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试卷A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2013 年春季学期《⽔⽂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下渗、蒸发、径流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量线法4.⼤于05.吸湿⽔、薄膜⽔、⽑管⽔、重⼒⽔6.流域蓄⽔容量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8.产流、汇流9.基质势、重⼒⼆、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1、⽥间持⽔量:⼟壤中所能保持的最⼤⽑管悬着⽔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叠加性和倍⽐性的系统。
3、下渗能⼒:充分供⽔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净⾬量在流域出⼝断⾯形成的地⾯径流过程线。
5、线性⽔库:蓄⽔量与出流量成正⽐关系的⽔库。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ACBDB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不管当地的⼟壤含⽔量是否达到⽥间持⽔量,只要降⾬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地⾯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次降⾬过程中,仅当包⽓带的含⽔量达到⽥间持⽔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带的含⽔量达到⽥间持⽔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超渗产流则以降⾬强度⼤过于当地的下渗能⼒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量特征值)。
各阶段⼟壤蒸发的特点如下:第⼀阶段⼟壤含⽔量⼤于⽥间持⽔量,⼟壤中的⽔分可以充分供给⼟壤表⾯蒸发,按⼟壤蒸发能⼒蒸发,蒸发只受⽓象条件影响;第⼆阶段,⼟壤⼟壤含⽔量介于⽑管断裂含⽔量与⽥间持⽔量之间,⼟壤蒸发率与⼟壤含⽔量⼤致成正⽐;第三阶段⼟壤⼟壤含⽔量降⾄⽑管断裂含⽔量以下,⽑管向⼟壤表⾯送⽔的机制完全破坏,⽔分只能以薄膜⽔或⽓态⽔的形式向地⾯移动,这⼀阶段⼟壤蒸发率很微⼩,⽓象条件和⼟壤含⽔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水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试试卷(共4 页)A 卷评卷人填写(全日制)班级:姓名:考试科目:水文学学号:11 212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阅卷人一.名词解释(共14分,每题2分)1.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流域内的全部降水都通过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向河口或出口断面汇集2.等流时线:落在线上的净雨通过坡地和河槽流到出口断面所需的汇流时间都相等3.河川径流:地面上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集到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统称4.水文现象:地球上的水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不停运动5.中泓线:河道中沿流向各过水断面上最大水深点的连线6.分水线:流域边界线,即流域四周地面最高点的连线7.水位:某时刻河流过水断面上的水面高程二.填空(共24分,每空1分)1.河川径流量的表示方法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2.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降水过程,蓄渗过程,坡地漫流,河槽集流3.暴雨损失包括:截留损失,蒸发损失,填洼损失,下渗损失4.降水三要素是: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5.河川径流分为: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固体径流6.水面横比降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偏转力,河流弯道离心力7.分水线分为:地面分水线,地下分水线8.洪水资料的选样方法采用:年最大值法三.简答(共42分)1.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特点是什么?曲线只有一个众数;(1分)曲线呈铃形;(1分)曲线一端或两端以x 轴为渐近线(1分)2.写出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指出式中各项的含义。
X = Y + Z + △U + +V (2分)X —流域平均降水量;(1分)Y —流域平均径流量;(1分)Z —流域平均蒸发量;(1分)△U —流域蓄水量变化;(1分)V —经地下流入相邻流域的径流量(1分3.图示并说明洪水的三要素。
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历时;洪水总量(3分)图(略)(2分)4.什么是水分循环?分为哪几类?水分循环:降水、蒸发、渗流、径流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2分)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海洋的水蒸发到空气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最后汇入海洋(1分)小循环:陆地的水蒸发到空气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1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试试卷(共4 页)班级:姓名:考试科目:水文学学号:5.水位和流量关系(H~Q )曲线的高水延长有哪几种方法?在每种方法中,分别应绘制哪几条曲线?两种方法:利用水力学公式;利用断面特性(1分)水力学公式绘制:H ~ω曲线;H ~v 曲线;H ~Q 曲线(3分)断面特性绘制:H ~Q 曲线;Q ~ω(R)1/2曲线;H ~ω(R)1/2曲线(3分)6.给出频率密度曲线f(x)和累积频率曲线F(x)之间的关系式。
水文学试题(含答案)

给排水工程《水文学》试题(含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ABC)A.古代冰川B.无数次地震C.各种钙化物质D.风化作用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ABCD)A.模拟实验法B.成因分析法C.地理综合法D.调查法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AD)A.气象因素B.板块运动因素C.全球升温D.下垫面因素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C)A.P陆-E陆-R=±△S陆B.P海-E海+R=±△S海C.P陆+P海=E陆+E海D.E陆=P陆-R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C)A.渤海基面B.北京基面C.青岛基面D.南海基面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C)A.我国西北地区B.我国东北地区C.我国东部季风区D.我国青藏地区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ABCD)A.土壤特性B.降雨特性C.地形、植被D.人类活动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BC)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B.降雨强度C.下渗强度D.降雨量的大小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ABC)A.气候因素B.流域面积C.径流补给来源D.年径流量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ABC)A.补给区B.承压区C.排泄区D.自流水区二、判断正误题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A. 水的循环。
B. 水的地质作用。
C. 水的生态环境。
