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1【经典练习】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考试标准】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存在于①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②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③物质与④能量的总称。
2.属性⑤有限性、整体性、⑥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按自然属性划分:矿产资源、⑦气候资源、水资源、 ⑧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按性质划分: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前煤炭时期(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能源:⑩木柴(在下图中字母⑪A 所示能源)、⑫水力等。
2.煤炭时期煤炭工业的建立和以⑬煤(在上图中字母⑭B 所示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形成。
3.后煤炭时期⑮石油和⑯天然气取代煤炭占优势地位(如上图),又叫“石油时代”。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制约因素:包括地形、⑰气候、水文等农业文明:形成和发展于自然条件比较 好、自然资源相对⑱丰富的地区2.工业社会阶段⎩⎨⎧对⑲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影响矿业城市⎩⎨⎧⑳石油工业城市钢铁工业城市○21有色金属工业城市等3.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作用相对○22下降,后天性资源地位迅速○23上升。
一、自然资源概述(必考a) [方法技巧]1.“五·五”数字法记忆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分类“五”大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五”种分类: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2.自然资源与资源的区别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对人类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而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类社会创造的,以及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有用物质和能量。
[学以致用]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解析自然资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必须直接来自自然界,不包含任何形式的人类劳动在里面,即使经过人类很简单的加工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也不是自然资源;其次必须是有用的、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湘教版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4.3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2.如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1.C 2.A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3~4题。
月份 1 2 3 4 5 6月平均气温(℃)-7.3 -2.5 5.3 11.7 16.7 20.5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月份7 8 9 10 11 12月平均气温(℃)22.4 21.0 15.9 9.4 1.6 -5.7月平均降水量(mm) 19.8 28.5 17.0 9.0 1.6 0.5 3.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 D.气候干旱4.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答案:3.B 4.B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6.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答案:5.B 6.B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A .自然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提高B .后天性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迅速上升C .现代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继续加强D .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在经济发展中较高 解析 a 阶段为农业社会阶段,体现了对农业生产中自然资源的利用,b 阶段为工业社会阶段,体现了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c 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作用程度非常低,主要是由于科技的提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了更多的替代性资源。
答案 3.B 4.B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
A .石油、煤、水电、天然气B .煤、石油、水电、天然气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D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6.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 .乙、b B .丁、cC.乙、d D.丙、d解析第5题,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是石油、水电、天然气。
第6题,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石油。
答案 5.B 6.C读下面“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和“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回答7~9题。
7.我国稀土资源储量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但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世界稀土资源勘探技术的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8.根据“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65~1980年,美国的稀土产量一直约占世界半数B.中国在2005年以后,稀土产量几乎占世界全部C.中国稀土产量的大幅提高,与突破稀土提纯的关键技术有关D.美国稀土资源枯竭,转而大量采用较低价的中国原料9.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小练习 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和能量B.所有的自然环境都是由自然资源组成的C.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D.除矿产资源外,其他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解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既可直接获得,也可间接取得。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答案 C恒定性资源是指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又被称为“非耗竭性资源”或“无限资源”。
回答2~3题。
2.下列能源不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 (。
A.太阳能、风能 B.光能、风能C.天然气、矿物能 D.水能、地热能3.非耗竭性资源可分为三种: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和不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和光能属于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B.森林和水资源属于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C.气候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属于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D.土地属于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但不会因为使用而增加和减少解析第2题,天然气、矿物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的,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其绝对数量和质量有明显地减少和下降现象,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
第3题,土地属于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会使之出现耗竭现象。
答案 2.C 3.D下图表示人类各文化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文化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D.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5.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④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第4题,考查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学习

20佃-20佃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单选题1.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 式示意图。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①为减少资源的运输压力 ②为了对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实现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④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4.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煤炭在我国占能源的主要地位B. 开采容易易发滑坡、崩塌等灾害C. 煤炭在运输与存放中,基本上对环境没有污染D. 在煤炭的利用过程中,使用了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 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今后在能源的开发上,应该(① 从国情出发,继续大力开发和利用煤炭、水能② 优先发展核电,尤其在西部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③ 北方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南方农村充分挖掘水能I®A.①②(②③ 2•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价值的是( )A.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C.旅游观光 D D ④D.调蓄洪水① 左图为输电②右图为输煤 ③左图为输煤④右图为输电 A.①②③④ (2)图中砖厂的设置是()(①④D D ③A.①②(②③D D ④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关能源输送的说法,正确的有(④ 限制生产规模以缓解能源短缺⑤ 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A.②④①⑤6•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态势从2019年蔓延到了 2019年并不断刷新近年新低。
下表为巴西、俄罗斯、德国与法国能源消费状况(单位:百万吨石油当量)。
下列关于油价下跌的影响,合理的是()①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 ②航空、物流业将受益 ③相关制造业成本下降④利于各国节能减排A.①② ①④(②③[③④7•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② 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 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A.①② ①③(②③ [②④(2)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②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③ 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④ 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11. 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学技术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右图,回答1~3题。
1.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① B.②C.③ D.④2.用煤炭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3.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A.① B.②C.③ D.煤变油1~3.【解析】煤作为能源,发热量低,污染大;用煤发电对消费地来说很清洁;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但发电成本较低;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大;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很紧张,煤变油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方式。
