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讲++臀区和股后区穴位解剖

合集下载

臀区股后区腘窝PPT课件

臀区股后区腘窝PPT课件
弓深面入小腿后室深浅两层肌肉之间
(3)分支
胫N
腓A
• 皮 支 --- 腓肠N,分布于小
胫后A
腿后区、足背、小
趾外侧皮肤
• 肌 支 --- 小腿后群肌
第19页/共26页
2、腓总N (1)位于腘窝上外侧界内侧 (2)经腓骨头后方,继而绕腓骨颈外侧, 入小腿外室,即分为腓浅、深N,分布于 小腿前、外侧室肌肉 (3)腘窝内不发肌支,仅发一皮支,参 与腓肠N的组成。
第24页/共26页
(六)膝关节A网
组成: 腘A的五条分支:膝上内、外A,膝下内、外A, 膝中A 膝降A的分支 旋股外侧A的降支 胫前返A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臀大肌 梨状肌
第4页/共26页
(三)操作要点 1、浅 层:皮肤和浅筋膜一同翻起(股后区同) 2、深筋膜:厚、不易分离,不需过多修洁 3、肌 肉:
(1)臀大肌:关 键 • 切 口:内侧切,往外翻 • 修洁下缘时避免损伤股后皮N • 骶结节韧带 • 滑液囊
(2)臀中肌:中份切断 (3)辨 认梨状肌上下间隙结构
(二)层 次
1、皮 肤:厚,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 :发 达,形成脂肪垫 3、深筋膜 : 分两层包裹臀大肌 4、深层结构:
(1)肌 层 --- 浅、中、深三层 浅层:臀大肌、阔筋膜张肌 中层: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 闭孔内肌、下孖肌、股方肌 深层:臀小肌
第1页/共26页
(2)血管、N - 来自盆腔,穿经梨状肌上、下间隙 达臀区、股后区、会阴区
外侧缘交汇处 (3)梨状肌综合征 (4)关于臀部肌肉注射的部位
第17页/共26页
(三)臀部十字吻合 (1)位置:臀大肌深面,股方肌和大转子附近 (2)组成:旋股内、外侧A;臀上、下A;第一穿A;闭孔A (3)意义:代偿供应分布

局部解剖学课件臀区、股后区、腘窝-2015

局部解剖学课件臀区、股后区、腘窝-2015
局部解剖学 -- 臀区、股后区、腘窝
一、臀 区
(一)境 界 上界:髂嵴 下界:臀沟 内界:骶尾骨的外侧缘 外界: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
(二)层次特点
1、皮 肤:厚,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 :发 达;近髂嵴和臀下部形成脂肪 垫,中部较薄,内侧很薄 皮神经:三组
臀上皮神经:L1-L3后支的外侧支 臀下皮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Si1-Si3后支
坐骨大孔 --- 骶棘韧带①与坐骨大切迹围成 坐骨小孔 --- 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②和坐骨小切迹围成 梨 状 肌 --- 起自骶骨前面,穿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将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个间隙。
坐骨大孔


坐骨棘
出入梨状肌上、下间隙的结构 梨状肌上间隙:三 梨状肌上间隙:八
臀大肌 梨状肌
梨状肌上间隙(外→内):
肌深面 (3)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降入股后区 (4)在股后,行于大收肌的表面,股二头
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下行 (5)一般在腘窝上方(上角)分为两大终
末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体表投影 •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 至大转子连线内、中1/3点 •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 • 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
3、分支分布 • 内 侧 → 半腱/膜肌、股二头肌长头 • 外 侧 → 股二头肌短头
2)股后区的血供特点
无动脉主干,其血供主要由股深 动脉的穿动脉紧贴股骨穿大收肌止 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收肌结 节)至股后部,并串连形成上、下 相连的股后动脉链,发支供应股后 肌群。
三、腘 窝
(一)境 界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 上内侧界:半腱肌、半膜肌 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侧界:腓肠肌内侧头 底:股骨的腘平面、膝关节囊、

