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特有的20个生理现象
十二个新生儿本能反射

十二个新生儿本能反射在出生的前几个月,婴儿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展示出一些本能反射。
这些反射动作是婴儿在出生后的短期内发展出来的,它们对于婴儿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十二个常见的新生儿本能反射,并探讨它们的功能和发展。
1. 吮吸反射出生后,婴儿会自动寻找乳房或奶瓶,并吮吸流质食物。
这个本能反射是确保婴儿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方式。
2. 寻找反射当婴儿的面颊被轻轻触摸时,他们会自动转向并试图寻找触摸的来源。
这个反射有助于婴儿发现周围的刺激和人际互动。
3. 抓握反射一旦婴儿的手掌被轻轻刺激,他们会紧紧地握住刺激物。
这个反射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逐渐消失,并被主动抓握所代替。
4. 踵骨反射当婴儿的脚跟被触摸时,他们会自动弯曲小腿。
这个反射有助于确保婴儿的脚步保持稳定和平衡。
5. 肚皮反射当婴儿的脚掌触碰到平面时,他们会弯曲腿部并将身体向上抬起。
这个反射在婴儿开始探索爬行和行走前帮助他们保持平衡。
6. Moro反射当婴儿感到突然失去支持时,他们会迅速打开双臂并试图恢复平衡。
这个本能反射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逐渐减弱。
7. 距离衡量反射当婴儿的脸靠近物体时,他们会自动闭上眼睛。
这个反射帮助婴儿通过触觉感知周围环境,并保护他们的眼睛不受伤害。
8. 胃肠反射婴儿出生后,他们的胃肠道会自动收缩和蠕动,以帮助消化食物和排除废物。
这个反射是婴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9. 摇头反射当婴儿躺在背上时,他们会左右摇头。
这个本能反射可能帮助婴儿在面对危险时保护头部和颈部。
10. 踢腿反射当婴儿的脚掌触摸到底面时,他们会自动踢腿。
这个动作有助于婴儿锻炼腿部肌肉和坐姿平衡。
11. 颈部后伸反射当婴儿的头被向后倾斜时,他们会自动后伸颈部。
这个反射对于婴儿在面对刺激时保护颈部至关重要。
12. 爬行反射在新生儿期,当婴儿躺在他们的胃上时,他们会自动进行爬行运动。
这个反射帮助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正常的动作能力。
总结:新生儿的本能反射对于婴儿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简述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简述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
他们在出生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并经历许多特殊的生理现象。
这些现象可能会使父母感到担忧,但实际上它们是正常的,而且通常会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消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述一些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1. 胎便胎便是指在胎儿期间吞咽的羊水和皮脂等物质在出生后排出的便便。
这种便便通常是绿色或黑色的,具有粘稠的质地。
虽然胎便看起来很不舒服,但它是正常的,而且通常会在数天内消失。
2. 新生儿皮肤新生儿的皮肤通常很薄,很嫩,很敏感。
他们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许多特殊的现象,例如红斑疹、毛细血管瘤、脂溢性皮炎等。
这些现象通常是正常的,而且会在数周或数月内消失。
3. 黄疸黄疸是指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现象。
这是正常的,因为新生儿的肝脏还没有完全成熟,无法有效清除胆红素。
黄疸通常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失,但如果严重的话,可能需要治疗。
4. 呼吸困难新生儿的呼吸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因此他们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这可能包括快速呼吸、浅表呼吸、哭声尖锐等。
这些现象通常是正常的,而且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失。
5. 消化不良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他们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这可能包括腹泻、便秘、胀气等。
这些现象通常是正常的,而且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失。
6. 眼睛新生儿的眼睛可能会出现许多特殊的现象,例如泪囊堵塞、结膜炎、斜视等。
这些现象通常是正常的,而且会在数周或数月内消失。
7.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模式通常是不规则的,他们可能会在白天睡觉,晚上醒着。
这是正常的,因为新生儿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无法控制睡眠和醒来的时间。
总之,新生儿经历许多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些现象通常是正常的,而且会在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内消失。
如果您对您的孩子的健康有任何担忧,请咨询您的医生。
简述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简述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通常指出生后前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是婴儿体内适应新环境所产生的,包括以下几点:
1. 生理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血液内胆红素含量过高,出现皮肤、眼结膜等部位发黄的现象。
2. 体温调节问题: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低体温或高体温等问题。
3. 呼吸窘迫:出生时由于呼吸系统切换的原因,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急促等不适。
4. 食欲不振:由于出生后肠胃功能尚未完善和吞咽反射不够协调,导致新生儿进食吸收不良,食欲欠佳。
5. 固有反射:新生儿具有一系列每个正常健康婴儿都具备的固有反射,如吸吮反射、步态反射等,这些反射对新生儿的发育和适应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的主要表现,需了解并妥善处理,以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生理特征

新生儿生理特征
新生儿(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具有以下生理特征:
1. 体重:一般出生时体重在
2.5-4.5千克之间,男婴体重一般高于女婴。
2. 头围:新生儿头围约为胸围的 1.4倍,头骨软骨未完全闭合,颅骨可相互移动,便于顺产。
