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自然灾 害比较 频繁和 严重
人类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
(2)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人口增长快、素质低,经济和人类活动方式比 较落后,加剧了环境恶化;就现有的经济、技术 条件下很难恢复原状。
3、尖锐的人地矛盾
(1)农业垦殖历史悠久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农耕地早已辟 为农田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垦殖开始很 早。 (2)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严重,对土地资 源增大了压力 为解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很少或 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由于宜耕地区 早已被开垦为农田,于是只能在生态系统很脆弱 的地区如林地、草地、陡坡地垦殖,以期望增加 粮食,从而引起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 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 防止泥沙流入下 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 积成“坝地”, 土层深厚,土质 良好。
坝地玉米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 千沟万壑 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 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5、读下图回答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汉江谷地 B、 秦岭 C、 渭河谷地 (2)A地区的温度带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亚热带 。 D、黄土高原 , ,干湿区 湿润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破坏植被 新物源 泥沙入河
开挖原生地面 开矿 排弃大量土石 河道滩地开矿
3、后果 (1)土壤养分流失,粮食减产、耕地减少 (2)旱涝灾害增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
流
失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植
被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二,其区域地理特征:1,自然环境: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河流:中上游;土壤:黄土2,人文环境:a.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b.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有几十千克,所以粮食产量只占全国28%左右。
)3,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5)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1、黄土特性: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2、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3、地质构造:地震多发区4、植被:稀少人为原因:开垦陡波、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开矿以及无计划的修建窑洞四、危害:危害是全面的: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田减产“侵蚀:坡耕地:三跑田;多雨区:土壤易酸化干旱区:土壤次生盐渍化(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黄河地上河成因: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地上河危害: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五、治理:针对原因的治理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人类活动: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长期的人类活动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和过度耕种等导致了植被覆盖度下降和土壤的质量下降。
2. 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另外,高原地形的存在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油料和棉花为主,在土地利用中往往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首先要加强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
实行草、林、果等多种经济林带,不仅可以提供商品林产品,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整治: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工作。
例如,采用灰化法、胶凝剂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防风林、沟槽、坎地、塘坝等,强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
4. 治理措施的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管理,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推行。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这片神奇而又脆弱的土地,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却也深陷水土流失的困境。
这里的土壤,原本是孕育生命的沃土,如今却在风雨的摧残中逐渐消逝。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有那些治理的措施。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首先得从自然因素说起。
气候干旱,是这里最大的敌人。
说实话,黄土高原的雨水就像是稀有的宝石,来得少,走得快。
秋冬季节,风一吹,土就飞了。
强烈的阳光照射,更是加速了水分的蒸发。
还有,那些不规则的降雨,来得又急又猛,瞬间把土冲走,留下一片狼藉。
想象一下,原本丰饶的土地,现在却是满目疮痍,真让人心疼。
当然,人类活动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耕作方式简单粗暴,大片土地被翻耕,土壤失去了保护。
种植单一作物,根系不够深,无法稳住土壤。
再加上放牧过度,牲畜们在地上踩得稀烂,原本的植被被摧毁,土地裸露,风一来,土壤就成了流动的沙。
看着这些曾经的绿洲,如今变得荒芜,真是感慨万千。
接着,咱们说说治理措施。
首先,得进行科学的植被恢复。
恢复草木的生命力,让绿色重新覆盖大地。
种植一些深根植物,不仅能固定土壤,还能改善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比如说,可以种一些羊草、紫花苜蓿,这些植物根系深,能扎根土壤,帮助稳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其次,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尤其是沟渠和梯田。
沟渠能有效引导雨水,减少径流。
而梯田的修建,可以有效地截留水分,让水分慢慢渗入土壤。
想想看,层层叠叠的梯田,像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既美观又实用。
农民们在这里耕作,心情也会变得愉悦,毕竟看着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谁不心动呢?还有,得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告诉他们科学的耕作方式,教他们怎样进行轮作,合理施肥。
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只有他们明白水土流失的危害,才能更好地保护这片土地。
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植被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再者,推广小水利工程,增加灌溉设施。
黄土高原水资源紧缺,合理利用每一滴水,尤为重要。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说明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主预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环境问题: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水土流失(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 降水 ,多暴雨植被2.人为原因⎩⎪⎨⎪⎧森林、草原被毁不合理 ,如过度开垦、 、乱伐树木、 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思考 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否相同?合作探究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一个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2.在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时,为什么要注意结合当地的人口问题?3.归纳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并完成下图。