局解臀区、股前内侧区、股后区_图文

局解臀区、股前内侧区、股后区_图文

8. 解剖股后区深层结构
• 清除深筋膜,保留股后皮神 经;
• 修洁出半腱肌、半膜肌、股 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
• 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追踪并 清理出坐骨神经及其至股后 群肌、大收肌的肌支。
• 寻找并清理出股深动脉的穿 支。
股管下端为盲端,称股管下角,上口称股环。
股环呈卵圆形,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后界:为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 的纤维隔。
股疝
3、股三角
股三角境界: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
缘; 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
缘; 前壁:为阔筋膜; 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 长收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的尖:为收肌管上口 。
臀上皮神经、臀内侧皮神 经较细小,可不必寻找。
• 修洁臀中肌、 梨状肌;
• 将手插入臀中 肌下缘(以臀 上血管分支为 标志),钝性 分离与其深面 的臀小肌;
• 观察从梨状肌上 孔穿出的臀上动 脉、臀上静脉和 臀上神经;
• 观察从梨状肌下 孔穿出的坐骨神 经、股后皮神经 、臀下动脉、臀 下静脉、臀下神 经;
股内侧肌 缝匠肌
长收肌 大收肌
前骨筋膜鞘、内侧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
2、血管腔隙和肌腔隙
肌腔隙:
1、界限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 后外界为髂骨; 内侧界为髂耻弓。 2、内容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 侧皮神经通过。
血管腔隙:
1、界限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 部; 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 骨梳韧带; 外界:为髂耻弓。 2、内容 内有股动脉、股静脉、生 殖股神经、股管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包绕 的股鞘等结构。
局解臀区、股前内侧区、股后区_图文.ppt

臀区股后区腘窝

臀区股后区腘窝

⒋梨状肌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坐骨神 经由梨状肌下缘穿出, 垂直向下,其行程不 受肌肉的阻挡,下肢 做任何方向运动时, N均不致受到压迫与 异常刺激。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的类型
当腓总神经高位分支时,由梨状肌束间穿出或由梨状肌上 间隙穿出,或者坐骨N由梨状肌穿出,下肢外旋时,梨状 肌幅改变,肌束间隙缩小,由其间穿出的神经便受阻受压。 因而由于受肌肉收缩的刺激引起臀部和坐骨N痛,这就是 临床上的梨状肌综合征。
三、股后区的境界
上 界:臀襞(股沟) 下 界:经髌骨上方两
横指环线 内侧界:后侧肌间隔外侧肌间隔 外侧界:外侧肌间隔
前肌室
内侧肌间隔 内侧肌室
后肌室
后肌间隔
四、股后区的层次
⒈ 皮肤 ⒉ 浅筋膜 ⒊ 深筋膜 ⒋ 深层结构:主要为肌肉、血管
和神经,即股部的后肌室 ⑴ 肌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
肌。 ⑵ 血管神经 ①没有血管主干,由股深动脉穿支 串成的动脉链发支供应。〔臀部十字
吻合〕
②神经为坐骨神经。
四、腘窝的境界
腘窝即膝后区,呈菱形凹陷, 屈膝时界限清楚,有四壁、底、 顶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 上内侧界:半腱肌、半膜肌 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侧界:腓肠肌内侧头 底:股骨的腘平面、膝关节囊、
腘肌及其筋膜
顶:腘筋膜
四、腘窝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腘筋膜)
可有小隐静脉末端穿此筋膜 汇入腘筋膜。
㈣临床应用
⒈关于臀部肌肉注射的部位 坐骨N有恒定易于确认的标志,临 床作臀部肌肉注射时如不注意可损 伤该N,常规应在臀部外上1/4 象限。 注意:一定按解剖学上臀区的境界, 如误将臀区范围缩小到坐骨结节周 围,那么此时外上1/4恰好是坐 骨N经过之区域。

臀部、股后区、国窝的局部解剖

臀部、股后区、国窝的局部解剖
臀部肌肉注射 外上为安全区
临床要点(II)
臀部深脓肿扩散途经 坐骨小孔
坐骨直肠窩 梨状肌上、下孔
盆腔
坐骨神经腘窝
股后区 一、浅层结构
1、皮肤较薄。 2、浅筋膜较厚,股后 皮神经分布于股后区皮 肤。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2、肌层 3、后骨筋膜鞘 血管、神经 神经 坐骨神经 行程: 压痛点: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
臀部、股后区、国 窝的局部解剖
1、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发达,长期卧床易形成褥疮。
(来自骶1-3神经后支)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臀筋膜 2、肌层: 分三层 浅层: 臀大肌
阔筋膜张肌 中层: 臀中肌 梨状肌 、
上ma肌、闭孔内肌腱、下 ma肌、股方肌 深层: 臀小肌、闭孔外肌 臀小肌
(1)骶结节韧带 (2)骶棘韧带
骶棘韧带 坐骨大切迹
坐骨大孔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坐骨小切迹
坐骨小孔
骶髂前韧带
坐骨大孔 坐骨大切迹
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
坐骨小孔 坐骨小切迹
骶髂后韧带
三、梨状肌上、下孔
为盆腔血管神 经至臀部和下肢的 通路。
1.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血管A、V
侧缘的夹角处。
腘窝
*境界
上内侧界:半腱肌、半膜肌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 下内侧界: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
*内容
由浅入深为:胫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Thanks
2.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肌下孔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神经 ④臀下血管 ⑤阴部内血管 ⑥阴部神经

