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合集下载

瞻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瞻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暨瞻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一、基本情况在2004年10月23日由等离子党支部组织的党员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瞻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新四军旧址,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了解这段革命的历史和教训。

我们在早上5点钟出发,大约9点左右到达泾县,然后直接到达位于城郊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进入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18位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的烈士雕塑,给人以力量和悲壮的感觉,走过90节台阶,是纪念皖南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周围是7个断柱,两个完整的柱子,象征了在1941年1月,这个充满着血腥的日子中,国民党对我们的党和军队、人民犯下的大错,9000多人在8万多敌军的围攻下,七千人或死或伤,或被俘,仅仅只有2000人从中突围到达安全地界,在这个广场中,好像还可以隐约听到激烈的枪战和呼啸的子弹,和厮杀时发出的声音,我们的新四军在敌人10倍的情况下,顽强杀敌直至牺牲,为了信仰为了祖国显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好像看到了共产党员英勇顽强,叶挺同志、项英同志、袁国平同志、周子昆同志等等在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形象。

在此我们向这些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和被俘以后惨遭杀害的新四军指战员和战士们敬献了花圈,随后我们进入了无名烈士墓墓室,大理石的墓室显得庄严而肃穆,墓室四壁为钢筋混疑土浇注,中间是一个直径七米的圆形黑色磨光花岗石墓池,墓池中是洁白的大理石石棺,墓池后边是祭坛。

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墓池上方为一个三米直径的圆孔,光线从上面洒下来,象征着先烈虽然壮烈殉国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随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新四军旧址云岭,瞻仰了当年新四军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军部和指战员们住的地方,新四军军部在一所祠堂里面,项英同志的塑像巍然屹立在军部门前,通过当时召开会议的场地后,进入后边的展览室,参观了当时使用过的武器及一些生活用品及一些办公用品,并且在此较为形象深刻的通过摆放在中心的两个沙盘,了解到新四军在皖南的发展情况和战斗情况,并且详细了解到当时皖南事变下新四军的战斗情况,其中在最后的战斗中,有几位女战士不愿被敌人俘虏,手拉着手从悬崖上跳下,壮烈牺牲,叫人不仅扼腕叹息,嗟叹不已。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使我对新四军的历史与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参观让我回顾了新四军的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新四军纪念馆展览丰富多样,以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新四军的发展历程。

参观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新四军的奋斗与牺牲。

展览馆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

首先,展览馆中的图片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图片记录了新四军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场景。

我看到了新四军的指战员们穿越河流、穿越草地的艰苦行军情景。

他们步行数百里,越过险峻的山脉,只为完成任务,保卫国家。

这些图片展现了新四军士兵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深感钦佩和敬意。

其次,纪念馆中的实物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新四军士兵们使用过的武器装备、生活用具以及他们的制服。

这些实物鲜活地展示了新四军的军旅生活。

每一件实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新四军战士们的革命情怀。

触摸这些实物,我仿佛能感受到新四军战士们曾经的坚定和勇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馆里的革命历史陈列。

这些陈列展示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勇事迹。

我看到了新四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孤军奋战,不怕牺牲,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这些英勇的战斗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新四军的伟大和可贵。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

新四军战士们的奋斗与牺牲,令我感到无比的敬佩和自豪。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传承和发扬新四军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我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

我们应该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实现新四军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使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是一次特殊的经历。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希望对你有帮助。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2017【篇一】我院2014级参加皖南实习的旅游专业200多名学生和随行指导老师一起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怀着沉重而又悲伤的心情,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缅怀为了中国革命而热血牺牲的新四军先辈。

带队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

那些发生在旧世纪的悲壮往事一个字一个字在耳边萦绕。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院敬献的花圈被放上了纪念台的石阶上。

默哀仪式举行完毕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向矗立在山顶的纪念碑走去,发自内心仰望作为历史见证的它。

此次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不仅是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的革命烈士,更加激励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壮志。

那些在脑海深处跳动的历史的音符,无时不刻不在告诉我们,复兴中的伟业需要我们去开创,去拼搏。

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将以革命烈士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2017【篇二】过几天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了,许多90后、00后的孩子都不知道这个日子代表着什么,取得胜利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又付出了多少。

小编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孩子去几个革命旅游景点,让孩子们忆苦思甜,知道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

今天小编带各位去的地方----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泾县城西郊水西山麓。

1990年初,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而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为顾全抗日大局,决定将皖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9000余人,奉命自军部泾县云岭出发,拟绕道苏南北移,6日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三篇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三篇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三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17月份是公司党建月,7月18日公司党支部组织参观句容茅山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接受教育。

