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件(15张PPT)

60 75
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2+16= 72
34 +(2 2 )
(56) +( 1 6 )
1
(72 )
56+14+28= 98
56 +(1 4 )
1
( 7 0) +(2 8 )
( 9 8)
3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7 - 38 - 14 =15
.
67
29
- 38 - 14
29
15
13 + 42
55
86 - 55
31
试一试
56+34-20= 70 78-24+39=93
56 + 314
90 -2 0
70
78 -2 4
54
+ 3 19 93
连加连减
1+2+3=6 6- 3- 2=1
加减混合运算
1+2-3=0 6+3-2=7
两者什么关系呢 连加和连减混合起来就是加减混合
某停车场有车位80个,这里已停了45辆小轿车,17辆面包车,还能停 多少辆车?
还可以: 28 3 4 10
+ 21 2 84
连加连减
36+28+17=81
36 +2 8
64 +1 7
81
65-25-21=19
65 -2 5
40 -2 1
19
加减混合
67-25+28=70
67 -2 5
42
42 +2 8
1
70
简便写法
67 -2 5
42 +21 8
70
这就是混合运算
90 - 58 - 30 =2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本教学将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了解混合运算中的加减规律;•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知识前置在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之前,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以下知识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的概念;•运算符号“+”和“-”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3. 教学内容3.1. 连加连加是指在运算中,把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结果的过程。
例如:3 + 4 + 5 + 6 = 18。
下面是一些例题:例题1:计算 1 + 2 + 3 + 4 + 5。
解法:将所有数相加得到 15。
例题2:计算 -1 + 0 + 1 + 2。
解法:将所有数相加得到 2。
3.2. 连减连减是指在运算中,把多个数依次减去得到一个结果的过程。
例如:10 - 2 - 3 - 4 = 1。
下面是一些例题:例题1:计算 10 - 3 - 2 - 1。
解法:将所有数依次减去得到 4。
例题2:计算 -1 - 1 - 2。
解法:将所有数依次减去得到 -4。
3.3.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例如:1 + 2 - 3 + 4 = 4。
下面是一些例题:例题1:计算 3 - 2 - 1 + 4。
解法:3 - 2 - 1 + 4 = 4。
例题2:计算 -1 + 1 - 2 + 2。
解法:-1 + 1 - 2 + 2 = 0。
3.4. 计算顺序计算顺序是指在混合运算中,按照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规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2 + 3) * 5 - 4 = 21。
下面是一些例题:例题1:计算 2 + 3 * 4。
解法:由于乘法优先级高于加法,需要先计算3 * 4 = 12,再加上2,得到14。
例题2:计算 2 * (3 + 4) - 5。
解法:由于括号内的运算优先级最高,需要先计算 3 + 4 = 7,再乘以 2,得到14,最后减去 5,得到 9。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1.口算题
45-20+8= 24+5-9= 67+20-5= 36-30-6= 91-7-70= 47+5+10= 2.计算下面的竖式。
3.竖式计算。
53+14+26 72-18-23
27-3+46 47+8-9
89-41+35 39+57-80
4.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5.写出下面图中算式的结果
6.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应用题
1、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总数前三名的国家是:
中国美国俄罗斯
54枚21枚14枚
(1)中国比美国多几枚?
(2)俄罗斯比中国少几枚?
2、山坡上有36只山羊,跑来了27只,跑来又跑走了15只。
现在山坡上有多少只山羊?
3、商店有97张白纸,上午卖了15张,下午卖了25张,还有多少张?
4、小明、小丽都有30张画片,他们把画片共送给小芳15张。
现在他们共剩下多少张?
5、水果店运来80箱水果。
小明运走了24箱,小华运走了29箱。
还剩多少箱?
6、小猴子有70个桃,分给妈妈25个,分给爸爸24个,小猴还剩多少个?
7、老鸡吃了26条小虫。
小鸟吃了35条虫子,草地上还剩下6条虫子,草地上一共有虫子多少条?