臀部、股后区浅层解剖ppt课件

臀部、股后区浅层解剖ppt课件

浅层的结构:股后区
股后皮神经: 阔筋膜与股二头肌之间, 沿股正中线下行至腘窝。 管理大腿皮肤感觉
解剖
1.臀上皮神经:
于髂嵴上方、竖脊肌外侧缘,浅筋 膜内寻找 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
2.臀内侧皮神经:
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的中段穿 出 分布于臀内侧部皮肤。
3.臀下皮神经:
臀大肌下缘中点处,从下向上 分 布于臀下部的皮肤 4.股后皮神经: 在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出臀大肌 下缘,于阔筋膜深面沿股后正中线 垂直下降 分布于股后部
皮 神
(1)臀上皮神经,3支

(2)臀内侧皮神经 (3)臀下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2.股后区:股后皮神 经
浅层的结构:臀区
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由第1—3腰
内 侧
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
皮 神
是臀部皮神经最大的一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臀内侧皮神经:1—3 臀下皮神经 骶神经的后支
臀下皮神经:发自股后皮 神经。支配臀大肌
臀部、股后区解剖(浅层)
主刀: 组员:
切口
尸体俯卧位,作5条切口 1.上切口:髂前上棘→髂嵴→
髂后上棘→骶部正中 2.正中切口:骶正中部→尾骨
尖 3.下切口:臀沟弧切→臀部外
侧 4.膝下切口:腘窝下方横切 5.纵切口:下切口中点→膝下
切口(沿股后正中线)
浅层的结构
臀上皮神经

1.臀区
内 侧
浅筋膜内皮神经分三组:

臀区和股后区穴位解剖PPT课件

臀区和股后区穴位解剖PPT课件
【体表定位】骶管裂孔旁开3寸(与 委中、秩边在一直线上) 。 【操作方法】①直刺3~3.5寸,②向 内斜刺2~3寸,③向下斜刺2~3寸。 【临床主治】坐骨N痛,臀肌劳损, 下肢瘫痪,肛门和生殖器疾病。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臀上皮N分布。 2.皮下组织 3.臀大肌:由臀下N支配。 4.梨状肌和坐骨神经 5.臀小肌
4
名称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上孖肌 闭孔内肌 下孖肌 股方肌
闭孔外肌
起点
止点
髂骨翼外面、骶骨背面
臀肌粗隆及髂胫 束
髂骨翼外面
股骨大转子
髂骨翼外面
股骨大转子前缘
作用 后伸、外旋
N支配 臀下神经
外展、外旋、 内旋
臀上神经
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 股骨大转子
坐骨棘
股骨转子窝
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 面
4.坐骨N:该神经正当穴位,若进针 准确,常可刺中 (如何控制针感)
5.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
9
三、承扶(Chengfu,BL36,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臀大肌下缘,臀横纹中 点
【操作方法】俯卧,伸直下肢直刺 1.5~2.5寸。
【临床主治】坐骨N痛,下肢瘫痪, 麻痹,痔疮,尿闭,便秘。
【进针层次】
股骨转子窝
坐骨结节
股骨转子窝
坐骨结节
转子间嵴
外展、外旋
梨状肌神经 骶丛分支 闭孔内肌神经
外旋
骶丛分支
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 面
股骨转子窝
闭孔神经骶 丛分支
5
8.清理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9.查看坐骨N的行程、分支和穿A(股深A分支)。
坐骨神经变异
其他6.4%
6
秩边 环跳 承扶

