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鉴赏方法: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作家作品: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史诗”。

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

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034《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034《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034《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知识梳理《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知识清单⽂学常识部分1.“⽂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反映⼈民疾苦,揭露社会⿊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___《长恨歌》、《琵琶⾏》______ 2.《湘夫⼈》《国殇》作者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格魅⼒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有《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的《九歌》3.七⾔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

4.拾遗,号少陵野⽼,字⼦美,其诗被称为“诗史”其⼈被称为“诗圣”最具代表性的为七⾔律诗,诗风沉郁顿挫。

三吏:《潼关吏》《新安吏》《⽯壕吏》三别:《⽆家别》《垂⽼别》《新婚别》5.雄浑豪放。

6.林七贤”之⼀,正始⽂学的代表作家,⽤诗歌抗争⿊暗政治。

7.《杂诗⼗⼆⾸》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园诗”被称为“⽥园诗⼈”、“隐逸诗⼈”代表作《饮酒》《杂诗》8.《越中览古》作者李⽩,字太⽩,号_青莲居⼠__,作《将进酒》时被“赐⾦放还”⼋年之久。

9.《⼀剪梅》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

10.《今别离》作者黄遵宪,字公度,号⼈境庐主⼈,倡导“我⼿写我⼝”其诗为“史诗”11.《春江花⽉夜》作者张若虚,“吴中四⼠”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闻⼀多称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2.《夜归⿅门歌》作者孟浩然,孟⼭⼈,孟襄阳,他的⼭⽔⽥园诗与王维并称。

13.《菩萨蛮》作者韦庄,字端⼰,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代表作家,有诗集《浣花集》。

14.《积⾬辋川庄作》作者王维,字摩诘,被称为诗佛、⼜称王右丞。

15.《新城道中》作者苏轼,字⼦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__诗坛最有成就诗⼈。

16.《扬州慢》作者姜夔,字尧章,号⽩⽯道⼈。

17.《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善⽤“⽩描”⼿法。

18.《李凭箜篌引》作者李贺,字长吉,世⼈称之为诗⿁19.《虞美⼈》作者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长恨歌》1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

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

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

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2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

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3渔阳:郡名,是安禄山叛军的出发地。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4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宫廷。

烟尘生:指发生战事。

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

5六军:指天子军队。

这里指皇帝的侍卫军队。

6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这里指玄宗在蜀中的临时住处。

7夜雨闻铃:《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

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里暗指此事。

后《雨霖铃》成为宋词词牌名。

8梨园弟子:指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

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号称“皇帝梨园弟子9孤灯挑尽:古时宫廷及豪门贵族夜间燃烛,不用油灯照明。

用油灯时,为使灯火明亮,过了一会儿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灯草往前挑一点。

挑尽,说明夜已深。

按,唐时宫延夜间燃烛而不点油灯,此处旨在形容玄宗晚年生活环境的凄苦。

10海上仙山: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11转教小玉报双成:意谓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

小玉:吴王夫差的小女,殉情而死。

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

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12玉容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这里形容泪痕满面13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是祭神的宫殿。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之文化常识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之文化常识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清单1) 《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 《湘夫人》《国殇》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人《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3) 《拟行路难》鲍照鲍明远鲍参军南朝宋发展了七言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4)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杜工部杜拾遗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诗风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5) 《书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中兴四大家”之一诗风深沉蕴藉6)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7)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田园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8) 《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9) 《一剪梅》李清照易安居士10) 《今别离》黄遵宪子公度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1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2)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山人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13) 《菩萨蛮》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浣花集》14)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字摩诘诗佛王右丞15) 《新城道中》苏轼字子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16) 《扬州慢》姜夔字尧章白石道人17) 《长相思》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白描”18) 《李凭箜篌引》李贺字长吉诗鬼19) 《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20) 《苏幕遮》周邦彦字美成清真居士“词中老杜”“词中之冠”21) 《燕歌行》高适字达夫字仲武2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字子厚史称柳河东柳柳州23) 《菩萨蛮》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与李商隐齐名“温李”24)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25) 诗歌发展概述26)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27) 《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清单1)《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湘夫人》《国殇》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人《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3)《拟行路难》鲍照鲍明远鲍参军南朝宋发展了七言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4)《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杜工部杜拾遗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诗风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5)《书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中兴四大家”之一诗风深沉蕴藉6)《咏怀八十二首》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7)《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田园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8)《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9)《一剪梅》李清照易安居士10)《今别离》黄遵宪子公度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山人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13)《菩萨蛮》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浣花集》14)《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字摩诘诗佛王右丞15)《新城道中》苏轼字子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16)《扬州慢》姜夔字尧章白石道人17)《长相思》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白描”18)《李凭箜篌引》李贺字长吉诗鬼19)《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20)《苏幕遮》周邦彦字美成清真居士“词中老杜”“词中之冠”21)《燕歌行》高适字达夫字仲武2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字子厚史称柳河东柳柳州23)《菩萨蛮》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与李商隐齐名“温李”2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25)诗歌发展概述26)诗歌的源头是歌谣27)《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下面作者为您收集整理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文化常识汇编《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孟者,《说文》:“孟,长也。

”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

仲,《说文》:“仲,中也。

”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

”季,《说文》:“季者,少称也。

”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

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

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

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尚,表示希望。

飨,鬼神享用祭品。

《狱中杂记》1.刑部:又称秋官、宪部。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刑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2.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文中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

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4.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5.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6.大辟:斩首。

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

墨刑又叫做黥(qíng)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

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

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

此后,该刑不再出现。

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

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

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秦朝称为斩趾。

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

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

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

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

隋朝法律正式废除。

大辟,即死刑。

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7.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8.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9.梏:古代木制的手铐。

10.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

11.移关:指移文、关文。

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

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

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陶庵梦忆序》1.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

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叫鹿鸣宴。

2.漏尽钟鸣: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

3.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根”。

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

劫,梵语“劫簸”的略称。

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会,诸侯相见。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5.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选自《语文周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