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视频|观现代舞剧《雷和雨》有感范文.doc

合集下载

雷和雨的精彩观后感

雷和雨的精彩观后感

雷和雨的精彩观后感
在为北京舞蹈学院 50周年校庆举办的11场晚会中,由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总编导的在院庆期间的重演的《雷和雨》可谓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由王玫作为编剧和总编导的一部现代舞剧,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表征和创作者的个人风格。

尽管我已多次在601观看过王玫老师排练《雷和雨》,但当我在海淀剧院看完《雷和雨》后,我仍然是激动万分,泪流满面,我的激动来自剧中的悲剧情节,亦感动于周冲对爱的表白,同样震惊于鲁侍萍的那番永葆青春的告白;当然我也被那段青春纵横、充满性感的苹果舞而冲击着内心,然而至今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那段“光明的尾巴”,我折服于王玫不着痕迹化技法为内心的感受,我亦折服于编导将那段经典的捷克名曲《沃尔塔瓦河》用于此处,该曲的运用无疑为这段结尾锦上添花,亦可以说是音乐与舞蹈在此处应该是达到了完美结合。

《雷雨》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雷和雨》是从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中走出来的故事,其中淳厚的人本精神力量是感动我们的主要原因。

雷和雨中有6个场景:窒息。

论现代舞蹈身体语言对舞剧《雷和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现代舞蹈身体语言对舞剧《雷和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现代舞蹈身体语言对舞剧《雷和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剧《雷和雨》是一部以曹禺经典话剧《雷雨》为蓝本,通过现代舞蹈身体语言进行诠释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现代舞蹈身体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现代舞蹈身体语言通过丰富的动作和身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性格。

舞者通过自由流动的动作、肢体表情和身体的弯曲、拉伸、旋转等姿势,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舞者利用肢体的蔓延和舒展,传达出人物内心的自由、灵活和舒适的感觉;而采用剧烈的动作和快速的速度,则能够表达出人物内心的紧张、激烈和激动人心的情绪。

这种身体语言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其次,现代舞蹈身体语言还注重舞者的身体语言。

舞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姿势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向观众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图。

例如,舞者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愤怒、悲伤、喜悦等情感;通过眼神的交流,能够与观众建立起一种直接的情感共鸣;而通过肢体的语言,如手势、手指的运动等,舞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出具体的意图和信息。

这种身体语言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现代舞蹈身体语言在舞剧《雷和雨》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体现在对原作中人物关系的深入剖析上。

舞剧并非简单地以舞蹈动作对经典进行文本解读和复制,而是以原作中的人物关系为基础,用舞蹈对情感、人性以及生命本身进行诠释。

全剧由窒息、闪电、挣扎、破灭、解脱、宿愿6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对由6个人物组成的5组人物关系,即繁漪与周萍、周冲与四凤、四凤与周萍、繁漪与周朴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命运面前所作出的各种选择进行深层次心理剖析。

这种深入剖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现代舞蹈身体语言在舞剧《雷和雨》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剧雷雨赏析2000字

舞剧雷雨赏析2000字

舞剧雷雨赏析2000字《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将中国话剧推向了巅峰。

自从它问世之后,不断被后人演绎和重新解读。

电影、电视剧、沪剧、京剧等版本的雷雨相继通过各自的艺术形式对原著进行着或传统或现代的解读。

笔者就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歌剧和舞剧《雷雨》进行研究,试图探析两者对经典原著的解读。

曹禺对《雷雨》曾明确表示过: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

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新的感觉。

在《雷雨·序》中,曹禺再次表示:保留“序幕”和“尾声”的用意,是让观众在看完戏之后,心中还留有“诗样的情怀”,使“观众的情绪人于更宽阔的沉思的海。

”可见,诗意是曹禺创作的有意追求,或者说是审美目标。

而诗的本质在于抒情,歌剧和舞剧作为长于抒情的戏剧形式用各自的艺术手段能够把作者内心潜在的强烈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所以歌剧和舞剧对充满诗意的作品能够自如的驾驭。

歌剧《雷雨》用音乐用歌唱重新诠释了雷雨,舞剧《雷和雨》从舞蹈用肢体语言赋予了雷雨新的张力和生命力。

歌剧舞剧《雷雨》的改编都沿袭了原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但由于这两种戏剧形式拙于叙事的特点,把原著中鲁大海和鲁贵两个人物省去,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性的挣扎和内心的纠结。

