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地无银三百两》有感_六年级作文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3篇)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3篇)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1《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张三的人赚了三百两银子。
他想把银子藏起来,可又不知藏在哪里才好。
张三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决定把银子藏到箱子里,箱盖上贴上封条,箱外加上两把大锁。
但是,他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做也不安全,如果小偷搬走箱子,银子也就保不住了。
后来,张三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
他趁着天黑在院内东屋墙下掘了一个坑,把银子用油纸包好埋进坑里。
可是,他心里仍然不踏实,觉得别人会怀疑这地方埋了银子,冥思苦想了好久,才又想出一条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妙计,便将一张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纸条贴到东屋墙上,这样才放心地回屋睡觉了。
张三的秘密被隔壁王二看在眼里。
到了半夜,王二摸到东屋墙下,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带回自己家去了。
王二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笨蛋。
他害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灵机一动,就学着张三的样子,在东屋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隔壁王二不曾偷。
”释义比喻本想隐瞒、掩饰一件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2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
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3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三。
他花了好大努力才攒够三百两银子。
看着自己的银子他十分开心,但也开始忧虑起来:这么多银子万一被人偷走怎么办?他思来想去,想到一个办法。
他拿来一个箱子,将钱装进箱子里,然后埋在屋后的土地里。
然而这样他还是不放心,总担心别人会到这儿来挖,整日吃不好也睡不好。
此地无银三百两读后感

此地无银三百两读后感寓言故事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其中更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网为您编辑整理此地无银三百两读后感,欢迎阅读。
此地无银三百两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主要讲了张三把银子埋在后院,他自作聪明,居然在墙壁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就因为张三自作聪明,才让王二偷去了银子。
王二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也在墙上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不料被抓了个现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对于这个道理我早有感悟。
就在这不久前吧,在一次绘画赛中,我画龙头的时候被两滴墨汁无情地滴在了画纸上,他就这样扼杀了我的作品,我的心一下碎了,为了挽回我的过失,自作聪明的我以为白顔料可以盖住墨汁,可是没想到把墨汁盖住了,却上不了色。
真糟糕!一张画被我弄得一塌糊涂,经过我的精心修改,原本得一等奖的作品却只获得了三等奖。
还有一次,我参加数学考试,一道数学题,要设两次未知数x,我就自作聪明,心想:只列一次未知数x就行了,结果被白白地扣了一分,还有一道是解答,我也就自作主张,这样答:南瓜、黄瓜各5元、9元。
其实应该分别答:南瓜5元、黄瓜9元。
又被浪费掉了一分,结果一百分就这样泡汤了。
唉,自作聪明,真是害人不浅!不但我自作聪明,遭了报应,也有人就因为自作聪明而导致最终失败,比如说我好朋友朱棚吧,一次,朱棚和他舅舅打赌,看谁游泳得快,游得快者得五元,犯规加一元。
朱棚游不过他舅舅,就站起来跑,但是效果更不妙,跑得还要慢,最终他舅舅先到,由于自作聪明却犯了规,又输了,反而输了6元。
这就是自食其果。
社会上自作聪明的人有许多许多,也有许多人因自作聪明而失败,大家一定不要自作聪明啊!此地无银三百两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成语故事,非常有趣。
有个叫张三的人,把银子藏在屋后的地下,还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件事被李四看到了。
半夜,李四把银子全偷了,又写了对门李四未曾偷。
我看了哈哈大笑,觉得这两个人可真愚蠢啊!此地无银三百两读后感(三)《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是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它讲了有个人叫张三,他把银子埋到地下藏起来,本来没事呢,结果他怕有事,在这里写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牌子,让别人不知道这有银子。
最新精品作文:此地有银三百两_400字作文-2019年作文

