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培训资料
水文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本大题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水文资料是水文统计的基本数据,为尽可能的使计算结果正确、合理,应对水文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独立性、随机性进行审查。
2、十年一遇的枯水,其设计频率应为()。
3、一次降雨扣除降雨损失后的部分称为()。
4、常用的流速仪有旋杯式和()。
5、水文资料的來源主要有三部分,即水文站观测资料、洪水调杳资料及()资料。
6、降水三要素是指降水量、降水强度及()。
7、一条发育完整的河流,按河段的不同特性,可分为五部分,5卩()、上游、中游、不游及河口。
8、流速仪的主耍构造有三部分,即旋转器、()及尾翼。
9、现有两个样本系列甲和乙,苏均值相等,但变差系数不等,即,人甲<c v乙。
据此可以断定乙系列的离散程度比甲系列的()。
10、用点雨量直接推求面雨量的方法有算数平均法、()、及等雨量线法。
二、解释概念(每个4分,共20分)水文学共吋径流面积径流年内分配闭合流域水系三、简答(15分)、简述靠降雨补给的河流,M:地面径流的形成过程。
四、计算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45分)2 (10分)、已知我国西北某地区的一条河,流域而积F = 频率为1%的点雨力是A .s = 70/n/7i//v暴雨衰减指数是M/=0.6,n2 =0.75,造峰历时为0.4/z,形成洪峰典时径流jfli 积7C=7.6A??Z2,点、面雨量折减系数足々=0.94,径流系数为0.80,(长、短历吋分界点t0=ih)o 1(10 分)、已知统计参数Q = iQ0Qm-/s , c v = 0.5 , c v = 2c v。
(1)试写出理论频率(矩法)计算式;(2)绘制理论频率曲线,并确定百年一遇的设计流景值。
计算表格:c时森几率格纸试计算:(1)该流域上暴雨雨力及造峰而积系数;(2)暴1<袋减指数是选择《 /还是化?为什么?(3)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2P/。
洪峰流景计算式:2 = 0.278^^3( 10分)、由暴雨资料分析知暴雨强度/与历时Z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是直线分布,且暴财衰减指数是n=0.45,同吋由i〜t〜T关系曲线整理得T〜A关系如表所示。
水文学期末资料

水文学期末资料红色字体为答案或题目有改动部分,绿色字体为重复或题目错误部分水文学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中烘干法优点:准时;缺点:费时、费工。
2、入渗水的垂向分布从上到下分为饱和带、过渡带、水分传递带、湿润带3、降水要素有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面积、降水强度。
4、地球上的六大水体包括海洋、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和地下水;世界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部分。
5、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有周期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区域性。
6、地下水资源特征系统性宝贵性可恢复性复杂性7、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冰川融水。
1、水循环的类型包括大循环、小循环和人为水循环。
2、土壤干化过程划分为定常蒸发率阶段、蒸发率下降阶段、蒸发率微弱阶段。
3、固定储存量是由人工调节储存量和永久储存量组成。
4、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前者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后者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5、某一山丘区水资源总量为8000 m3,河川径流量为4500m3,地下水补给量为3000 m3,则该区重复水量为 500 m3。
6、水资源总量计算中,水资源类型区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
7、地下水消耗量划分为: 天然消耗量和人为消耗量。
8、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有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数理统计9、按存在状态可将水中的物质分为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10、饮用水水质平均包水的物理性状评价、水中普通盐类评价、水中有毒物质的限定、对细菌学指标的限定。
11、水质评价按评价时段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12、区域径流总量的计算方法主要代表站法、等值线法。
1. 入渗过程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2. 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3. 蒸发分为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其中陆面蒸发又细分为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4. 河口按地貌形态分三角洲河口和三角港河口;按咸淡水混合情况分强混合型河口、缓混合型河口和弱混合型河口。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水文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水文学:通常指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的水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水文学:是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大气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3.水资源:狭义: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水体。
广义:地球上的一切水体。
4.水循环:这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
它是指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通过蒸发和水汽输送上升到空气中并输送到各个地方。
水蒸气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变冷时凝结,在重力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和水体,以径流的形式返回海洋或其他陆地水体。
5.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意时段内,任何区域内收入(或输入)的水量和支出(或输出)的水量之差,一定等于该时段内该区域储水量的变化。
5.降水:大气中的水以液体或固体形式到达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6.蒸发散: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的水分子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吸力,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7.渗透:水通过土壤表面垂直进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8.地下水:广义:指蓄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自然水。
狭义:指饱和带(饱水带)中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
9.河流:是一种自然水道,是指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线性洼地流动,并在各级河道上汇合。
二、其他审查内容第二章1.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水文循环的原因:(1)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为水文循环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2)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在常温条件下就能实现液态、气态和固态的相互转化而不发生化学变化。