蘩漪与周萍,四凤与周萍,四凤与周冲,蘩漪与侍萍,繁漪与周朴园等,错综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都通过繁漪为线索展开进行。

将六个人物性格上的两面性在情节和时间的展开中交叉重叠,让他们复杂多变的性格发生冲突与碰撞,并闪耀出戏剧性的火花。

而在这其中,又着意寻找他们在情感宣泄方面的戏剧性支撑点,让它们互相扭曲,彼此缠绕,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情感纠葛,营造出让人物抒发激情,咏叹人生与命运的场面。

曹禺曾写道: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歌剧舞剧雷雨的改编都是抓住了繁漪的雷雨性格,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使每个与繁漪有关系的人物都性格化,突出了深化了主题。

2024年雷雨读书心得(2篇)

2024年雷雨读书心得(2篇)

2024年雷雨读书心得雷雨是中国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首演于1934年,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上海富商家庭为背景,通过家族矛盾、婚姻纠葛等情节展开,主要描写了一个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时代中人们的悲欢离合和精神空虚。

我有幸在2024年观看了雷雨演出,下面我将针对表演、剧本、角色塑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加以总结。

首先,我要说的是演员们的表演。

演员们在整场演出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有着精湛的演技和极高的演技素养。

在这个剧本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演员们能够完美地把握住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痛苦,用他们的表演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

尤其是男主角陆小曼,他在塑造这个复杂的角色时,既展现了他高贵、优雅的一面,又展现了他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女主角宋世峰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演充满了力量和魅力,尤其是在她面对丈夫的背叛时,她那种深深的痛苦和无助感让观众们相信她是真实的。

其次,剧本也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

曹禺在创作这部话剧时,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话的形式来表达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他运用了独特的结构和叙事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相互联系起来。

整个剧本的节奏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每个台词都是精心设计的,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曹禺通过对话的方式,将家庭矛盾与社会变革相结合,通过对话表达出人们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再者,剧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在剧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陆小曼这个角色,他是一个富家子弟,有着高贵的出身和优越的条件,但却内心矛盾,追求自由和追求真爱的渴望让他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徘徊。

而宋世峰这个角色,则是一个坚强而又敏感的女性形象,她在家庭和婚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使得剧中的情节更加真实可信。

最后,作为观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雷雨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部话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以一个舞者的身份浅析现代舞作品《雷和雨》

以一个舞者的身份浅析现代舞作品《雷和雨》

以一个舞者的身份浅析现代舞作品《雷和雨》作者:王梓桥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7期[摘要]1933年,文学巨匠曹禺先生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并在次年的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上。

这部小说以作者曹禺先生的的生活年代为创作背景,用文字的形式揭开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很多年以后,王玫老师运用舞蹈这门特殊的艺术以及它特有的表现方式,运用演员的肢体动作、舞美灯光音响的相互配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雷雨》。

它将每个人物的内心、人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曾有很多人对舞剧《雷和雨》做过评析和探索,的确,在中国的现代舞发展道路上,这部舞剧的诞生不论是在艺术构思还是编导技法上都是具有教科书意义的,是我们这些舞蹈人需要认真学习的。

今天,我只以一个普通舞者的身份对这部经典的作品进行浅析,探析它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现代舞;舞者;《雷和雨》;美学意义一、什么是现代舞1.西方的现代舞现代舞(modern dance),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意在反叛古典芭蕾的新型舞蹈派别,它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它更强调肢体的解放,强调自由性,这与古典芭蕾的刻板要求模式化的训练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舞拜托了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艺术要反应社会生活,要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的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是最早提出现代舞概念的舞蹈家,在之后匈牙利舞蹈家鲁道夫.拉班创造的“拉班舞普”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舞的发展,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舞普之一。

现代舞在注重编导作品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述之外,更强调舞蹈者的二度创作,将这一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国的现代舞面对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时代的变迁,面对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性思维的磨合与冲撞,我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也收到了巨大的冲击。

