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特色
解析唐诗宋词的特点

解析唐诗宋词的特点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璀璨的时代,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
它们在创作手法、主题表达和艺术形式上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的明珠。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的特点进行深入解析。
一、唐诗的特点1.形式规整:唐诗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字数严格控制,形式规整美观。
这种形式的限制对于诗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创作的动力。
2.节奏流畅:唐诗在押韵上追求平仄的谐音和呼应,使得诗歌在读起来流畅自然。
同时,唐诗的句子长度相对较短,语言简练,使得节奏更加鲜明。
3.意境深远:唐诗强调意境的表达,追求意象的凝练和细腻。
通过少言直指,或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描绘,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美的滋味。
4.借古讽今:唐诗时常借古为喻,通过描绘历史典故,投射现实世界的景象,既能使诗意更加深刻,又能寓意于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宋词的特点1.语言通俗:相较于唐诗的高度凝练,宋词注重表达的贴近生活。
宋词的语言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质朴自然,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透露情感:宋词注重表达情感,以描绘人间的爱情和生活为主题。
词人通过对细腻的情感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于情感的共鸣,使得词作更具感染力。
3.意境细腻:宋词在意境的创造上偏向柔美、含蓄,通过极富艺术感的描写手法,刻画出含蓄、委婉的意境。
这种细腻的意境给人以舒适和愉悦感,让读者流连忘返。
4.音乐性强:宋词多用于曲调,注重词曲的搭配和配合。
宋词的词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流畅婉转,通过音乐与词的结合,使得宋词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两者的共同点和区别1.情感表达:唐诗和宋词都注重情感的表达,但唐诗侧重于哲理和抒发,而宋词更加强调情感的直抒胸臆。
2.艺术表现:唐诗追求意象的细腻和意境的深远,更加鲜明而雄浑。
宋词则更注重贴近生活,注重音乐性和细腻的意境的刻画。
3.主题内容:唐诗常常探讨人生、自然、历史等更宏观抽象的主题,而宋词则更多关注于人情世故、爱情和生活等更具体的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特点以及主要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按照现今通行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我国古代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亦无不可。
下面分别谈谈我国古代文学各类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相关要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包括四言古诗如《诗经》、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归园田居》,七言古诗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恨歌》等;乐府诗(包括文人用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和模拟乐府创造的新乐府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门类,都属于古体诗,如《长歌行》、《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
相对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要宽松得多。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人最终创制的,字数句数严格限定,且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五律和七律都是八句,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构成,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排律则是十句以上,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两两对仗且要一韵到底,所以除杜甫有较多排律外,一般人少有此类作品。
所以,一般说近体诗,都不涉及排律。
一般说来,律诗和绝句有这样一些具体要求:①句数字数一定。
绝句四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律诗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
②平仄要求严格。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个字一个平仄单位,原则上前一个字可平可仄,后一个字不得改变);一联之内,平则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相粘,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同);一篇之内,平仄相等。
③偶句押平声韵,不得换韵。
如杜甫《望岳》因不押平声韵,就是一首古诗,而不是五律,《唐诗三百首》正是将它收在五言古体中的。
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句也常常押韵;二是绝句偶尔有押仄声韵的,如《江雪》,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④律诗严格对仗。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诗经》1.主要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是其精粹。
2.艺术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创立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风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句式较为录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是《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代表人物及著作(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恢弘,辞藻华丽。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4)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作品特点是篇幅较短,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1.词的产生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代。
早期词人有白居易、韦庄、李煜等。
2.特点能够合乐歌唱,有一定的词牌名,句子长短不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不同于西方文学,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这既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表现,也是中国文学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学之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及生活状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美价值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主张“君子好逑”、“风流儒雅”,融汇了美学、伦理、人生观等诸多维度的价值观念。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重视“清新、高远、超脱”等审美理念。
论语中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对美的感知与追求,强调道德与艺术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清新、高远、超脱的审美理念,使人们在文学中可以感受到超然天地、无拘无束的自由之美。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十分注重辞藻和语言的优美性。
《红楼梦》中的词曲、《唐诗三百首》中的古体诗、宋词,以及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魅力和辞藻的优美性。
这种审美价值不仅在当时被推崇,也为后世文艺创造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典范。
再次,中国古代文学注重人情味和感受性。
中国古代文学强调情感、形象和意境的表现,通过表现人性的深层次情感和心理,以及有机融入环境景色中,产生强烈的人格和人情味。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造化描写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三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所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为后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对今日的文化审美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是文化在技术表现方面的展示。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独特的技术而赋有美学本质,具有清晰的艺术辨别标准。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文采的运用,技术含量极高,语言色彩鲜明且具备强大的表现力。
诸如宋代《南渡北归词》、明代《长恨歌》等作品,都是对语言和文化运用的高峰,展示出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标准。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
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资源。
中国的历史文化包括了许多方面,如传统宗教、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1. 传统宗教中国的传统宗教源远流长,主要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道教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崇尚“道”的概念,提倡修身养性;佛教则强调追求解脱和智慧,倡导慈悲与舍己;儒教则注重人伦道德、社会秩序与教育。
这三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价值体系。
2. 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为世界文化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社会伦理有着深远影响,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宇宙的和谐,鼓励个人内心修养与自我完善。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实现社会和谐。
