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处室文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处室文件西建大教字(2010)040号关于公布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的通知各院(系):经各院(系)上报,教务处审核,现将我校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公布于后,请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好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保证我校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圆满完成。
附件: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教务处二○一○年六月八日附件: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一、建筑学专业(11人)主任委员:李志民(教授)副主任委员:王军(教授)委员:闫增峰(教授)肖莉(教授)杜高潮(副教授)董芦笛(副教授)李岳岩(副教授)王健麟(副教授)李昊(副教授)周文霞(副教授)李军环(副教授)二、城市规划专业(11人)主任委员:黄明华(教授)副主任委员:周庆华(教授)委员:张沛(教授)刘克成(教授)任云英(教授)惠劼(副教授)段德罡(副教授)刘晖(教授)李祥平(副教授)王翠萍(副教授)陈晓键(教授)三、土木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薛建阳(教授)副主任委员:李晓文(教授)委员:马乐为(副教授)李峰(副教授)王先铁(副教授)李青宁(教授)童申家(教授)韩晓雷(教授)冯志焱(副教授)赵平(教授)杜高潮(副教授)四、交通工程专业(7人)主任委员:王秋平(教授)副主任委员:陈大鹏(副教授)委员:杨秋侠(副教授)邵小东(讲师)李锐(讲师)李聪颖(讲师)王玉萍(讲师)五、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李安桂(教授)副主任委员:刘雄(副教授)委员:王智伟(教授)南晓红(副教授)梁亚红(副研究员)王怡(教授)刘艳峰(教授)樊越胜(副教授)郑庆红(副教授)闫秋会(副教授)党义荣(讲师)六、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黄廷林(教授)副主任委员:张建锋(副教授)委员:段晋明(教授)袁宏林(副教授)高湘(副教授)解岳(副教授)熊家晴(副教授)李志华(副教授)张荔(副教授)王俊萍(讲师)王东英(讲师)七、环境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黄学敏(教授)副主任委员:韩芸(副教授)委员:袁林江(教授)王磊(教授)杨永哲(教授)党小庆(副教授)郭新超(副教授)王怡(副教授)卜龙利(副教授)王旭东(副教授)曹利(讲师)八、环境科学专业(11人)主任委员:石辉(教授)副主任委员:王晓昌(教授)委员:张承中(教授)聂麦茜(教授)郭瑞光(教授)金鹏康(副教授)刘立忠(副教授)吴蔓莉(副教授)张伟(讲师)马驰(讲师)杨毅(讲师)九、工程管理专业(7人)主任委员:李芊(副教授)副主任委员:张涑贤(副教授)委员:兰峰(副教授)郭斌(教授)徐勇戈(教授)刘桦(教授)卢梅(副教授)十、工商管理专业(7人)主任委员:杨茂盛(教授)副主任委员:唐晓灵(副教授)委员:仇国芳(副教授)尚耀华(副教授)刘淑茹(副教授)王莹(副教授)张炜(讲师)十一、会计学专业(5人)主任委员:李荣锦(副教授)副主任委员:李琳(副教授)委员:胡振(副教授)王玉梅(副教授)朱宾梅(副教授)十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5人)主任委员:骆正山(副教授)副主任委员:张志霞(副教授)委员:白晓平(副教授)聂兴信(副教授)张新生(讲师)十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7人)主任委员:占绍文(教授)副主任委员:方永恒(副教授)委员:宋琪(副教授)赵尔奎(副教授)金青梅(讲师)朱瑾(讲师)林凇(讲师)十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7人)主任委员:侯远志(教授)副主任委员:李钊(副教授)委员:全锐(副教授)王舒健(副教授)成喜玲(副教授)赵智龙(副教授)张冰玉(副教授)十五、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肖国庆(教授)委员:薛群虎(教授)何廷树(教授)张耀君(教授)李辉(副教授)许启明(教授)尚建丽(教授)雷西萍(副教授)张军战(副教授)张颖(副教授)伍勇华(副教授)十六、安全工程专业(9人)主任委员:赵江平(副教授)委员:崔晓红(副教授)杨振宏(教授)郭进平(副教授)张遵毅(副教授)景亚杰(讲师)李华(讲师)杨宏刚(讲师)刘冬华(讲师)十七、自动化专业(9人)主任委员:嵇启春(教授)副主任委员:何波(副教授)委员:于军琪(教授)段中兴(教授)赵敏华(副教授)佟威(副教授)刘光辉(副教授)李喆(讲师)孙继武(讲师)十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9人)主任委员:董丽丽(教授)副主任委员:孔月萍(教授)委员:李昌华(教授)刘培奇(副教授)王超学(副教授)边根庆(副教授)张维琪(副教授)赵安军(副教授)祁飞(副教授)十九、通信工程专业(9人)主任委员:王慧琴(教授)副主任委员:王民(副教授)委员:张立材(副教授)刘树君(讲师)花新峰(副教授)王燕妮(讲师)董颖娣(讲师)许捷(讲师)毛力(讲师)二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7人)主任委员:董惠(副教授)副主任委员:刘利(讲师)委员:杨放(副教授)朱晓娟(讲师)杨润玲(讲师)卫铭斐(讲师)贠卫国(教授)二十