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实验设计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_2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2.掌握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Q值的影响。
3.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调测小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状态。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与偏置及回路并联电阻的关系。
3.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与谐振回路的关系。
4.调测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5.观察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三、基本原理:说明回路谐振电阻对通频带的影响。
四、实验说明本实验使用高频小信号放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单元以及信号源和频率计。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机接收端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
其实验单元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图该电路由晶体管VT7、选频回路CP2二部分组成。
它不仅对高频小信号放大,而且还有一定的选频作用。
本实验中输入信号的频率fs=10MHz。
R67、R68和射极电阻决定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
拨码开关S7改变回路并联电阻,即改变回路Q值,从而改变放大器的增益和通频带。
拨码开关S8改变射极电阻,从而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9014是常用的NPN型小功率三极管。
把显示文字的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向下,则三个引脚从左到右依次为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
信号源和频率计位于实验箱左侧的小电路板上。
信号源采用三端振荡电路,其产生的振荡信号频率范围在6~16MHz之间,由C6进行调节;VR1用于调节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VR2用于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
频率计是一个自适应的频率计,由两个发光二极管指示当前的档位:上面的灯亮时表示数码管显示信号频率为MHz,下面的灯亮时表示数码管显示信号频率为KHz。
五、实验步骤熟悉实验板电路和各元件的作用,正确接通实验箱电源。
1.静态测量将开关S8的2,3,4分别置于“ON”,测量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将短路插座J27断开,用直流电流表接在J27C.DL两端,记录对应Ic值,计算并填入表1-1。
高频电子线路_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和高频功放_实验报告

1-3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 .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4.熟悉放大器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5.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 . 实验内容1.采用点测法测量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2.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信号幅度,并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3.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4.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动态范围;5.观察集电极负载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三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实验箱主板上插装好无线接收与小信号放大模块,插好鼠标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
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
点测法采用示波器进行测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1)扫频法,即用扫频仪直接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利用本实验箱上的扫频仪测试的方法是: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扫频仪,将显示屏下方的高频信号源(此时为扫频信号源)接入小信号放大的输入端(1P1), 将显示屏下方的“扫频仪”与小信号放大的输出(1P8) 相连。
按动无线接收与小信号放大模块上的编码器(1SS1),选择1K2指示灯闪亮,并旋转编码器(1SS1) 使1K2指示灯长亮,此时小信号放大为单调谐。
显示屏上显示的曲线即为单调谐幅频特性曲线,调整1W1、1W2曲线会有变化。
用扫频仪测出的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图1-5 扫频仪测量的幅频特性(2)点测法,其步骤如下:① 通过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小信号调谐放大电路实验”,通过选择“小信号调谐放大”后,显示屏上显示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原理电路图。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为:带宽:8.0*0.7=5.6Bw1=6.6-6.1=0.5MHz2、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运用上步点测法测出接通与不接通1R3的幅频特性曲线。
既令2K1置“on”,重复测量并与上步图表中数据作比较。
