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1.消息二则(含解析)

合集下载

第1课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第1课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含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B.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C.歼灭(xiān)区域(yù)阻塞(sài)D.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3.选文《消息二则》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4.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_________________。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二、语言运用6.下面一段文字是由明明同学读完本文后搜集、整理而成的,请按照题目要求修改病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课《消息二则》分层作业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g)摧.枯拉朽(cuī)B.泄.气(xiè)督.战(dū)前锋.(fēng)风平浪静.(jìng)C.芜.湖(wú)签.订(qiān)协.定(xié)锐不可当.(dǎng)D.业.已(yè)要塞.(sài)歼.灭(qiān)英勇善.战(shà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横渡(héng);C.锐不可当(dāng);D.歼灭(jiān)。

故选C。

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上海,南(jiē)浙江,西(bāo)太湖,北(yī)长江。

大革命时期。

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

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

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4月22日,沙洲解放。

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

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

深夜11时,太仓解放。

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

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

①(lián)②(jiē)③(bāo)④(yī)(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 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摧枯拉朽C.含辛茹苦一触即发排山倒海 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排山倒海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试卷及答案

八(上)语文部编版《一课一练》及试卷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消息二则1.D 2.C 3.A 4.B 5.B6.引题主题7.当天上午,著名书法家彭玉香先生应邀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向该馆捐赠了他精心创作的楷书作品《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8.今年4月23日,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8周年。

9.毛泽东主席写下名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背景及诗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彭玉香先生捐赠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目的。

10.表达方式:运用了说明、描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这幅书法作品的规格和给人的印象。

表现手法:句中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彭玉香先生这幅书法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还从侧面描写了现场嘉宾看到这幅作品后的反应,突出地表现了彭玉香先生书法水平的高超。

句式;在分析这幅画作的风格时,作者连用四个四字短语,语言匀称和谐,充分表达了对作品的赞美。

11.示例: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抵达孟加拉国访问12.C(是警示解放军将士不要学项羽,而应将革命进行到底,不给敌人反扑的机会)13.B(前四甸是历史纪实,着重叙述,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后四句是议论说理,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语言来表达的)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C 2.B 3,B 4 A5.人民网英国记者今日在伦敦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不难发现人们对英国脱欧公投表现出了不同的看法。

6.交代了这则消息的背景;表现了此番英国脱欧公投一事在英国民众心中的重要性,以及英国脱欧的复杂性。

7.担心英国会变得更穷,会被世界孤立;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很长的时间恐怕会越来越差;社会会变坏。

8.希望拿回对国家的控制权;政府决策不只以金钱为出发点;控制移民数量;实现选票的价值;避免欧盟的经济危机等不利影响。

9.(1)示例:①1901-2000年,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的科学家获得了大部分的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

②1901-2000年,美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科学家不断增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无人机表演需要提供通信保障。观众越多,保障压力越大。张指导说:“启动预案,必须确保万无 一失!”
某报小记者李梦当晚也在活动现场,他准备采访无人机表演团队的负责人张指导。请你根据上面 的材料,为他拟写两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1) (2)
9. (3分)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韶山山歌作为湘潭地区 唯一新增项目入选。韶山市正式公布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温和柔美的“韶乐”与 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5月23日,记者来到韶山 乡韶山村虎形组,找到了慕名已久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老人,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演唱, 歌词朴素,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近年来,韶山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引起了韶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韶山市成立了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普查代表性传承人34位,整理收集歌曲236 首,歌词5000多字,并组织山歌能手进行试点教学。2008年韶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韶山山歌大赛,次 年韶山山歌又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得银奖。2011年,韶山市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向省文化厅提交了申 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报告。
7. (3分)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D.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临安、余杭等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基础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1课消息二则【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比喻枯草朽木受到摧折)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诸.位(zhū)签.订(qiān)锐不可当.(dàng)B.溃.退(kuì)殷.红(yīn)摧.枯拉朽(cuī)C.泄.气(xiè)要塞.(sè)振聋发聩.(kuì)D.督.战(dū)荻.港(Dí)倔强.(jiàng)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2024-2025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 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4-2025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 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消息二则素养目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______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__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__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摧xiǔ溃díB.催xiu馈díC.摧xiǔ馈tíD.催xiǔ溃tí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A.横渡经营占领冲破B.渡过经营直取突破C.渡过占据直取冲破D.横渡占据占领突破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阻.遏(阻止)歼.灭(消灭)B.绥.靖(安抚、平定)殷.切(深厚)C.管.辖(管理)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高屋建.瓴(建立)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南度防线摧枯.拉朽(gū)B.芜湖溃.退(huì)风平浪静C.既己荻港.(gǎng)万船齐放D.突破占领执行.(xíng)6.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1《消息二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1《消息二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是1949年4月22日和2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两篇新闻(消息)。

