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二5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6.6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新高。
这一规模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我国全年的外贸总值,两个月相当于一年。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对2024年外贸数据“开门红”做出如上介绍。
2023年3月26日,国新办就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举行发布会,王令浚介绍,今年1-2月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6.7%,“双增长”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而且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尽管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有基础,有条件,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
商务部前副部长郭婷婷表示,2024年,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郭婷婷表示,2024年中国外贸实现了稳健开局。
前两个月货物进出口6.6万亿元,增长8.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比2023年四季度加快约7个百分点。
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3%、6.7%。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0%,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8.1%、1.6%。
同时,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达到54.6%,成为外贸发展的主力军。
“今年全力实现外贸‘质升量稳’的任务目标,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就是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增长点。
促进外贸产业和供应链创新升级的同时,也深化与贸易伙伴的合作,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郭婷婷对于具体的稳外贸工作提出几点考量。
在深化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方面,郭婷婷表示,商务部将聚焦供应链的全流程,与有意愿的贸易伙伴深化从原材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全链条、系统性合作。
临川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
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边,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
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
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
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
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
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
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
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
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2018届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临川一中2014-2015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命题人:徐国华裴素芳审题人:徐国华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古时期,贡赋一体。
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
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
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
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
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
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
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
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
《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
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
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
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临川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分值:150 分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为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科普在我国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迫切需要构建具有前沿性和科学性的高质量科普体系。
新时代高质量科普的框架体系具有“全周期、多主体、强支撑”的特点,从时间、主体、环境三个维度发力,侧重生态文化、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撑和相关目标实现。
在时间维度上强调终身科普。
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 ·郎格郎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根据科普的分阶段特性,结合终身教育理念,可将终身科普体系概括为三个子系统,即校园科普、社会科普和网络科普。
网络科普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并且逐渐成为主流的一种科普方式,是终身科普体系中最重要、最广泛、最多样的方式。
通过构建终身科普体系,保证公众科普的常态化和终身供给。
在主体维度上,强调跨学科、多主体、广覆盖、融产业的特征。
就多主体特征而言,新时代科普需要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协同运营的体系。
事实上,政府在坚持科普社会公益事业属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他主体在科普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鼓励企业出资建设科技场馆、展厅设施等,在宣传展示企业科技实力和企业文化的同时,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工作。
对于个人主体则要调动行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能动性,鼓励个人在科普领域自由创作、形成影响。
在环境营造上,需全面完善生态体系,营造文化氛围,储备人才队伍,完善成果转化体系。
生态体系上,科普作为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信息的传导,并通过改变人的认识层面,促进科技创新。
文化氛围上,科普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有专家认为,科普在形式上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这也赋予了科普文化活动的属性。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沧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的生命力。
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科学衔接传统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中华文明还处在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生在华夏母亲的摇篮里。
古老中华在文明进化之初期,由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到仓颉造字文化文明的转化,即根植了书法艺术惊人的智慧与灵根。
据唐代张怀灌《书断》记载:仓颉“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独具慧眼撷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这叫作“依类象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为“六书”。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像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递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
继承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首先必须继承先贤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这些是先贤书法艺术智慧的结晶。
只求复写传统的“传统唯美主义"或脱离优秀传统“创新"的“流行主义”对发展书法艺术都是有失偏颇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贤探索的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和创新成果是传统书法的灵魂。
没有创新就没有传统,优秀传统是创新的结晶,创新是传统的发展。
继承传统在于推陈出新。
创新更是渐进中继承,继承中的变革. 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启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则”,至今仍引人入胜。
大篆、小篆、隶书都有其传承与演变的轨迹,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也是创新基础上的继承。
流行书风该如何认识呢?流行是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推进社会文明的结果,流行书风无论从风格还是技法上都是深受社会欢迎的书法艺术极致之法,流行则是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汇合的“贝多芬交响曲”.书法艺术流行数千年无一不与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结下深厚的根源,格调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结绳记事适应人类蒙昧向文明的起步,小篆适应中华一统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华大地迈出了书同文的坚实脚步,隶书、草书都顺应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书写便利以及解放生产力的需要,楷书是数千年书法文化中应用最广与流行最持久的书体,草书是扬弃了汉隶的规矩,追求书写速度,至今的简化汉字无不得益于草书创造性的书写艺术。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