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书写入2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篆书是当今已脱离使用的一类书体,但仍有很多书友倾心于此。
今天,为各位介绍一套篆书的写法,希冀对各位的书写有所协助。
笔顺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能够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灵活使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度强求一致,只要顺手,能够灵活使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选对工具首先强调,工具很重要!笔锋勿短,短锋蓄墨少,笔要有一点弹性,否则转笔和藏锋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兑得很稀,晕墨是绝对不允许的。
要尝试用半生熟的宣纸去写,熟宣写铁线篆容易线条呆板。
结构严谨有窍门铁线篆基本以小篆为本,大篆也能够用铁线篆的方式来表达。
结构方面要以流畅对称为主流,近人有参杂方作者也写出了一定的效果,总来说之只要美观且不落俗套就能够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供初学者参考,在还不能完全把握结构的对称性时,能够将对称结构的关键点事先用铅笔轻轻标在纸上,将重点放在锻炼线条与对称手感上,而后再慢慢去掉辅助点。
看上去是奇淫技巧,但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分步练习,逐步提升。
接笔很重要铁线篆不同邓(石如)派篆法,起收接笔处是不允许出现疙瘩的,甚至要求看不出接笔痕迹。
留待接笔的地方应稍细与正常笔画这样回头接上来就会很自然,否则两笔重叠易生疙瘩。
篆书书体特点四字

篆书书体特点四字篆书书体概述篆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它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卜辞和铭文,并在秦朝得到进一步发展。
篆书书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古朴、刚劲、方正和独特。
古朴篆书书体以其古老而朴素的风格而闻名。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人用于写卜辞、鸟兽类图案的一种文字,由于它流传时间较长,使得篆书书体具有了浓厚的古朴气息。
篆书的字形简洁,一笔勾勒出字的轮廓,给人以古代印章的感觉。
篆书的古朴之美,使得它在后来的历代书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刚劲篆书书体的刚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篆书是一种线条丰满、笔画有力的字体,字形中蕴含着一定的角度和曲线,使得字体显得立体而有力。
篆书的刚劲之美主要体现在笔画的运用上。
笔画由粗到细,交错有致,让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生气。
这种刚劲的笔画使得篆书书体富有动感和张力,给人一种震撼和冲击的感觉。
方正篆书书体具有方正的特点。
它的字形构造规整,笔画平直且方正,整齐地排列在纸上。
无论是笔画的长度还是宽度,都严格遵循一定的比例和规律。
篆书的方正之美不仅体现在字形上,也体现在字间的间距和字体的整体布局上。
无论是一行字还是一页字,都能形成统一而具有谐调美的整体效果。
篆书的方正之美,使得它在书写中能够保持一种规整的节奏感,给人以宁静而庄重的感受。
独特篆书书体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其他书体截然不同。
它在笔画的运用、字形的设计,以及整体的布局上都具有独特性。
篆书的笔画运用多样,有直有曲有斜有横,且每一笔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方式。
字形的设计也与其他书体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字形的线条变化和曲线的运用。
整体布局上,篆书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追求整体的美感和和谐。
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篆书在书法艺术中独树一帜,并对后来的书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篆书书体的价值篆书书体作为中国书法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首先,篆书书体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一、初学者遇到的难题篆、刻是两回事,所以学习篆刻,须从书法、奏刀镌刻两方面入手,先学书而后习刻,书较刻尤难,刻虽较易,但也与学书一样,须经过一番学习过程,首先是临,其次是摹,临摹到家,然后才可谈创作。
就是书法写好了,再转篆刻。
书法相对较难一些,而刻字稍微容易一些。
最初级的创作,基本是“印中求印”的模式,即从《古玺文编》、《秦印文字汇编》、《缪篆分韵》、《汉印分韵》、《汉印文字徵》集字字典里查找出需要入印的文字在古印中的篆法,挑出来,集中到印面,加以章法处理,最后镌刻出来成一方印。
(常用的集字字典封面)(常用的大全类的篆刻字典)借助相应的《篆刻字典》,临刻的样本选择,临是临刻秦、汉古印以及历朝人印,首先是秦、汉古印,因为秦、汉印是印的模范,后世都以为法,初学刻者,应以此作基础,其次到历朝人印,因为历朝名刻,都是根据秦、汉而创出自己面貌的,通过临刻,为将来创作作基础,二者都须做到。
这一节谈的是临摹样本的选择问题,临印应当从秦汉印开始,后面所说的“历朝人印”,当然还是要了解篆刻史,从中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篆刻名家的代表作品。
秦汉印是法则,是标准,名家印是从秦汉印出发,再加以自己的理解创出自己面貌的。
打好这些基础,将来的创作就有了相应的基础。
汉印临写样本:(前6方汉印作业)精选赵孟頫、吾衍、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程邃、西泠八家(丁敬等)、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如图:(文彭的作品)(何震的作品)(苏宣的作品)(汪关的作品)(朱简的作品)(程邃的作品)(丁敬的作品)(邓石如的作品)(吴让之作品)(赵之谦的作品)(吴昌硕作品)(黄士陵作品)(齐白石作品)入古是为了出新,既要在临摹中继承传统,又要在临摹中找到自己,这中间又有一个兼通和偏师的问题,遍临各家是为了兼通,偏师一家是为了深挖细掘。
最终大部分初学者会从晚清名家的风格中找到适合自家审美的印风,并深入研究,最终走向创作之路。
小篆的笔顺、笔法、结构与章法