3.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4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又称为外循环,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化:小循环又称为内循环,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或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局部小循环。
水文学复习题

水文学复习题水文学复习题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分布、循环和特性的学科,是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水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水文学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所学内容。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对水的蒸发速率影响最大?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大气压力2. 下列哪个地貌类型最容易形成地下水?A. 山地B. 平原C. 河谷D. 沙漠3.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河流的流速?A. 河道的宽度B. 河道的深度C. 河道的坡度D. 河道的颜色4. 下列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影响最大?A. 降雨量B. 蒸发量C. 地表径流D. 植被覆盖5. 下列哪个地下水的利用方式最为广泛?A. 饮用水B. 农业灌溉C. 工业用水D. 地热能二、判断题1. 地下水是地表水的一部分。
(正确/错误)2.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
(正确/错误)3. 河流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横截面的水量。
(正确/错误)4.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和地表径流。
(正确/错误)5. 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
(正确/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水的循环过程。
2. 请解释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机制。
3. 请解释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 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和分类。
5. 请解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应用题1. 某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800毫米,蒸发量为1200毫米,地表径流为200毫米,地下水补给量为400毫米。
请计算该地区的水收支平衡。
2. 某河流的流速为2米/秒,河道的横截面积为200平方米。
请计算该河流的流量。
3. 某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为0.5米/年,地下水的补给量为300毫米/年。
请计算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
4. 某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为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800毫米。
请计算该湖泊的水量变化。
5. 某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水资源短缺。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3.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引潮力: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5.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涨退现象称为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
)6.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7.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8.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的或垂直的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9.正常年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10. 流域滞时:定义为净雨过程的重心到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的重心之时间距。
11.黑潮:北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在太平洋西部海域,西部海域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温、高盐的透明度大的高速的洋流。
(起源于吕宋岛)二.简答题1.水循环机理⑴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⑵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⑶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⑷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⑸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水文学期末复习题

水文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水体:指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的水的聚集体。
2、水文现象: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圈:地球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所组成的圈层,是地球四大圈层中最为活跃的圈层。
4、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6、水汽输送通量: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7、径流:指流域内的大气降水,除掉部分被蒸发耗损外,其余的在重力或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地表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
它包括降水沿地表与地下汇入河网,并向出口断面汇集和输送的全部水流。
8、径流模数:径流模数是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9、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是指任一时段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值。
10、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
11、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12、盐度:指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
13、潮汐:是指由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海面(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14、潮流: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
15、洋流:又称海流,通常指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作非周期性的流动。
16、水团:是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其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海水。
