内容是否准确、完备,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流畅。

2. 创意手工:对同砚制作的手工作品进行评判,评判内容是否符合东北风情,制作难度及创意度。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3)掌握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4)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方法与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协作学习法和问题探究学习法。
情感与评价
(1)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
教 学 设 计
教学任务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1、教材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门基础课程。前期我们开设旅游学概论课程做铺垫,打好基础,之后将开设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等课程,加强对课程的运用能力。
本节课所学“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本课程分区地理的第三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旅游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将旅游地理细化到每一个地理分区里。同时本节也是在学习了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之后的细分,知识体现更加详细、丰富。
总结:长白山景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动植物的分布,构成了典型的温带季风山地自然综合体,是个很有价值的风景旅游胜地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博物馆。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长白山主峰及天池的形成过程。
2、运用对比方法,学生得出长白山温泉的类型及特点。
讲授:
火山地貌景观
(10分钟)
投影:展示堰塞湖形成的图片
教师:视频展示大连海滨风光,大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总结:大连最主要的景观是以青山、碧海、蓝天、沙滩等为主的极具特色的海滨游览区。
1、学生观看地图,分组讨论,请同学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导学案

东北地区导学案

东北地区导学案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该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东临日本海,与俄罗斯相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中国的重要的经济区域。

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降雨较少。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东北地区的植被主要为针叶林和草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的粮仓之一。

二、人文风貌及经济特色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农业基地。

盛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产地。

此外,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悠久的工业传统。

锦州石油化工园区、大连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企业和基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长白山、五大连池、吉林长春等知名景点。

这些景点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东北地区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如冰雪节、二人转等传统表演,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风情。

同时,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东北菜、东北饺子等美食享誉中外。

四、教育机构及科研成果东北地区拥有众多优质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

这些学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地区的科研人员在材料、机械、化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东北地区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也在加快转型升级,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未来,东北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也将继续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方案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 认识东北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旅游规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气候特点- 资源分布2. 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 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地方戏曲3. 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 美食文化- 传统节日- 民间艺术4. 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长春伪满皇宫- 沈阳故宫- 张家口长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东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4. 视频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风光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东北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

3. 案例分析: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例,分析东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5. 视频展示:展示东北地区的风光片,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印象。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教学。

7.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东北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东北地区旅游景点和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教材。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东北旅游区(一)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东北旅游区(一)
引导学生归纳
图片展示指出地理位置的特殊
总结归纳
出示全国交通地图,
找出东北旅游区主要的铁路线、公路线及主要交通枢纽城市和著名的港口。
出示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学生讨论火山熔岩地貌的旅游特色
提出问题:回忆东北旅游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对旅游资源有什么影响?
图片欣赏:冰雕、雾凇等
图片欣赏东北海滨风景游览地
较为著名的海岸风光有大连海滨、营口海滨、兴城海滨。
八、民间艺术乡土气息浓厚
东北二人转和东北大秧歌的特色。
归纳总结:升华体验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模拟导游,分析、介绍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
作业设计:与练习填空题的内容。
图片展示清代遗存
图片展示各民族风情(饮食、服饰、礼仪等)
归纳总结:复合型的民族风情
图片展示,简要介绍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
旅游组
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
所在
年级
一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4章 第1节东北旅游区(一)
教学
目标
1、了解东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
2、掌握旅游资源特征
3、能够根据旅游地理环境分析东北旅游旅游资源特征
4、让学生感受东北旅游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
掌握区域概况和旅游资源特征
难点
根据旅游地理环境分析东北旅游旅游资源特征
教法
图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导游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初中 东北 教案

初中 东北 教案

初中东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人口分布。

2. 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 能够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 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教学难点:1. 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的综合理解。

2. 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地图、教具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对东北地区的印象和了解。

二、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 学生通过地图标注东北地区的位置,并了解东北地区的邻近省份和国界。

三、地形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以及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河流。

2. 学生通过地图和教具,观察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地形对交通、农业的影响。

四、气候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包括寒冷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以及丰富的降雪资源。