D. 水的地表流动。
答案,B。
2. 水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地表水。
B. 地下水。
C. 海洋水。
D. 所有水体。
答案,D。
3.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水资源调查。
B. 水文地质。
C. 洪水预测。
D. 所有选项。
答案,D。
4.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的研究方法?A. 地质勘探。
B. 水文调查。
C. 水文模型。
D. 数值模拟。
答案,A。
5. 水文学原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水资源的分布。
B. 防洪减灾。
C. 保护水环境。
D.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答案,D。
二、填空题。
1.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水循环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水文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
3.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调查、水文模型和数值模拟。
4. 水文学原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水文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方面。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水文学的基本原理。
水文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水的循环、水的地表流动和水的地下流动。
水的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蒸发等环节。
水的地表流动是指地表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水的地下流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流动的过程,包括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动力等。
2. 请简要介绍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主要研究水的分布、变化和运动规律。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调查、水文模型和数值模拟,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水文学的规律和特点。
四、综合题。
1. 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水文学原理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水文学原理在水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水文学原理的研究,可以预测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情况,从而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2013 年 春季 学期《水文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水、下渗、蒸发、径流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4.大于05.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6.流域蓄水容量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8.产流、汇流9.基质势、重力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1、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足叠加性和倍比性的系统。
3、下渗能力: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5、线性水库:蓄水量与出流量成正比关系的水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ACBDB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到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面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土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水量特征值)。
各阶段土壤蒸发的特点如下: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第二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大致成正比;第三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A

贵州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水文与水资源学一、填空题(共32分,每空1分)1.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____________。
4.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______________。
5.计算经验频率的数学期望公式为______________。
6.某一年的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之比称为年径流量的______________7.描述河川径流变化特性时可用径流______________变化和径流__________变化来描述。
8.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对资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审查。
9.洪水资料系列有两种情况:一是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称为______________系列;二是系列中有特大洪水值,称为______________系列。
10.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水资料的选样采用______________法11.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一般步骤是推求_______、推求__________、推求________。
12.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_____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_____。
13.影响地下水动态的自然因素有:______因素、________因素、_______因素、_______因素。
14.在地下水均衡期中均衡区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成为_______均衡;否则成为_______均衡。
15.______________是指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又称为干旱指数r。
16.三水转化是指______、_____和____除了共同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外,还互相转化和影响。
(完整word)《水文学》考试试卷与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考试试卷(共6 页)A卷评卷人填写
考试科目:水文学考试时间:
考试试卷(共 6 页)A卷
班级:
姓名:学号:
5. 流域面积是流域的重要特征。
()
6. 河流水位变化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变化()
7. 河流结冰常常开始于河流的上游()
8. 深层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
9. 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均呈层流状态()
