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黄果树听瀑 2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 《黄果树听瀑》教案

3 黄果树听瀑【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积累优美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朗读品味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借助朗读品味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素材】1.庐山瀑布的插图。
2.黄果树瀑布的图片。
3.黄果树瀑布的资料介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瀑布图片)大家猜,这是什么地方?对,这就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
谁还记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齐背古诗。
(课件上随学生背诵出示相应诗句)2.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游历了贵州省的一处瀑布,之后他这样描述到:“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有叶上漫顶而下。
”(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图片)这就是有名的“黄果树瀑布”。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黄果树听瀑》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课件出示相关内容)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者与同桌商讨解决。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相关生字)sī xiāo liāo líng táng dìè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聆听胸膛谛听响遏行云如雷轰鸣(2)识记字形、理解词义。
(3)再读生字和词语,读熟、齐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2.3《黄果树听瀑》语文A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词语的搭配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3.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进步。
4. 教师定期组织作业展评,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3.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板书课文标题《黄果树听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题目,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3.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不仅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部编本 黄果树听瀑 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黄果树听瀑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凝神谛听如痴如迷(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1.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黄果树听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黄果树听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文中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3教学重点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新设计
教学设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果树瀑布,欣赏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瀑布?(观瀑、听瀑)重点写了什么?(听瀑)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黄果树听瀑。
(板书课题)
二、感知瀑布的“声”壮。
1.去黄果树听瀑,我们听到的瀑布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 《黄果树听瀑》第二课时课件ppt课件

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响,最后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 潮水般 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 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 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那“哗 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 合奏,响遏行云。 响遏行云
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 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绢正从 机杼上吐泻而下。那“哗哗”水声合成 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我们去时,正遇上枯水 季节,瀑布的水势并不 宏大,远不如徐霞客在 游记所描写的那般摄人 心魄。所以游者甚为寥 落,连街上的不少店铺 都早早关门打烊了。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 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 石阶下临涯足,山径寂寥无人,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 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贝司 在奏鸣、在轰响。 比喻 至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 一块岩石上,隔着一口小小的 绿潭,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 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 的,它漱人涧底激起的烟雾般 的水珠,直扑到我们脸上,沁 凉沁凉的。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 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 石阶下临涯足,山径寂寥无人,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 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贝司 在奏鸣、在轰响。 比喻 至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 一块岩石上,隔着一口小小的 绿潭,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 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 的,它漱人涧底激起的烟雾般 的水珠,直扑到我们脸上,沁 凉沁凉的。
我们久坐岩上,任沁凉的飞珠 扑上火热的脸庞,沾湿薄薄的衣衫, 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 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 谷,那瀑布便直灌而进,挟来大自 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 纯正清脆的音响。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 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 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遥对瀑布, 作凝神谛听状,他完全沉醉了,如 痴如迷。此时此地此刻,我们的身 心,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3《黄果树听瀑》语文A版

b.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课文的作者,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强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a.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字、生词的学习,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b.定期进行阅读、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4.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全面掌握课文内容。
2.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黄果树瀑布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文化内涵:讲解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如历史、民俗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黄果树听瀑》中描绘自然景观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黄果树听瀑》教案

《黄果树听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景观。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气势。
(2)运用听、说、读、写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景观。
(2)培养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黄果树瀑布的成因和地质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景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和地质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果树瀑布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5. 实践活动(2)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结合课堂学习,让学生绘制一幅黄果树瀑布的简笔画。
2. 家庭作业:搜集更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和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黄果树瀑布保护意识的树立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黄果树听瀑教案范文

黄果树听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黄果树听瀑》,使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瀑布的声音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倾听和描述自然声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瀑布的声音变化。
2. 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倾听和描述自然声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瀑布的声音变化的理解和描述。
2. 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倾听和描述自然声音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黄果树听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黄果树瀑布吗?知道它在哪个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美。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黄果树听瀑》,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瀑布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壮美”、“磅礴”、“如雷贯耳”等,帮助学生理解瀑布的特点。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和感受。
提问:课文中的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否用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瀑布的声音变化。
提醒学生关注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文字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景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瀑布的声音。
6. 板书设计黄果树听瀑地理位置:贵州省安顺市特点:壮美、磅礴、如雷贯耳声音变化:由远及近、高潮迭起、余音袅袅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其他相关信息,如瀑布的成因、瀑布周围的自然环境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瀑布,如庐山的瀑布、峨眉山的瀑布等,并与黄果树瀑布进行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听瀑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
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
凝神谛听如痴如迷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1.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循环生生不息晚霞捣乱塑像
2.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听瀑》这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二、学习写声音的语段
1.谁愿意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4.师:你们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读出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5.谁愿意读。
(指名读)评价:你读得不错,读出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6.再指名读。
7.指导赏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再来读这段话。
什么叫欣赏地读呢?就是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
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味“飘”“拂”“漫涌”“盖”。
“飘”写出了声音的悠扬、轻柔,声音连续不断,一阵一阵地过来……
“拂”好像拂过游人的面颊……
“漫涌”表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
8.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作者的语言又是那么准确、生动,我们要用心来读好这段话。
(齐读)
9.再读读其他描写声音的句子。
三、学习写形态的语段
(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1)老师特别欣赏你读的“挂”和“倾泻”这两个词,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词。
(学生回答)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他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
3.齐读这句话。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
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师: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不光要学会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还要一边读一边想,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
理解“银雨”“金街”。
4.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书就要这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画面。
5.齐读这段话。
小结:同学们,我们找到了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并进行了赏读,前面又领略了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欣赏一下瀑布磅礴的气势。
(放录像)
师: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指名说)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自读思考)
四、学习写感受的部分
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
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
重点理解:
(1)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乐池中……这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恢弘。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我们聆听着轰然作响的瀑声……荡起天地间纯净清澈的音响。
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在大自然的感染之下,人的胸襟开阔了,全身充满了活力)
五、升华感受
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
3.指名说。
4.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里默默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5.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六、作业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
黄果树听瀑声响——响遏行云
形态——阔幅白绢
感受——人瀑相融大自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