f/MHz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U/mV 1.7 1.9 2.0 2.4 2.6 3.2 3.6 4.0 5.2 5.6 5.6 5.2 4.4 3.8 3.2 2.6 2.4 2.0幅频特性曲线为:5.6*0.7=3.92;Bw2=6.65-6.1=0.55MHz3、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保持输入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K2往上拨,接通2C6(80P),2K1置off。
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6.3MHZ(用频率计测量),幅度300mv,然后用铆孔线接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IN)。
2K03往下拨,使高频信号送入放大器输入端。
示波器CH1接2TP01,示波器CH2接放大器的输出(2TP02)端。
反复调整2C04、2C11使双调谐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按照下表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3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放大器的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
f/MHz 4.8 5.0 5.2 5.4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U/mV 0.8 1.4 2.6 4.2 8.0 8.8 8.0 8.0 8.0 8.2 8.4 6.4 4.8 3.2 2.0 1.8 1.4 1.2 幅频特性曲线:8*0.7=5.6V;Bw3=6.55-5.5-1.05MHz4、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2K1置off,2K2置单调谐,接通2C6.高频信号源输出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IN),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幅度为100mV。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高频电路实验箱,示波器,扫频仪的使用。
2.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3.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幅频特性测试分析方法。
4.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二、实验条件,设备,器材高频电路实验箱,示波器,扫频仪三、实验原理(包括电路原理图),实验方案与手段1、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高频信号放大器工作频率高,但带宽相对工作频率却很窄。
按器件分:BJT、FET、集成电路(IC);按带宽分:窄带、宽带;按电路形式分:单级、多级;按负载性质分:谐振、非谐振。
晶体管集电极负载通常是一个由LC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
由于LC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理论上可以分析,并联谐振在谐振频率处呈现纯阻,并达到最大值,即放大器在回路谐振频率上将具有最大的电压增益。
若偏离谐振频率,输出增益减小。
调谐放大器不仅具有对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作用,同时一也起着滤波和选频的作用。
单调谐放大器电路原理图2、双调谐放大器电路原理图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具有频带宽、选择性好的优点,并能较好地解决增益与通频带之间的矛盾,从而在通信接收设备中广泛应用。
在双调谐放大器中,被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互感耦合回路加到下级放大器的输入端,若耦合回路初、次级本身的损耗很小,则均可被忽略。
电压增益为通频带为弱耦合时,谐振曲线为单峰;为强耦合时,谐振曲线出现双峰;临界耦合时,双调谐放大其的通频带BW四、实验内容,操作步骤1、单频率谐振的调整断电状态下,按如下框图进行连线:用示波器观测TP3,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出幅度为200mV、频率为10.7MHz正弦波信号。
顺时针调节W1到底,用示波器观测TP1,调节中周,使TP1幅度最大且波形稳定不失真。
2、动态测试保持输入信号频率不变,调节信号源模块的幅度旋钮"RF幅度",改变输入信号TP3的幅度。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频⼩信号调谐放⼤器实验报告⾼频⼩信号调谐放⼤器实验报告⼀、实验⽬的1、熟悉单级⼩信号调谐放⼤器的⼯作原理和设计⽅法2、熟悉并联调谐回路两端并联电阻RL对于频率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回路品质因数,回路通频带以及选择性之间的关系3、理解放⼤器的传输特性,了解放⼤器电压传输曲线Vom-Vim在谐振点的测量⽅法,并了解Ic对于传输特性曲线的影响⼆、实验原理⾼频⼩信号单调谐放⼤器上图为晶体管共发射极⾼频单级⼩信号单调谐放⼤器,它不仅可以放⼤⾼频信号⽽且还具有⼀定的选频作⽤,此电路采⽤LC 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
Cb为输⼊耦合电容,滤除直流信号,Rb1,Rb2,Re提供静态⼯作点,使其⼯作在放⼤区Ce是Re的旁路电容,LC构成并联谐振回路。
RL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影响了回路的品质因数,增益带宽。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电路图:(2)静态测量短接JP2_A的3_4,选择发射结电阻Re_A = 1K,断开JP_A,使RLA不连⼊电路,车辆VBQ,VEQ,VCQ。