旨在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了解新四军的历史,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传统,为公司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大家来到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6个展厅、和一个将帅馆。

当年新四军战斗和生活用的实物,将帅们可敬可佩的照片,一件件一项项都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

虽然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们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够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我们将会尽自己所能去做好各项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这些革命圣地,承载了历史烟云,传承着深厚的爱国情,通过这次参观,党员们亲身踏访革命圣地,追随前辈足迹,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先驱们为中国革命无私奋斗的光辉历程,培育了深厚的爱国情,加强了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和践行铁军精神,在汲取知识和文化的同时磨砺自己的意志,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拼搏,肩负起强盛中网的重任。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心得体会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年6月5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华日公司全体党员来到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毅将军、张茜将军的全身铜像。

塑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一代伟人的勃勃英姿。

塑像的后面,是威震江南,功在民族八个金字,灼灼闪光。

接着,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各个展厅。

看着新四军打仗的路线图及战斗的老照片,听着前辈们从前浴血战斗的故事,它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年代。

我们仿佛看到新四军战士们在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下毫不妥协,顽强地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看到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一个个因饥饿而倒下;看到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还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感悟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感悟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感悟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感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院经常组织重点优抚对象参观宣城市的红色景点,下面我想从几个红色景点出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悟。

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 * 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

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1]。

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

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

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神道正对着由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神道的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人们在感受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

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在新四军史料陈列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全面形象地在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场景,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一片深情、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前厅的木质舞台是新四军当年修建的,一些基本陈设也进行了复原,让大家置身其中仿若身临其境,似乎回到了的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切地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宽敞的后庭院浑然与王稼祥故居连成一体。

一进三间,砖木结构,序厅迎面矗立着王稼祥青年时代的纪念雕像,背景线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过的风云变幻、艰难险阻的革命里程。

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岁月革命精神——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高一(1)班贾贝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岁月革命精神”。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更好地促进成长,学校德育处、团委和历史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

5月7日清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68名学生和团员代表乘车出发,踏上了革命老区泾县的“红色之旅”。

5月的皖南大地,已是群峰叠翠,碧波荡漾。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

走在乡间的林荫路上,享受着蓝天绿地的自然风光,谁会想到70年前,新四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7天7夜,抗击国民党顽军。

如今这块土地已告别了昨日的硝烟,连空气都带着原野的芳香。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等建筑组成。

进入陵园从广场右转,是一条50米长的神道。

神道有90级台阶,寓意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将士9000余人从云岭出发北上抗日。

沿神道拾级而上,便来到纪念广场。

在纪念廊里排列着9根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

寓意新四军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7个师8万余人阴谋围歼。

新四军被迫自卫,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9000余人中有7000余人壮烈牺牲或被俘。

在纪念碑的左侧是鲜红的党旗,右侧是庄严的入党誓词,党旗如火在每个人的眼中跳跃,誓词如钟句句在耳边回荡,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被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感染。

纪念广场周围,满目葱绿,松柏森森,庄严肃穆,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12.36米、宽27米,以邓小平亲笔题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巧”的纪念碑。

从纪念碑两侧入口走进墓室,墓室中央是一个直径7米的圆形黑色花岗岩墓池,池内安放着洁白的大理石石棺。

墓池后的祭坛上点燃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有感2012年12月20日,我们一行12人,开始我们这次红色之旅,历时3小时的行程,我们游览了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革命圣地,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是任何语言和书本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当我们看到那锈迹斑斑土枪,发黄的军服。

参观会议室,参谋处,食堂,发报室等当年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我仿佛已经身处那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仿佛眼前又看到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的情景,仿佛又看到反动派用各种残酷的手段迫害我们的革命先辈。

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思议”,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缺枪少炮的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硬是凭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便了全中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残酷的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对方志敏进行摧残,以迫使他能投降,我们想一想那将是怎样的痛苦呀,但方志敏硬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忍住巨大的痛苦,最后壮烈牺牲。

在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陈列馆内有一块荧幕,播放着牺牲先烈生前的照片,其中一块巨大的幕布上记载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左右两侧摆放着花篮,用以缅怀那些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取革命的胜利。

他们有的能被后人记住名字,有的却根本没有名字可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着对革命坚定的信念。

从这些历史旧址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历史常识,了解到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

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

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初中生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

初中生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

初中生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让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沉淀和革命精神的所在。

作为一名初中生,有幸参观此地,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心灵触动和精神洗礼。

走进纪念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弥漫开来。

古老的建筑、陈旧的摆设,仿佛将时光倒流,把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定格了新四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瞬间。

