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合集下载

尿素的使用方法

尿素的使用方法

尿素的使用方法
首先,尿素在农业领域的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重要的氮肥,尿
素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中,也可以通过溶液的形式喷施于作物叶面。

在施用尿素肥料时,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
况来确定施肥的时间、剂量和施肥方式。

通常情况下,尿素肥料在
作物生长初期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剂量一般为每亩50-75公斤,施
肥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以促进尿素的溶解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其次,尿素在化工领域的使用方法。

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
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涂料、胶粘剂、塑料、医药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尿素通常是通过尿素合成法生产,得到的尿素产品
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尿素树脂,也可以作为其他化工产品的中间体使用。

此外,尿素还可以用于制备尿素甲醛树脂、尿素甲醛泡沫塑料
等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最后,尿素在医药领域的使用方法。

尿素在医药领域被广泛用
于制备尿素软膏、尿素乳膏等外用药品,用于治疗皮肤干燥、角质
层增厚、皮肤瘙痒等症状。

此外,尿素还可以用于制备尿素溶液,
用于清洗和消毒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在医药生产中,尿素的纯度
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综上所述,尿素是一种多功能化学物质,在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确掌握尿素的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尿素的使用方法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尿素时能够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做到科学使用,合理利用。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1、BUN≠UREA尿素,分子量 60.056(N原子量为14.007,O原子量为15.999,H原子量为1.008,C原子量为12.011),可得:Urea<mg/dL>×0.1665=Urea<mmol/L>,Urea<mg/dL>×0.466=BUN<mg/dL>BUN<mg/dL>×2.144= Urea<mg/dL>2、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因此1mmol/L尿素=2mmol/L尿素氮。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尿素mmol/L表示浓度,但国内仍习惯用尿素氮表示,应该注意的是,卫生部医政司1997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不再使用尿素氮一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多数医院仍未纠正此错误做法!包括很多的三甲医院。

3、早期一直使用非蛋白氮(NPN)的测定来反应肾功能。

后来发展到用量气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用铵盐做标准物,结果以氮浓度表示,为了与之前的NPN作区别,始谓之尿素氮(BUN)。

时至今日,即使再落后的医院检验科也不会再去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

补充一下:曾经,由于测定方法学的限制,测定尿素采用的是滴定法或量气法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其结果一般以氮的浓度(g/L) 表示,名为尿素氮(Boold Urea Nitrogen, BUN)。

随着测定方法学的改进(二乙酰肟法、尿素酶法等),已能直接测定标本中尿素含量,1997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

换算:1mmol/L尿素(NH2-CO-NH2)=2mmol/L尿素氮(N)。

bun检查标准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bun检查标准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bun检查标准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文章主题和目标。

对于本篇文章来说,概述部分应该对BUN检查及其标准值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本文的目的。

以下是关于BUN检查标准值的概述:在医学检验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简称BUN)是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被广泛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水平衡。

BUN指的是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它是尿素通过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氮代谢产物。

BUN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检测BUN水平,医生可以对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从而及早发现和治疗许多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和病理状态。

BUN检查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体内的氮代谢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BUN检查中,有一组常见的标准值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这些标准值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得出的,能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范围,帮助判断一个人的BUN水平是否正常。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BUN检查的概述和常见标准值的讨论,深入了解BUN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前对BUN检查标准值的争议和讨论,并对未来BUN检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什么是BUN检查,以及它在临床中的意义。

我们还将探讨常见的BUN检查标准值,并讨论这些标准值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BUN检查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BUN检查标准值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让我们一起深入研究BUN检查标准值的内容,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文章旨在探讨"BUN检查标准值"的相关内容,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概述,介绍"BUN检查标准值"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尿素有哪些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尿素有哪些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尿素有哪些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尿素,又称碳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同时使用尿素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尿素的用法,希望大家喜欢!尿素的使用方法医学领域皮肤科以含有尿素的某些药剂来提高皮肤的湿度。

非手术摘除的指甲使用的封闭敷料中,含有40%的尿素。

测试幽门螺杆菌存在的碳-14-呼气试验,使用了含有碳14或碳13标记的尿素。

因为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使用尿素来制造氨,以提高其周边胃里的 pH值。

同样原理也可测试生活在动物胃中的类似细菌。

农业领域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

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

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尿素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

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

( 土壤转化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

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

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分析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尿素氮检测和尿素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

