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婚俗礼仪差异
东方和西方婚礼传统的对比

东方和西方婚礼传统的对比婚礼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仪式活动,它不仅是两个人的重要纪念日,更是家族和社会的重要事件。
东方和西方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之间的婚礼传统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东方和西方婚礼传统进行对比,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仪式流程1. 东方婚礼传统东方婚礼注重家族的庄重和祥和,一般分为三个重要环节:聘礼、婚礼和酒席。
首先是聘礼,即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亲并送上聘礼。
随后是婚礼,主要包括迎亲、交换婚戒、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最后是酒席,亲友们相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大喜之日。
2. 西方婚礼传统西方婚礼注重个人的浪漫和幸福,一般分为几个主要环节:婚礼仪式、宴会和舞会。
婚礼仪式通常在教堂进行,包括新娘入场、宣誓、交换誓约和戒指等环节。
随后是宴会,新人和来宾共进晚餐,并进行祝酒和演讲。
最后是舞会,新人在音乐中舞动,与来宾共同欢庆婚礼。
二、礼服风格1. 东方婚礼传统在东方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的婚纱,寓意幸福喜庆。
而新郎则穿着传统的礼服,象征着绅士风度。
婚礼过程中,新人还会换上数套不同的礼服,以示隆重。
2. 西方婚礼传统西方婚礼中,新娘通常穿着白色婚纱,象征纯洁和高贵。
而新郎则穿着传统的黑色西装或燕尾服,体现男士的庄重和正式。
婚礼结束后,新人还会更换晚礼服,参加舞会。
三、婚礼习俗1. 东方婚礼传统在东方婚礼中,有许多特色的习俗。
例如,在迎亲过程中,新娘会放下嫁妆,象征着离开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在拜堂时,新人会向父母行礼,以表达对教养之恩的感激。
此外,敬茶仪式也是东方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敬。
2. 西方婚礼传统在西方婚礼中,有许多寓意深远的习俗。
例如,在婚礼仪式中,新娘会戴上“婚纱面纱”,象征对新婚生活的神秘和保护。
新人交换誓约和戒指,表示对彼此的忠诚和承诺。
此外,新婚之夜,新郎还会把新娘抱过门槛,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四、宾客角色1. 东方婚礼传统在东方婚礼中,宾客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是婚礼的见证人和祝福者。
婚礼礼仪--中西方婚礼习俗对比

中式婚礼的优势
l 喜庆、热闹、感动。热闹的场面能充分 照顾到新娘新郎以及双方亲友的个人情 感,体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文化。
中式婚礼的缺点
l 繁文缛节比较多,整个婚礼下来,新人 会感到很疲惫。
l 忌讳太多,稍不小心就会触霉头。 l 凤冠霞帔又重又厚,穿戴起来很沉,尤
其是夏天的时候,会很热。 l 因为轿子不比轿车,数量极少,想要租
母。
l
夫妻对拜:可采用跪拜礼和鞠躬礼。
l
2、西方婚礼:承诺(婚约问答、领诵、交
换信物、拥吻礼)
l
信物戒指,不是锁定今生的寓意。送新娘
白金钻戒。
l
拥吻礼:在牧师的引领下将灵魂和生命的
气息传递给对方,合二为一。
l
走到幸福门下行致谢礼。
中国婚礼中新人要 举行拜堂仪式:一拜 天地,二拜高堂,夫妻 对拜。
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 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 堂或其他较为安静的 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 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 如中国婚礼那么热闹 。
l 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感觉,而中国看 重的是仪式。
l 中西方文华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婚礼只是其一,这主要来自于中 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思 想和风俗的作用下,慢慢演化而成 的。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 了祝福和笑声。
图片欣赏
请贴
结婚证
l 婚礼差异 l 色彩运用 l 婚礼仪式 l 婚礼中的站位 l 婚礼优缺点 l 图片欣赏
l 婚礼差异:
l 1、中式婚礼:人前婚礼,是一种表现形式,将新 婚事实告知来宾亲友。
l 主婚人:家族的长辈,或是德高望重的族人。
l
(一般指父母其中的一位代表致答谢词)
l 2、西式婚礼:神前婚礼,主要以教堂婚礼为主 ,在上帝的面前承诺。
中西方婚礼的差异

差异
仪式
地点
服饰
婚宴
• 1.中式婚礼必定要经历的环节:
1)向父母亲致敬,向来宾敬酒; 2)夫妻交拜,必定喝交杯酒; 3)交换结婚信物; 4)表演节目娱乐来宾,做到宾至如归的效果; 5)一定要迎亲,请人吃传统的结婚点心; 6)送来宾礼物和喜糖。
• 2.西式婚礼必定要经历的环节:
• • • •
• 教堂,安静而神圣。婚礼 过程除了神父说那几句熟 的发烂的话外,安静地连 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基督教在西方极盛行,上 帝在每个人心中。婚姻在 人生中是神圣的事情,需 要向上帝祈福。
• 家中或餐馆,喜庆 而热闹。结婚就是 为了以后过日了, 过日子就是柴、米、 油、盐,红红火火, 以后的好日子要靠 亲帮亲,邻帮邻, 婚礼需要亲朋好友 的祝福。
Hale Waihona Puke 1)教堂办仪式或是请牧师到婚礼现场; 2)交换戒指(代表此生唯一); 3)切蛋糕抛花球; 4)自助餐或是请餐厅到结婚现场,经济型的, 防止浪费; • 5)蜜月后才送礼物,一般小东西为主。
西方:父母可以不参加,婚姻是自己的 • 中国的婚礼习俗和中国的传说,礼节习惯 事。 有关。