小篆的笔顺、笔法、结构与章法小篆书写的笔顺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小篆的写法。
一般来说,其书写的笔顺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为了直观地说明,举“长乐未央,四季平安”八字为例(图):当然,小篆的笔顺根据每个字的不同是可以有所颠倒或改变的,如“四”字的二、三两笔有时也可合为一笔写成。
还有一小部分的字,其笔顺写法容有两种,如“安”字的宝盖头,可写成左右两笔的,有时也可写为先一竖点再一横,然后再接写左右两个竖笔的。
但这些都是在对小篆书写的笔顺掌握精熟的前提下,根据书写的便利和创作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千万不可视为对其书写笔顺可以任意更改。
小篆的笔法概言之就是“圆笔中锋”四字。
“圆笔”是说点画要“圆”,笔锋要藏,所以,起笔要笔笔回锋。
“中锋”是说笔行纸上,笔锋要如“屋漏痕”、“锥画沙”般”杀”纸,通过运腕及指、肘、臂的配合,发挥出毛笔最大的弹性——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
换句话说,通过“藏锋”和调锋,保持在行笔过程中笔锋始终呈“圆锥状”作用于纸面,以获得笔锋的最大作用力(也就是古人说的“万毫齐力”)。
需要指出的是,小篆点画的收笔处不必再回锋,而是自然出锋,笔锋弹离纸面。
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对小篆笔法的解悟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地反复体认,将古代书论中对笔法的论述和自己的练习紧紧地结合起来,相信随着时问的推移,功夫的积累,能够真正理解和做到“圆笔中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以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开首的“南抵石涧”四字为例,将小篆的笔法加以演示(图左):小篆的结构要求,笔者概括为十六个字,即“横平竖直、对称匀称、修长圆曲、比例合度”。
以下以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中的字为例,对此一一讲解。
横平竖直:小篆和楷书的结构不同。
楷书的横画一般都取左低右高之形,而小篆则要横平竖直,否则字形歪斜,不能平衡。
篆书书法实验报告

