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XX资料《“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徐文胜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学生:好!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是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情况,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格局,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其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
2.难点: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的发展为例,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特点。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3.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雪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东北代表性图片(背景音乐:大东北)。
教师: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大东北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概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书写板书)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了解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你还记得吗?学生:根据提问回答。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考查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活动一:航拍东北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及东北三省经纬网地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大体特征概况。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所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景观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东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过程1:东北印象自主探究,阅读课本,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含义根据老师所标的东北三省的范围,知道东北三省的大致纬度范围,并在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经度在120°E 至130°E 之间,纬度在40°N 至50°N 之间。
东北三省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发现东北之美:我们游览的顺序是辽河平原、长白上、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松嫩平原。
经过的河流主要有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通过游览东北地区的大山大河,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江河。
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来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一个怎么样的特征。
首先,山脉的排列主要有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些山脉的排列,像一个马蹄形的存在。
平原镶嵌其中,河流环绕四周。
因此,我们可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同学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总体地形之后,下面我们走进东北,了解东北的气候特征,进入第二个学习过程:过程2 走进东北自主探究,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为教材,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三省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其地理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东北地区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学会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东北地区发展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案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东北地区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导入和呈现。
2.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课以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区域观念,认识东北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土的认识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
2.资料查询法: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查询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经济案例,分析地理要素对经济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2.资料: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的相关资料3.地图:东北三省地图、中国地图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并用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XX资料《“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徐文胜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
学生:好!
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老师想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