结果尿素氮检测共检出肾功能异常者22例,诊断灵敏度为55.00%;尿素检测共检出肾功能异常者34例,诊断灵敏度为85.00%。

尿素检测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尿素氮检测,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素检测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尿素氮检测,但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检测效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应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素氮尿素临床医学检验应用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42-02现代生活中,伴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升高,科学准确的评鉴患者的肾功能成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为探讨尿素氮和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遂进行本次研究,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

年龄48-74岁,平均(55.25±4.19)岁。

病程2-23年,平均(16.54±2.48)年。

所有患者均为发现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器官和系统的并发症。

方法对40例患者分别实施尿素氮检测和尿素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

尿素氮和尿素的关系尿素氮和尿素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均可检测出多数肾病,但传统教材往往将两者混淆,定义不清,使临床医生对尿素氮检测和尿素测定的意义很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摘要】血清(浆)中尿素测定是临床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

以往是以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blood urea nitrogen, BUN)来反应尿素浓度,而今改为直接测定尿素浓度。

然而,国内不少临床医学检验科室、学术期刊等仍在沿用以往的习惯称谓,以尿素氮代指尿素,国外也有类似情况,为此,有必要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尿素;尿素氮1 检测方法:早期一直采用非蛋白氮(NPN)测定浓度反应肾功能,后来改为采用比色法、滴定法或量气法,而这些方法大多数实际上同样测定的是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以铵盐作为校准物,以氮的浓度表示结果,单位采用mg/dl,并将其命名为尿素氮(BUN),以便与过去所用的非蛋白氮测定结果相比较。

随着医学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在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尿素的浓度。

目前就尿素的直接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法,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最常见的为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尿素酶法,用尿素酶将尿素变成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直接反应的是血尿素浓度,并采用mmol/L 为单位。

与以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比较,尿素的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专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需要样本量少[1]等优点。

此外,后者还不受血清或血浆内其他含氮物质或者尿素类似物的影响。

卫生部医政司1997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2],推荐血清尿素测定方法(即尿酶-波氏比色法、酶偶联速率法和二乙酰一亏显色法),均以尿素作标准液,其结果以尿素计(参考值为2.86~8.20 mmol/L)。

目前临床或实验研究中,已基本采用直接测定尿素浓度反应肾脏滤过功能。

2 单位换算尿素氮是指尿素分子氨基中的N含量,检测结果多用mg/dl为单位;如欲换算成尿素,可根据60g 尿素含有28g氮计算(即1g尿素相当于0.467g尿素氮或是1g尿素氮相当于2.14g尿素)将结果转化成以mmol/L为单位的尿素浓度。

血生化中尿素的检测方法

血生化中尿素的检测方法

血生化中尿素的检测方法
血生化中尿素的常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尿素测定法:通过测定血液中尿素的浓度来评估肾脏功能。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般血液检查中,可以使用尿素酶法、尿素硝酸脱氮法等不同的技术。

2. 血尿素氮(BUN)测定法:通过测定尿液中尿素的氮含量来评估肾脏功能。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估肾脏疾病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3. 尿液尿素测定法:通过测定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来评估肾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

这种方法常用于尿液分析中。

4. 血液尿素酸盐(或尿素氮)分析:通过测定血液中尿素酸盐或尿素氮的含量来评估蛋白质代谢和肾脏功能。

这些方法都是常规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由医院的化验室或临床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具体的检测方法选择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

论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方法

论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方法

论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学检验已逐步成为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方法。

科学合理使用临床医检能充分保证病情诊断的准确性,促进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1]。

由于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发生肾病的概率在不断上升。

目前,为提高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采取科学的检验方式评价患者的肾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详细论述、分析了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 临床上对尿毒与尿素氮的实验在大部分肾病的临床诊断中,通常采用检验尿素的方法。

然而,在教科书中,尿素被编写成为尿素氮,这使得一些临床医生难以充分理解尿素测定同尿素氮检验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

由于专业特性,检验科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却对尿素与尿素氮测定的差别有着非常具体的了解。

这一矛盾对科学判定临床诊断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此种情况下,为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准确的判定与治疗,医疗机构就应加强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科学使用。

2 尿素氮检验的使用分析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的终端代谢产物,其临床检验为判定患者肾功能的重要依据之一。

科学使用尿素氮的检验方法,在临床诊断、治疗肾病过程中发挥着非常不可或缺的作用。

2.1 尿素氮检验的意义当尿素到的临床检验数值出现增高时,则极有可能由肾前性少尿、患者摄入或分解过多蛋白质、患者肾功能受到器质性的损害等多种原因导致。

尿素氮的临床检验结果虽然对病情诊断意义重大,但却难以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出来,还需根据化验单展开综合判断,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与掌握,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

