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节日民俗和饮食文化的国家。

这些传统节日民俗和饮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瑰宝。

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

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欢度新年的日子。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悬挂灯笼、放鞭炮等。

此外,还有舞狮、舞龙、踩高跷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

另外,家庭聚会也是春节的重要传统,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团圆时光,同时还会进行丰盛的饭食款待。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到坟墓前献上鲜花和祭品,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开展扫墓活动,比如山间的野餐、放风筝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人们在纪念先人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妙的自然景色。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为了庆祝农作物丰收和感谢上天保佑的日子。

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传统活动是赏月,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阳台上、屋顶上或者是户外聚集在一起欣赏皓月。

此外,还有猜灯谜、吃月饼等民俗活动,中秋节的月饼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通常有多种口味和馅料。

如今,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舞狮、赏花灯、嫦娥奔月等。

除了传统节日民俗,中国还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菜系繁多,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烹饪方法。

比如四川菜以其麻辣味道而闻名,广东菜以其鲜味和清淡而受到喜爱。

此外,饺子、面条、火锅、烧烤等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崇尚饮食文化,重视饮食道德,认为食物与养生、健康息息相关。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和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节日民俗和饮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热闹喜庆的氛围。
中秋时节的特色食品
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传统的特色食品 之一。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 异,常见的有豆沙、莲蓉、五仁 等馅料,外皮多为烤制而成,口
感香甜。
柚子
中秋节期间正是柚子成熟的季节 ,柚子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而且 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营养成 分。在中秋节吃柚子寓意着团圆
和美满。
桂花糕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 文化
汇报人:XX
2024-01-23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春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清明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端午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中秋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重阳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可以进一 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 自信心。
栗子糕也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之一 ,以栗子粉为主料制成,口感香甜 。
重阳饮食文化的内涵
01
祈求健康长寿
重阳节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祈求健康长寿的寓意。菊花酒和 重阳糕等食品都具有保健功能,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 也寄托了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02 03
传承孝道文化
重阳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人们通过祭祖仪式表达对先人 的怀念和敬意。同时,重阳节也是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载 体,人们会在这一天关爱老人、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推向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 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内涵。
THANKS

中国文化之传统节日习俗美食PPT

中国文化之传统节日习俗美食PPT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 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日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HAN SHI
今年寒食在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雨,巷陌春阴乍烟?副使官闲莫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王禹偁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认识中国的风俗与文化

认识中国的风俗与文化

认识中国的风俗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风俗和文化是中国人民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庆祝农历新年的时候。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窗花、放鞭炮和互赠红包等。

此外,还会有一场盛大的家庭团聚晚餐,亲人之间相互问候,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烹饪技巧。

中国人民注重食物的颜色、香气、味道和形状的搭配,追求菜肴的和谐和平衡。

例如,传统的中餐中,通常会有五种口味:酸、甜、苦、辣和咸。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包括一系列与养生相关的习俗,比如茶文化和粥文化等。

三. 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国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包括中国画、国画、剪纸和京剧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标准,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除了传统艺术,中国还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品而闻名,比如陶瓷、刺绣和篆刻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技艺,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四. 宗教信仰中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其中最主要的是佛教、道教和儒教。

佛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许多人参与到佛教的修行和禅定中。

道教则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并强调虚无缥缈的道德规范。

儒教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责任和道德修养。

五. 礼仪和行为准则中国人民非常重视礼仪和行为准则,尊重他人是中国人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人们会遵循一些传统的礼仪,比如敬酒、鞠躬、行重礼和尊重长辈等。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定的行为准则,比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和“谦和有礼”。

这些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和人民的道德观念。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饮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并探究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意义的影响。

一、春节与年夜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年夜饭则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夜饭通常在除夕之夜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度新年。

这顿丰盛的晚餐往往会包含许多传统的美食。

首先是鱼,因为鱼的发音与“余”同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鱼在年夜饭上通常被煮或者蒸着做,代表着丰盛和好运。

其次是年糕,年糕的发音与“高”同音,寓意着一年比一年更好。

年糕可以做成汤或者炒,口感Q弹,深受大家的喜爱。

此外,还有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包饺子,体现了团结和共享的精神。

二、中秋节与月饼中秋节被视为中国的第二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与饮食紧密相连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往往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和朋友共度佳节。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美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月饼的外皮通常由面粉制成,内馅则有多种口味,如莲蓉、红豆等。