这些思想都为后世的思想家提供了灵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学艺术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创作可以追溯到古代,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都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情节设计上还是在人物形象描绘上,都展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中国的艺术形式还包括传统的绘画、戏曲、音乐、舞蹈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4. 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代表性建筑如长城、故宫、丽江古城等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庄严的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历史文化像一本厚重的书,记录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智慧。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为今天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中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学习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继续发光发热。
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从思想内容上似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政治特征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
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因此,古代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教以化之”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并由此形成一个鲜明地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世用”的优良传统。
如王充就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时之过”。
文学一方面是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李白、孟浩然、陆游等政治失意者的事业,一方面是政治得意者的消遣,形成了文学史上的上官体、花间集,台阁体、西昆酬唱集和玉楼春、金缕曲、玉树后庭花等。
二、补史特征每个作家的作品,大多是作家自己的亲身履历事件和某种情感历程的记录。
这是由文学的功利性决定的,在中国古代,还没有专业文学作家,人们或者是把文学当作言志、咏物、抒怀的工具和消遣手段,或者是把它作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工具。
从屈原的作品里可以找到他的出生、发展、理想、政治遭遇;从李白的作品里可以再现他少年时代如何心高气傲,喜欢旅游“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时代如何可以政治进取、自信恃才、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及政治失意后的苦闷和惆怅,晚年时如何在超脱和苦闷中度过。
杜甫不仅用诗歌记录了他自己的生平大事,而且也记录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战乱和苦难,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地域特征古典文学的语体是极具地域特色的。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对此,历代不少学者都曾论及。
中国古代文学“北雄南秀”的风格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方文学雄浑刚贞艺术风格的形成,得力于本地区多种文化基因的母育和熏陶,而这种艺术风格又在地域文化的互补中呈现出既守恒又转换的趋势。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审美特征总是和小说的艺术表现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呢?人们用它来和外国的小说相比较。
会首先感到中国的古典小说特别是白话的长篇小说由于受到古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很注意故事情节的提炼和组织。
情节总是非常的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很少像外国小说里面那样的静态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一方面的特征。
小说是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和主要任务的一种文学形式。
所以它的审美特征应该说是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情节再生动,再吸引人但是如果人物没有活起来,很苍白或者是不能反映什么社会内容,那么这篇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是不高的。
因此,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讲人物形象上、在人物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个特征。
而这个特征最具有中国特色,最有中国的传统的内容在里面的就是一个传神问题。
特别是对形神关系的处理是比较灵活的。
中国的传神理论最早是是由绘画提出来的。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经提出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理论。
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受到诗画的影响也很讲究传神,特别是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非常灵活的对“形”的理解:第一层面就是指人物的容貌、外貌或者外在的形体特征第二层面就是指包括人物的言语、行为、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所生活的环境等等在内的,我们叫它生活的形态“神”也是多个层面的:1、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2、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的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思想感情、趣味格调、生活理想、生活追求等等。
因此神具体到具体人物的时候,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3、就是要和顾恺之提出来的“迁想妙得”结合起来。
什么叫“迁想妙得”就是指画家或者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融入到自己所描写的客观对象当中去,这个时候这个神就包含了主观就是艺术家主观的精神和客观事物它所描绘的对象的这个精神把它结合起来,这样就达到主客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中国的古典小说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主要是两种形态:一个就是以形写神来达到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另外一个就是对以形写神的一种灵活的处理,就是为了传神而省略掉或者有意地消减一些非本质的次要的一些东西而去突出强调它最能传神的那些特征——“遗貌得神”。
中国古代文学的功能和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功能和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的特点是:
1.政治特点。
中国文学有关心政治的传统。
古代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2.历史副刊的特点。
古典时期,从文人的作品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出生、发展、理想和政治际遇。
所以古典文学是对时代背景的补充。
3.地域特色。
古典文学有很大的地域特色。
4.哲学特质,理趣之美是古典文学的最高境界,源于作者对世间外物的整体感知和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
5.教育特色:中国古典文学赞美光明正义,批判黑暗腐朽,蕴含教育倾向。
6.情感特征,中国古典文人经常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7.道德特征、伦理道德和现实政治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核心,中国文化的特征是道德。
8.宗教特征,佛道思想在作家思想和创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9.志的特点,志的古典诗歌以南北朝玄言诗和游仙诗为代表。
10.审美特征,即文学的审美特征,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东周列国志》 《封神演义》 《西游记》 三言 二拍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冯梦龙 许仲琳 吴承恩 冯梦龙 凌濛初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朝 明朝 明朝 明朝 明朝
体裁特点和价值
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历史小说 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什么是“元曲”?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 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
★ 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 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
2、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3、元曲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繁荣;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③元杂剧本身形式活泼、语言通俗,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 以具体的形式感谢招聘单位的接纳,如邮件、短信 • 考虑怎样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更适应工作需要 • 把走进工作岗位当作职业生涯的重要的第一步,认 真思考如何为以后的发展开好头。
Thank you
词
五、宋代词苑
材料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 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 材料2:宋代的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 女写词,在歌楼榭中传唱。 材料3: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 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 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请回答:
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 头白溪边尚浣纱 。
七言绝句 咏白海棠-探春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七言律诗
四、李杜诗篇万古传
试一试:请各组分别以 四言诗、楚辞、唐诗、宋词 的形式来演绎一下至尊宝的经典 爱的告白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从何处而来的?作 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 头脑中的反映。”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谢谢欣赏!