8.把11、22、33、44、55、66、77、88这八个数填入()中,使算式成立。
()-()= 11
()-()= 22
()-()= 33
()-()= 44
9.将2、3、6、7、8、9这六个数字填入□里,使等式成立。
(每个数字只能填一次)
□+□=□□-□=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应的概念和符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内容:1. 连加运算。
(1)概念:将多个数相加,并按顺序表达出它们的和,如:S = a1 + a2 + … + an(2)方法:先将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再将这个中间结果与后面的数相加,直到全部相加完成,得到一个最终结果。
如:S =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2. 连减运算。
(1)概念:将多个数相减,并按顺序表达出它们的差,如:S = a1 - a2 - … - an(2)方法:先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减,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再将这个中间结果与后面的数相减,直到全部相减完成,得到一个最终结果。
如:S =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3. 加减混合运算。
(1)概念:将多个数相加或相减,并按顺序表达出它们的和或差,如:S = a1 + a2 - a3 + a4 - a5(2)方法:先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再将这个中间结果与后面的数相加或相减,直到全部运算完成,得到一个最终结果。
如:S =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 (((a1 + a2) - a3) + a4) - a5四、教学方法:1.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一、概述1.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而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之上的。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连加、连减的简单运算练习,同时也会逐渐引入混合运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2. 本文将重点讨论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相关指导。
二、教学内容1. 连加: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简单的连加运算。
5+3=8,7+2=9等。
2. 连减:学生还将接触到连减运算,如8-3=5,9-2=7等。
3. 混合运算:在巩固了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生还将学习混合运算,即同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综合计算,如8-3+2=7,9+2-4=7等。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视觉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呈现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3. 实践教学法: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运算的实用性。
四、学生学习方法1. 听讲认真: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与老师互动,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多练习: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和加深对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记忆。
3. 总结归纳:学生需要及时总结归纳所学内容,提炼出解题规律,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2. 多样化教学: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教学法、视觉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中接触和掌握知识。
3. 鼓励互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引言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这是一种综合运算,需要我们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本文将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二、连加运算连加是指在一组数中,将这些数逐个相加求和的运算。
在连加运算中,我们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10+5+3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10+5,得到15,然后再将15与3相加,最终的结果是18。
连加运算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连加运算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2. 连加运算中,加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次计算都是在上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连减运算连减是指在一组数中,将这些数逐个相减求差的运算。