反思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拓展提升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态环境恶化
植被破坏
01
水土流失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混入水中,使水质变浑浊,污染物富集,影
响水生生物生存。
气候变化
03
水土流失影响地表反射率,改变地表热量平衡,进而影响区域
气候。
农业减产
产量下降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农作物生 长受影响,产量降低。
政策引导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 用,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
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 件增多,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
境构成威胁。
经济发展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 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大,可能导 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技术瓶颈
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先进的技术 支持,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瓶 颈需要突破。
04
CATALOGUE
治理成果与展望
治理成果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黄 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 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如修建梯田、拦 沙坝等,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
生态移民
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居民,实施生态 移民,减轻了当地生态压力,有助于 自然环境的恢复。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放牧、采矿等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同时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02
CATALOGUE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退化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结构恶化 ,影响作物生长。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土地逐渐沙化,失去耕种价值 。
土地盐碱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学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3课件: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共82张PPT)

轮荒制度
过 度 放 牧
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修建宫殿
阿房宫的大兴土木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自然
因素
地形: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坡面物质不稳定
水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土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 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以黄土高原为例,学 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及治理措施;
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 坝上泥沙淤积成 坝地玉米
“坝地”,土层深厚, 土质良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耕作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课本P38) 沟垄种植 粮草带状轮作、间作 地膜覆盖 改良灌溉方式,提高 水的利用率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小流流域域的综综合合治治理是理以小流域
• 阅读教材,观察
A B
第二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 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 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 严重呢?
A
B
第三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 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 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A
B
第四组试验: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 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 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 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 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种草护坡
b
;平整土地
a
;修筑梯田
c
。
(3)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丙处
,原因
是 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风背 。 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
石漠化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 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三 门 峡
小 浪 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对黄土高原地区)
“越加越险,越险越加。”“越垦越穷,越穷越垦。” 肥力降低 土壤 流失 沟壑加剧 旱灾频发 水分 流失 泥沙淤积 水源匮乏 土地贫瘠农业减产
威胁工矿交通安全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河库淤积洪涝加剧 影响水源有效利用
水 土 流 失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 南 地 区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荒漠化,放眼望去一片“红 ”。由于人多地 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 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
红 色 荒 漠
土地盐碱化
华北地区
土壤中可溶性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土的过程。土壤中积聚有 过多的可溶性盐类(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及钙、镁等)的 现象。 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造成的。
3、农业技术措施
沟垄种植、粮草带状轮作间作、地膜覆盖等
4、小流域综合治理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什么叫小流域? 在小流域的各个 部分应分别采用 什么治理措施? 综合治理后有何 效果? 对水土流失为何 要采用小流域综 合治理的措施?
流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供给地下 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100km2的流域。
小流域的治理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 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 措施 水 土 流 失 的 治 理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兴修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梯田 沟垄种植 轮作间作 地膜覆盖 蓄水保土,发 展多种经营
工程 措施 农业 技术 措施
贮水拦沙,合 理利用水土
蓄水保土,充 分利用光热
小流域综合治理
破坏生态平衡
A 需要更多劳动力 D 燃料需求增加 G 开垦荒地 B 破坏植被 E 毁林开荒 C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F 土地退化
H 自然灾害频繁
I 人均耕地减少
总结 自 然 因 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地形破碎,坡面物质不稳定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A
泥
大到暴雨 B
沙 土
地
质
小到中雨 D
砾 面 地
质
感知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东、南、 西、北方的边界在 哪里? 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 区?
青、甘、宁、内蒙古、 陕、晋、豫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势 特征?