最新精品作文:此地有银三百两_400字作文
大家一定听说过“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成语故事吧?今天,张三的后代——张七还有挖地藏银的习俗。
也许是冤家路窄,王二的后代——王八也继承了祖宗的职业——小偷。
一天,张七正捧着三百两银子发愁:该放在哪儿呢?要是被偷了怎麽办?突然,他灵机一动:何不用挖地藏银的方法埋在后园呢?银子埋好了,他依然不放心,便想立块牌子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可他又转念一想:不行,祖宗就用过这种方法,三百两银子全被偷了。
仔细想来,如果我写“无银”,大家会以为“有银”,那麽我写“有银”,大家就会以为“无银”了,妙哉妙哉!于是,张七后园门口立了块牌子,写上“此地有银三百两”,便放心地去睡大觉去了。
隔壁的王八见张七在园里鬼鬼祟祟,便趁张七睡觉的机会跑到他园里查看,一眼就看到了那块牌子。
王八是个急性子,一看到牌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挖开牌子旁边的土,果然发现了三百两银子,乐呵呵地捧着银子回家了。
等张七知道真相,为时已晚,王八早已带着银子逃之夭夭了。
事后,可怜的张七还在不住地抱怨:“这个王八怎麽这麽机灵啊,竟然识破了我的‘迷魂法’,我不甘心那!”。
2023二年级的读后感怎么写

2023二年级的读后感怎么写二年级的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寓言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这个寓言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张三的人,喜欢自作聪明,他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墙脚下,怕别人偷去,在墙脚下写下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这件事情被他的邻居王二发现了,王二把三百两银子挖了出来带回家,他怕张三怀疑是他偷的银子,就在墙脚处写下了“隔壁王二不曾偷”。
这个寓言故事中的张三和王二都非常愚蠢,他们都是自作聪明,想隐瞒一件事情反而露馅了。
二年级的读后感2马小跳有个像迷一样的“丁克舅舅”。
丁克舅舅总是飘来飘去,四海为家。
他(丁克舅舅)是一个酷得不能再酷的新新人类,喜欢看动画片、卡通书,30岁还没结婚,他把头发染的五颜六色,穿有带洞洞的空调服,衣服上有许多金属拉链和金属片,还是个刷卡族。
我很羡慕马小跳有个这样的舅舅,像个世上最难猜的谜语似的。
我的舅舅也非常好。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我的舅舅。
二年级的读后感3今天,我又读了《给爸爸的吻》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是有个小熊不想上床睡觉,所以不想吻自己的爸爸,熊爸爸说了好多好话,到了最后,小熊还是给了亲爱的爸爸一个吻和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故事呀!父母是多么的爱我们呀!我们也要慢慢懂事,让爸爸妈妈为我们少操心。
二年级的读后感4今天,我把《淘气包马小跳之丁克舅舅》这本书读完了。
还选了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一天,马小跳的丁克舅舅回来了。
他变成了一个新新人类,马小跳和他的'朋友想知道舅舅是怎样过周末的,于是,他们决定去找丁克舅舅让他请吃午饭,舅舅把他们带到餐馆点菜。
其实那些菜就是很普通的菜而已,只是菜名取得都像诗一样动听。
我很喜欢这篇故事,我认为,只要有创意开动脑筋就可以把普通的东西变成美好的令大家喜欢的东西。
二年级的读后感5今天,我读了《给爸爸的吻》这个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熊宝宝不想洗澡,也不想上床,不想给爸爸和妈妈晚安吻,后来在爸爸的劝说下,慢慢吞吞地给了妈妈一个吻,可怎么也不想给爸爸一个吻,就在爸爸离开的时候,熊宝宝突然认识到自己错了,他给了爸爸一个深深的吻和一个大大的拥抱。
《此地无银三百两》读书笔记