这些馅料往往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此外,中秋节的传统饮品是桂花酒,桂花具有芳香和花香的味道,这种酒经常用来招待客人或者作为祭品。

三、端午节与粽子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赛龙舟,也会食用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物,通常在竹叶中包裹而成。

粽子的形状像一个三角锥,内馅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如咸肉、豆沙等。

吃粽子的传统始于纪念屈原,因为人们在江里撒下粽子,以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

四、元宵节与汤圆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食品,外面常常有甜馅,如芝麻、豆沙等。

元宵的圆球形状寓意着团圆和完整,代表着家人的团聚和和睦。

中国的民俗与传统文化

中国的民俗与传统文化

中国的民俗与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民俗与传统文化。

这些民俗和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将中国人的智慧和生活态度传承至今。

本文将以不同的方式探讨中国的民俗和传统文化。

一、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团聚、祭祖和拜年的时间。

在这一天,人们会贴年画、放鞭炮、包饺子等,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扫墓,并祈祷祖先保佑家庭幸福安康。

端午节则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以避邪驱瘟。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象征团圆和美满。

重阳节是敬老尊贤的节日,人们会登高、插茱萸,并向老人敬献寿桃,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

二、婚俗与传统婚礼中国的婚俗和传统婚礼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婚礼有着独特的程序和仪式。

新娘出嫁前会进行嫁妆的准备和妆容的打扮。

在婚礼当天,新郎会骑着花轿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回新房。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婚礼仪式,例如敬茶、交换戒指和喜宴等。

这些仪式象征着新人之间的承诺和亲人之间的祝福。

同时,中国婚礼也注重婚庆装饰和新人礼服的选择,以展示新人的财富和地位。

三、传统音乐和舞蹈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传统音乐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为主,曲调古朴悠扬。

而中国传统舞蹈有着独特的舞姿和编排,例如古代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等。

古代宫廷舞蹈以端庄典雅为特点,通常与传统戏曲和音乐结合表演。

民间舞蹈则更加活泼欢快,常常在节日和婚庆场合中表演。

四、传统建筑和工艺中国传统建筑和工艺代表了中国民俗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建筑以皇宫、庙宇和园林为主要形式,注重对天地和人的和谐统一。

著名的建筑如紫禁城、故宫、天坛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

而传统工艺则包括陶瓷、丝绸、剪纸等,这些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精华。

中国民俗节日饮食文化系列论文

中国民俗节日饮食文化系列论文

中国民俗节日饮食文化系列论文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代表着人们传统的热情和喜庆,更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

而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民俗节日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注重节日的饮食,认为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可以祈福、祭祀、庆贺和纪念。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民俗节日饮食文化的精髓,以及其中几个代表性的节日。

一、春节饮食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人团聚和迎接新年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注重传统的饮食习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品多种多样,寓意着幸福、团圆和吉祥。

比如,鱼是年夜饭的必备食物,因为它的发音与“余”相似,象征着年年有余。

此外,年糕、饺子、汤圆等甜食也是春节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食物形状吉利,带有美好的愿望。

二、清明节饮食文化清明节是一年中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奠先人。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除了扫墓外,还会准备一些食物供奉祖先。

这些食物通常是祖先喜欢吃的,如清明团、青团、寿面等。

清明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而成的球状食物,内部可以添加花生、枣子等。

青团是一种颜色鲜艳的糯米糍粑,代表着生机和希望。

而寿面则代表着长寿和健康。

三、端午节饮食文化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

人们在这一天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它是由糯米和其他馅料制成的一种菜肴。

粽子除了有丰富的味道,还寓意着辟邪、祈福和防病。

此外,人们还喜欢喝雄黄酒和挂艾叶,这些都是为了驱邪和保护身体健康。

四、中秋节饮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民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赏月、吃月饼的活动。