照片中的战士们,目光坚定,神情严肃,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畏惧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激昂的喊杀声。

在展览的文物中,有新四军战士们曾经使用过的武器和装备。

那些已经生锈的枪支、磨损的刀具,见证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它们虽然不再崭新锋利,但却蕴含着战士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还有那一件件破旧的军装、打满补丁的被褥,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以及战士们坚韧不拔的毅力。

其中,有一封新四军战士的家书让我久久驻足。

信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决心。

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家人,国难当头,我身为军人,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

虽不知归期,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愿付出一切。

”这封简短而深情的家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环境,新四军战士们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纪念馆中还展示了许多新四军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场景。

在困难时期,人民群众为新四军提供粮食、住所和情报,而新四军则为人民群众保卫家园、打击恶霸。

这种深厚的军民情谊,让我明白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也让我更加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站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庭院中,我思绪万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岁月革命精神
——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
高一班贾贝尔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岁月革命精神”。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更好地促进成长,学校德育处、团委和历史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

5月7日清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68名学生和团员代表乘车出发,踏上了革命老区泾县的“红色之旅”。

5月的皖南大地,已是群峰叠翠,碧波荡漾。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
城郊的水西山。

走在乡间的林荫路上,享受着蓝天绿地的自然风光,谁会想到
70年前,新四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7天7夜,抗击国民党顽军。

如今这块
土地已告别了昨日的硝烟,连空气都带着原野的芳香。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等建筑组成。

进入陵园从广场右转,是一条50米长的神道。

神道有90级台阶,寓意1941年1月4
日新四军将士9000余人从云岭出发北上抗日。

沿神道拾级而上,便来到纪念广场。

在纪念廊里排列着9根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
的半截残柱。

寓意新四军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7个师8万余人阴谋围歼。

新四军被迫自卫,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9000余人中有7000余人壮烈
牺牲或被俘。

在纪念碑的左侧是鲜红的党旗,右侧是庄严的入党誓词,党旗如火在每个人的眼中跳跃,誓词如钟句句在耳边回荡,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被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感染。

纪念广场周围,满目葱绿,松柏森森,庄严肃穆,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12.36米、宽27米,以邓小平亲笔题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巧”的纪念碑。

从纪念碑两侧入口走进墓室,墓室中央是一个直径7米的圆形黑色花岗岩墓池,池内安放着洁白的大理石石棺。

墓池后的祭坛上点燃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站在凭吊广场,大家无不肃然起敬,在皖南事变的整个过程,无数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赴汤滔火、浴血奋战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

大家自觉地排成队伍,向皖南事变烈士敬献花圈和鲜花,表达了后来者深深地怀念和无限的敬意。

在鲜红的团旗下,我们庄严地举起了手,再一次重温入团仪式,黄
慧敏同学代表全体学生进行了发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站在这块血染的土地上,远望青山翠谷,近听泉水丁冬,四周簇拥着皖南民居高
低错落的马头墙和桃源般美丽宁静的村庄,有谁不会受到红色的震撼?
走出陵园,登高俯视,只见整个陵园的建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花环,默默地
守护着长眠在这里的数千忠骨,守护着中华民族不死不绝的英魂!
缅怀革命先烈,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民族的事业、为祖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激励着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呢?
随后我们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

军部大礼堂设在罗里村西一公里外的陈氏宗祠,建筑面积达2900平方米,前厅木架舞台,是军部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和演出节目的场所。

周恩来副主席曾在这里作《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重要报告。

现为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室。

新四军曾用过的各式武器、新四军最后的突围路线图及各种图片。

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弥漫却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

讲解员用沙盘配合图片、实物详细介绍了当年皖南事变的始末,使我们对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听完讲解,我们为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所感动,也为国民党顽固势力不顾大局,“同室操戈”,至使新四军九千将士大部分壮烈牺牲的事实真相而感到震惊。

一把把锈迹斑斑的枪支,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深深铭刻着革命先辈们勇往直前、为国捐躯的大无畏情怀。

我们站在当年新四军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眼前仿佛出现战士们浴血奋战、奋力杀敌的身影,在这里,我们感叹当时新四军所用装备的简陋,生活条件的恶劣,所面临的局势的紧张,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还是英勇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家深深地为先烈们克服万难、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一天的行程是非常短暂的,但精神收获却是巨大的。

我们在革命先烈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他们的英雄事迹,感慨于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愈加真切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把革命先烈“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激情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一名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XX年5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