篆书书法实验报告
《篆书书法实验报告》
篆书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古朴、端庄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为了探索篆书书法的魅力与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篆书书法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分享我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1. 了解篆书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探索篆书书法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3. 体验篆书书法创作的过程,并对比其他书法形式的异同。
实验过程:
我们首先对篆书书法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篆书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随后,我们学习了篆书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掌握了篆书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规范。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篆书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古朴、端庄,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2. 结构严谨,每一个笔画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构思;
3. 篆书书法的创作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静中有动”的艺术理念。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体验到了篆书书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篆书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魄力。
结论:
篆书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古朴、端庄的风格,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篆书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相信篆书书法将在未来的艺术领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世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启迪。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组图)

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 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 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 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 庵,晚号持默老人。
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 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 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 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 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 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 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 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 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组图组图组图)))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二二二))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三三三))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进_篆书60种写法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16.金石篆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17.细篆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18.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19.金文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20.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21.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22.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3.金文大篆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4.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5.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6.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7.金文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8.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59.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8.金文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9.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40.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41.金文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42.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43.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44.金文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0.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1.新篆体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2.甲骨文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3.说文小篆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4.朱文篆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35.六书通
汉字书法:進_篆书60种写法
篆书用笔法则(起笔、行笔、收笔)

篆书⽤笔法则(起笔、⾏笔、收笔)篆书是汉族⽂字最早的书体,可以说是⼀切书法之祖。
⾃原始社会有⽂字时起直到秦代,各个时代的书体虽然也有或⼤或⼩的不同,基本上都是篆书。
除了最初期的⽂字遗迹“甲⾻⽂”很显然是以⼑契刻之外,以后的书法遗迹,最⼤部分是青铜器上的铭⽂-也叫钟⿍⽂,或钟⿍款识。
这些铭⽂中的⼤部分是“阴⽂ ”(在拓本中是⽩⽂),是⽤⼑刻的,在书法上叫做“款”。
除了“款”之外,还有“识”(⾳志),是先⽤⼑刻出模型,然后铸造的,笔画凸出,叫做“阳⽂”。
⽆论阴⽂还是阳⽂,都可以明显看出是先⽤笔写完以后再依样⽤⼑来刻的,在古代称作“契”。
所以篆⽂有它⾃⼰的运笔的⽅法,尽管这种⽅法原始⽽朴素,却是⼀切其它书体的运笔法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其它书体能否写得⾼古⽽有⼒。
从发展的观点看,笔在很早的时代就产⽣了,并不像后⼈传说的是“秦蒙恬造笔”。
不过笔的做法和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变迁的,现在写篆书都是⽤现代形式的⽑笔书写,所以,考察篆书的⽤笔法也只能分析以现代⽑笔书写篆书所使⽤的⽤笔法,⽽不能凭空臆想古⼈的篆书⽤笔法。
运笔如何⾸先源于执笔,所以以执笔法居先。
⽑笔的下端是⼀个圆锥状的笔⽑簇,圆锥的中央有⼏根最长、最尖的笔⽑,构成锥尖的部分,称为笔锋,四边的笔⽑称为副毫。
书法的核⼼在于如何控制笔锋,使其听侯调遣,运转如意,书写篆书也是如此。
五字执笔法是最适于把笔控锋的⽅法。
擫(ye四声),⽤⼤指第⼀节紧贴笔管,如同吹笛⼦时揿按笛孔的动作。
《翰林要诀》:“⼤指⾻下节下端⽤⼒欲直,如提千钧。
”⼤指的⽅向是斜仰向上,⽤⼒的⽅向是由内向外。
押,意为控制,指从上向下加以重⼒,从⽽控制笔管的⽅法。
⽤⾷指第⼀节紧贴笔管,笔管处于⾷指第⼀节之指弯处。
⾷指的⽅向是向下倾斜,⽤⼒的⽅向由外向内。
⼤指的擫与⾷指的押两个动作⼒量相对,从内外两个⽅向夹持笔管,使之固定。
钩,⽤中指第⼀节在次于⾷指处钩住笔管,笔管处于中指第⼀节指弯处,中指的⽅向是倾斜向下,⽤⼒的⽅向由外向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书书写入门:小篆的特点
作者:沈晓英来源:篆书书写入门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
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