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7人)主任委员:原思聪(教授)副主任委员:贺利乐(教授)委员:王发展(副教授)张晓钟(副教授)黄会荣(副教授)罗丹(副教授)东亚斌(讲师)二十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5人)主任委员:陆地(副教授)副主任委员:吴晓君(副教授)委员:马松龄(副教授)董建园(副教授)孙伟(讲师)二十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马幼平(教授)副主任委员:邹德宁(教授)委员:华建社(教授)刘环(副教授)张聪慧(副教授)刘明华(讲师)杨程(讲师)王耀宁(讲师)刘晓平(讲师)崔春娟(讲师)刘莹莹(讲师)二十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王快社(教授)副主任委员:庞玉华(教授)委员:杜忠泽(副教授)王伯健(副教授)杨西荣(副教授)王庆娟(副教授)张郑(副教授)王敬忠(讲师)刘世锋(讲师)冯广海(讲师)刘晓燕(讲师)二十五、冶金工程专业(11人)主任委员:张朝晖(教授)副主任委员:袁守谦(教授)杨双平(副教授)委员:赵俊学(教授)马杰(副教授)杨军(教授)李进(副教授)李小明(副教授)巨建涛(高工)马红周(讲师)王超(讲师)二十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1人)主任委员:薛娟琴(教授)副主任委员:张秋利(副教授)周军(副教授)委员:董缘(讲师)田宇红(讲师)于丽华(讲师)唐长斌(讲师)洪涛(讲师)许尼君(讲师)宋永辉(副教授)郭莹娟(讲师)二十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7人)主任委员:杨豪中(教授)副主任委员:王葆华(副教授)委员:吕小辉(讲师)张蔚萍(副教授)岳士俊(讲师)张鸽娟(讲师)徐娅(讲师)二十八、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5人)主任委员:樊海燕(副教授)副主任委员:黄缨(副教授)委员:李明云(副教授)汤雅莉(副教授)韩敏(讲师)二十九、工业设计专业(5人)主任委员:樊超然(教授)副主任委员:赵锋(副教授)委员:张博(讲师)史雷鸣(讲师)王静(讲师)三十、摄影专业(5人)主任委员:宋超(教授)副主任委员:张燕菊(副教授)委员:韩卫东(讲师)赵怀栋(讲师)王洁非(讲师)三十一、雕塑专业(5人)主任委员:蔺宝钢(教授)副主任委员:姜涛(讲师)委员:武真(讲师)田勇(讲师)陈雪华(副教授)三十二、工程力学专业(9人)主任委员:冯仲齐(教授)副主任委员:刘伟(副教授)何芳社(教授)委员:王春玲(教授)朱寅(副教授)刘新东(副教授)李力(副教授)杨耀锋(高工)张为民(副教授)三十三、应用化学专业(11人)主任委员:江元汝(教授)副主任委员:董社英(教授)陈斌(副教授)委员:孟晓荣(副教授)郭育涛(副教授)白光辉(副教授)韩选利(副教授)周元臻(副教授)张良(副教授)张思敬(副教授)杨琴(副教授)三十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7人)主任委员:赵彦晖(教授)副主任委员:任学明(教授)委员:石智(教授)陈清江(副教授)王玉英(副教授)王建国(副教授)王平安(副教授)三十五、英语专业(9人)主任委员:杨延龙(教授)副主任委员:曹勇(教授)委员:肖飚(副教授)张倩(副教授)陆燕(副教授)鲁莉(副教授)刘扬敏(讲师)赵成芳(副教授)周桂芬(助理研究员)三十六、汉语言文学专业(11人)主任委员:韩鲁华(教授)副主任委员:祁嘉华(教授)委员:淡中扬(讲师)许娟莉(副教授)薛敏(副教授)吕刚(副教授)储兆文(副教授)韩蕊(副教授)卢新良(讲师)樊娟(讲师)冯阳(讲师)三十七、法学专业(11人)主任委员:曹勇(教授)副主任委员:李红梅(副教授)委员:杨航征(教授)周一平(副教授)杨粉米(副教授)刘莉(副教授)李芝(讲师)徐艳荣(讲师)翁洁(讲师)单杰(讲师)吴胜利(讲师)三十八、社会体育专业(7人)主任委员:王德炜(教授)副主任委员:由文华(教授)委员:苏仕君(教授)赵煌(副教授)肖勇强(讲师)马斌齐(讲师)贾丽欣(讲师)。
年产25万吨电铜的铜电解精炼车间工艺设计(已处理)

年产25万吨电铜的铜电解精炼车间工艺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25万吨/年电铜的铜电解精炼车间工艺设计院(系): 冶金工程学院专业: 冶金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含主要技术参数)1、查阅有关铜电解精炼技术等方面的文献,写出文献综述;说明设计的任务和目的,铜在国民经济建设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概况。
2、根据给定铜阳极成份,设计年产25万吨电铜的铜电解精炼车间,年工作日360天。
铜阳极成份如下表:元素Cu Au Ag As Sb Ni Bi Pb含量% 99.3 0.062 0.08 0.01 0.011 0.178 0.002 0.032元素Se Te Fe Zn Sn S O 其他含量% 0.042 0.05 0.001 0.003 0.004 0.0015 0.05 0.17353、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论证;按冶炼过程各阶段编制物料平衡表,铜电解精炼冶金计算包括:电解过程金属平衡和物料平衡,净液量的计算,硫酸耗量,电解槽热平衡及蒸汽消耗等;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简图。
5、撰写本科毕业论文。