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躲在1000-2000米,大部 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
曾经
现在
一、自然原因
1、土壤
植被覆 径流减 侵蚀减 盖率 少率 少率 (%) (%) (%) 20 15 30
40 60 80 >90 30 50 60 70 50 85 89 95
自然原因
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地形破碎,坡面物质不稳定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特征 原因
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 草原、荒漠植被为主 地表水缺乏、蒸发量大
自然 原因 为前 题 人 为 为 主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
发展 问题 持续 发展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荒漠化、土地质量、 荒漠化程度…… 调整结构、改善生产条件 推广技术、推进产业化 改善生态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毁林开荒 破坏天然植被 人 为 因 素 陡坡垦耕 过度放牧 不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 开采矿产
水 土 流 失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措施安全
3、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干旱缺水 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再成无电县
甘肃持续干旱,千亩耕地受旱!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黄河下游为什 么会形成“地 上河”? “地上河”有 什么危害?
黄河下游“地上河”
含沙 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流速 减慢
泥沙 淤积
河床 抬升
地 遇暴雨 泛 滥 上 成 河 灾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观察三门峡水库和小 浪底水库的位置,结 合黄河含沙量的变化 情况,两库面临的严 峻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两库防洪、 灌溉、发电等功能有 何影响?
坡
面 水 流Biblioteka 坡面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2、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1. 拦蓄泥沙,防止泥沙 流入下游河中。 2. 坝上泥沙淤积成“坝 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坝地玉米 淤地坝
2、工程措施(引黄淤灌)
“引黄淤灌”是针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是将含沙量大的黄河水引入黄河堤坝 后的低洼地区进行沉淀,清水用于灌溉,淤积下来的泥沙使低洼地区地势提高, 它是一举多得的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力堆积 风成说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侵蚀
3、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
4、植被
植被稀少
土壤缺少植被的 保护,易被侵蚀
读右表,说说植被 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 什么样的作用。
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 条件下河流径流量加大, 侵蚀加剧,“水”的流失 和“土”的流失量大大增 加。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比较
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
自 然 原 因 为 人 主 为 加 剧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原、地表起伏大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土壤肥沃、植被少…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生态恶化、旱情加剧 …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生态…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容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
2、地貌形态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谷坡陡峭
容易引起侵蚀和崩塌
黄土塬
地表平坦, 坡度在1°-3° 主要农耕区
黄土墚
长条形状 坡度在1°-5°
黄土峁
孤立的黄土丘, 呈明显穹起。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级 二级支流 支
一
流
干
流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措施
区分三方面 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工程措施 (见效快)
平整土地
修梯田
打坝建库
生物措施 营造用材林、 封坡育林育草 营造防护林 (治根本) 果林 技术措施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 (是关键) 深耕改土等。
效果
合理利用水土, 拦截、涵蓄坡面 拦泥蓄水,防止 径流,发展林果 提高劳动生产 沟谷继续扩展 生产 率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比较
水土流失原因 共同点: 人为滥砍滥伐 不同点: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从经济角度看 两地造成的损 失不同 治理水土流失 采取的措施不 同
南方低山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 济中心;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 值高;地表疏松,表土被侵蚀,恢复困难。 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 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什么是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 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 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 侵蚀及水的损失。
分 布 地 形 ?
分析水土流失
1. A、B、C、D四处水土 流失的严重程度有何差异? 为什么? 2.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 些? 3.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 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 等都能影响到水土流失量 C 的大小。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 A ) A.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岩石裸露、石漠化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D.植被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
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 地
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 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由于干旱无雨,地表水严重 下降,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 人们已无法生存,不得不背 井离乡,有很多地方成为无 人村。
受沙化侵蚀的公路
荒漠化的危害
在沙漠化地区小孩儿不上学,不接受教育可以, 但不会赶水车不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 学会赶水车。
回顾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 的实际,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诸因素中 哪些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人类 无法控制的?因此,人类可以采取哪 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2、工程措施(兴修水库)
2、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仰韶文化
二、人为原因 开垦陡坡、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和樵采
开矿、无计划工程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