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点;3.熟悉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和工具。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2.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机械设计;3.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会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我们会讲解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点,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然后,我们会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和工具,如力学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
此外,我们还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会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还会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会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和技巧。
最后,我们还会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首先,我们会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同时,我们还会准备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资源。
此外,我们还会准备实验设备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stm课程设计活动范例

stm课程设计活动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STM32微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STM32CubeMX和Keil uVision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STM32微控制器的架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掌握STM32CubeMX的使用方法,包括时钟配置、外设配置和中断设置。
(3)熟悉Keil uVision编程环境,学会编写和调试STM32程序。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STM32CubeMX和Keil uVision完成一个简单的STM32项目。
(2)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项目需求进行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3)学会对STM32项目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TM32微控制器概述:STM32架构、工作原理和特性。
2.STM32CubeMX使用方法:时钟配置、外设配置和中断设置。
3.Keil uVision编程环境:编写和调试STM32程序。
4.STM32项目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STM32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5.调试与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系统性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讲解STM32微控制器的原理、STM32CubeMX和KeiluVision的使用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验法:动手实践,完成STM32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STM32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范例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范例
简介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是指学校自主设计与组织的教学课程方案,旨在满足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教育目标。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范例,以供参考。
课程名称
科学探索之物质变化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 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
-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模块一: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分类和特征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性质变化
- 密度和比重的概念和测量
模块二:化学反应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征和变化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实践探究
模块三:热与化学反应
- 热和温度的基本概念
- 热容和热传递
- 热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和应用
课程教学活动
- 实验探究:设计和完成与物质变化相关的实验
- 小组讨论: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视频观摩:观看相关化学反应的视频案例,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讲解:讲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评估方法
-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 小组项目:合作完成与物质变化相关的小组项目
-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 《化学基础教程》,作者:XXX
- 《实验化学》,作者:XXX
- 《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作者:XXX
以上是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的范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java课程设计范例

java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以及简单的数据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等。
2.掌握Java的流程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3.熟悉Java的基本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
4.能够运用Java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的算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介绍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等基本语法规则。
2.流程控制语句:讲解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流程控制语句的用法和意义。
3.基本数据结构:介绍Java中的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4.编程实践:通过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和基本数据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Java程序案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Java语言的应用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编写和运行Java程序,亲自体验和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Java编程语言》等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
2.多媒体资料: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和基本数据结构。
3.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让他们能够编写和运行Java程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编程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及班级:数控技术70511设计:xxx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06.12.25目录前言 (4)第1章选择传动方案 (5)第2章选择电动机 (6)2.1 电动机的选择 (6)2.2 输送机的输送量及功率计算 (6)2.3 电动机的功率 (6)2.3.1 螺旋输送机主轴上所需功率 (6)2.3.2 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 (6)2.4 电动机的转速 (7)2.5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7)2.6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运动参数 (7)2.6.1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7)2.6.2 计算各轴转速 (7)2.6.3 计算各轴转矩 (8)第3章选择V带 (9)3.1 选择普通V带 (9)3.1.1 按照计算功率P c,选择V带型号 (9)3.1.2 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9)3.2 初选中心距 (9)3.3 确定V带的根数 (10)3.4 计算紧张力 (10)F (10)3.5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R3.6 结构设计 (10)第4章传动设计 (11)4.1 选择高速级齿轮传动的材料及热处理 (11)4.2 强度计算 (11)4.3 确定选择齿轮传动的参数和尺寸 (11)4.4 验算齿根弯曲应力 (12)4.5 结构设计 (13)第5章轴的选择 (14)5.1 高速轴的设计 (14)5.1.1 选择轴的材料 (14)5.1.2 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14)5.1.3轴的结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14)5.1.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14)5.1.5 高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6)5.2 低速轴计算 (17)5.2.1 计算轴上的力 (17)5.2.2 计算支反力 (17)5.2.3 作弯距图,齿轮作用力集中在齿宽中心 (18)5.2.4 轴输出转矩 T = 659000 (18)5.2.5 求最大当量转矩 (19)5.2.6 强度校核 (19)5.2.7 低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9)第6章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 (20)参考文献 (21)前言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vfp课程设计范例