静态⼯作点测量静态⼯作点VBQ(V) VEQ(V) VCQ(V)实际测量值 1.90 1.20 12.06(3)动态研究1、电路连接选取RLA = 10k,Re_A=1K,将⾼频信号发⽣器Vpp设置为100mV,频率为10.7MHz,接⼊电路输⼊J1_A⽰波器探头,连接J2_A,观察2、调节电路调节CT1_A的值,当电压幅度最⼤时,转去调节⾼频⼩信号发⽣器,直⾄⽰波器显⽰输出幅值最⼤,记下f0为谐振频率3、数据测量选择RL=10k,⾼频信号发⽣器调节f0,Re_A=2K,调节输⼊电压Vi从20mV--820mV,逐点记录并填表(4)数据处理频率和相应输出电压值频率与相应的输出电压值f(MHz) 7.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Vo(V)RL_A= 10K Ω 0.78 0.93 1.07 1.22 1.51 1.91 2.46 3.33 4.08RL_A= 2K Ω 0.655 0.724 0.792 0.892 0.989 1.104 1.206 1.297 1.35 RL_A= 470Ω0.370.378 0.390.398 0.406 0.410.414 0.418 0.41f(MHz) 9.79.910.110.310.510.710.911.1Vo(V)RL_A= 10K Ω 3.68 2.84 2.2 1.77 1.45 1.3 1.1 0.98 RL_A= 2K Ω 1.4 1.351.281.19 1.11 1.01 0.95 0.88 RL_A= 470Ω0.422 0.418 0.410.40.40.390.40.3900.511.522.533.544.57.588.599.51010.51111.5频率与相应的输出电压值RL_A=10KRL_A=2KRL_A=0.47K输⼊电压和相应输出电压值输⼊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压值Vi(mV) 20 70 120 170 220 270 320 370 420Vo(V)RL_A= 10K Ω 0.579 1.71 2.35 2.71 2.93 3.13 3.26 3.4 3.55 RL_A= 10K Ω 1.2 3.3 4.5 5.1 5.5 5.9 6.16.46.6 RL_A= 10K Ω2.01 5.89 8.01 9.13 9.86 10.4 10.94 11.5 11.8Vi(mV) 470520 570 620 670 720 770 820Vo(V)Re_A= 2K Ω 3.67 3.78 3.9 4.01 4.11 4.25 4.34 4.46 Re_A= 1K Ω 6.9 7.2 7.4 7.6 7.8 8 8.2 8.4 RL_A= 510Ω12.112.312.612.812.912.912.913.0四、课后思考题1、引起⼩信号谐振放⼤器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集电极内部反馈电容,使输出电压反馈到输⼊端如果实验中出现⾃激现象,消除的⽅法:A 、中和法B 、失配法024*********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输⼊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压值Re_A=2KRe_A=1KRe_A=0.51K2、负载电阻和三极管β值负载电阻RL增加时电压增益减⼩通频带增⼤。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
实验报告
14044012 孙胤邦
14级电子一班
一、实验表格及图像
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
如图所示(纵坐标为幅值mV,横坐标为频率MHZ)单调谐的峰值为8.08mV,下降到0.707倍时的值为5.71mv。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压幅值
如图所示(纵坐标为幅值mV,横坐标为频率MHZ)双调谐的峰值为7.40mV 和7.40mv,下降到0.707倍时的值为5.23mV和5.23mV。
这样看来,单调谐放大器优点是电路简单,缺点是通频带窄、选择性差、增益低。
双调谐放大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较宽的通频带。
而且由图可以看出双调谐的选择性明显优于单调谐放大器。
三、(纵坐标为输出电压V,横坐标为输入电压mV)。
当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输出的波形会失真,和输入波形不再一模一样。
二、实验结论及感想
这是这一学期的第一次高频实验,通过低频放大的和高频所学内容,使我更真切地了解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和双级单调谐放大电路的原理,更是巩固了通电理论课上学到的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验中测试了各组数据,验证了理论知识。
当然了,通过在实验室调试各种高频仪器,我基本上学会了使用高频中的扫频仪、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和信号源,以及消除自激的方法。
总体说来,本次实验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让我对高频电路有了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习通信电子电路的兴趣。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电路,了解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验证理论知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信号发生器。
2. 示波器。
3. 电压表。
4. 电流表。
5. 电阻箱。
6. 电容箱。
7. 电感箱。
8. 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一种能够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
其主要由电容、电感和晶体管等器件组成。
在电路中,通过调节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接线的正确性。
2.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3. 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调节电路的共振频率,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路的增益、带宽等特性参数。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成功调节了电路的共振频率,观察到输出波形的变化。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了电路的增益、带宽等特性参数,并与理论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电路的增益、带宽等特性参数,并与理论数值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了调谐放大器的实际应用技巧。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证明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张三,XX出版社,2010年。
2. 《电子电路实验指导》,李四,XX出版社,2015年。
以上为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使用注意事项一、所有的地均连通,但做实验时示波器探头地地线就近接地。
二、在进行信号连接时,应优先选择较短地信号连接线。
三、所提供地两只无感批,窄口用于调磁心为细地中周,宽口用于调磁心为粗地中周和可调电容。
四、调中周磁心时,应将无感批垂直放置,旋转无感批时不应用力过猛。
五、用手旋转电位器时,用力应均匀。
六、单元直流供电开关,只在所在单元工作时才打开,以免各实验单元之间互相影响。