同样地,在连减运算中,我们也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0-5-3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20-5,得到15,然后再将15减去3,最终的结果是12。
连减运算与连加运算相似,也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连减运算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2. 连减运算中,减法是一个递减的过程,每次计算都是在上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组数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我们同样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5+10-3的结果。
我们先计算5+10,得到15,然后再将15减去3,最终的结果是12。
加减混合运算与连加连减运算相结合,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交替进行,需要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运算符号的先后顺序来决定是先加法还是先减法。
五、综合运算顺序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先进行连加运算,再进行连减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例如,计算10+5-3+2的结果。
按照运算顺序,我们先计算10+5,得到15,然后再将15减去3,得到12,最后再将12与2相加,最终的结果是14。
一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运算200题-(带答案、可打印)

一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运算1第(1)题:48+1+1=[ ] 第(2)题:58-56+6=[ ]第(3)题:61-42-17=[ ] 第(4)题:54+12+25=[ ] 第(5)题:84-40-30=[ ] 第(6)题:48+2+16=[ ]第(7)题:36+47+15=[ ] 第(8)题:57-37+7=[ ]第(9)题:95-78-3=[ ] 第(10)题:72+7+5=[ ]第(11)题:57+5+22=[ ] 第(12)题:79-22+37=[ ] 第(13)题:41+27-29=[ ] 第(14)题:81-56+72=[ ] 第(15)题:71-31-24=[ ] 第(16)题:58-21-5=[ ] 第(17)题:83-29-5=[ ] 第(18)题:46-8+41=[ ] 第(19)题:67-3+28=[ ] 第(20)题:48-19-3=[ ] 第(21)题:72+24+0=[ ] 第(22)题:73-9+11=[ ] 第(23)题:44+14+10=[ ] 第(24)题:51-7+27=[ ] 第(25)题:67-44+62=[ ] 第(26)题:62-57-4=[ ] 第(27)题:76-17-6=[ ] 第(28)题:41+9+5=[ ]第(29)题:65+17-8=[ ] 第(30)题:45-12+37=[ ] 第(31)题:77-24-17=[ ] 第(32)题:61-2+18=[ ] 第(33)题:63-35+42=[ ] 第(34)题:39+26-19=[ ] 第(35)题:73-33-5=[ ] 第(36)题:42+18+21=[ ] 第(37)题:34+16-8=[ ] 第(38)题:89-49+30=[ ] 第(39)题:67-36-9=[ ] 第(40)题:63+2-8=[ ]第(41)题:31-22-7=[ ] 第(42)题:52+38-3=[ ] 第(43)题:66-35-11=[ ] 第(44)题:46+17+13=[ ] 第(45)题:86-70-6=[ ] 第(46)题:76-9-3=[ ]第(47)题:79+5-10=[ ] 第(48)题:46+47+3=[ ] 第(49)题:82-67+57=[ ] 第(50)题:56+18-23=[ ] 第(51)题:95-93-1=[ ] 第(52)题:49-47+11=[ ] 第(53)题:47-22+37=[ ] 第(54)题:55+7-5=[ ] 第(55)题:98-69-24=[ ] 第(56)题:74-43-9=[ ] 第(57)题:42-27+16=[ ] 第(58)题:89-74+10=[ ] 第(59)题:71-45+14=[ ] 第(60)题:68+5+26=[ ] 第(61)题:62+29+8=[ ] 第(62)题:79-31+41=[ ] 第(63)题:98-13-9=[ ] 第(64)题:48+22-29=[ ] 第(65)题:95-43-37=[ ] 第(66)题:53-6+36=[ ] 第(67)题:84-62+48=[ ] 第(68)题:84-40-10=[ ] 第(69)题:88-35-2=[ ] 第(70)题:49+23+16=[ ] 第(71)题:48+31+16=[ ] 第(72)题:57-32-19=[ ] 第(73)题:34+19+36=[ ] 第(74)题:36+39+1=[ ] 第(75)题:47+17+35=[ ] 第(76)题:64-49-13=[ ] 第(77)题:50+32-9=[ ] 第(78)题:33+50-15=[ ] 第(79)题:49+33+3=[ ] 第(80)题:70-60-1=[ ] 第(81)题:61+27+8=[ ] 第(82)题:57+11+10=[ ] 第(83)题:31+42+10=[ ] 第(84)题:88-15+2=[ ]第(85)题:69-9+36=[ ] 第(86)题:95-31+33=[ ]第(87)题:62-1+22=[ ] 第(88)题:99-60+6=[ ]第(89)题:42-19+28=[ ] 第(90)题:93-24+17=[ ] 第(91)题:49-9+31=[ ] 第(92)题:74-49+50=[ ]第(93)题:92-50-21=[ ] 第(94)题:31+34-15=[ ] 第(95)题:81-39-13=[ ] 第(96)题:87-7+9=[ ]第(97)题:47+22+2=[ ] 第(98)题:81-72-8=[ ]第(99)题:52+21-21=[ ] 第(100)题:56-30-23=[ ] 第(101)题:35+23+2=[ ] 