月饼是中秋节最经典的食物之一,它是由糯米、豆沙、莲蓉等馅料制成的圆形糕点。

月饼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亲情,因此,人们通常会将月饼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此外,人们还会品尝一些其他节日特色的食物,如柚子、蟹糕等,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五、农历年饮食文化除了春节外,中国的农历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此外, 初四不动刀、剪。
第一节 民间节日
6 . 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 日。初五要吃饺子、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
第一节 民间节日
9 .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吃元宵, 挂彩灯, 放焰火, 观灯游玩。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 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灯期。因为是上元之夜, 又称为元夜或元宵。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 最早见
于《易经》,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 两阳相重, 古 曰重阳。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酒文化
酒文化
酒文化
一、酒的产生和发展
据古籍《世本》记载最早酿酒的是仪狄。 另有传说认为周代的杜康发现了酿酒的方法, 杜康就成为 酒的代名词。杜康比仪狄晚了一千多年, 距今也已有三千多年 的历史。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六、乞巧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 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 避节”。 农历的七月初七, 有时恰逢天气晴朗, 民间有晾晒衣
物和书籍的习惯。
六、乞巧节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七、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叫“七月半”、“鬼节
” 等。 每到此时, 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市场上可
酒文化
罍、盉、觯、觥
酒文化
盏 盅 注子
酒文化
三、酒的别称
金浆、玉液、流霞、红友、绿醪(lao)、金波、 黄流、欢伯、般若汤、曲生、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玉醴、琬液、琼苏等
“欢伯” 引用最多, 沿用时间最长。这个别号最初 出自汉代焦延寿《易林·坎之兑》: “酒为欢伯, 除忧来 乐。” 金代元好问:“ 三人成邂逅, 又复得欢伯。“端”是开始、“初” 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 ”就是“ 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 名“端阳”; 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 故又称“重 五”; 端午节用菖蒲避邪, 故又称“蒲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 晋书·阮咸传》 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 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 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成以竿 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 未能兔俗, 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兔俗,聊复尔 耳!’”
六、乞巧节
四、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叫“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叫“七月半”、“鬼 节” 等。 每到此时, 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 每到此时, 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市场上 可以买到冥衣、明菜花、油饼等, 可以买到冥衣、明菜花、油饼等, 用来祭祀祖宗并预 报秋收。 报秋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 最早 见于《易经》 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 两阳相重, 见于《易经》,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 两阳相重, 古曰重阳。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古曰重阳。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 梁人吴均《续齐谐记》 梁人吴均《续齐谐记》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三、乞巧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 避节” 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 避节”。 农历的七月初七, 有时恰逢天气晴朗, 农历的七月初七, 有时恰逢天气晴朗, 民间有晾 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 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自古 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 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 到宋代, 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 到宋代, 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 成为我国 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民国元年, 规定: 以元旦为春节, 以端午为夏节, 民国元年, 规定: 以元旦为春节, 以端午为夏节, 以中秋为秋节, 以冬至为冬节。 以中秋为秋节, 以冬至为冬节。 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 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中秋节 又叫团圆节。古时候,还设案焚香,祭祀太阴星君(月 又叫团圆节。古时候,还设案焚香,祭祀太阴星君( 神)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 是开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的意思; 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 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 就是“ 初五” 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 就是“ 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 端阳” 端午节这天, 日皆为五, 名“端阳”; 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 故又称 重五” 端午节用菖蒲避邪, 故又称“蒲节” “重五”; 端午节用菖蒲避邪, 故又称“蒲节”。 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 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
每年公历4 每年公历4 月5 日前后,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日前后,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 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 万物欣欣向荣,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 万物欣欣向荣, 使人感到 格外清新明洁, 因而称为清明。 格外清新明洁, 因而称为清明。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 许多地区的人们 往往合二为一, 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 往往合二为一, 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
七、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 据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 八日, 据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载: “八日,则寺院 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 谓之 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 栗之类作粥, 腊八粥。 腊八粥。”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每到这一天, 群僧集会, 诵经演法, 每到这一天, 群僧集会, 诵经演法, 用香谷及各类果 实作粥供佛, 以资纪念。 实作粥供佛, 以资纪念。 腊八蒜
中 国 传 统 节 与 日 饮 民 食 俗 文
创世纪小组
C1105班 班
制作人: 制作人:黄程偎 参与人: 参与人:黄程偎 蒋艾 易语嫣 李俣泽

一、清明节
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为寒食节。 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为寒食节。 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扫墓、踏青、插柳、 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扫墓、踏青、插柳、寒食 等风俗。汉代定为“ 禁烟节” 等风俗。汉代定为“ 禁烟节”。 唐代诗人韩翃 寒食》 唐代诗人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 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