2. 学生通过观察气候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讨论气候对生活、农业的影响。

五、资源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资源特征,包括煤炭、铁矿、林业等资源。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东北地区资源开发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讨论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六、农业和工业发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粮食生产、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1、教材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门基础课程。前期我们开设旅游学概论课程做铺垫,打好基础,之后将开设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等课程,加强对课程的运用能力。
本节课所学“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本课程分区地理的第三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旅游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将旅游地理细化到每一个地理分区里。同时本节也是在学习了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之后的细分,知识体现更加详细、丰富。
教师:总结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小结:镜泊湖由于牡丹江下游河道被火山熔岩堰塞而形成。
教师:镜泊湖湖水从20余米高处跌下,形成吊水楼瀑布,浪花翻滚,气势磅礴;寒冬水瀑凝成冰帘。
投影:镜泊湖西北部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地下森林
教师:火山喷发后,火山管道会形成什么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地下森林
教师:火山口形成内部陡峭、深约几十米至百米的坑,土壤、肥料、水分、阳光、种子具备,天长日久生长出森林。
教师小结: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湖水从高处倾斜形成吊水楼瀑布,在西北处,火山口在土壤、肥料、阳光、种子等条件下,形成了地下森林。
投影:展示五大连池以及熔岩的各种态势
教师:五大连池熔岩地貌形态丰富,有“火山博物馆”之称。五大连池也属于火山堰塞湖,结合上面所学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五大连池风景区包括14座玄武岩火山锥、五个串珠状堰塞湖和一块熔岩台地,1972年火山喷发将小白河堵截形成五个毗连的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熔岩地貌形态丰富,有“火山博物馆”之称。
教师:视频展示大连海滨风光,大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总结:大连最主要的景观是以青山、碧海、蓝天、沙滩等为主的极具特色的海滨游览区。
1、学生观看地图,分组讨论,请同学回答问题;
2、学生观看视频及图像,回答问题。
讲授:
山地风景资源
(8分钟)
教师:我国风景名山依据形成原因分为哪几类?
投影:长白山景区图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旅游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基础较为薄弱,但求知欲望强烈,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储备,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我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思路
课前复习
(3分钟)
投影:向学生提问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1、东北旅游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向?
2、东北旅游区包括哪几个省?
3、东北旅游区地理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忆并请同学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根据课前所看的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大家总结一下东北旅游区都有哪些旅游资源
请学生回答自己的课前学习的成果
课前已经给学生发送视频并布置了学习任务书,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然后运用图片展示,让学生总结旅游景观的特点及相关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了解火山堰塞湖的概念;
(2)熟悉本区火山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区和景观特点,熟悉吉林市最著名的观赏景观以及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大连、沈阳、哈尔滨、吉林旅游宣传、长白山、镜泊湖、五大连池风景介绍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发给学生观看;
根据视频、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学习任务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分小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并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运用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法、图像展示法和发现法
教学重点
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总结:长白山景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动植物的分布,构成了典型的温带季风山地自然综合体,是个很有价值的风景旅游胜地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博物馆。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长白山主峰及天池的形成过程。
2、运用对比方法,学生得出长白山温泉的类型及特点。
讲授:
火山地貌景观
(10分钟)
投影:展示堰塞湖形成的图片
五大连池的药泉属于冷矿泉水,具有奇特的理疗作用,被称为“神泉”。
1、学生讨论并总结堰塞湖的形成原因;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解释五大连池的形成原因。
讲授:
游览城市
(12分钟)
沈阳
投影:北京故宫博物院
教师: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除了北京故宫之外,还有哪一座?
教师: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满清国。1644年清世祖福临,率满清军队攻入关内,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
讲授:
海滨风景资源
(7分钟)
投影:大连所处地理位置及维度地图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课前所看有关大连旅游的介绍以及这两幅地图,回答:大连的具体位置;大连的气候特征。
总结:大连位于胶东半岛南端,是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论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投影:展示大连市区风景、海滩景色
教师:大连城市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海水清澈,成为优良的海滨度假区。(展示老虎滩的海滨活动)
教师:长白山属于哪一类?
教师小结:长白山是第三纪以来火山活动熔岩喷溢的产物,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主峰白头山主体。山顶形成火山口湖——天池。
投影:长白山温泉图片
教师:结合之前所学习温泉的分类,对比华清池、汤峪的温泉,长白山的温泉有什么特点?
教师:长白山地区生长着大面积种类繁多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并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等珍稀动物,因此,在1960年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3)掌握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4)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方法与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协作学习法和问题探究学习法。
情感与评价
(1)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