第(102)题:52+17-7=[ ] 第(103)题:60-12+1=[ ] 第(104)题:62+6-0=[ ]第(105)题:55-41-0=[ ] 第(106)题:62+28-4=[ ] 第(107)题:34+60+2=[ ] 第(108)题:82-5+8=[ ]第(109)题:77-41-34=[ ] 第(110)题:39+7-17=[ ] 第(111)题:57+0+20=[ ] 第(112)题:51-6+4=[ ]第(113)题:58+32+7=[ ] 第(114)题:79-42+24=[ ] 第(115)题:69-35-15=[ ] 第(116)题:57-36-5=[ ] 第(117)题:85-22-11=[ ] 第(118)题:69+2+4=[ ] 第(119)题:58+27+2=[ ] 第(120)题:39+0+10=[ ] 第(121)题:34+37-1=[ ] 第(122)题:74-64-8=[ ] 第(123)题:91-34-9=[ ] 第(124)题:89-62+66=[ ] 第(125)题:37+37+18=[ ] 第(126)题:46-44+19=[ ] 第(127)题:57+28+5=[ ] 第(128)题:36+22-31=[ ] 第(129)题:53-16+32=[ ] 第(130)题:43-37+42=[ ] 第(131)题:38+27-4=[ ] 第(132)题:79-71-5=[ ] 第(133)题:81-41-12=[ ] 第(134)题:32+47+12=[ ] 第(135)题:42-5+39=[ ] 第(136)题:89-68+29=[ ] 第(137)题:69-39-6=[ ] 第(138)题:64-37-3=[ ] 第(139)题:53-45+8=[ ] 第(140)题:66-30-11=[ ] 第(141)题:43+31+4=[ ] 第(142)题:34-3+5=[ ]第(143)题:42-2+31=[ ] 第(144)题:93-27-11=[ ] 第(145)题:74-47+54=[ ] 第(146)题:48+1-38=[ ] 第(147)题:44+18-6=[ ] 第(148)题:78-68-2=[ ] 第(149)题:75+2+19=[ ] 第(150)题:76-19-11=[ ] 第(151)题:79-61-13=[ ] 第(152)题:81-22+27=[ ] 第(153)题:66-30+35=[ ] 第(154)题:91-81-4=[ ] 第(155)题:47-11+2=[ ] 第(156)题:71-26-9=[ ] 第(157)题:48-8+19=[ ] 第(158)题:85-22-21=[ ] 第(159)题:59-35-0=[ ] 第(160)题:47+42+6=[ ] 第(161)题:45+28+26=[ ] 第(162)题:64+11+9=[ ] 第(163)题:75-4-1=[ ] 第(164)题:54-41-5=[ ]第(165)题:34-15-11=[ ] 第(166)题:73+18-1=[ ] 第(167)题:66-22+31=[ ] 第(168)题:65+29-3=[ ] 第(169)题:49+8+22=[ ] 第(170)题:33+17+28=[ ] 第(171)题:90-18+27=[ ] 第(172)题:96-55+40=[ ]第(173)题:61+7-21=[ ] 第(174)题:49-30-18=[ ] 第(175)题:90-61-23=[ ] 第(176)题:63-61+14=[ ] 第(177)题:70-55+61=[ ] 第(178)题:66-54+56=[ ] 第(179)题:74-21-14=[ ] 第(180)题:63+8-24=[ ] 第(181)题:90-61-13=[ ] 第(182)题:92-65-19=[ ] 第(183)题:69-18-9=[ ] 第(184)题:72-15+20=[ ] 第(185)题:47-19-14=[ ] 第(186)题:54-22+1=[ ] 第(187)题:38+12-36=[ ] 第(188)题:48-29-0=[ ] 第(189)题:56+14-23=[ ] 第(190)题:41+14-39=[ ] 第(191)题:93-13+6=[ ] 第(192)题:54+33-11=[ ] 第(193)题:31+65+3=[ ] 第(194)题:59+1+5=[ ]第(195)题:39-29-7=[ ] 第(196)题:98-52-43=[ ] 第(197)题:64+15-5=[ ] 第(198)题:87+8+0=[ ]第(199)题:54+29+10=[ ] 第(200)题:37+43+15=[ ]一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答案)1第(1)题答案:50 第(2)题答案:8第(3)题答案:2 第(4)题答案:91第(5)题答案:14 第(6)题答案:66第(7)题答案:98 第(8)题答案:27第(9)题答案:14 第(10)题答案:84第(11)题答案:84 第(12)题答案:94第(13)题答案:39 第(14)题答案:97第(15)题答案:16 第(16)题答案:32第(17)题答案:49 第(18)题答案:79第(19)题答案:92 第(20)题答案:26第(21)题答案:96 第(22)题答案:75第(23)题答案:68 第(24)题答案:71第(25)题答案:85 第(26)题答案:1第(27)题答案:53 第(28)题答案:55第(29)题答案:74 第(30)题答案:70第(31)题答案:36 第(32)题答案:77第(33)题答案:70 第(34)题答案:46第(35)题答案:35 第(36)题答案:81第(37)题答案:42 第(38)题答案:70第(39)题答案:22 第(40)题答案:57 第(41)题答案:2 第(42)题答案:87第(43)题答案:20 第(44)题答案:76 第(45)题答案:10 第(46)题答案:64 第(47)题答案:74 第(48)题答案:96 第(49)题答案:72 第(50)题答案:51 第(51)题答案:1 第(52)题答案:13第(53)题答案:62 第(54)题答案:57 第(55)题答案:5 第(56)题答案:22第(57)题答案:31 第(58)题答案:25 第(59)题答案:40 第(60)题答案:99 第(61)题答案:99 第(62)题答案:89 第(63)题答案:76 第(64)题答案:41 第(65)题答案:15 第(66)题答案:83 第(67)题答案:70 第(68)题答案:34 第(69)题答案:51 第(70)题答案:88 第(71)题答案:95 第(72)题答案:6第(73)题答案:89 第(74)题答案:76 第(75)题答案:99 第(76)题答案:2第(77)题答案:73 第(78)题答案:68 第(79)题答案:85 