17、河流:河流是指降水、冰雪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着流水本身塑造的线型洼地流动,由河槽与水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即为流动的水与凹槽的总称,它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18、水系:又称河系、河网。
指河流从河源到河口沿途接纳众多的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即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等彼此连接的一个系统。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27题)

复习1、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什么特性,各用什么方法研究?答:1)成因分析法:根据水文变化的成因规律,由其影响因素预报、预测水文情势的方法。
如降雨径流预报法、河流洪水演算法等。
2)数理统计法:根据水文现象的统计规律,对水文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进行水文情势预测、预报的方法。
如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地区经验公式等。
水文计算常常是二种方法综合使用,相辅相成,例如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就是先由数理统计法求设计暴雨,再按成因分析法将设计暴雨转化为设计洪水。
此外,当没有水文资料时,可以根据水文现象的变化在地区分布上呈现的一定规律(水文现象在各流域、各地区的分布规律)来研究短缺和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特征值。
2、蒸发能力与蒸发率以及下渗能力、下渗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答: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出来的水汽的质量称为蒸发速率(蒸发率)。
下渗能力是指土壤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的下渗率。
下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
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象要素及土壤湿度,这可以用流域蒸发能力和土壤含水量来表征。
3、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
答:对任一地区、任一时段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计算中始终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理。
依此,可得任一地区、任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
对一闭合流域:设 P 为某一特定时段的降雨量,E 为该时段内的蒸发量,R 为该时段该流域的径流量,则有:P=R+EC+△U△U为该时段流域内的蓄水量,△U=U1+U2。
对于多年平均情况,△U =0,则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变为:⎺P=⎺R+⎺E影响水资源的因素十分复杂,水资源的许多有关问题,难于由有关的成因因素直接计算求解,而运用水量平衡关系,往往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规划的分析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水文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中的三个重要水文现象是、及。
2、土壤包气带通常可分为、和三个不同层
次的水分带。
3、霍顿产流观念主要解决了和两个产流机制(物理条件)。
4、“门槛”作用是指,
而“筛子”作用是指。
5、非饱和土壤水分势主要由及组成;而饱和土壤
水分势主要是
由和组成。
6、在中小流域的汇流计算中,非线性问题主要是指
和。
7、洪水波在运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发生及两种变形。
8、我国水文循环的路径
有、、、北冰洋水文循环及鄂霍次克海水文循环五种。
9、研究水文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及
三种。
10、瞬时单位线与S曲线关系数学表达式是。
11、对径流的影响有、及
三方面因素。
12、按照径流量的多少,我国划分为、、、
及干涸带五个水分带。
13、河流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及。
14、流域汇流系统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分别
是、、。
15、根据土壤水分作用力的差别,可将下渗曲线划分
为、、
不同三个阶段。
16、土壤蒸发量不仅与气象因素有关,而且还与有关。
17、特征河长的槽蓄量与下断面流量是关系,其长短与、有关。
18、除马斯京干演算法外,河道洪水还有、、及演算法。
19、土壤下渗能力仅与有关。
20、时段(基本)单位线与S曲线的关系是。
二、名词解释
1、水力联系
2、下渗曲线
3、等流时线
4、单位入流
5、凋萎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1. 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
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2. 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1 )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 )降水普遍显酸性
3. 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 )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 )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3 )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4 )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5.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 )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 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 )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 )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 水资源的涵义:
1 )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 )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
2. 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 )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 )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 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 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1 )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水平,垂直)
2 )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
12. 可能最大降水:所谓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
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13. 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5.径流的含义及组成:
1 )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2 )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
(填空)
第三章
1. 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2. 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即为流域汇流过程。
3. 流域汇流影响因素:
