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屈原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A. 立春B. 雨水C. 立夏D. 立冬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A. 剪纸B. 皮影戏C. 京剧D. 油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________。

答案:乞巧节2.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

答案:扫墓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吃元宵4.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________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答案:许仙5.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________。

答案:角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答案: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2. 请简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习俗包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请简述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答案: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习俗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请简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人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doc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doc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大全-
6、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年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按要求完成①②题。

(3分)
①有位同学为纪念活动写了一幅对联,请把下联所缺词语补充完整。

(1分)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传四海
②有同学不喜欢过端午、中秋节,而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为此,班级专门召开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2-3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的开场白。

(2分)
答案:6、(3分)①号子声声(鼓声阵阵)(1分)②示例: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但在对待民俗文化的问题上,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为此,特举办本次主题班会,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2分,比喻句1分,其他句1分)。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试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试题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活动要求1.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2.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方法训练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到,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节,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天气爽,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夜,辞旧迎新放鞭炮。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B.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C.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D.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2.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节选)老舍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走近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及答案

“走近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及答案

7.综合性学习。

(8分)
某班开展“走近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的传统佳节很多,其中有些习俗流传至今。

其中有“插柳”习俗的节日是,有“插艾”习俗的节日是。

(2分)
(2)请你写出一句有关中国传统佳节的古诗句。

(2分)
(3)方雅同学搜集了一副春联,有人说贴错了,请你根据图片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右边:进宅平安照福星左边:出门大吉行鸿运横批:合家欢乐(4分)
7.(1)清明端午
(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上下联贴反了。

①传统贴法是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

②横批是自右向左写的,也应是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

③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其中“星”是平声,所在联应是下联;“运”是仄声,所在联应是上联。

中考综合性学习“端午节”真题及答案

中考综合性学习“端午节”真题及答案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九年级(1)班决定围绕节日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23.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上。

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

24.根据下面的提示,将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填在横线上。

(3分)
25.请从下面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简述其内容。

(70字以内)(4分)
23.B
24.元宵节(上元节)重阳节七夕节(乞巧节)
25.一艘龙形的船上,一男子在船头击鼓,其他男子一边划船一边喊号子,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

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

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

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
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

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1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

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作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3.①现在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比较淡漠,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周活动。

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

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

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宣传周里,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填在横线上。

【材料】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

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为深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学校开展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提信息】材料一: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

《说文解字》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来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春秋时期已经有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吉祥符号、吉祥语等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

(1)阅读材料,概括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2分)【活动二:品吉祥】龟寓意尊贵长寿,鲤鱼寓意:,牡丹寓意:。

(3)仿照示例,从图②(百事可乐公司标识)、图③(吉马集团企业标识)中任选一幅,说说其在运用吉祥文化上的设计创意。

(3分)示例:我选图①。

以凤凰命名,以神鸟凤凰构图,昭示凤凰卫视能给观众带来祥瑞。

这种设计符合人们祈盼吉祥如意、和平安康的心理。

我选():____________【活动三:巧劝说】(4)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起奶奶的迂腐。

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3分)参考答案:(1)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吉祥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2分)(2)年年有余花开富贵(2分)(3)示例一:(图②)以百事可乐命名,以咧嘴的笑脸构图,昭示百事可乐能给饮用者带来好运与快乐。

这种设计满足了中国人祈盼事事顺心、合家欢乐的心理。

(3分,大意对即可)示例二:(图③)以吉马命名,以抽象的马头构图,昭示吉马集团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和事业的发展。

这种设计迎合中国人祈求万事如意、马到成功的心理。

(3分,大意对即可)(4)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自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晚辈的该做得啊!(3分,言之有理即可)【“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
题及答案
导读:学校开展了“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照下例,写出它的时间和习俗。

例:清明时间一一4月5日;习俗――祭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端午时间――五月初五;习俗一―吃粽子。

(2)示例: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喜爱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这性爱国诗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