3.眼睛:新生儿眼珠较大,眼球运动不协调,一般情况下只能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4. 呼吸:新生儿的呼吸须经过一定的适应期,出生后约5-10分钟左右开始出声哭泣,进入正常呼吸状态。
通常一分钟呼吸次数为40-60次。
5. 心脏:新生儿的心脏相对成人要更快、更小,一般每分钟心跳120-160次。
6. 消化系统:新生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哺乳和排便问题。
7. 神经系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反应迟钝,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
8. 全身皮肤: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或红紫色,毛细血管丰富,皮下脂肪少,皮肤细嫩娇嫩。
9. 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原体,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正常新生儿生理现象

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现象,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摄入少,水分丢失多而出现出生后体重逐渐下降,到第3-4天减少出生体重的6%-9%,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
体重下降超过10%者多为异常。
2.口腔上皮珠新生儿上颚中线两侧及牙龈上常有微凸的淡黄色点状物,俗称“马牙”。
3.口腔上皮珠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上皮细胞的堆积或粘液腺囊肿所致,对吸乳及日后出牙无碍,数周后自然消退,勿擦拭或挑破,以免感染。
3.乳房肿大及泌乳男女新生儿都可发生,在3-6天出现乳腺肿大,并可有初乳样黄色液体分泌,这是由于出生前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及出生后这一影响中断所致。
乳房肿大于8-10天达高峰,2-3周后逐渐消失,切勿挤压乳房,以免发生乳腺感染。
4.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女婴于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分泌。
少数女婴于出生5-7天可见阴道有血样分泌物,系由于胎儿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受母体激素影响中断造成类似月经的出血,又称假月经,白色分泌物称假白带,不必处理,数天即愈。
5.粟粒疹皮下点状的白点,在1-2周内可在鼻尖、颌处看到。
这些是因皮脂腺未成熟,而使得皮脂凝集在皮脂腺内阻塞所致,两周内可消失。
6.婴儿为什么会发生溢乳婴儿的食道上部括约肌在食物通过后不关闭,食管无蠕动,食管下部括约肌也不关闭,胃又呈水平状,喷门括约肌发育也比较弱,故婴儿易发生溢乳。
7.什么情况婴儿易发生溢乳哺乳方式不当、食乳过急、乳量太多、哭闹时哺乳均可发生溢乳。
8.预防婴儿发生溢乳的方法应采取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的喂奶,并于奶后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待气体排除后再放于床上,采取右侧卧位,使乳汁易于进入肠道。
食后不宜更换衣服或动宝宝,更不可与之玩耍以防溢乳。
人工喂养者,奶头开孔大小要合适,不要吸入大量空气。
9. 婴儿发生溢乳呕吐后怎么办如婴儿发生呕吐,应清洁口腔,被污染的衣物应及时更换,防止着凉。
保持颈项及耳部干燥、清洁,预防颈部糜烂和中耳炎。
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ppt

9、先锋头(产瘤)
胎头受产道挤压所致 无需治疗,一般生后2~3天就被吸收 需与头颅血肿鉴别
产瘤
头颅血肿
新生儿特殊生理表现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皮肤黏膜改变 口腔内特殊表现 与母体雌激素撤离相关的表现
1、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 有利于乳汁吸吮,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 发生感染
4、溢奶(返奶)
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奶后不久出现奶汁溢出 与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置,食管下部括约 肌松驰等有关 注意防止呛奶,6个月后逐渐改善
新生儿特殊生理表现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皮肤黏膜改变 口腔内特殊表现 与母体雌激素撤离相关的表现
1、新生儿乳腺肿大
新生儿生后4-7天可出现乳腺增大 2-3周消退,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新生儿特殊生理变 口腔内特殊表现 与母体雌激素撤离相关的表现
1、新生儿生理性脱皮
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
2、新生儿汗疱疹
炎热天气在前胸、前额等处出现的针头大 小、周围没有红斑的小囊泡样皮疹 数小时至数天内小囊泡自然破裂、脱落
3、新生儿粟粒疹
皮脂腺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堆积形成的 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 无需治疗,1个月内自然消退
4、新生儿痤疮
生后数天或数周,额头和鼻子周围面颊部 出现细小凸起的红疹 皮疹于2月左右达高峰,4月内自然消退 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而无须挤压或涂 抹任何药膏
5、新生儿红斑
生后1-2天内在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的 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丘疹 婴儿无不适感,无需治疗,多在1-2天内自 然消失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出生后的第1周出生后第1周,新生儿会出现脐带脱落、排胎便、体重减轻等特殊生理现象,然后才会进入平稳发展期,开始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出生1周内的特殊生理现象生理性黄疽: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间接胆红素产生过多,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引起的。
正常的黄疸一般在7~10天后自行消退,父母不必过分忧虑。
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过长,甚至有贫血、体温不正常、不好好吃奶、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等症状,就属于病理性的黄疸,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脐带脱落:出生后4~7天,新生儿的脐带会自动脱落。
排胎便:出生后2天内,新生儿排出的大便呈暗绿或者黑褐色,这就是通常说的“胎便”。