科学的临床检验结果不但可以向尿素氮含量过高提供重要的控制依据,而且也是评价治疗方案疗效的重要标准。

当检验结果显示尿素氮偏低时,有可能与怀孕、肝脏出现功能问题等原因有关,应当及时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情进行控制与治疗。

2.2 尿素氮检验的使用目前临床上尿素氮检验的正常值在3.3mmol/L至6.0mmol/L之间,检验的主要目的便是对检测对象的肾功能进行判断[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一下: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发表时间:2019-12-04T11:09:47.143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作者:徐登波
[导读]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 610041
我国经济建设以来,医疗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中医学检验技术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成为临床诊断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不但能够使临床工作顺利开展,而且对患者疾病情况实施全面的测定,为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与工作压力逐渐增加,肾病发生率逐年提升,主要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对疾病实施有效评价,以此能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以尿素与尿素氮为例,首先阐述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与尿素氮临床检验意义,而后对尿素氮检验使用与常见问题进行探究,最后着重探讨尿素在临床中的使用与两者之间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检验方法的正确使用,这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加大促进作用。

一、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
在对患者肾功能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尿素临床检验在其中较为重要,但是因传统书籍中把尿素编写为尿素氮,导致临床医生在对两者检验区别与分析的过程中,很难对两者有全面的理解,致使无法深入分析尿素氮与尿素检验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这对临床科学判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肾功能患者诊断正确性,需要对尿素氮与尿素临床检验进行深入分析与应用,这提供患者治疗效果,恢复肾功能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尿素氮临床检验意义
在对尿素氮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会出现数值增高的情况,这在较大程度上与肾前性少尿、肾功能损伤以及摄入过多等因素有关。

此外,在对尿素氮进行临床检验期间,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检验报告很难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准确反应,这就需要通过化验单实施针对性判断,以此对患者实际病情与病情发展得出有效结论。

除此之外,还需要采用科学的临床检验方法,能够为尿素氮数值的有效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也是提高治疗方法疗效的重要标准。

尿素氮数值降低在检验的过程中也时有发生,主要是与患者怀孕、肝脏功能等因素有较大关系,若出现数值降低的情况,应当对肝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此进行全面分析,以此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这对疾病治疗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尿素氮检验使用分析
1、尿素氮检验使用
目前我国临床在对尿素氮检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正常值为3.3 mmol/L-6.0mmol/L之间为正常,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由此可以看出尿素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痛风检验实施评定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血尿素氮检测方法,在检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近期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以及服用药物类型等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对检验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有效降低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在对尿素氮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分析,能够为患者临床诊断与针对性治疗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

2、尿素氮临床检验常见问题
我国尿素氮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抗凝剂使用不当、稳定性差以及NADH不足等问题,所以需要对患者临床实际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法,不但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而且还可为检验准确性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但是,因尿素氮中NADH稳定性相对较差,并且易被氧化,根据目前医疗技术很难对此问题进行解决,这就需要在检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检测偏差进行纠正,以此确保将偏差降至最低,可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尿素氮临床医学检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四、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
尿素与尿素氮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并且有固定的转换公式:mg/dL尿素氮0.0357=mmol/L尿素。

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与尿素氮之间需要进行转换,在转换的过程职工能够通过计算来完成,但是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不能只通过简单计算对尿素实施有效检验,其中与尿素氮检验相比较为全面,并且在此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针对患者疾病情况收集评价信息。

目前,尿素医学临床检验一般情况下采用尿素酶方法与直接方法实施有效测定,其中直接方法是通过尿素与相关试剂之间的有效作用,而对肾功能测定的方法主要使用二乙酰胯方法,尿素酶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尿素转换成氨,再实施测定的一种方法,两者方法相比,直接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相对简单,并且在此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是在检验期间加热环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味,对检验过程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尿素酶替代。

尿素酶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且反应专一,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缺点是检测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并且会受到氨的影响。

这就需要在临床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检测方法。

在检测的过程中,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检测准确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临床医师进行准确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五、正确选择尿素与尿素临床检验方法
尿素氮与尿素两种临床检验方法在检验期间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检测期间对影响因素与实际检测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

此外,检验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并且检验方法选择完成后需要对患者实际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此基础上对医院医疗技术进行分析,针对性选择制备检测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与试剂,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以此避免因一些材料与试剂存放不正确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除此之外,检验工作人员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与
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需要对改善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以此有效使尿素与尿素氮临床检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为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