第(80)题答案:9第(81)题答案:96 第(82)题答案:78 第(83)题答案:83 第(84)题答案:75 第(85)题答案:96 第(86)题答案:97 第(87)题答案:83 第(88)题答案:45 第(89)题答案:51 第(90)题答案:86 第(91)题答案:71 第(92)题答案:75 第(93)题答案:21 第(94)题答案:50 第(95)题答案:29 第(96)题答案:89 第(97)题答案:71 第(98)题答案:1第(99)题答案:52 第(100)题答案:3 第(101)题答案:60 第(102)题答案:62 第(103)题答案:49 第(104)题答案:68 第(105)题答案:14 第(106)题答案:86 第(107)题答案:96 第(108)题答案:85 第(109)题答案:2 第(110)题答案:29 第(111)题答案:77 第(112)题答案:49 第(113)题答案:97 第(114)题答案:61 第(115)题答案:19 第(116)题答案:16 第(117)题答案:52 第(118)题答案:75 第(119)题答案:87 第(120)题答案:49 第(121)题答案:70 第(122)题答案:2 第(123)题答案:48 第(124)题答案:93 第(125)题答案:92 第(126)题答案:21第(127)题答案:90 第(128)题答案:27 第(129)题答案:69 第(130)题答案:48 第(131)题答案:61 第(132)题答案:3 第(133)题答案:28 第(134)题答案:91 第(135)题答案:76 第(136)题答案:50 第(137)题答案:24 第(138)题答案:24 第(139)题答案:16 第(140)题答案:25 第(141)题答案:78 第(142)题答案:36 第(143)题答案:71 第(144)题答案:55 第(145)题答案:81 第(146)题答案:11 第(147)题答案:56 第(148)题答案:8 第(149)题答案:96 第(150)题答案:46 第(151)题答案:5 第(152)题答案:86 第(153)题答案:71 第(154)题答案:6 第(155)题答案:38 第(156)题答案:36 第(157)题答案:59 第(158)题答案:42 第(159)题答案:24 第(160)题答案:95 第(161)题答案:99 第(162)题答案:84 第(163)题答案:70 第(164)题答案:8 第(165)题答案:8 第(166)题答案:90 第(167)题答案:75 第(168)题答案:91 第(169)题答案:79 第(170)题答案:78 第(171)题答案:99 第(172)题答案:81 第(173)题答案:47 第(174)题答案:1 第(175)题答案:6 第(176)题答案:16 第(177)题答案:76 第(178)题答案:68 第(179)题答案:39 第(180)题答案:47 第(181)题答案:16 第(182)题答案:8 第(183)题答案:42 第(184)题答案:77 第(185)题答案:14 第(186)题答案:33 第(187)题答案:14 第(188)题答案:19 第(189)题答案:47 第(190)题答案:16 第(191)题答案:86 第(192)题答案:76 第(193)题答案:99 第(194)题答案:65 第(195)题答案:3 第(196)题答案:3 第(197)题答案:74 第(198)题答案:95 第(199)题答案:93 第(200)题答案:95。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3
一幅图中出现“\”和“ 都是表示去掉的意思。
”
?
和“?”表示图中 一共有几只小鸡。 “?”也可以表 示所求为一部分。
?
7只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
习,大家又温习了一下我们学
过的内容,课下要好好练习。
留宾黄泥桥小学
刘永胜
连加要分两步进行计算,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记住得数,再用这 个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连减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再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三个 数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记住 得数,再用这个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加减混合运算,先算出前两个数 的得数,再把这个得数与第三个数 相加或相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观课感悟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是本单元的一个难
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马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具体表现在:
1、创设情景,唤起旧知。
课一开始,马老师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
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
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
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三、板书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
为了便于学生找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异同,陈老师板书的设计简洁,让学生一看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马老师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
总之,马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整节课堂师生互动井然有序,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