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完成的工作(含图纸数量)1.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本);2.按学校毕业设计规范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1份;3.绘制工艺流程图 1 张(1#),主要设备简图 2 张(2#);4.翻译相关外文资料 1 篇(约3000字左右)。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的安排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任务日期备注1 毕业实习 3.1~3.14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3.15~3.283 铜电解精炼工艺流程的确定3.29~4.44 详细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5~5.195 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相应图纸 5.20~5.306 检查、完善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准备答辩 5.31~6.11四、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阅读任务(含外文阅读翻译任务)1.阅读有铜电解精炼方面的文献(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3篇);2.主要参考资料:朱祖泽,贺家齐.现代铜冶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罗孝玲,Jules.中国铜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技术经济,2002,12:7-8.于润沧.再议我国铜工业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铜工业工程,2001,17:7-10曹异生.世界铜工业进展及前景展望. 世界有色金属,1997,4:17-21.黄海根,余斌,张绍才.铜工业的近来走势与发展对策探讨.矿产保护与利用,2004,42:8-12.五、审核批准意见教研室主任签(章)25万吨/年电铜的铜电解精炼车间工艺设计专业:冶金工程学生:朱浪涛指导教师:张秋利设计总说明铜电解精炼过程,主要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铜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后以铜离子的形态溶解,而铜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以金属铜的形态析出的过程。
毕业论文: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用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给水2005级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名):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水质工程学》课程内容后必须进行两个课程设计,其中一个就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水质工程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选择和单元构筑物设计计算的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初步具备阅读中英文文献能力、技术和方案比较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能力、应用计算机能力和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1. 主要内容: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方案。
2. 基础资料及设计参数:(1)设计人口:近期设计人口为:(12+班次)×10000人+学号×2000人,排水量标准180L/人.天;远期发展人口(15+班次)×10000人+学号×2000人,排水量标准200L/人.天。
(2)工业废水:该城市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全部经过厂内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33已经达到城市污水管道的纳污能力;近期排水量0.15m/s,远期排水量0.2m/s;时变化系数K =1.2。
h(3)污水性质:COD=400mg/L,BOD/COD=0.5,SS=180mg/L,夏季水温25?,冬季5水温15?,常年平均水温20?。
(4)纳污河流:位于城市南侧自西向东(01班)、东侧自北向南(02班)、北侧3自西向东(03班)、西侧自北向南(04班),流量保证率为95%,流量Q=8m/s,平平均水深H=2m,平均流速V=0.2m/s,平均水温T=15?,溶解氧DO=8mg/L,平平BOD=2.8mg/L,SS=1.0mg/L,河流允许增加悬浮物浓度1.5mg/L,20年一遇洪5 水水位标高412.5m,常水位标高410.3m,城市排污口下游20km处有取水水源点。
2023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2023学位论文工作计划2023学位论文工作计划1根据《关于公布的通知》(西交研[]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
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需报送的电子版材料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需报送的书面材料为:(1)《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2)申请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代表性成果清单及其证明材料代表性成果为申请人攻博期间获得的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并能反映学位论文水平的成果,如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奖励等。
