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38 12013 59405 416558
请根据上表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黄金时期”的发展状况。
一、黄金时期(1912-1919)
3.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6.获得新生:建国初期;
7.退出舞台:改造完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认识
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发展经济 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外环境做保证;要倡导科 教兴国战略;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②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主要);
四、萎缩时期(1937-1945-1949)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 受到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 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 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 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企业整个吞并。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 控制。这虽然是出于抗战需要,但是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 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 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一、黄金时期(1912-1919)
1.原因: ④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因) 材料六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国别 欧洲列强 减少比例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高中历史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笔记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笔记岳麓版必修2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第一阶段(1912~1927)(二)第二阶段(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三)第三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四)第四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一.民族发展情况:”黄金时期”工业:进口下降,出口增加”黄金发展表现: 注册厂家增加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发展发展原因: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民国政府倡导国货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南京国民政府退出的政策二.日本指导政策:”适地适产主义”对沦陷区掠夺方式:对工矿业:“军事管理” “委托经营”经济对金融贸易:控制垄断掠夺对物质资源:管制制度对劳动力:大量掠夺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按照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原则,使关内沦陷区的工业完全附属于日本本国的经济体系。
在各个占领区分别设置机构,采取军管理、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方式,把沦陷区所有的工矿企业都夺取了,疯狂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凡是国民经济中主要的工矿企业,全部进行统制,有些轻工业企业,名义上容许私人自由经营,但实际上也完全被其控制。
三、第四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萎缩原因:1.美国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官僚资本压迫。
四、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2)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概念: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压迫方式:跌价竞争官僚资本概念压迫方式:经济统制;侵蚀、排挤和打击3、其它因素(后天不足、政局长期动荡)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帝国主义传统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五、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经济: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中国现代化(进步性)政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外联系
材料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的如火如荼。它提高了生产力,更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 全球扩张。而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 策,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 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 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精神推动; 一战列强放松侵略 业和卷烟业迅 速;重工业和 化学工业有所 发展;
继昌隆缫丝厂
阶级
迅速萧条 较快发展
19191927 19271936
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列强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 纷纷倒闭,难 碍 以为继 (根源),三座大山压迫。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工业产值年增 因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 长率1936年达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稳定的社会环境。 素 最高水平;面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3)举措:民族工业的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
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保存了 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巩固训练】
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 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 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破坏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对工矿业掠夺和控制 ②垄断控制金融 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 4、(2011· 广东五校高三二联)以下事件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的是( ) • ①列强经济侵华 • ②洋务运动 • ③辛亥革命 •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其中,X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提高了资C地位,激发 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B.政府颁布有利政策 C.倡导使用国货 1913年的指数为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18年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 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货都被烧了、 材料5: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烧毁日货 被抵制了,那我 们用什么呢?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特点
(2)特点
①时间:
②分布:
③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④地位:
纺织业
面粉业Βιβλιοθήκη 一、黄金时期(1912-1937) 1、短暂春天(1912-1919) (1)原因 (2)特点
①时间:短 ②分布:沿 海 ③工业体系:轻重失衡 ④地位:从属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人民生活 极其艰难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 捆大捆的钱前往抢 购日用品…… 1945 1948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民 迅速萧条 族 短暂的春天 1936年 日益萎缩 工 1919年 曲 业 初步发展 折 发 发 1912年 展 展 产生 水 1927年 1895年 1949年 显著发展 平 19C70年代前后
时间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最大因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
四、沉重打击(1937-1945)
日本全面侵华 原因:
五、日益萎缩(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致命打击) 三座 官僚资本主义 大山 封建主义
日军放火焚烧中国 的招商局
日本将掠夺的大量物 资,源源不断地运往 国内
C
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C.中国的资本主义 D.外国的资本主义
A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春天短暂的原因:一战结束, 列强卷土重来
三、显著发展(1927-1936) 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统一货币,实
行关税自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铁厂积货如山, 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 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一战后中国会出现“积货如山”、“大
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第11课
民 族 工 业 的 曲 折 发 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年 (发展较快) (1)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行 有利的经济政策
法币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 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 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 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 取代银本位的银圆。1948 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 = =
1943
=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 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1945 =
1948
=
大米0.00000000185两
官僚资本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 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 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 力量,通过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 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 了国家经济命脉。
1912-1928
1928-1949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 1.原因
(1)民国政府倡导使 用国货,鼓励实业 (2)反帝爱国运动的 推动,实业救国 (3)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华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材料:1914-1922年8年间,荣氏 材料三: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 面粉系统发展为 12个厂,占当时 商品输出量 1918年同 1913 年相比 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 %,荣氏企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清华大学学生抵 业已稳操“面粉大王” ﹑“棉纱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制并烧毁日货 大王”的桂冠。可是,好景不长。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 100 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 90 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 80 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卷土重来。荣氏企业的产销在下 70 年 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60 的 ——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50 指 40 思考: 20世纪初的20年间荣氏企业 数 30 为 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年代后, 20 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51页“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和“被日 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提示: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经济进行疯狂掠夺;民族工业遭到严重 破坏。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帝国主义挤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压迫 (1)形成与发展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政治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②到全民族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
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从折线图的趋势来看,中国纱厂在1915—1919年的发展虽有 曲折,但始终呈发展趋势。注意限制词:外部条件。从时间上看,结 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是内部因素,与 题意不符。 答案:B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5.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 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的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民族工业没有在抗战中 毁灭,反而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陷入了绝境。抗战胜 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 到沉重的打击。故选D项。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别 欧洲列强 英国 法国 德国
减少比例 约1/5 1/2 1/3 完全停止出口
根据材料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四: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 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 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 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变动趋势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 然 经 济 占 统 治 地 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入侵
板 书 设 计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0年)
1840
洋务经济 (19世纪6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4)劳动力:掠夺大量劳动力。
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日本侵华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带来什么影响?