3~4天后,孩子的大便会慢慢变成黄色,说明胎便已经排尽,孩子的肠道已经畅通了。
体重减轻:出生后2~5天,由于母亲的泌乳能力和孩子的吮吸能力都不高,孩子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
1周以后,孩子能正常进食了,体重就不再减轻了。
呼吸不规则:初生婴儿的呼吸运动比较浅表,呼吸频率快,每分钟40次左右,而且呼吸一般都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一阵快速的呼吸,继而又变得缓慢,有时还有短暂的呼吸暂停,父母不必过分担心。
但如果过了1周,孩子的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60次,可能是呼吸增快,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乳房肿大:受母亲体内激素的影响,新生儿(不分男女)出生后1周内通常会出现乳房肿大现象,有时还会泌乳。
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治疗,更不要挤压和按揉孩子的乳房。
“假月经”:由于受母亲体内雌性激素的影响,新生女婴会在出生后3~7天内出现阴道出血或排出类似白带的白色分泌物的现象。
这被称为“假月经”,是新生儿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一般3~4天自然消失,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在大小便后清洗干净女婴的外阴和臀部即可。
第2周~1个月的特殊生理现象四肢屈曲从出生到满月,新生儿的四肢总是星现屈曲蜷缩的状态,上肢呈“W”状,下肢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婴儿是各个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最快的是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婴儿整个身体各个器官,有量变,有质变。
因此在这个时期里,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会出现在宝宝身上,妈妈必须对所有的现象有所了解,才能及时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1、新生儿肚子大: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挺起一个大肚子?其实,这是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
有的妈咪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它是正常现象。
随着婴儿年月的增长和腹肌逐渐发育,腹部会渐渐平坦的。
2、打嗝现象常发生:看到宝宝总打嗝,很多妈妈担心是不是某些疾病的前兆。
其实这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
当婴儿受到轻微刺激如冷空气吸入、进食太快、吸奶时将空气吞入胃内等,都会引起打嗝。
此时,只要将宝宝头抬高,拍打背部,将胃内的空气拍出或等胃内的食物往胃下端的肠道里排出一部分,嗝就可以止住了。
随着宝宝的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打嗝现象会自然好转。
3、婴儿也有色素斑:不要认为色素斑只出现在年长的妇女身上,其实,色素斑常见于新生儿后背、骶尾部、臀部,为大片灰蓝色或紫色胎生青痣,不高出皮肤,是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而成,不影响健康,一般在生后4~5年会自行
消退,不需治疗。
4、婴儿上皮珠:宝宝的口中竟然天生带着牙齿?吓坏了多少妈妈,在出生不久的孩子口中,会看到牙龈或上腭上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小球,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上皮珠。
马牙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是病,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种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会自然脱落,不需做任何处理,更不能用针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溢乳: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
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
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上皮珠、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儿口腔硬腭上,可见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新生儿齿龈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这种现象俗称“马牙”。
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会堆积一小堆脂肪垫,俗称“螳螂嘴”。
和上皮珠一样,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处理,它们会自行消失的。
乳房增大、乳头凹陷: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
触感上有蚕豆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流出。
新生儿乳房增大,是胎儿期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
新生儿乳房肿胀,千万不要挤压,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
如果是女婴,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会影响乳汁分泌。
黄疸: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黄疸。
这是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殊性引起的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毫克/分升,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暂时性黄疸,发生率为50%左右。
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毫克/分升,暂时性黄疸发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
生理性体重降低(塌水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的普遍现象。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吮力弱,吃奶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对多,再加上妈妈开始时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儿在出生的头几天,体重不增加,反而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俗称“塌水膘”,新手妈妈不必着急。
