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作业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解析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变化的,A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类,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D错误。
答案 B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后均需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调节具有缓慢、时间长的特点C.甲状腺激素能够定向运输到下丘脑促进其发育D.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属于神经调节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含有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体液;激素弥散在体液中,对靶细胞起作用,A正确;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调节为神经调节,特点是时间短、迅速,B错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但是激素分泌后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不能定向运输,C错误;寒冷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答案 A3.人的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A.排尿反射丧失B.体温调节出现故障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解析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与下丘脑无关。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可能出现故障,同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能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减少。
答案 A4.(2019·山西太原模拟)细胞间可以通过体液来完成间接的信息交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等B.若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是多种组织细胞,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激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D.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解析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这两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A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B正确;垂体细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其靶细胞分别是甲状腺细胞和性腺细胞,C正确;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其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D正确。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解析:选C 参与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中,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故调节因子并不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2.(2018·广州高级中学检测)冬天去中国漠河的北极村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解析:选A 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由于与环境的温度差较大,细胞代谢加快,散热量增加,A正确;低温促进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B错误;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拮抗关系,C错误;冷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3.(2018·阜阳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解析:选C 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如图表示某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解析:选C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十七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检测)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B.导致热射病病人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C.热射病病人的排汗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热射病病人体温过高,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2.(2023·江西红色十校联考)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肾上腺皮脂瘤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和水潴留(指液体与气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从而使血容量增大,引起肾性高血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机体的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B.肾性高血压患者组织液增多,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症状C.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对肾上腺皮脂瘤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其血钾的含量高于正常值3.下图表示生存环境改变后(虚线后开始改变),健康人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A、B为曲线上的两点。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冬季从26 ℃的室内到-10 ℃环境中工作,则曲线可表示体温的变化,B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A点降低B.若该图表示饥饿一段时间后饱餐一顿,则曲线可表示血糖浓度的变化,B点时胰岛素含量较A点升高C.若该图表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则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B点时不存在反馈调节D.若该图表示剧烈运动后,则曲线可表示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B点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4.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
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专练7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
参赛者将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
下列关于机体此时出现的一系列反应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保持相对稳定,酶活性不变B.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C.皮肤冷觉感受器实现温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增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炎热环境中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B.体内失水过多时,仅通过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多就能维持平衡C.人体体温、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都离不开下丘脑D.人体正常体温以及水和无机盐平衡的维持都离不开神经—体液调节3.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渴觉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③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④下丘脑既是重要的神经调节中枢,又是重要的内分泌腺⑤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⑥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A.①④⑤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⑥4.(不定项)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5羟色胺决定谁先开口,端粒酶决定谁会先走!”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荷尔蒙指的是激素,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D.5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5.[2023·全国甲卷]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动物甲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明显增加。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解析版)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
下面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无论是激素调节还是神经调节都需要用到信息分子C.要检测动物机体的激素水平,只能在相应的腺体处抽取液体检测D.相比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答案】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激素调节需要激素传递信息,神经调节需要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可以抽取血液进行检测,C错误;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准,激素调节作用范围广、时间长,D正确。
2.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量增多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能受神经的支配B.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肾上腺素作为激素作用的范围较广泛、反应速度较缓慢D.肾上腺素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肾上腺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故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能受神经的支配,A正确;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的方式为胞吐,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激素作用的范围较广泛、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C正确;突触后膜受肾上腺素作用,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 错误。
3.随着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稳态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下列关于①肌细胞内的CO2和乳酸、①血浆pH值、①人体呼吸频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①分别属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B.①的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在1000米测试中,①增多→①适当降低、①增多→①加快D.①通过体液传送对①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神经调节【答案】A【解析】①肌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pH值能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和乳酸增多,释放到血浆中后,引起血浆pH降低,同时血浆中增多的H+ 和CO2通过血液的传递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加快,C正确;该过程属于体液—神经调节,D 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 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分泌的 C.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过少时表现为精神萎靡 D.信息分子E能够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对点练 提技能】 1.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 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 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
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C.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⑤⑥⑦分泌减少
①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 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 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 盐含量的变化。 ②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why? 不可取。 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 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 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内环境的紊乱。