七、为避免频率计对示波器观察波形时产生干扰,应尽量避免两者同时挂在信号的输入(输出)端。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谐振回路的调试,对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①BT-3(G)型频率特性测试仪(选项)一台②20MHz模拟模拟示波器一台③数字万用表一块④调试工具一套三、实验内容(实验中用到BT-3和频谱仪的地方选做)按照所附电路原理图G6,先调静态工作点,然后再调整谐振回路。
1、按照所附电路原理图G6,按下开关KAl,接通12V电源,此时LEDAl点亮。
2、调整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在不加输入信号(即u i=0),将测试点TTAl接地,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20V档)测量三极管QAl 射极的电压(即测P6与G 两焊点之间的电压,见实验箱表面整机元件分布)调整可调电阻W A1,使u EQ =2.25V (即使I E =1.5mA )根据此电路计算此时的I E ,u EQ , u BQ ,及u CEQ 的值。
3、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它谐振在10.7MHz方法是用BT-3频率特性测试仪的扫频电压输出端和检波探头,分别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TTAl 及测试端TTA2,通过调节y 轴,放大器的“增益”旋钮和“输出衰减”旋钮于合适位置,调节中心频率刻度盘,使荧光屏上显示出放大器的“幅频谐振特性曲线”,根据频标指示用绝缘起子慢慢旋动变压器的磁芯,使中心频率f 0=10.7MHz 所对应的幅值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d p o i n t me a s ur i n g me t ho d t o me a s u r e a mpl i ud t e — f r e q u e nc y c u r v e ,o b s e r v e t h e i n lu f e n c e o f he t c o l l e c t o r l o a d o n t h e a mp l i ud t e — f r e q ue nc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c a l c ul a t e t h e ma n i g ic f a t i o n a n d o bs e ve r i t s d yn a mi c r a ng e . The t e s t d a t a i n t h e e x pe r i me n t v e r i f y a nd c o ns o l i d a t e t h e r e l e va n t
Ye Ch u nq i n g
T i a n j i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 3 0 0 3 8 7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r e s e a r c h d e s i g n s t he e x pe r i me n t o f hi g h re f q u e n c y s ma l l s i n a g l s i ng l e t u ne d a mpl i ie f r ,wh i c h us e s re f q ue nc y— s we e p me t h o d
SSN1 6 72 — 1 4 38
CN1 1 — 49 9 4 / T
中国 观代教有 装 备
2 0 总 1 4 第 年 2 第 0 7 2 期 3 期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实验设计
叶春青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 0 0 3 8 7
摘 要 :研 究了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实验 ,采用扫 频法和点测法分别测量 幅频特 性 曲线,观察 了集 电极负载对幅频特 性 的影 响,计 算了放大倍数并观察其动态 范围,在 实验 中测试各组数据 ,验证 并巩 固了调谐放大器 电压增益 、通频带 、选
k no wl e d ge a n d c a l c ul a t i o n me hod t of t u ne d a mpl i ie f r vo l t a ge g a i n, p a s s b a n d ,s e l e c t i v e . The r e s e a r c h l a y s a f o u nd a t i on f o r f ur t h e r g r a s p t h e
放 大 的放 大器 。
不 同 ,分 为 共 基 极 、共 发 射 极和 共 集 电 极 调谐 放 大器
等 ,本设计 以共发射极单调谐放大器为例 ,其原理 电
路 如 图2 所示 。
的主 要电路 ,作用是放大信道 中的高频小信号 。高频
小信 号 的 电压 一 般 为微 伏 至 毫 伏 数 量 级 ,放 大 这 种信
高 频放 大器 的 中心频 率一般 为几百 千赫 兹到 几 百兆赫 兹,所需通过 的频率 范围( 频 带) a n 中心频 率相 比往往是很小 的,或者只工作于某一频率,有 用信 号 往往与干扰信号混杂 ,我们希望将有用的信 号放 大,
把 干 扰 信 号 抑 制 掉 ,高 频 小 信 号 调 谐放 大 器便 是这 样
高频 电子线路是一 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基 础 课 程 , 随着 现 代 通 信 技 术 和 无 线 电 技 术 的 发展 ,
该课程 的教学 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更新。高频 小信 号 单调谐放大 及 其 增 益 、通 频 带 、选 择 性 要 求 和 工 作 稳 定 等指 标 。
一
图1 调 谐放 大器的 频率特 性
1 单 调 谐 放 大 器 工 作 原 理
高 频 小 信 号 调 谐 放 大 器 按 照 晶体 管 的 连 接 方 式
种 选 频 放 大 器 , 即有 选 择 地 对 某 一 频 率 的信 号进 行 高 频 小 信 号 调 谐 放 大 器 是 构 成 无 线 电通 信 设 备
wo r ki n g pr i n c i pl e o f h i g h re f q u e n c y s ma l l s i g na l a me d a m pl i ie f r . Ke y wor d s : h i g h f r e q ue nc y; s ma l l s i g na l ; s i n gl e une t d a mp l i ie f r
择 性 等 相 关 知 识 和 计 算 方 法 。为 进 一 步 掌 握 高 频 小信 号 调 谐放 大器 的工 作 原理 奠 定 了基 础 。 关 键 词 :高 频 ;小 信 号 ;单 调 谐 放 大 器
Ex p e r i me n t De s i g n f o r Hi g h F r e q u e n c y S ma l l S i g n a l S i n g l e T u n e d Amp l i i f 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