10. 水库的根本作用是径流调节()
五、简述题(共25分)
1.写出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指出式中各项的含义。
(5分)
2.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时,河水仍然川流不息?(5分)
3.写出谢才公式表达式,并指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5分)
4.下图是自然界水文循环示意图,指出图中1~10各代表的含义(10分)
图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六、计算题(要求列出计算公式及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共15分)
1.已知河流某测站控制的流域面积F = 1000 km2,且年径流模数M = 30 L/(s·km2),试求平均径流流量、年径流总量与年径流深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评卷人填写
考试科目:水文学考试时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试标准答案(共 6 页)A卷班级:姓名:学号:
4。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水文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水的运动与分布b) 水的化学成分c) 水的净化方法d) 水的测量和监测答案:a) 水的运动与分布2. 水文循环是指什么?a) 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形成云,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b) 水沿地表流动的过程c) 水在地下蓄积并形成地下水的过程d) 水从地下蓄积逐渐被抽取和利用的过程答案:a) 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形成云,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3. 下列哪个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参数?a) 水的颜色b) 水的味道c) 水的温度d) 水的压强答案:c) 水的温度4. 下列哪个工具可以测量水位的变化?a) 流速计b) 液位计c) 风速计d) 露点计答案:b) 液位计5.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形成和储存?a) 水的渗透性b) 地层的结构c) 降水量d) 井水的使用量答案:d) 井水的使用量第二部分:填空题1. 水文学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或渠道的 ________。
答案:水量或液体体积2. 陆地上的水分以 __________ 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
答案:水蒸气3. 河流的流速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固定截面的水________ 来确定。
答案:体积或流量4. 地下水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常常隐藏在 ________ 中。
答案:岩石或土壤颗粒之间5. 下雨过程中,水从云中向地面下降的过程被称为 ________。
答案:降水过程或降雨过程第三部分:解答题1. 简要解释水文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水文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形成云,通过降水最终回到地面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维持地球水资源的平衡,确保适当的降雨和供水。
水文循环还会影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请简要描述一种常用的测量水位的方法,并说明其适用性。
答案:一种常用的测量水位的方法是使用液位计。
液位计通过测量液体的压力来确定水位的变化。
它适用于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域的水位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作业
姓名教学点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其核心内容是。
2.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指标是和河流
的。
3.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叫水体
的。
4.因蒸发面的不同可见蒸发分为、土壤蒸发
和。
5.径流形成的两大基本条件是和流域下垫面。
6.河流是全球水循环大系统的支系统,其循环机制主要受热力
学因素及控制。
7.一般认为,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小于则进入枯水期。
8.通常把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这是地下水存在
的首要条件。
二、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填在横线上。
每小题2
分,共12分)
1.“我国南方湿润区的河流水量充沛,年内分配较均匀。
”体现水文现象的
哪个特点?()
A.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周期性B.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随机性
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相似性
D.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特殊性
2.一般来说,地下水水温变化小。
A.日常温层以上B.年常温层以上
C.年常温层中D.年常温层以下
3.当土壤含水量临界含水量时,土壤蒸发量与含水量无关。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等于
4.不受重力影响,不能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A.吸湿水B.薄膜水C.毛管水D.重力水
5.下列关于承压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承压水最基本的特征是承受静力水压。
B.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
C.承压水受外界影响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D.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6.反映岩土孔隙代表性最强、适应性最广的指标是。
A.孔隙率B.裂隙率C.岩隙率D.孔隙数量
三、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正误,在正确题后的括号里打“+”,在错误题后的
括号里打“-”,并加以改正。
每小题3分,共18分)
1.水的密度与温度无关。
()
2.生物水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
3.地形的抬升作用可增加降雨,即随地表高层的增加降雨量不断增大。
()
4.我国河流的年径流量的变异系数Cv值的分布也具明显的地带性,即Cv
值从东南向西北增大。
()。
5.水资源的总量等于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之和。
()
6.由于土壤水不能直接用于工业和城市供水,所以不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水资源的涵义与特性。
2.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变化与主要特征。
3.简述超渗地面径流和饱和地面径流的差异性。
4.简述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与排泄途径。
5.简述水体自净的机制。
五、论述题:(共22分)
1.分析说明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循环的动力与循环现象的本质。
(10分)
2.试结合当地情况谈谈对森林的水文效应。
(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