在随后的日子里,新生儿体重会迅速增长。
生理性脱皮: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
好好的宝宝,一夜之间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紧接着就开始脱皮,漂亮的宝宝好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
这是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
出生时附着在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这就形成了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的现象,不需要治疗。
生理性脱发: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脱发,多数是隐袭性脱发,即原本浓密黑亮的头发,逐渐变得棉细,色淡,稀疏;极少数是突发性脱发,几乎一夜之间就脱发了。
新生儿生理性脱发,大多数会逐渐复原,属正常现象,妈妈不要着急。
目前医学对新生儿生理性脱发,还没有清晰的解释。
正常啼哭:新生儿的语言就是啼哭,所表达的意思大致是:“妈妈听听吧,我多健康!”医学上称这种啼哭为运动性啼哭,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一般4~5次,每次时间较短,累计可达2小时,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
如果妈妈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其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
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让宝宝和你“说”一会儿,这是很好的亲子交流。
笑:新生儿的笑,往往出现在睡眠中,微微地笑,或只是嘴角向上翘一下。
新生儿清醒时,不易发笑,也不易被逗笑。
新生儿的笑是有意义的。
当新生儿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时,出现笑的时候就多些;当新生儿身体不舒服时,笑的时候就少,甚至会皱眉,严重时就哭闹、呻吟。
新生儿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妈妈可通过宝宝的表情,初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
新生儿先锋头(产瘤):经产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受到产道的外力挤压,引起头皮水肿、瘀血、充血,颅骨出现部分重叠,头部高而尖,像个“先锋”,医生们称之为“先锋头”,也叫产瘤。
剖腹产的新生儿,头部比较圆,没有明显的变形,所以就不存在先锋头了。
产瘤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生后数天就会慢慢转变过来。
呼吸时快时慢:新生儿胸腔小,气体交换量少,主要靠呼吸次数的增加,维持气体交换。
新生儿正常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40~50次。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呼吸节律有时会不规则,特别是在睡梦中,会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
抖动:新生儿会出现下颌或肢体抖动的现象,新手妈妈常常认为这是“抽风”,小题大做了。
新生儿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刺激容易做出泛化反应。
当新生儿听到外来的声响时,往往是全身抖动,四肢伸开,成拥抱状,这就是对刺激的泛化反应。
新生儿对刺激还缺乏定向力,不能分辨出刺激的来源。
妈妈可以试一下,轻轻碰碰宝宝任何一个部位,宝宝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四肢伸开,并很快向躯体屈曲。
下颌抖动也是泛化反应的表现,不是抽搐,妈妈大可不必紧张。
面部表情出怪相:新生儿会出现一些令妈妈难以理解的怪表情,如皱眉,咧嘴,空吸吮,咂嘴,屈鼻等,新手妈妈没有经验,会认为这是宝宝“有问题”,其实这是新生儿的正常表情,与疾病无关。
当宝宝长时间重复出现一种表情动作时,就应该及时看医生了,以排除抽搐的可能。
挣劲:新手妈妈常常问医生,宝宝总是使劲,尤其是快睡醒时,有时憋得满脸通红,是不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呀?宝宝没有不舒服,相反,他很舒服。
新生儿憋红脸,那是在伸懒腰,是活动筋骨的一种运动,妈妈不要大惊小怪。
把宝宝紧紧抱住,不让宝宝使劲,或带着宝宝到医院,都是没有必要的。
惊吓: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神经管还没有被完全包裹住,当外界有刺激时,新生儿会突然一惊,或者哭闹。
妈妈们为了避免宝宝受到“惊吓”,多把新生儿的肢体包裹上,使其睡得安稳些。
但要注意,长期包裹宝宝,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当宝宝醒来时,就应该打开包裹;一定不要“蜡烛包”——把宝宝包裹得直挺挺的,就像蜡烛一样。
“蜡烛包”对新生儿的发育是有害的。
打嗝:新生儿吃得急或吃得哪里不对时,就会持续地打嗝,宝宝很不舒服。
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妈妈用中指弹击宝宝足底,令其啼哭数声,哭声停止后,打嗝也就随之停止了。
如果没有停止,可以重复上述方法。
皮肤红斑: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
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色为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
新生儿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
个别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现象。
新生儿红斑对健康没有任何威胁,不用处理,自行消退。
鼻塞、打喷嚏:新生儿鼻黏膜发达,毛细血管扩张且鼻道狭窄。
有分泌物时,新生儿都会出现鼻塞。
新手爸爸妈妈要学会为宝宝清理鼻道。
新生儿洗澡或换尿布时,受凉就会打喷嚏。
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不一定就是感冒。
出汗:新生儿手心、脚心极易出汗,睡觉时头部也微微出汗。
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婴儿会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和出汗来散热。
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居室的温度和空气的流通,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
发稀和枕秃:新生儿的头发质量,与妈妈孕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
进入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头发质量开始与家族遗传关系密切。
新生儿枕秃,并不是新生儿缺钙的特有体征,枕头较硬、缺铁性贫血、其他营养不良性疾病,都可导致枕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