中国:父母一定要到场,还要接受最崇 • 西方的婚礼习俗和信仰,追求自由的思想 高的礼拜。承袭了中国婚姻“父母之命” 有关。 的传统理念。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婚礼,是一对男女通往婚姻的大门,一场婚礼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各种婚礼习俗,而不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婚礼习俗各不相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1.色彩差异首先我们最能一目了然的就是中西文化在婚礼上,使用的颜色的差异,在中国结婚是喜庆的代表色的大红色,希望新人能够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但是在国外结婚的代表色彩是白色,纯洁的白色,代表了新人纯真的爱情,因为白色代表的是天使,也是祝愿新人婚后像天使一样生活的美好幸福。
2.仪式差异其次,就是婚礼上仪式的区别,比如在中式婚礼中父母环节是很重要的,需要新人双方给父母行叩拜礼,敬茶等,这传扬的是中国的孝道,结婚是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新人互相讲过对方的父母,正式认门,是非常重要的仪式。
而西方国家是没有叩拜礼敬茶这些环节的,我们在婚礼上能看到的关于父母的环节其实就一个,而且还只能看到父亲,就是父亲在进场的时候,女儿挽着父亲的手,父亲亲自将女儿待到新郎面前,将女儿交给对方,希望新郎能像自己一样去爱护呵护自己的女儿。
3.服饰差异中国与西方结婚,服饰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例如在中国基本采用的是唐装或者是汉服,女性穿着就是凤冠霞帔、秀禾服、旗袍等等,男士一般都是唐装或者汉服的马褂新郎服。
在西方新娘服饰礼服、婚纱,一般情况下都是婚纱,近年来我国也很多穿婚纱结婚的,男士就是西装,在重要场合男士的服装都是西装,是最得体最隆重的服饰。
4.总结如果是一一列举的话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近年来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互相之间的借鉴采纳,形成了很多结合式的婚礼新形势,比如年轻人喜欢西式也喜欢中式的,在迎亲时候采用中式婚礼格调,酒店仪式的时候采用西式婚礼,这也是很好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多元化的文化时代。
中西方婚礼仪式中式婚礼仪式为什么要射轿帘?花轿停后,新郎手执弓箭,分别向天、地、新娘空射三箭,意喻举箭弓逢凶化吉。
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

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婚礼,是一个暖和的词汇,它开启了情侣通往幸福婚姻的一扇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话从今刻被书写。
伴随婚礼的是各样多彩的婚庆习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西方婚礼礼仪差异,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西方婚礼地点差异作为人们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对幸福恋人新的起点,中国人的婚礼是隆重喧闹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家里或是酒楼里摆上酒席以宴请亲朋好友作为新人的见证。
在当代中国,新人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去酒店或是宾馆。
会在酒店宾馆里将排场弄得很大,突显婚礼隆重、喧闹的特点。
而在西方,人们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较宁静的地方进行,井井有条,不像中国婚礼般喧闹。
西方的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
中西方文化婚俗差异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银包皮带、花瓶、铜盆及鞋、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肯定的挨次,按一般的状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动身、燃炮、等待新郎、讨喜、告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摸橘子、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
由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敬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
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妙的一切;新是指伴侣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有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净及贞洁。
中西方婚礼仪对比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婚礼仪对比差异有哪些全世界都是爱情的粉红色气息,特别是接近年底,我们收到的红色炸弹也是越来越多,那就来看看中西婚礼有什么可对比的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婚礼礼仪对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西婚礼礼仪对比举行地点中: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院落或酒店。
婚礼的排场很大,各种仪式也相对繁缛,并想尽办法追求吉祥的寓意。
西: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其他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如中国婚礼那么热闹。
西方观念中重视情感的抒发,追求浪漫和实在的完美结合。
婚宴中:中国人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
中式婚宴的酒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亲朋好友热闹地聚在一起进餐,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
在宴席中间新娘一般换1至2套衣服,婚宴开始时新人向各桌一一敬酒。