“在整个日本侵华期间,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 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 损失 5000亿美元。学者们认为,这种破坏使中国工业化 进程至少推迟半个世纪。”
贻来牟机 器磨坊
发昌机 器厂 南海继昌 隆缫丝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 时间 (1)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2)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 (3) 自然经济的解体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代表 企业 特点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
7、陷入绝境(1946-1949)
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会向悬崖发展呢?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美国的经济掠夺
= = =
1948
大米0.002416 两
1937 2)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1938 3)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1939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压制
民 族 工 业
阻碍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
阅读课文内容,你发现民族工业有什 么特点?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矛盾
民族工业
妥协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决定
民国时期发展历程概况
时间:中华民国时期,从 ▁▁▁年到▁▁▁年。 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具体原因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二、曲折发展历程
短暂春天(“黄金时期”)(1912-1919年) 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激 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原 因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38年 可买一头牛
1941年 可买一头猪
1943年 可买一只鸡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六分之一块肥皂 的购钱捆不人
情日前大携们 1947年 可买一只煤球
1948年
景用往捆带不 可买五百分之一两大米 。品抢的大得
本课小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但仍然占主导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 芽
小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 企业 民族 工业
自 然 经 济
外 资 企 业
19C60~70A 19C50~60A
问题:1.材料七反映了民族工业出现什么情况?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八:1922年后,列强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 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1922年6月, 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5、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 前期(1927-1936)
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以轻工业为主 ③在夹缝中生存发展,步履维艰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探究: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1 8 9 5 —1 9 1 3 年 民 族 工
有利因素: (1)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经济方面 (2)政府的政策鼓励。 政治方面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4)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思想方面 不利因素: (1)“双半”社会,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 (2)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方面 (3)“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经济方面
业 分 布 图
(家)
时间 1894年
工矿企业总数 资本总额 发展速度 约200家 3519.1万 元 120288万 15% 元
1895— 1913年
549家(> 1000元)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 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 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 63个厘金 分卡,沿途捐税达 13 种之多,税率高达 40% 到 50% 。当 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 常多。 在材料中你发现民族工业在什么处境中发展?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 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词辨析: 1、民国时期 2、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异: 洋务企业:19世纪60-90年代由官府经营的近代企业。 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特指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是由私人经营的近代企业。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 什么现象? 2、1913-1919年民族工 业发展进入“短暂春天” 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一战期间面粉出
口增长表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3、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时间? 2、原因? 3、表现?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 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912-1919年
一战后(1919-1927)
民国建立;政府政策支持; 欧洲列强放松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列强卷土重来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全国基本统一;政府政策扶持,政 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27-1936)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南京民国政府后期 (1946—1949) 新中国成立后 日本的侵略;官僚资本主义排挤 美国帝国主义的掠夺 ;官僚资本主 义排挤;长期战争的破坏。
先天 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表二: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41.1 58.9 年产1万吨以下 0 100
外商企业 华商企业
100 0
88.5 11.5
——以上摘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由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民 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特点?
据材料九分析,此时民族工业为何发展艰难?
日本的侵略;官僚资本主义排挤。
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方针:“适地适产主义”。 2.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3.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4.表现: (1)经济掠夺: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2)金融控制。 (3)内外贸易:物资管制制度。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典型代表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时期四大家族经营的企业。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 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 义而形成的近代企业。
同:三者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探究: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 条件有哪些?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企业的诱导 外资企业的刺激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侵 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沿海和沿江 地区最早受列强 侵略,列强倾销 商品、掠夺原料, 自然经济解体较 早; 外商企业最 早在沿海沿江地 区建立,刺激了 中国近代企业的 建立; 近代工业分 布在沿海和沿江 地区便于引进外 来先进技术和引 进机器设备。
短暂春天 (“黄金时 期”) 萧条 较快发展 沉重打击 日益萎缩 1912-1919年
1912
1949
一战后(1919-1927)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
3、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912-1919)
材料一:一战前后,中国进出口和新增工厂的比较:
C
小试牛刀
2.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C
4、萧条:一战后(1919-1927)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材料七: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 侵销,……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 利率加重,……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 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