1 )降水特性的影响
2 )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
3 )流域形状的影响
4 )水力条件的影响
4.水情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
6. 河水的环流运动:环流的类型:根据环流的形态分为纵轴环流,横轴环流,斜轴环流及竖轴环流四种。
7. 河流的泥沙运动:
推移质运动:
1 )起动流速:泥沙原来在河床上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接近河底的水流速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作用于泥沙颗粒的力开始失去平衡,泥沙便会开始起动,这时的临界速度称为起动流速(Vc)。
2 )止动流速:起动流速是泥沙从静止到运动的临界值,当流速值减小到某数值时,运动着的泥沙便停止在河床上不动了,此时临界流速称为泥沙的止动流速。
3 )扬动流速:当流速超过起动流速时,河床泥沙开始滑动,流速增大,泥沙间歇性跃动,流速再增大,跃动的高度和距离随之增大,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泥沙不再回到河床上,而悬浮在水中,随水流一起下移,这时的水流速度称为扬动流速,它是泥沙从推移到悬移运动的一个参数。
悬移质运动
9. 湖泊的类型:
1 )按湖盆的成因分类: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河成湖;风成湖;冰成湖;海成湖;溶蚀湖。
2 )按湖水补排情况分类:吞吐湖;闭口湖。
3 )按湖水矿化度分类: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水湖。
4 )按湖水营养物质分类:贫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
10. 水库的结构:
1 )水库的组成:拦河坝,输水建筑,溢洪道。
2 )特征库容与特征水位:一个水库的总库容通常包括防洪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
死库容与死水位(设计最低水位);兴利库容(有效库容)与正常高水位;防洪库容与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和汛前限制水位。
12. 径流向海汇集效应:
1 )径流补给对近岸海区的冲淡效应。
2 )泥沙向海输入陆地不断延伸。
3 )陆地元素不断向大海迁移。
第四章
3. 潮汐类型:半日潮;全日潮;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
5. 风海流成因类型:风海流(漂流,吹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
6. 大洋表层环流模式:
1 )以南北回归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3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
4) 在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5)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区。
7. 世界大洋深层环流系统: 在大洋深处环流系的垂直结构中, 可分出暖冷两种环流系统和五 个基本水层(表层,次层,中层,深层和底层)
8. 海洋的大气环流效应:
1 )海洋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热源;
2 )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3 )海洋与大气的物质交换;
4 )海洋对气候影响;
5 )海洋温度场对台风的影响;
6 )波浪,潮汐对海洋的作用。
第五章
1. 地下水垂向结构基本模式示意图
地表
2. 地下水分类:
1 )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
a. 包气带水: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
b. 饱水带水:潜水;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水)
2 )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4. 将潜水与地表水之间关系划分为以下类型:
1 )具有周期性水利联系
2) 具有单向水力联系
3) 具有间歇性实力联系
4) 五水力联系
水带 剖面 水型
土财带 土壤水层
毛管水带 局部隔水层 中间渗流层 毛管水层 漕水层 薄膜水
禽合水|
罄时管水I
漕水
邇和水帶 区域隔水层
承压水带 承压水层 承压水
5. 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1 )承压性
2 )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样
3 )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4 )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7.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1 )降水入渗补给
2 )地表水入渗补给
3 )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8. 地下水径流:
1 )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径流强度
2 )地下水径流类型:畅流型;汇流型;散流型;缓流型;滞流型。
9.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点状排泄(泉),线状排泄(向河流泄流),及面状排泄(蒸发)三种。
10. 影响地下水动态因素:
1 )自然因素:气象气候要素;水文因素;地质地貌因素;生物与土壤因素。
2 )人为因素:一类是人们为了直接影响和控制地下水动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诸如打井抽水,人工间灌等,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另一类活动随让其出发点并非针对地下水动态的,但是活动的本身派生出对地下水动态影响的效果来。
第六章(论述)
1.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水库水文效应;跨流域调水水文效应;
2 )森林水文效应
3 )城市水文效应
2.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影响水质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大气降水;
2 )农田降水;3)城市生活污水;4)工业废水;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3. 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特点:
1 )海洋: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物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污染范围大。
2 )河流:河流水质恶化程度随流量的大小而变化;河流水质恶化影响范围广;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大;河流自净能力强,水质恶化易于控制。
3 )湖泊(水库):湖泊,水库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湖水稀释和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弱;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累积和转化能力强。
4 )地下水:地下水水质恶化过程缓慢;地下水的间接恶化方式;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高;地下水污染难治理。
4. 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水环境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
污染物特征及水质目标有关。
补充:水资源管理
1. 水资源管理概念: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调控和保护水资源,使其处于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最有利的状态,并获得最大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主要目标。
2. 水资源管理内容:法律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技术管理。
3. 用水管理:国家对社会经济各地区,各部门及各单位和个人使用水资源活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