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黄土的厚重》教案.doc
《黄土的厚重》第二课时新课讲知课件

1、下列省(自治区),全都处于我国
西部的是( B )
A、青海 、江西 B、四川、云南 C、新疆、河南 D、内蒙古、山西
2、下列不属于西部开发战略的是( D )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东北振兴
3、《天路》这首歌指的是( C )
A、京九铁路
B、川藏铁路
C、青藏铁路
D、青藏公路
4、东部发展有哪些优势?( B )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窘迫首先严重地 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必然干旱缺水,它直接 影响到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也给西部经 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差 距扩大。
想一想
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 的。说一说目前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 差距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的差距。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加重。投资分配 政策的差异,国内重视东部的对外开放。东部 还具有空间优势。靠近沿海,更易接受国际新 信息。而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生产成本比中东 部地区相对要高。
欣赏下列图片, 你能区别哪些是西 部哪些是东部的?
喜马拉雅山
杭州西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 长江三角洲
上海东方明珠塔
西藏布达拉宫
克拉玛依油田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从以上的图片对比中, 同学们能感受到什么?
东西部差距之一: 自然环境的差距
想一想
“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
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土地和生态 环境,也是黄河泥沙的根源,同时导 致土地沙化、才较多
④交通发达 A、①②③ C、③④⑤
⑤土地辽阔 B、②③④ D、①②⑤
我们找到了东西部的差距以及 差距产生的原因,那么缩小差距之 路有又在哪里呢?
人民版思品八下《黄土的厚重》word教案1

人民版思品八下《黄土的厚重》word教案1第八课《厚重的黄土》第二框/《东西部差距有多大?》教学设计“一碗水半碗泥”黄河【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第八课《厚重的黄土》。
我国幅员宽敞,由于地势、气候、历史变迁等各种因素,东部和西部的进展极不平稳。
这是我国的差不多国情,也是一些重大国策制定的现实缘故。
在历史、地理的课堂上,学生差不多对西部有了大致的了解,这能够作为对本课的知识铺垫。
对西部地势地貌、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资料搜集只是引子,本课着重在让学生感受到西部的奇异和美好后,再看到这块美好河山的落后,从而激发起建设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更深刻、更理性地认识东西差距,进而明白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
课文有三框题,分别为《奇异的西部》、《东西部差距有多大?》、《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
建议用三课时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任务。
各框一课时,将练习贯穿于讲授环节之中。
【学生分析】青青年具有初步的政治意识,开始关怀国家大事,有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对学习此课有浓厚的爱好。
【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到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的种种差距,增强使命感,用实际行动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树立共同建设西部家园的理想。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对比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性,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西部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与东部地区由此存在的庞大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缘故,明白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实施的重大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为了准确把握这一重点,我们学习这一内容时,要预先上网查找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在对西部地区有较充裕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落后的表现和缘故,有针对性地指出西部开发的重点,经济建设与环境爱护和谐进展,大力加强交通建设,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东部对其支援等,从而深刻领会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增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使命感。
黄土的厚重

第八课黄土的厚重教学内容课题名称黄土的厚重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3课时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第八课页码P89-P103 执教者郭灿芬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年级八年级册次下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动首先来自于对包括西部在内的国情的总体了解和认识。
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爱国情感的激发更好地进行国情教育,实现良性互动。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形、气候、历史等各种因素,东部和西部的发展极不平衡。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一些重大国策制定的现实原因。
本课讲述西部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丰富多样的资源,唤起学生对神奇西部的热爱之情。
为学习东西部差距与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作了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部特殊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宝藏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献身西部的思想情感。
3、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方收集资料,加深对西部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西部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教学难点在了解西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献身西部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集体朗读导入新课顺利过渡直观讲解1.师生有感情地朗读导语部分。
“黄土的厚重”之破题在此进行,黄土的厚重寓意西部是“地质之书、历史之书、文明之书”。
2.师:在地理和历史课上,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西部的知识。
现在让我们结合学过的知识,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3.播放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别的地图。
(行政区划图、人口和民族分布图等)。
并对照地图进行讲解。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思考。
观看地图,倾听讲解。
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厚重,让学生产生好奇感,进而引入到对西部风光的了解。
以过渡的话,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投入新课的学习。
播放图片并辅以讲解。
视觉感受激发感情4.请学生描述一下对西部的印象或者感受。
5.师深情并茂:大自然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宝藏,几千年的风云激荡造就了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八年级政治黄土的厚重