臀区股后区

臀区股后区

坐骨小孔
2.梨状肌piriformis
起止:骶骨前面→大转子 作用:外旋大腿 表面投影: 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中点与大转子间连线, 梨状肌在此线上下2 cm范围内。
解剖臀大肌深面的结构
3.出入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
臀上神经 superior gluteal n. 支配:臀中肌、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
小 结
1. 梨状肌、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2. 梨状肌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3. 股骨干骨折移位的解剖学基础
梨状肌、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1. 梨状肌
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大转 子连线,此线上下2cm范围。
2.坐骨神经
⑴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与大 转子尖连线的内、中1/3交界处; ⑵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 ⑶ 股骨内、外侧髁连线的中点。 上述三点连成的抛物线即是
臀上动脉 superior gluteal a. 臀上静脉 superior gluteal v.
解剖臀大肌深面的结构
4.出入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
坐骨神经sciatic n. 股后皮神经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
臀下动、静脉
inferior gluteal a. and v. 臀下神经inferior gluteal n.
股后肌群 股二头肌 biceps femoris 半腱肌 semitendinosus 半膜肌 semimembranosus 作用:屈膝、伸髋 神经:sciatic n.
重点内容
1.臀上皮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2.臀肌的名称、作用和神经支配。 3.出入梨状肌上、下孔结构的名称和排列关系。 4.坐骨神经的起始、走行、分布和体表投影。 5.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及其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 系。 6.大腿后群肌的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用
N支配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髂骨翼外面、骶骨背面
髂骨翼外面 髂骨翼外面
后伸、外旋
臀下神经
外展、外旋、 臀上神经 内旋 外展、外旋 梨状肌神经
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 股骨大转子
上孖肌
闭孔内肌 下孖肌
坐骨棘
股骨转子窝
骶丛分支
闭孔内肌神经 外旋 骶丛分支
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 股骨转子窝 面 坐骨结节 股骨转子窝
N,臀下N、A、V,阴部内A、 V、阴
部N(外侧→内侧排列)。 3) 坐骨小孔:阴部内 A 、 V 、阴
部N(外侧→内侧排列)。
肌注部位 梨状肌综合征
6.切断臀中肌,翻开,观察臀小肌、臀上N、A、V。 7.观察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股方肌(上→下排列)。
名 称
起 点
止 点 臀肌粗隆及髂胫 束 股骨大转子 股骨大转子前缘
4.股后皮N:容易刺中 5.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
6.坐骨N
思考题:
1.试述臀部皮N的来源及分布? 2.试述臀大、中肌、梨状肌的N支配? 3.试述股后区的解剖所见。 4.试述梨状肌上、下孔和坐骨小孔的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排列如何? 5.环跳、秩边、承扶穴的体表定位、进针层次。
股方肌
闭孔外肌
坐骨结节
转子间嵴
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 股骨转子窝 面
闭孔神经及骶 丛分支
8.清理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9.查看坐骨N的行程、分支和穿A(股深A分支)。 坐骨神经变异
其他6.4%
秩边
环跳 承扶
一、秩边(Zhibian,BL54,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骶管裂孔旁开 3 寸(与 委中、秩边在一直线上) 。 【操作方法】①直刺3~3.5寸,②向 内斜刺2~3寸,③向下斜刺2~3寸。 【临床主治】坐骨 N 痛,臀肌劳损, 下肢瘫痪,肛门和生殖器疾病。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臀上皮N分布。 2.皮下组织
第十讲 臀区和股后区穴位解剖
一、皮肤切口
1.臀股沟作一横切口。 2.腘窝横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厚,“脂肪垫” 臀上皮N:L1-3后支的外侧支 臀中皮N:S1-3后支 臀下皮N:股后皮N的分支 股后皮N:骶丛分支
3.清除浅、深筋膜。 4 .分离臀大肌,切断起点,翻 开,观察臀下N、A、V 。 5.清理臀大肌深面的结构: 1) 梨 状 肌 上 孔 : 臀 上 N 、 A 、 V(外侧→内侧排列)。 2)梨状肌下孔:坐骨N、股后皮
3.臀大肌:由臀下N支配。 4.梨状肌和坐骨神经 5.臀小肌
二、环跳(Huantiao,GB30,足少阳胆经)
【体表定位】股骨大转子最高处与骶 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界处
骶管裂孔?
【操作方法】侧卧或俯卧,直刺 2~ 3寸。
【临床主治】坐骨N痛,腰腿痛,半 身不遂,下肢麻痹,瘫痪,髋关节病。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臀上皮N分布。 2.皮下组织 3.臀大肌:由臀下N支配。 4.坐骨N:该神经正当穴位,若进针 准确,常可刺中 (如何控制针感)
5.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
三、承扶(Chengfu,BL36,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臀大肌下缘,臀横纹中 点 【操作方法】俯卧,伸直下肢直刺
1.5~2.5寸。
【临床主治】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痛,下肢瘫痪, 麻痹,痔疮,尿闭,便秘。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股后皮N分布。 2.皮下组织
3.臀大肌:由臀 下N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