证明材料只提供: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首页复印件;专著封面和版权页复印件;获奖证书或专利证书复印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文件.pdf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文件西建华…2019‟149号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修订)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和教育教学环境,确保课程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结合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考核是客观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的情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面向全院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均应按要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及管理参照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考核方式第三条课程考核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确定的考试或考查方式,按照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教学目标确定考核内容,注重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第四条课程考核应将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考核方式一般分为笔试、机试、口试、答辩、现场技能操作、作品设计等,可采取试卷、设计、论文、报告、实验及专业汇报等形式。
第五条各门课程的期末考核应在结课后2周内进行,也可根据结课时间安排在当学期最后2周考试周进行;体育课的考核安排在课内进行。
补考一般于下学期开学初1周开始,原则上4周内完成。
第六条对于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总评成绩组成和平时成绩评定因素及权重需发生变化时,按以下规定进行:(一)各院(系)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所在教研室审核、教学院长(主任)批准,方可适度调整。
(二)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提出书面申请、所在教研室审核、教学管理部部长批准,方可适度调整。
三考核要求第七条全学期某门课程缺课累计超过课时数1/3(含1/3)的学生,任课教师应取消其考试资格,并在学生成绩登记表中注明“无资格”字样,必须随低年级重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程负责人何廷树
填报日期2012年10月
陕西省教育厅制
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
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5.课程资源
6.课程评价
7.学校政策支持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结合科研项目做好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指导

一
究课题 , 因此科研项 目的系统性、 综合性与难度对 于本科生都是不太适合的, 要想他们直接参与项
目的研究工作 , 除了部分拔尖的学生可以外 , 对于 大多数学生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即使可 以将研究
t esu e tt n vt n DO . h td n i o aea dS n on
翻 九‘ c I ;红 e 肥
;g a u t rd a ̄
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学 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 将创新思维和创新 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 探索 适宜培养创新人才 的实践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是 非常重要的。将实际的科研项 目引入大学生的课 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论文) 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与
d n e 鼬 sa d t h cd1【c aat =
tepoeso a e- in n ∞I h rcs f p r t ga dm p wr i 婶
Ke y w咂凼 : 维 馏 纰 踮c ‘ c
t hee 。 o ci 眦 m e e a v0 bt n we
tel e蒈 lae t h l l u由 幽 J s
t Oc, l eta s  ̄ e nl t c t r a
t nrl i e o o
a dr su e t ote ̄e t crsac i 如y d n t t h ni erhw i f e
.