vfp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VFP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理解VFP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VFP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掌握VFP的基本语法和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FP概述:介绍VFP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VFP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VFP基本语法:讲解VFP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3.常用VFP函数:介绍VFP中常用的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日期函数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4.面向对象编程:讲解VFP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包括类、对象、属性、方法等。
5.VFP数据库操作:介绍VFP对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记录的增删改查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VF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VFP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VFP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VFP课程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教学资料,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上机实验的条件。
4.在线资源:推荐一些与VFP课程相关的在线教程、博客、论坛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原则。
1. 学生为主体。
课程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程设计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传授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灵活性与科学性。
课程设计要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同时要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程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名称,XXX课程。
2.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3. 课程学时,XX学时。
4.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5. 教学内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安排,包括各个章节或单元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6.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
7.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需求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2.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5. 教学实施,按照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实施。
6.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价。
课程设计案例范例

课程设计案例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学会使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
4.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6.能够独立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3.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介绍XX学科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演变过程,认识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XX学科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书。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展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不同启动子对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影响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年月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双链RNA导致基因沉默—RNA干涉,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生命现象,也是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尽管对RNAi的机制研究已经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地探查。
玉米乙醇脱氢酶基因启动子(ubi)具有高效启动转录的作用,并且它基本不受组织细胞的限制,是禾本科植物中较为常见的启动子,能够有效地提高外源基因在水稻愈伤中的瞬间表达,效率为35S启动子的4倍。Pnzip启动子是一种具有严格组织专一性的启动子,它能驱动外源基因在光合组织中特异、高效表达,效率为35S启动子的9倍。在RNA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研究中,目前尚未见有关比较不同类型启动子抗病性的系统报道,本研究将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
[4]Cogoni C, et al. Suppress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omologous transgene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994, 65 (3): 205 - 209.
[5]Derek M, et al. Silencing viral infection.PLoS Medicine, 2006, 3 (7):1000-1004.
RNA沉默是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ouble-strand RNA,dsRNA)引发的同源mRNA降解现象(Hammond, 2001; Phillip, 2002; Kawasaki, 2003)。在细胞中,dsRNA在Dicer酶的作用下从两端逐段酶解大小约21~25nt的小分子双链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片段。双链siRNAs形成后,与RNA诱导的RNA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在ATP酶的作用下将双链siRNA解开成单链RNA。在ss-siRNA的引导下,识别与其同源的靶mRNA,一旦siRNA和靶mRNA互补配对,RISC中的核酸酶就将靶RNA从siRNA中点的对应位置处切断,导致靶RNA降解。RNA沉默的显著特征是这种沉默作用可以被扩大。这种扩大作用可能是由于反义siRNA与靶mRNA结合,在RdRP的作用下扩增出dsRNA。然后在Dicer的作用下可形成大量的siRNA。
[8]Elbashir S M, et al. RNA interference is mediated by 21- and 22-nucleotide RNAs[J]. Genes Dev ,2001, 15:188-200.
[9]Fire A, et al.Potent and spacific genetic interferenoe by double- stranded RNA inCaenorhabditis elegans. Nature, 1998, 391:806-811.
[2]Boutla A, et al. Short5’-phosphorylated double-stranded RNAs induce RNAinterference inDrosophila.Cuurr Biol, 2001, 11: 1776-1780.
[3]Cogoni C & Macino G.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inNeurosporaby a RecQ DNA helicase .Science, 1999,286:2342-2344.
