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上谓侍臣曰》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含解析)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必以分人咨臣以当世之事B.战于长勺试用于昔曰C.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忠之属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
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
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答案】10.C11.A12.C13.D【解析】【10题详解】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11题详解】A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
B 倒装句。
C省略句。
D省略句。
【12题详解】C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
2019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必以分人咨臣以当世之事B.战于长勺试用于昔曰C.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忠之属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
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
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答案】10.C11.A12.C13.D【解析】【10题详解】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11题详解】A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
B倒装句。
C省略句。
D省略句。
【12题详解】C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淄博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含答案)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④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⑤,偶语者弃市⑥。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⑦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⑧。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①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
②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古地名。
③组:绳索。
④轵道:亭名,后以“轵道”借指亡国投降。
⑤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⑥偶语:相对私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⑦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⑧吏: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案堵:同“安堵”,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2处)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沛公又让.不受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一食或.尽粟一石B.乃以秦王属.吏属.予作文以记之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乃.不知有汉D.系颈以.组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07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专题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2018·宿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118余份中考语文试题,共128页,11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19年中考·安徽卷)[三](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巧。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来附。
③狎:亲昵,亲近。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倾颓也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3.(5分)(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共5分。
每小题1分。
意思对即可)14.(4分)(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共4分。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15.(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共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上谓侍臣曰》阅读练习及
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必考的题型,平时大家要多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下面为大家带来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上谓侍臣曰》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做这些练习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③赇(qi):贿赂。
④抵:触犯。
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1)上谓侍臣曰谓:(2)宜戮力相辅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3分)
答案:
1.(1)对说(2)应当
2.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3.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上谓侍臣曰》阅读练习及答案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这样就能轻松解答中考文言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