Whnda n pte is dns e r yu 幻p u et 姗成 mae wi h ct k
关键词 : 本科 生; 毕业论文指导 ; 经验 中圈分类 号: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o o8—7 9 (0 60 一O 0 —0 12 2 o )3 0 5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规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规定学士学位是我国学位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级基础学位,成人高校学士学位反映了学位的水平。
根据成人教育办学特点,为了确保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做如下规定:一、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成人本科毕业生,凡达到“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具体要求如下:1.通过成人本科教育大纲规定的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完成成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其课程学习成绩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达到优良,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通过了陕西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统考和学校组织的有关课程的考核,本着严格控制,择优授予原则授予学士学位。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不得申请学士学位。
1.有严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经教育仍无转变者;2.品行不端,严重违反纪律(包括考试舞弊)和法制,受过拘留或记过及其以上处分者;3.在学期间,学位课程的总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下者;4.在学期间,专科起点本科班累计补考超过两门次或学位课程补考超过一门次者;5.留、降级者;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在良以下者;7.参加省外语统考未通过者;8.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课程考核未通过者;三、授予学士学位的程序1.继续教育学院应向校教务处择优推荐本科毕业生拟授予学士学位的申请者名单,推荐材料包括:①申请者政治思想表现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总表③学士学位申请者基本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④申请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报名表(一式二份)⑤本专业教学计划2.学校教务处对上述材料认真审核,并组织申报者参加省学位办外语统考;确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名单,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报省学位办批准后发放学士学位证书。
各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情况(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五门):《工程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管理专业(五门)《工程数学》、《建筑结构》、《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处室文件西建大教字(2009)002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一、总则第1条为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下列要求:(1)知识方面: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理论与知识;(2)能力方面:能够有效获取和加工资料,查阅和正确应用参考文献,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和政策;掌握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能,具有设计计算、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设计图表绘制的初步能力,研究或开发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研究报告撰写的初步能力,或者艺术作品设计、加工、制作及艺术作品创作报告撰写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当前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方面的主要软件;(3)素质方面: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具有相应的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第3条院(系)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原则,结合院(系)专业教育的条件和特点,制定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细则(包括各类制式表格),对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出更具体或更严格的规定,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4条全国高等教育各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毕业设计(论文)有较本办法更严格的建议时,院(系)宜在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细则时参照执行。
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任务书第5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包括下列四类:(1)设计类:如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系统设计方面的题目;(2)研究类:如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题目;(3)开发类:如软件开发、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4)创作类:如艺术创作方面的题目。
第6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确切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采用宽泛、笼统的题目;题目字数不宜过长,一般不得超过25字。
第7条对于每个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均应制定相应的任务书,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需提交的成果及形式,并提供必要的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所依据的基本资料以及学生获取资料、查阅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
第8条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所用的理论和知识能够涵盖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
工科专业的学生原则上应做设计类题目;(2)适应工程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对于设计类题目,其内容更新的周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对于研究类、开发类、创作类题目,其内容更新的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3)保证学生在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性训练,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要求;(4)难度适当,能够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积极的努力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
第9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应对学生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的内容和需提交的成果及形式提出明确的要求,且对每位学生的要求应有必要的差别,保证每位学生在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10条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对于设计类题目,应要求学生提交设计说明书和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表;对于研究类题目,应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对于开发类、创作类题目,应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和相应的软件、产品或作品等。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应制定具体的进度计划,并按2~4个阶段提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进度方面的阶段性要求,并以此作为学生阶段考核的目标。
第11条院(系)应根据专业教育特点,规定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基本格式,并采用16开(184mm×260mm)的页面和学校规定的封面格式,报教务处备案。
三、教学任务的安排和落实第12条院(系)应在第七学期(四年制专业)或第九学期(五年制专业)成立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和落实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并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将院(系)批准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汇总表”报教务处备案。
第13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任务书应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论证、编写和审核。