西方现代舞的传入,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以及舞蹈语言的表达都有了新的启示。

现代舞剧雷和雨观后感

现代舞剧雷和雨观后感

现代舞剧雷和雨观后感《雷和雨》是一部由周杰执导,以《雷雨》为原著改编、结合现代舞表达手法创作而成的舞剧作品。

《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描绘了20世纪初东方社会中传统道德和现代伦理的冲突。

而《雷和雨》则将这个故事搬上了现代舞台,并尝试通过身体语言、音乐等手段深化了对话剧的表现力。

对于这个作品,我认为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首先是它对于文学原著的创新解读。

以《雷雨》为蓝本,现代舞剧《雷和雨》不仅充分继承了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还尝试将故事背景移植到现代,并适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

剧中的现代舞融合了现代流行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以形式、音乐、舞蹈、空间等维度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强烈现代感的表现画面,与原剧的古典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是它在舞蹈表达上的精彩呈现。

毋庸置疑,现代舞是当代表现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多样性、探索性和革新性为舞蹈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

《雷和雨》巧妙地运用现代舞的表现手法,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抽象为身体姿态、肢体动作,表现出丰富的内涵。

例如,雷妈的挥手、转身、倒地等动作构成了一个人物形象的独特符号,将她的坚决、独立、从容、忍辱负重等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秀才秀菊的旋转、左右晃动、僵硬无力等动作则表达出他内心的迷惘、矛盾、自卑、沮丧等情感。

最后,它在思想内涵上的挖掘也值得关注。

作品通过演员间的互动、情感对话、配合等内容,表现出现代人在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家庭观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同时,它对人性的深度探讨、对社会矛盾的敏锐把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等方面,也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思考的启示。

综上所述,虽然我没有亲眼观看现代舞剧《雷和雨》,但我相信它在文学原著的创新解读、舞蹈表达上的精彩呈现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挖掘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大家去感受和发掘。

舞剧雷和雨观后感

舞剧雷和雨观后感

舞剧《雷和雨》观后感引言《雷和雨》是一部由中国国家大剧院编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并上演的舞剧,根据雷锋同志的英勇事迹改编而成。

该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了话剧、音乐等元素,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向观众展现了雷锋同志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内容梗概《雷和雨》以雷锋生前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舞蹈场景,展现了雷锋从小志愿者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再到革命先辈的成长之路。

舞剧以雷锋年少时期的志愿服务为开场,展现了他对劳动者和老人的关爱。

接着,表演转入雷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节,舞蹈演员以精湛的身姿展示了雷锋不断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经济技能,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场景。

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上展示了雷锋参军入伍后勤助战、甘于奉献的情节,体现了他对战友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最后,舞剧以雷锋英勇牺牲的一幕作为高潮,通过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内心。

舞蹈表现形式《雷和雨》中的舞蹈表达手法丰富多样,一方面通过现代舞蹈的形式展示了雷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另一方面运用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舞台布景上,舞蹈演员通过高超的身体技巧和舞台设置,将剧情中的不同场景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舞蹈动作的精准、流畅和舞者们的表演力度,极大地提升了观赏性。

艺术感染力舞剧《雷和雨》通过饱满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向观众传递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中,雷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诚实守信、勇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

观众在观看舞剧过程中,不禁为雷锋的高尚品质所感动,深深地被他所传递的信念和精神所震撼。

社会意义《雷和雨》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舞剧。

它通过展示雷锋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雷锋的伟大,也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社会价值观念。

观众在欣赏舞剧的过程中,通过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和思考,被激励去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以舞剧《雷和雨》为例