2.毛泽东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有《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名篇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3.创作背景: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最后的决定性战役。

在此之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经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两百万军队据守长江以南。

当时国民党借“和谈”之机,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阻挡人民解放军。

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沿线千里战线上展开强攻,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接着,各路大军继续向南挺进。

4.新闻与消息: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

实际上,“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本课的两则“消息”,即狭义新闻。

消息强调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课两则消息写于同一天,前略后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不到两百字,及时报道战况,并作出准确预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三路大军全面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并解析取得胜利的原因。

5.消息的结构:消息在结构上有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六部分组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练习

1 消息二则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 kuì(溃)退荻.港(dí)(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战斗英雄:【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

(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战斗英雄:【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息二则基础闯关全练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玩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jiā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击溃( ) 要塞( ) jiān( )灭(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3)文中“封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要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4)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

2.新闻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

______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____ ,它扼要地揭示____;_______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______,是对______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______和______有时可以暗含在____中。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国民党的____(A.广大B.大量C.多数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____(A.反对B.抗拒C.拒绝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____(A.作战B.指挥C.鼓动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A.牢靠B.坚固C.巩固D.顽固)的,____(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4.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自豪之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能力提升全练1.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富含深刻哲理,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2.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本报北京2019年1月3日电(记者冯华)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已于1月3日夜里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

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身影(下图)。

1月3日15时07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我们称其为____。

(2)选文是整则消息的导语部分,它主要交代了哪三个方面的情况?答: (3)加点的“不含”能否删掉?为什么?答: (4)“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三年模拟全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大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盛夏,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但是请大家注意,吃小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须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A .②④③①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D .①③④②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

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

“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

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标题:____(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年中考全练1.(2018山东济宁中考.13)语言运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迸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 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令生。

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

《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0字以内)答:[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

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

答:2.(2018湖南湘西中考.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月21日上午,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主持召开湘西民用机场建设工作汇报会。

州领导向恩明等人以及州直相关部门、湘西厚驿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湘西民用机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人员讨论机场客运站设计方案并提出意见。

据了解,湘西民用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项目总投资约16.86亿元。

2017年1月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以来,相关部门顺利完成工程批复和总体规划批复,召开了初步设计阶段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设计评审会议,机场试验段工程已按期开工。

龙晓华充分肯定了湘西民用机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她指出,建设湘西机场,对于完善我州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进程、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简要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答:(2)湘西民用机场准备招聘湘西籍工作人员,请你帮写一份招聘启事。

(提示:启事有标题、有招聘岗位和要求,署机场名称和日期)答:核心素养全练201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战斗英雄:①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②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那么,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战斗英雄:③(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一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答:参考答案1.答案(1)kuì sài歼(2)玩强顽强(3)(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4)记叙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

标注读音时要特别注意声母、韵母、声调及声调的位置。

在这里,还要注意“塞”是多音字。

(2)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要细读语段,逐字排查。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解释。

(4)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能力。

画线句子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要素,所以属于记叙。

2.答案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第一句话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主题导语背景结语主体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知识的掌握能力。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些知识即可。

注意“背景”不要因笔误而写成“背影”。

3.答案广大拒绝督战巩固弱点解析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联系语境进行辨析。

同时,需要考虑词语的前后搭配关系。

4.D D项表述错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说明了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并非结果。

1.答案解析理解毛泽东经典语言的深刻内涵,结合要求相连的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恰当连线即可。

2.答案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答题时,可以先找出导语——“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已于1月3日夜里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在此基础上,按照“什么人(物)+怎么样”的格式进行压缩。

3.答案(1)电头(2)渡江部队的规模、渡江区域、战况。

(3)不能删掉。

“不含”表明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不包括九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4)“均”是“全、都”的意思。

表达作用:这个词表现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体现了我军渡江的气势。

解析(1)消息开篇表明发报单位、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体现新闻真实、快速特点的文字叫电头。

(2)“百万大军”表明了渡江部队的规模,“一千余华里”“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表明了渡江区域,“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明了战况。

(3)新闻讲求真实性,“不含”是“不包括”之意,如果去掉就表示渡江区域包括九江,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4)首先要解释“均”的意思,然后结合对句意的理解,体会“均”的表达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