06 结语
黄土高原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黄土高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水土保持和 生态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尤其 是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
文化特色
方言与民俗
黄土高原地区的方言和民俗文化 独具特色,如陕北民歌、山西剪 纸等,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
当地广为流传。
传统手工艺
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技艺精湛,如陕西的皮影、甘肃的 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瑰宝。
民间信仰与宗教
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 化丰富多样,如道教、佛教等在这 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 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 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交通建设
黄土高原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 的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公路、铁路、 航空和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土高原地区 的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历史变迁
1 2 3
自然环境的变化
黄土高原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化和侵蚀,自然环境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人口迁移与民族融合
随着历史的变迁,黄土高原的人口不断迁移和流 动,各民族在这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 会结构。
政治制度的变革
黄土高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政治制度 的变革,如封建制度的建立和瓦解、民族区域的 自治等。
最新-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黄土的厚重课件 人民版 精品

14
15
大力兴办教育
• P102小讨论的:确西,部教开育发投与入教高育,的收问益题慢。,给 老百姓带来了很大负担。国家和 各级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西部开 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为其提 供智力支持。教育能够提高人民 的素质,开阔人们的眼界,增强 人民的创造力。能够带来比投入 更大的收益。因此,西部开发离 不开教育、人才和知识分子。
6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
• 1、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 2、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 • 3、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7
具体措施
• 1、实施山川秀美工程 • 2、打造交通网 • 3、发展教育事业 • 4、东西联动
8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
• P99页:有人认为,要“再造一个秀美山川”,
只要指数种草植就树行种。你草是十怎分样必看待要这,种但观点还的要?: 1、加强护理; 2、禁止乱砍滥伐; 3、预防树木病虫害; 4、解决当地人民的生活困难 ……
16
西部教育发展模式
17
东西联动
• 国家鼓励东部富裕的省份对口支援西部的 省份,以此带来西部省份加快发展,逐步 赶上东部发展的步伐。
• 一帮一兄弟友好省份:
• 上海——新疆
• 江苏——陕西
• 北京——西藏
• 浙江——重庆
• 安徽芜湖——新疆乌鲁木齐
18
思考
• 东部帮西部仅仅有利于西部的发展吗?为
什么? 东部帮西部最终会有利于双 方的发展、繁荣,从当前来 看可能东部付出的更多,从 长远看,西部的发展必将回 馈东部,实现双方共赢,惠 及全国发展大局。
19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
•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0~2004年, 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 8.8%、10.0%、11.3%和12%,高于 前些年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步伐加 快,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财政收 入逐年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 民生活不断改善。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课《黄土的厚重》(第2课时)“东西部的差距有多大”课件 人民版