以舞剧《雷和雨》为例

-以舞剧《雷和雨》为例试舱女性主义思想在舞蹈艺术中的发展及其影响以舞剧《雷和雨》为例口韩诗(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当代女性的发展与进步对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舞蹈家开始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创造舞蹈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大众开始了解女性主义思想与舞蹈艺术的关系,并且能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舞蹈艺术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而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关键词】女性主义思想;舞蹈;雷和雨女性主义思想是一种来源于西方的社会思潮.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这期间里,西方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而掀起了三次浪潮.这三次浪潮使女性主义思想成为了西方社会最为主要的政治思潮之一.直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门学科也开始认识到女性主义的重要性,女性主义已经渐渐深人人心.而且正在以一个积极方式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然也包括了中国的舞蹈界.舞蹈自古以来就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体,既是巫术表演,又是歌舞活动,纵观这几干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把女性们用歌舞的形式表达着自己想接受教育,想男女平等这一女性精神的觉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提到《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广泛流传的一首北朝戏曲歌舞.它主要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我想这里的木兰是当时众多女子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女扮男装”在封建礼数中绝对会被视为一个反常的现象,但是木兰却用实际行动来表明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到.《木兰诗》的出现打破了男权社会中女子不如男子的说法,这是几干年来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第一次挑战.如果说《木兰诗》是女性首次挑战男权社会,那么《西厢记》《救风尘》《窦娥冤》《鸣凤之死》则把女性精神推向了高潮.虽然男性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社会地位,但在这些戏中,女性的思想及情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西厢记》中不仅描绘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少女崔莺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揭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救风尘》中更是以女性的智慧来嬉笑讥讽势力强大的男人.《窦娥冤》《凤鸣之死》中以窦娥和凤鸣这两位娇小柔弱的女子为主线,代表所有女性控诉封建恶势力,质问苍天的不公.到近代,随着女性主义在西方社会逐步走向成熟.女性思想的发展逐渐清晰明朗,而且环境也相对宽松,女性主义思想为舞蹈这门特殊的艺术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即是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创造舞蹈.例如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着名教授王玫把着名话剧《雷雨》改编而成的现代舞剧《雷和雨》,就是把女性真正的解放出来,使人们更加关注女性问题.《雷和雨》不仅表达了女性政治地位和68《大江周刊?~)2o12年3月自我意识的加强.还突出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在话剧《雷雨》中,主要讲述了两家人,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在舞剧《雷和雨》中,编导王玫从女性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的现实着手,于是她删去了鲁贵及大海这两个角色,直接突出繁漪,周萍,周冲,四凤,周朴园,侍萍这六个主要人物,使整个舞剧以三个女人的情感为主线,用繁漪与周萍,四凤与周萍,四凤与周冲,繁漪与侍萍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而在舞剧《雷和雨》中则被分为窒息,闪电,挣扎,破灭,解脱,宿愿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把繁漪的痛苦和毁灭展示出来,但与四幕悲剧《雷雨》不同的是王玫在《雷和雨》的结尾做了大胆的创新:所有的人物来到天堂.那里宁静,祥和,没有情感纠葛,没有世俗纷争,一切都是美好的.一个舞剧的成功离不开舞蹈语汇的设计,有时不需要过多复杂的动作或是技巧,反而只是那些”小动作”更能打动人心.这就是《雷和雨》成功的原因了.而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舞剧《雷和雨》是如何从动作设计来表达女性主义思想的.首先要阐述的是舞剧《雷和雨》的开篇,因为舞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从这里开始了.舞剧一开始呈现给观众的是六位主角坐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目光呆滞,这个房间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出奇的静,而这种静有一种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十分压抑. 在这种压力下,四凤开始抓自己的腿,周萍把双手压住膝盖,青筋爆出,繁漪胸部逐渐起伏.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呼吸速度越来越快,呼吸声越来越粗,他们的双手不停的在腿上摩擦,最后,随着一声雷响,繁漪举起药盅用力砸到地上.在这长达四分钟的序幕里没有一个动作,但却清楚的表达了雷雨前得沉重.为后面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埋下伏笔.舞剧《雷和雨》的开篇选择了用繁漪拒绝喝药而摔碗的动作作为起点.就摔碗这个动作而言,便反映了繁漪开始反抗束缚,这种反抗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弓1起的反应.这种反应使繁漪走上”女性主义道路”,也就是这种反抗使整个舞剧得以戏剧性地展开.其次,繁漪和周萍的第一段双人舞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第一段双人舞主要讲的是周萍对繁漪的猛烈追求.