建立dsRN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对于成功地应用RNAi技术培育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转基因来说,dsRNA形成的途径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构建的发夹结构(hairpin)的外源基因转录产生。具有发夹结构的外源基因由两段反向重复(IR)DNA序列和一段其他DNA(spacer)序列组成,两段IR DNA由spacer连接起来。这样的结构所转录的RNA会形成发夹结构(hairpin RNA,简称hpRNA)。hpRNA由具有双链结构的“茎”(stem,是IR DNA转录的产物配对形成双链)和单链结构的“环”(loop,是spacer DNA转录的产物)组成。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转基因植物中(即含有非hpRNA结构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产生基因沉默的几率一般为10%~30%;而转录后能形成双链RNA的转基因(hpRNA结构的转基因)诱发基因沉默的几率较高,可达到60~80%以上;尤其对于转录后形成的“环”(loop)为内含子的发夹结构(ihpRNA),诱发基因沉默的效率更高,有的可达100%(朱俊华, 2004;竺晓平, 2006; Smith, 2000; Wesley, 2001;Zamore, 2002;Helliwell, 2003; Pandolfini, 2003)。基于hpRNA表达而诱导的基因沉默已在多种生物、多种基因上获得成功(Smith, 2000; Wesley, 2001; Piccin, 2001; Paddison, 20)。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现象最早是在植物中发现的。1990年,Napoli等将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导入到紫花矮牵牛中,旨在加深花的颜色,但结果花的颜色不但没有加深,而变成白色或紫白相间。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并没有新的基因表达,反而使植物本身的色素合成基因也受到了抑制。当时将这种现象称为共抑制(Co-suppression)或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随后,Dougherty等(1992年)用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的非翻译CP基因转化烟草,发现在表现抗性的植物细胞核中,转入病毒CP基因的转录正常,甚至加强,但在细胞质中的积累大大降低。这与在研究chs基因的结果极为相似,也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这种抗性被称为RNA介导的病毒抗性(RNA-mediated virus resistance, RMVR)。继在植物中发现PTGS后,目前已在微生物、动物中也发现与PTGS类似的现象,如在真菌内发现的“quelling”(Guo, 1995)、线虫、果蝇内发现的RNAi(Fire,1998;Zamore,2000)。根据上述各种基因沉默的特点和性质,可统称为RNA干扰或RNA沉默。
RNA干涉(RNAi)是利用双链RNA特异性的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 ,从而特异性的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RNA介导的病毒抗性技术是利用病毒本身的一些基因导入植物从而获得抗病毒植株,也称为源于病原诱导的抗病,是植物病毒基因工程常用的策略。
马铃薯Y病毒(PVY)对马铃薯、烟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危害十分严重,其侵染所造成的损失可达80%,尤其是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可以造成寄主提前死亡而绝收。本研究以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3’端400bp的序列为靶目标设计反向重复序列,插入含有三种不同类型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构建hpRNA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不同启动子对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影响,寻找能够引发RNA介导病毒抗性产生的最佳类型的启动子,同时探讨启动子对RNA介导病毒抗性的作用本质。
hpRNA中的“环”(loop)也可对PTGS(RNA沉默)产生影响,loop的长度直接影响hpRNA的形成和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短loop有利于hpRNA的形成和稳定,但loop过短会影响IR结构DNA的在细菌内的克隆。Piccin等(2001)在研究hpRNA引发果蝇Y基因(长度为1120bp)沉默中的研究中使用GFP基因片段为spacer,结果表明当loop长度为330nt时,对dsRNA引发的RNAi无显著影响,且极大地提高了IR克隆的效率;而当loop长度为150nt时,则对提高IR克隆的效率没有帮助。Wesley(2001)等报道,在植物中,当loop长度为30~50nt,stem的长度为98bp时,就可引发100%的基因沉默。我们的研究表明,当stem为200nt长度时,50nt长度的loop可有效地形成稳定的hpRNA(朱俊华等,2004);当stem长度为300nt时,载体的构建相当困难。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较适宜的茎环比例应为3/1-4/1(温孚江,2004国家基金)。适宜茎长度和茎环比例的确定为研究中构建dsRNA的高效表达载体提供了依据。
[10]Gil, J. & Esteban, M. (2000)Apoptosis5, 107–114.
[11]Grishok A, et al. Genes and mechanisms related to RNA interference regulate expression of the small temporal RNAs that controlC. elegansdevelopmental timing.Cell, 2001,106:23–34.
通过对hpRNA的研究表明,hpRNA中的双链“茎”(stem)部分是诱发基因沉默的关键部位。茎的长短可影响RNA沉默的效率及稳定性。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Helliwell(2003)等研究发现,50~1000bp的基因片段均能诱发基因沉默,但基因片段越短,基因沉默的效率越低;并认为片段长度为300~600bp时,是合适的,且可以获得最高的基因沉默效率。在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tem的长度为200bp、100bp和50bp的茎长度均可高效的诱导病毒抗性,但200bp的效率更高(竺晓平,2006;迟胜起,2005;李鹏,2007)。茎长度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足够效率的基础上,选择尽可能短的片段。这样,第一,可减少外源DNA的插入对植物细胞染色体DNA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可进一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第三,可很方便地将同一病毒不同功能基因的cDNA区段或不同病毒的cDNA连接在同一载体上,从而更高、更持久抗性或多病毒抗性的植物。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看,较短的适宜茎长度为300bp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