《此地无银三百两》读书笔记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名叫张三,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却不知将其藏于何处,于是他将银子埋在后院,并在墙壁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
然而,正是他的这种过度的掩饰行为,让王二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偷走了银子。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有以下几些感悟:
1. 过度的掩饰不能真正帮助自己隐藏秘密。
在故事中,张三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实际上等于是在公开宣布他有三百两银子,这让他的秘密暴露无疑。
2. 聪明反被聪明误。
张三自以为通过写下这句话可以防止别人偷窃,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恰恰引来了盗窃。
这告诉我们,有时候过于聪明反而会变成自己的累赘。
3. 诚实守信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
如果张三能够选择信任他人或者采取更为合理的保管方式,那么他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贪心和聪明反被聪明误而遭受损失。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要试图通过过度的掩饰来隐藏自己的秘密,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以诚待人、以信立身,这样才能避免因小失大。
此地无银三百两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张叔的人,他是个聪明人,但有时也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来。
有一天,张叔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块银子,他高兴地捡了起来,然后对着周围的人说,“我捡到了一块银子,真是好运气啊!”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纷纷表示祝贺,但是也有一些人开始怀疑起了张叔。
这时,一个叫李大嘴的人走了过来,他看着张叔手里的银子,笑着说,“张叔啊,你捡到的这块银子,看起来像是假的。
”张叔听了他的话,心里一惊,他赶紧拿着银子去找人鉴定,结果果然是假的。
张叔感到非常气愤和羞愧,他觉得自己被人耍了,于是决定要找到那个骗他的人,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几天后,张叔在另一个地方又遇到了李大嘴,他立刻上前质问起他,“你为什么要骗我,告诉我这块银子是假的?”李大嘴笑着说,“其实我并没有骗你,我只是觉得你太容易被骗了,所以才想提醒你一下。
”张叔听了他的解释,心里有些明白了,他感慨地说,“原来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我真是太大意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事情并不是看起来的那样,我们要学会多思考,多留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有时候,别人给我们的忠告可能是出于善意,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糊涂而错怪了别人。
同时,也要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面子而不肯认错。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自己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吃亏,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及时觉悟,承认错误,吸取教训,就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用脑去思考,这样才能够少走弯路,走上一条更加明晰的道路。
成语故事素材:此地无银_700字

成语故事素材:此地无银_700字2019-07-09 17:32:53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
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
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
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
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
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
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
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
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王二一切都明白了。
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
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寓言故事的道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寓言故事的道理从前有个人叫王智,他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家里有三百两银子,他藏在家里的地板下。
有一天,他的邻居李明知道了这个秘密。
李明心想,王智是个精明的商人,一定不会把银子留在家里,肯定会把银子搬到别的地方去。
于是,李明等了几天,见王智依旧像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异常行为,他就开始怀疑起王智是不是藏在别的地方。
就在这个时候,王智看着那三百两银子,忽然有了灵感,他决定悄悄地把银子移到别处去。
就在那一天,王智把银子都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李明看到了这一幕,急忙跑去追赶,但是却追不上。
后来,王智得知了李明的图谋,就告诉李明,他藏在地板下的三百两银子只是用来诱惑李明的,真正的银子早就搬到了别的地方。
从此以后,李明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它告诉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表面行为,有时候表面的现象可能会误导我们的判断。
李明对王智的行为进行了片面的解读,认为王智会搬走藏在地板下的银子,但实际上却忽略了王智的另一种可能性。
其次,它也告诉我们,要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牌。
王智藏银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而是为了引诱别人的贪念,以便识破对方的图谋。
最后,它还告诉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秘密,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陷入危险之中。
总的来说,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即要懂得审时度势,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秘密。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自己的稳定和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深藏不露的智慧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此地无银三百两》有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六年级作文读《此地无银三百两》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主要讲了张三把银子埋在后院,他自作聪明,居然在墙壁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就因为张三自作聪明,才让王二偷去了银子。
王二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也在墙上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不料被抓了个现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对于这个道理我早有感悟。
就在这不久前吧,在一次绘画赛中,我画龙头的时候被两滴墨汁无情地滴在了画纸上,他就这样扼杀了我的作品,我的心一下碎了,为了挽回我的过失,自作聪明的我以为白顔料可以盖住墨汁,可是没想到把墨汁盖住了,却上不了色。
真糟糕!一张画被我弄得一塌糊涂,经过我的精心修改,原本得一等奖的作品却只获得了三等奖。
还有一次,我参加数学考试,一道数学题,要设两次未知数x,我就自作聪明,心想:只列一次未知数x就行了,结果被白白地扣了一分,还有一道是解答,我也就自作主张,这样答:“南瓜、黄瓜各5元、9元。
”其实应该分别答:“南瓜5元、黄瓜9元。
”又被浪费掉了一分,结果一百分就这样泡汤了。
唉,自作聪明,真是害人不浅!
不但我自作聪明,遭了报应,也有人就因为自作聪明而导致最终失败,比如说我好朋友朱棚吧,一次,朱棚和他舅舅打赌,看谁游泳得快,游得快者得五元,犯规加一元。
朱棚游不过他舅舅,就站起来跑,但是效果更不妙,跑得还要慢,最终他舅舅先到,由于自作聪明却犯了规,又输了,反而输了6元。
这就是自食其果。
社会上自作聪明的人有许多许多,也有许多人因自作聪明而失败,大家一定不要自作聪明啊!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