这一段舞蹈是疯狂的,充满诱惑的.双人舞以周萍猛烈的追求繁漪开始,周萍不断的拉繁漪的手,一个简单的拉手动作,却反复了十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用力,一次比一次热情,而成熟高贵的繁漪一直用欲拒还迎的方式对待周萍,直到最后繁漪终于抵挡不住周萍的热情攻势,繁漪对周萍的连续三个拥抱,表明她经过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奋战过后,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周萍在一起,并准备好了与当时封建现状为敌,为了爱情而战,她鼓起勇气开始享受爱情带给她的快感.繁漪的”女性主义”便从这里开始萌芽了.尊譬论平面设计中的文字造型口何杉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四川成都610041)一,引言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文字,是被公众认可和识别的视觉符号.文字起源于人类最早期的生存活动. 各国的语言文字是代表各个国家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不仅仅可以最准确快捷的传达信息,并且美观的文字符号在设计作品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分割,连接,美化布局等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利用各种文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好的字体设计能够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度,赋予作品更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势必先要深入的了解分析来获知各种不同文字的特性,内涵,背景,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方可达到对它们运用自如,运用熨帖合宜的文字可以为设计作品信息的传达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实物,符号,图画,这些都是文字最早的雏形.是人类最早的文字创意.其实文字的本身就是创意.无论古今.无论东方或西方,细细品味会发现,每一个文字符号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自己独特的美.二,东方文字1,汉字在古代汉语中,”文”字通”纹”.这说明汉字文字(字体)本身也就是具有一定外形,有其特定的涵义的图形纹样~一尤其是中文汉字.汉字中形声字居绝大多数,它在保留象形文字表意作用的同时还有表音的作用,其内涵及代表的意义绝非只代表读音的26个拉丁可企及的.汉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象形文字.今天我们所见所用的汉字,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变革和演变而来的.2,其他东方文字西亚文字主要以阿拉伯字母为主,它的字形主要特点是有大量的上行与下行符号,并具有非常精致的图案装饰——正如大部分东方文字体系的字形具有图案性质的特性,书法艺术完美.东亚地区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吧,文字多受汉字影响较深.在朝鲜和日本,最初汉字是用来表述汉语的,后来才逐步引用到本国的文字体系中,文字借鉴了大量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偏旁等等,也仍然具有方块字的特点. 三,西方文字1,拉丁字母大部分的西方文字如英,德,法,意等国的文字创造都是在拉丁文字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文字和腓尼基文字,最后它继承了希腊字母体系中的一个变种,才发展成为今天的拉丁字母.作为表音文字体系的拉丁字母,由于它的结构简练,绘写方便,加之又是国际通用字母所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字尽管音形兼备,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并且背景内涵丰富,在视觉识别上给非汉语文化圈的其他民族带来种种释读书写上的困难,因此即使是中国的企业在其形象识别系统中使用的视觉传达元素大多以拉丁字母为主,或附有拉丁文字标识.四,文字造型概述1,文字造型原则作为视觉传达的三要素——文字,图形和色彩——之一,文字的造型除了要实现自身的功能和特性.同时还要促进整个设再来,同样也是繁漪与周萍的双人舞,而这里的双人舞主要表达的是繁漪已经知道了周萍已经爱上了四凤.并决心与自己分手.她不断的摇头,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当她真正面对周萍时,她没有勇气质问诘难,而是一再的哀告乞怜,祈求周萍回到他身边.在这段双人舞中,繁漪不断的牵住周萍的手,不断抱住周萍,不断的拦住周萍找四凤的去路,在繁漪不断的追逐的身体述说中,相对应的却是周萍僵硬的身体和冷漠的拒绝,这里矛盾的情感状态达到极点,繁漪的身体像狗一样匍匐爬行在周萍的脚下,体现了繁漪内心极端的痛苦和即将被抛弃的恐惧和焦虑,同时也表达了女人在爱情争夺战中尊严的丧失.虽然繁漪最后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也没有让世人所接受,更没有战胜封建社会给女性带来的束缚,但是她的抗争她的努力表现了她想摆脱压迫的决心和向往自由的勇气.她自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这一刻得到了升腾.从《雷和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女性主义思想带给舞蹈的影响,它从本质上改变了舞蹈的观点,用女性主义思维和视点看世界,使得创作者们有意识地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开拓了思维的另一个空间.相信女性主义思想会逐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女性的情感也在舞蹈艺术中得到释放,这是一种促进舞蹈艺术发展与进步的积极趋势.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女性主义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男性思想对舞蹈艺术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把握好女性主义思想在舞蹈艺术中发展的”度”,使舞蹈艺术得到健康的发展,继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参考文献】[1][美]贝尔?胡克斯.激情的政治[M].金城出版社,2008,(5).[2]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3]汤旭梅.舞剧《雷和雨》对《雷雨》的解构与创生U].北京舞蹈学院2007,(3).[4]钟瑛.浅谈现代舞舞剧《雷和雨》的现代精神LJ].北京舞蹈学院,2006,(1).《大江周刊?论:h~}2012年3月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词大全】
舞剧《雷和雨》是根据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改变的。