求职应注意的礼仪
• 求职时最礼貌的修饰是淡妆 • 面试时最关键的神情是郑重
• • • • 无论站还是坐,不能摇动和抖动 对话时目光不能游弋不定 要控制小动作 不要为掩饰紧张情绪而散淡
• 最优雅的礼仪修养是体现自然
以一种修养面对两种结果
• 必须首先学会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拒绝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陈子昂 李白 杜甫 王维双 孟浩然 岑参 高 适 王昌龄 王之涣 李颀 白居易 子 浪漫 刘禹锡 韩愈 柳宗元 李贺 杜牧 星 现实 李商隐 贾岛 王翰 张谓 刘湾 崔 颢 元稹 贺知章座 皇甫冉 祖咏 王 翰 钱起 綦毋潜 常建 孟郊 卢纶 诗圣 李益 张继诗仙 韦应物 李坤 陈陶 马戴 杜荀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辍,素心如何天上月。
楚辞
二、楚辞的魅力
1、代表: 屈原
2、代表作:《离骚》…… 3、特点: ①句式较为灵活 ②楚国方言 ③浪漫主义 4、地位: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认识古典文学
警幻仙子赋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 影度回廊。仙抉乍飘今,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今, 听环佩之铿锵。届笑春桃今,云堆翠髻;唇绽樱颗今, 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今。 满额鹅黄。出没花问今,宜嗅宜喜;徘徊池上今。若飞 若扬。蛾眉颦笑今,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今,待止而 欲行。羡彼之良质今,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今,闪灼 文章。爱彼之貌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今,凤翥 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 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 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伺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 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传承古典文学
新文化运动将一切传统文化都看 做是落后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
4、地位: 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认识古典文学
琴曲四章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超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纱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相传由孔 《关睢》等 子编订
屈原 《离骚》
四言为主,现实主义,儒家经典。
句式灵活,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气势恢宏 词藻华丽 半诗半文 各种诗体臻于完备,诗歌进入鼎 盛时期。
《子虚赋》 司马相如 《上林赋》 张衡等 《二京赋》 李白 杜甫等 《蜀道难》 《春望》等
柳永 苏轼 《赤壁怀古》 李清照 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 《声声慢》 辛弃疾等 情。词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 关汉卿等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等 《感天动 地窦娥冤》 四大名著 三言二拍 《聊斋志异》 可雅可俗,叙事抒情兼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再别康桥 --徐志摩
1、中国古代文学什么时候又以
什么形式回到百姓生活中的?
2、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社 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平民化 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市民阶层的需求
认识古典文学
枉凝眉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曲
三、汉赋的风采
1、文体: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代表: 西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3、特点: 篇幅较长、气势恢宏 辞藻华美、手法夸张
汉唐盛世: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东汉:班固、张衡
小赋兴起,意境清新
认识古典文学
五美吟之西施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 仍然感谢这次机会,因为被拒绝是面试后的两种结 果之一。 • 被拒绝是招聘单位对我们综合考虑的结果,因为我 们最关心的是自己什么地方与用人要求不一致,而 不仅仅是面试中的表现。 • 不要欺骗自己,说“我本来就不想去”等等。 • 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再做努力。
• 必须学会欣然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接纳
历史:专题2第3节《中 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件PPT(人民版必修3)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 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 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 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 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
中国古典文学 的时代特色
认识古典文学
参禅偈
四言诗
(1)除材料中所述外,著名词人还有哪些?(任举两人)苏轼、柳永等
(2)宋词主要有哪两大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小说
分标章节回目、首尾 完整相连;直接反映 市井小民生活。
传承古典文学
新版西游记孙悟空的出身被改写,他既与白骨精 前世结拜,又和白骨精有感情纠葛,还和白骨精 结义,后来为白骨精了爱情还甘于牺牲自己。
如何看待这种改编?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我 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 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 个女孩子说三个字: “我爱你。” 如果非 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 我希望 是……一万年!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曹雪芹 吴敬梓
蒲松龄
清朝 清朝
清朝
优秀长篇小说 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晚清
晚清 晚清 晚清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 《孽海花》 《老残游记》 曾朴 刘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景
体裁或 成就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文学特点
《诗经》
楚辞 赋 唐诗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市民增加 宋词 民族冲突,国家分裂 城市经济的复 苏繁荣,市民 阶层兴起 手工业、商业 发展,市民阶 层兴起 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