【答案】 1.B 2.C 3.D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5.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5.【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显著特点新加坡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完成8~9题。
8.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①用水量大②降水丰富③干旱少雨④污染严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③人工降雨④循环用水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8~9.【解析】本题组考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练习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练习题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能源中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①石油②煤炭③水能④沼气⑤核能⑥太阳能⑦天然气⑧海洋能A.①②⑦B.①②③⑦C.①⑤⑦⑧D.③④⑤⑥⑧2.下列资源中,不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太阳光照B.地下热水C.海洋鱼类D.阔叶林读“我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区、市)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3~4题:3.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A.耕地与水资源的配置失衡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C.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D.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4.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西气东输B.南方平整土地,北方节约用水C.南水北调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据此回答5~D.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下图为2019~2019年中国电力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9.2019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主要集中在( )A.水电与其他B.水电与核电C.火电与水电D.火电与核电10.上图可以看出,从2019年开始至2019年,关于中国电力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以火电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长期内不会改变B.从长期来看,中国清洁能源所占发电量比例将会持续上升C.中国核电、水电以及其他发电的占比上升了3.3个百分点D.中国火电发电占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图中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柴和其他)”,回答11~12题:11.图中④表示的能源是( )A.天然气B.石油C.煤炭D.木柴12.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开始于( )A.18世纪8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初D.20世纪50年代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
精编[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练习及
![精编[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练习及](https://img.taocdn.com/s3/m/4c621a2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f.png)
精编[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练习及精编地理教学资料2021.4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作业1.(2021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读“我国某地理资源分布图”,该地理资源最可能是()a.风能c.水资源b.森林d.太阳能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熟识我国风能够资源原产特点就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图中信息所述,该地理资源在西北和沿海地区原产最多样,融合选择项和所学科学知识所述,该资源为风能。
答案:a(2021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就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以做为推论区域人口规模适合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下表中,顺利完成2~3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1.000.860.820.931.65城市化水平(%)52.5747.4442.4356.9063.20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1.000.147.741.000.83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1.000.951.070.292.56全国青海河南黑龙江浙江2.四省比较,描述恰当的就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3.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
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所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为浙江,但其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低,a错;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轻,b错;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c恰当;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很大,d错。
第3题,根据表格信息所述,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紧缺,不适宜发展高耗能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不适宜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d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
【基础过关】
1.下列物质与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人们改良沼泽地、盐碱地,利用滩涂发展养殖业,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某些用途单一的资源,现在已有了多种用途,这说明( )
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且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用性
C.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D.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4.关于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不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影响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不再依赖自然资源③人类的生产过程也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④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小
B.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矿产资源对资源型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后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的影响迅速上升
D.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强化
【能力提升】
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类型示意图”,完成6~9题。
6.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世界能源从________进入“煤炭时代”()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出现在(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假设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9年年末起开始不变,世界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
(1)甲、乙、丙是煤炭、石油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个,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后,太阳能成为一次能源中的主力,试分析其优缺点。
(4)如果在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则优先选择在( )
A.西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海南岛 D.东北平原
(5)简述上题中该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
(6)试分析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
参考答案
1.D [该题主要考查对自然环境、物质、能量、自然资源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例所示的地理事物是“从环境中获得,能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即自然资源。
只有D项列举的是自然资源。
]
2.B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气候资源、各种生物资源;它们都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不属地面资源。
] 3.B [解答此题需明确自然资源的属性,即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
4.B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逐渐加大,社会愈进步,生产力愈发达,影响越大。
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各项生产、生活的前提,人类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自然资源,①②错,故正确选项为B。
]
5.B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主要是受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的影响;工业化的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
]
6.A 7.C 8.A 9.D [图中人类手中的工具是题眼,在阶段①~④中,人类手执的工具依次是石器、简易农具、电气钻和计算机,分别代表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代。
第6题,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
第7题,世界能源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煤炭时代”。
第8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采猎文明时期和农业文明时期。
第9题,在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
10.(1)石油煤炭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温度上升和气候变化
(3)优点:分布普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利用的时间长。
缺点: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大,不连续、不稳定,强度低。
(4)A
(5)西北地区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开阔,人口稀少,有利于对太阳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6)能源的总体需求不断上升,需求更趋于多样化(多元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发展,并最终将走向无碳化;矿物能源的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全球的气候,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趋势。
解析第(1)题,甲是目前一次能源中需求最大的,应为石油;目前对乙的需求也较大,且从1930年开始到2010年左右对乙的需求持续上升,故乙应为煤炭。
第(2)题,据图可知目前世界上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消费过程中,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和气候变化。
第(3)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再生;但受天气状况影响大,不稳定。
第(4)题,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较丰富。
第(5)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稀少,有利于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
第(6)题,注意从能源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