表现:东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第二和 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高于西部;东西部之 间居民收入的差距十分明显
具体原因: 地理原因、历史原因、政治 原因、文化原因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chājù)是客 观存在的,造成这种差距(chājù)的原因 有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你能说说具体的原因吗?(课本P98)
第十七页,共26页。
第十八页,共26页。
说一说:以上表格中的数据 (shùjù)说明什么?
东部地区的国民(guómín)生产总值 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远远高于西部。
东西部差距(chājù)之二:
2、经济发展的差距
第十九页,共26页。
(1)东西部经济发展(fāzhǎn)差距的 表现:
1)东部地区(dìqū)的国民生产总值远 远高于西部;
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东部 高于西部;
3)东西部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十分明 显。
第二十页,共26页。
(2)东西部在经济发展(fāzhǎn) 上的差 距形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1)P地98理页原)因: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干旱少
雨,生态环境恶化; 2)历史原因:自宋代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
(zhòngxīn)已转移到了东部沿海地区; 3)政治原因:改革开放后头二十年,中央的政
人们说:黄河水“一碗水来半碗 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yuányīn)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1)人类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 流失(shuǐtǔliúshī),土地沙化、荒漠化。
2)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植树造 林、发展林草业,再造一个秀美(xiùměi)山川。
第十三页,共26页。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71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和黄土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和水土保持措施。
学生:查阅与黄土高原自然特征有关的知识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师:猜一猜这是我国什么地方?生:黄土高原。
板书: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板书:(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活动一:学生分小组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
第八课《厚重的黄土》
第二框/《东西部差距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第八课《厚重的黄土》。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形、气候、历史变迁等各种因素,东部和西部的发展极不平衡。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一些重大国策制定的现实原因。
在历史、地理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对西部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可以作为对本课的知识铺垫。
对西部地形地貌、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资料搜集只是引子,本课着重在让学生感受到西部的神奇和美好后,再看到这块美好河山的落后,从而激发起建设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刻、更理性地认识东西差距,进而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
课文有三框题,分别为《神奇的西部》、《东西部差距有多大?》、《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
建议用三课时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任务。
各框一课时,将练习贯穿于讲授环节之中。
【学生分析
青少年具有初步的政治意识,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有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对学习此课有浓厚的兴趣。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到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的种种差距,增强使命感,用实际行动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树立共同建设西部家园的理想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对比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性,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西部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与东部地区由此存在的巨大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实施的重大意义及实
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
“缩小差距之路——西部大开发”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为了准确把握这一重点,我们学习这一内容时,要预先上网查找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在对西部地区有较充裕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落后的表现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出西部开发的重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加强交通建设,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东部对其支援等,从而深刻领会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增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使命感。
【教学难点】
“东西部差距有多大”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一方面,西部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又存在巨大差距。
这些导致我们在认识上会产生矛盾,难以理解东西部地区差距的产生。
为此,我们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要从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对东西部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做一对比分析,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图片、数据和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先上网查找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教学重点:东西部之间主要差距的表现。
教学难点:树立为西部地区发展作贡献的思想。
一、导入新课
师:西部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历史、现实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国家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那么,东西部之间主要有哪些差距呢?
二、新课学习
1、观看视频:《水土流失》
2、讨论:从刚才的短片中同学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造成了西部重大环境问题。
3、阅读“小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在6亿吨左右,约占长江上游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量的60%,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占三峡门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江河下游河道淤积,留下洪灾隐患,而且易引起当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
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
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表3)。
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 万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
目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师: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生答略。
师:从《水土流失》和“小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说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一个差距就是什么?
生:自然环境的差距。
(板书)
3、想一想:人们说: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生:人类过渡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
我们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发展林草业及相关产业等办法加以解决。
4 、阅读“知识卡”。
师:“知识卡”列举了大西北生态环境的窘迫,那么这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窘迫首先严重地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必然干旱缺水,它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也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
5 、阅读“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师:这些经济指标说明什么问题?
生: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西部
师: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二个差距又是什么?
生:经济发展的差距。
6、拓展延伸。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一、1999—2003年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较:
二、1999—2003年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曲线图:
师:以上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东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东部。
师:想一想: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说一说目前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部地区发展速度。
自然环境的差距。
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加重。
投资分配政策的差异,国内重视东部的对外开放。
东部还具有空间优势。
靠近沿海,更易接受国际新
信息。
师: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自然环境的差距。
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加重。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人力资源、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板书设计】
第二框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1. 自然环境的差距
2. 经济发展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