高考热点题型七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轮P247
以
通过相关神经
皮肤血管 皮肤汗腺
下
骨骼肌等
丘 脑 为 枢 纽
通过相关神经
通过相关神经 下 丘
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
分泌
胰 岛
A细胞 B细胞
胰高血糖素 分泌胰岛素
的脑
调 节
激 垂素
甲状腺 分泌 甲状腺激素 性腺分泌 性激素 生殖器官 肾上腺皮质 分泌醛固酮(盐)、皮质醇(糖)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解析:选C参与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中,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故调节因子并不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2.(2018·广州高级中学检测)冬天去中国漠河的北极村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解析:选A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由于与环境的温度差较大,细胞代谢加快,散热量增加,A正确;低温促进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B错误;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拮抗关系,C错误;冷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3.(2018·阜阳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解析:选C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如图表示某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解析:选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30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
该实验是验证性试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试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A2.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
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
下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e三种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b、c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d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分泌d的细胞和分泌e的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解析:由于五种激素中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表现为拮抗作用,故它们分别属于d、e中的一种;又由于d、c两种激素为协同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可推测e是胰岛素,d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b)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a)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分泌d的胰岛A细胞和分泌e的胰岛B细胞中的DNA相同,但RNA不完全相同。
答案:D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炎热环境里的散热量比寒冷时多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C.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pH,使血浆的pH稳定在一个定值上解析:寒冷环境,人体热量易散失,为维持体温所以机体才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散热;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pH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三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解析:选C 参与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中,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故调节因子并不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2.(2018·广州高级中学检测)冬天去中国漠河的北极村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解析:选A 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由于与环境的温度差较大,细胞代谢加快,散热量增加,A 正确;低温促进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B错误;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拮抗关系,C错误;冷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3.(2018·阜阳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解析:选C 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如图表示某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解析:选C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寒冷条件下,激素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发挥作用,但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反过来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只有垂体;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作为效应器能通过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的战栗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5.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解析:选B 除激素外,CO2参与呼吸调节,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调节;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6.(2018·贵州六校联考)如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制作用,因此①处的效应为抑制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严寒环境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
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B.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②③具有拮抗作用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不存在拮抗作用,A、D错误;寒冷环境中,体内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排尿的方式,所以尿量会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B错误。
8.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
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结构,a~f 表示激素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①B.血糖浓度高时,f的分泌会减少C.③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感受器的组成部分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的量将减少解析:选D 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所以可判断①为前叶,A错误;激素f作用于肝脏和肌肉,激素e只作用于肝脏,可判断激素f为胰岛素,激素e为胰高血糖素,所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f 的分泌会增加,B错误;结构③为胰岛,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属于效应器,C错误;激素c可以被直接吸收,如果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激素c,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激素a的分泌,D正确。
9.(2018·郑州质检)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B.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失水多于失盐,则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就会增加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解析:选C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A正确;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失水多于失盐,血浆渗透压增大,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正确;神经递质有两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寒冷环境中,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正确。
10.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 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C.图中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D.图中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解析:选D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下丘脑,由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
胰岛A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无导管,其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
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升高血糖,主要作用于肝脏,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11.(2018·浏阳一中联考)如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
细胞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解析:选D 信息分子若是神经递质,其作用途径不需经过体液的运送,A错误;若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则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激素X)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糖原分解,C错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包括肝细胞),并加快肝细胞的新陈代谢,D正确。
12.(2018·郴州模拟)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若M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C.若M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D.若M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解析:选A 若M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①⑥④过程分泌肾上腺素促进细胞代谢,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A细胞(或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或者通过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寒冷环境下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①②③④可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①⑥④可表示肾上腺素的调节,只通过①②途径,不能维持体温恒定;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
二、非选择题13.(2018·洛阳统考)人体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构成复杂的网络,并通过多种神经递质共同调节心血管的活动,其中血压调节的中枢位于延髓。
如图表示人体调节血压升高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可知,调节人体血压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表明第三脑室前侧腹区与穹隆下器之间存在着神经联系,图2中神经元①和神经元②之间的a 处为______(结构),在该处兴奋的传递方向应为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压的调节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图中的信号分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除血压调节外,还存在着水盐平衡调节。
当正常人细胞外液渗透压偏高时,参与调节的中枢、靶器官(细胞)和主要激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血压升高既有神经递质的作用,又有相关激素的作用,故血压升高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