学生也可自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但应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请,明确设计、研究、开发或创作的目的、内容、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和拟提交的成果及形式,其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任务书应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论证、编写和审核。
第14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起草人应填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申报表”,连同任务书一并提交教研室审核和院(系)审批。
第15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1)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应具有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等中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工作经历,熟悉所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要求;(3)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指导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第16条初级职称以及没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经历的人员,可与其他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协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以积累指导经验。
第17条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
同一专业的指导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30%。
第18条院(系)应对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人数进行审核,确定和下达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上应有指导教师和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的签名。
第19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汇总表”中的内容经院(系)批准和教务处备案后,不得随意更改。
如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或学生的学习任务,应填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变更审批表”,经主管教学院长(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属有效。
四、对学生的要求第20条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的毕业资格预审。
毕业资格预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第二周之前。
第21条除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外,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还应遵守下列规定:(1)按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2)如需请假,应按照学校相关文件的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收假后,应及时到院(系)管理部门销假。
凡超时不销假者,其超时部分以缺席论处;(3)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学校、院(系)、指导教师的检查和考核;(4)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严禁弄虚作假和抄袭他人成果;(5)按要求整理和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和其他相关材料;(6)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严禁违规使用和操作仪器设备;(7)爱护公共设施,爱惜和保管好借阅的资料,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
第22条凡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指导教师报告和主管教学院长(主任)批准,可取消其继续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不及格计。
(1)缺席累计时间超过两周者(五个工作日计为一周)。
(2)实际进度迟于进度要求两周以上者。
第23条凡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开始之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指导教师报告和主管教学院长(主任)批准,可取消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不及格计。
(1)未能在答辩前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者。
(2)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不及格者。
(3)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不及格者。
第24条对于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果雷同的学生,应严格按学校相关文件的规定处理,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不及格计。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第25条指导教师应对所承担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及所有相关的教学活动负责,并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方面的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26条除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外,指导教师还应履行下列职责:(1)参与论证和编写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任务书,并接受教研室、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任务书的审核;(2)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每周指导和答疑的次数不应少于3次;(3)严格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对考勤结果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提出警告;(4)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成果及时进行检查和考核,按要求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5)及时向所在院(系)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发生的有关事项。
对于拟取消继续参加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和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的学生,应及时填写相关的手续执行单,向所在院(系)报告;(6)在答辩之前就答辩事项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答辩的程序、要求及其它相关事项。
六、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要求第27条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应包括下列各部分:(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3)设计总说明(设计类题目)或摘要(研究类、开发类、创作类题目);(4)英文设计总说明或英文摘要;(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
第28条设计说明书的总字数,以计算、分析为主时不得少于1万字,以制图为主时不得少于0.5万字。
毕业论文的总字数,对于自然科学基础、应用研究类题目,不得少于1.5万字;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类题目,非外语专业不得少于1.2万字,外语专业不得少于6000个外文单词;对于开发类题目,不得少于1.5万字;对于创作类题目,不得少于0.5万字。
第29条设计总说明和摘要的字数一般不得少于300字。
中、英文设计总说明和摘要后均应列出3~5个关键词。
第30条对于设计类题目,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8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得少于2篇;对于研究类、开发类、创作类题目,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2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篇。
院(系)可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对外文参考文献的查阅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如要求学生翻译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或要求学生写作外文参考文献的阅读心得等。
第31条附录应为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工程软件计算的结果、调查统计资料等成果性的内容,不得为文献摘录等其他参考性的内容。
第32条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第33条设计图纸的绘制应符合现行国家制图标准的规定,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工程设计、产品设计的结果,且原则上手工绘制的2号及以上的图纸不应少于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