我中学的时候就读过曹禺先生的《雷雨》,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剧本,因为我看戏剧是很喜欢戏剧中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在《雷雨》中尤为突出。

当然这种冲突在现代舞剧《雷和雨》中的体现得更加彻底。

首先现代舞剧《雷和雨》一开场的时候很明确地交代了人物的身份,他们分别是周朴园、周冲、周萍、蘩漪、鲁侍萍、四凤六个人。

然后他们各就各位在舞台上坐下来,通过音乐进入舞台状态,也让观众安静下来进入观剧状态,刚开始时的音乐舒缓,后来慢慢音乐进入紧张阶段,听上去音乐逐渐有些恐怖。

整个音乐大约有三四分钟,但是作为观众感觉却很漫长,这是因为音乐让人不由自主进入了状态。

通过台上的各个人物在静态当中的一些动作表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的情感挣扎。

比如四凤抓紧的手,蘩漪奇怪的反应,正是表现她内心的一种纠结与挣扎。

打破这种静态平静的是一个侍童端着一碗药出现后,蘩漪将药碗打翻,于是进入动态。

这个场景在文学文本中是周朴园要蘩漪喝药,蘩漪拒绝,于是周朴园就让周冲跪下来劝蘩漪喝药。

这种状态表现了蘩漪在周家所受到的精神上的压抑,这样她和周萍之间所产生的感情也就不会让观众产生突兀的感觉。

其次,是《雷和雨》中的各个人物的出场,文学是靠语言文字打动读者的,而舞蹈是靠舞蹈者的肢体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让观众通过视觉上的观感来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

周朴园和周冲的一个托举动作交代了他们的父子关系,周朴园和周萍的动作交代了他们的父子关系,周萍和蘩漪动作中有亲密的接触也交代了他们之间的情人关系,蘩漪和周冲的母女关系,周萍和四凤之间也有一些亲昵的接触也交代出了他们之间的情人关系。

周冲对四凤的追逐说明了周冲在对四凤的爱恋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而刚开始周萍对蘩漪的追逐也说明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周萍在这段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

但是到后来,换成了蘩漪追逐周萍,这说明后来蘩漪在这段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

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化为语言交代清楚了他们的关系,这是我第一次看舞台剧,也是第一次尝试着去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东西。

舞蹈所表达的东西能够通过寥寥几个动作就能展现人物的性格、身份,人物关系,这是文学说不能做到的。

所以每一种艺术都有它所独有的美,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场舞蹈的冲突点,这种冲突能让人投入进去,感受人物命运的离合变迁。

再次,《雷和雨》这出舞蹈交代了每个人的身份和各个人物的关系之后,就展开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他们发现每个人的秘密的时候,这个大家庭的秘密瞬间暴露在阳光下,这个时候他们背对着围成了一个圆圈,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了一种惊恐万状的表情。

这在舞蹈中应该要表达的是他们知道家族的秘密之后,有了一种心理上的冲击,所以感到惊恐,但是他们同时又害怕这些秘密会被世人知道,所以他们才会背对着围成一个圆圈。

最后,舞剧到了结尾的时候,演员们飞到了以云彩为背景的天国,然后露出了笑容,他们终于从命运的网中解脱出来了。

这样的结局淡化了《雷雨》结局的悲哀。

但是完整看过《雷雨》剧本的人都知道结尾时周朴园老了,守着疯了的鲁侍萍和蘩漪。

虽然那一天的结局是悲剧的,但是我从曹禺先生完整的《雷雨》剧本中读到的却是悲剧中含着希望的。

所以虽然有很多人说舞蹈剧《雷和雨》的结局是个败笔,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其实是符合了曹禺先生的原著《雷雨》的。

《雷和雨》这个现代舞剧让我对现代舞蹈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其实我本来很喜欢看古
典舞蹈表演,也看过舞蹈班的学生的学年表演。

我觉得既然舞蹈既然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它就一定是柔美了比较好看。

但是这场舞剧却让我感到了力量也能表达内心的感情,而且现代舞也不一定就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表演者满地打滚,还有他们抓狂的动作和表情,这些设计的动作和表情也有它深层次的东西和内涵。

只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没有看懂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