西:在西方国家,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
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
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
新人会在家人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色彩中:中国传统婚礼举行时,新娘新郎服装的色调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结婚以后日子能红红火火。
西:西方的新娘则以白色调为主,象征纯洁,辅之以蓝,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
一般情况下新郎都是穿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
礼物中:除了双方父母的改口(即新人原来称对方父母叔叔阿姨,现在改口为爸妈)红包外,七姑八姨、同学同事、亲朋好友,各根据关系亲疏,少则百元,多则千元万元。
西:首先,他们也送钱,不过数量不大,约20-50元,相当于婚宴上自己的那份餐费,类似目前在我国流行的聚餐时实行的AA制。
西方传统婚礼礼品有皮包、香水等。
现在,西方年轻人讲究实际,结婚时流行“晒”礼单,即将自己想得到的礼品,在网上公布出来。
中西婚礼的差异

-
标题标题标题
婚礼仪式
01
婚俗文化
02
婚宴习俗
03
总结
04
中西婚礼的差异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代表着两个人在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彼此的关系,以及未来生活的开始
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中西婚礼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西婚礼的差异
1
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
中国传统婚礼
3
婚宴习俗
婚宴习俗
中国婚宴习俗
在中国,婚宴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婚宴上通常会有很多美食和饮料,包括海鲜、肉类、甜点等。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婚宴通常会持续数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和美食。此外,中国的婚宴上也讲究礼仪和规矩,如敬酒、回敬等
婚宴习俗
西方婚宴习俗
西方婚宴通常在宴会厅举行,菜品相对简单一些。在西方婚宴上,通常会有主菜、前菜、甜点等几道菜。此外,在西方婚宴上,宾客们也会为新人祝酒和跳舞庆祝。与中国的婚宴相比,西方婚宴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情感交流
中国传统婚礼通常由父母主导,注重仪式感和传统元素。在婚礼前,男方要到女方家提亲,并送聘礼。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穿红色的礼服,寓意着吉祥如意。婚礼中包括拜堂、敬酒、敬茶等环节,以示尊重长辈和宾客。此外,中国传统婚礼还注重生肖和黄道吉日的考虑,希望在吉祥的日子里完成人生大事
婚礼仪式
西方婚礼
西方婚礼通常在教堂或宴会厅举行,注重简洁和浪漫。婚礼前,男女双方家长会见面商谈婚姻事宜。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穿白色的礼服,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婚礼仪式包括宣誓誓言、交换戒指、亲吻等环节。在仪式结束后,通常会有宴会和舞会等庆祝活动
4
总结
总结
中西婚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仪式、婚俗文化和婚宴习俗等方面
中外结婚习俗礼仪

中外结婚习俗礼仪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外的婚姻观念有所区别,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外结婚习俗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外结婚习俗的区别1.中国结婚礼仪传统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象征蝴蝶双飞,痰盂,即子孙桶,是多子多福的意思,铜盆及鞋意为同携到老。
2.西方结婚礼仪在古代的西方社会,新娘还需准备一些“旧、新、借、蓝”的东西。
“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中外结婚方式的区别旧时代中国结婚的繁文缛节众多,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妁之言,历三书六礼的程序。
旧时贫富悬殊,以上所述系富庶和中等人家。
至于贫穷人家则用硬纸板剪个双喜字,贴上金纸,墙上一挂,一对花烛,一顶蹩脚花轿,便拜堂成亲。
比如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
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由一名福寿双全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头部,而后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
在外国各国结婚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大家了解较多的是英国的结婚方式,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
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
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
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
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
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
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
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
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
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
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
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
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其次是在服装方面。
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
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
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
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
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
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
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
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
“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
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
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
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
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
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
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
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
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
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
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
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
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
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
”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
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
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
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
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
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
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十一)合髻又称“结发”。
成婚之夕,新婚夫妇分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仪式,源自古代成年礼。
合髻、结发多为新房中仪式,又出自成年礼仪式,故后世称原配夫妻为“结发夫妻”。
(十二)合卺又称“合匏”、“合欢”、“交杯酒”等,即新婚夫妇合饮交杯酒(同心酒),象征夫妇合体相亲。
其礼仪始于周代,历代相承。
无论皇室贵族还是庶民百姓,行合香礼都是婚礼中除拜堂而外的又一重要仪式,故也以合香代称成婚。
唐宋以来,行合誉之礼开始以杯代飘(香),因而别有“合欢杯”、“交杯酒”等说。
(十三)闹房即“闹洞房”。
(十四)妇见舅姑这是成婚次日或第三日新妇拜见公婆的仪式,始于周代。
在古代,新妇拜舅姑是其正式为夫家宗族所接受、确认其成为本家族成员的一种庄严仪式,所以十分认真,甚至还要参拜家庙。
唐朱庆徐《近试上张水部》诗,即以拜舅姑来隐寓其恭求水部员外郎张籍荐引:“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拜见时,新娘要献枣和栗子于公公,献干肉于婆婆。
(十五)庙见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参拜祠堂。
如果结婚时舅姑已死,则在婚后三个月到祖庙去奠祭舅姑,称“庙见”。
新妇只有在拜见舅姑和庙见这两项仪式完成之后,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整个婚礼才算完成,否则,“女子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十六)回门又称“谢门”,新婚夫妇于婚后首次至女家何安、示谢兼新婿拜认女方亲属。
回门时间,或婚后三五日、一个月,因地区、时代及路途远近而异,是传统婚礼的最末一项仪式。
据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记载,远在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已有此礼仪。
宋代称作“拜门礼”。
三、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的婚姻礼仪已经存在极大差异,而其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婚俗文化的根源不同。
西方国家受宗教思想影响较深,尤其是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中国古代传统婚礼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是一种“夫为妻纲”、传宗接代的庆典,婚礼格外隆重奢华,各种仪式活动也渗透着“早生儿子早得福”、“多子多孙多福寿”的宗法意识,即《礼记?昏义》所说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