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目标】1.能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2.教给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能抓住课文的要点,把作品的梗概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教给学生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电影作品或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

2.什么是梗概呢?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设计意图:了解写梗概的含义、用途,激发学生学写梗概的兴趣。

二、如何写梗概。

1.读课本第36页,说说如何写梗概。

2.学生汇报。

(1)理清框架,把握要点。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长话短说,要简明)(3)适当补充,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教师补充。

写梗概还需要注意这些地方:(1)详写略写须分清:对你要介绍的作品,要注意它内容详略上的安排。

写得详细的内容多介绍,写得简略的地方少介绍或不介绍。

(2)关键要素说清楚:一般来说,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爱憎,要弘扬的精神,要鞭挞的现象,要阐明的观点,等等,都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说清楚。

(3)不能改变原文或者作品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写梗概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三、写作指导。

1.读: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每段的段落大意。

详写的重点段落句子保留。

3.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4.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温馨提示:所写的梗概应尽量做到:长话短说要简明;详写略写要分清;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关键要素说清楚。

设计意图:进一步介绍写梗概的流程,让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

四、例文引导,方法指导。

1.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列个小标题,把这些事连起来。

2.出示例文: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都被淹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活了下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写作品梗概》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本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通过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作品的梗概。

此外,锤炼语言,使表达连贯也是本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 教学内容与过程:首先,学生需要读懂书籍的内容,把握脉络,了解书的基本框架和要点。

然后,学生需要筛选概括每章节的内容,合并成段,使其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最后,学生需要锤炼语言,使表达连贯自然。

- 教学提示:教师应提醒学生,写作品梗概并不需要对文章内容、艺术表现、人物形象等进行评述,其目的在于向别人介绍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准确、全面地反映书籍的主要情节。

-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选一本最近阅读过的书,再进行一次品读。

通过本次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

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

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发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

(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

(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梗概要求。

(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

)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

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

第二步:抽。

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区分其与讲述的不同;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辨析作品梗概与讲述的区别;2.训练学生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并与讲述进行区分,引出完成作品梗概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的讲解(10分钟)所谓作品梗概,就是指通过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作品的内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主旨。

它与讲述的区别在于,梗概需要简洁、精炼,只提炼出主要内容,没有任何废话。

3.案例分析(10分钟)以一篇小说或文章为例,让学生练习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力和提炼能力。

4.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自选一篇小说或文章,并在讲台上进行梗概展示,同学们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

5.教师点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梗概进行点拨和改进,并教授更深层次的梗概提炼方法。

6.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并提交到教师处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基础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教师点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作品梗概提炼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在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环节,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师点拨环节,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制化授课,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易于理解,确实起到了提高学生作品梗概提炼能力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学会写作品梗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提炼出作品的精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梗概,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写的作品梗概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修改和提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2.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精髓。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于《写作品梗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写作品梗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概括,提炼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概括作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明确写作品梗概的意义。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 引导学生运用概括的方法,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梗概的撰写。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提炼出作品的核心内容。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概括的方法,避免过度简化或遗漏重要信息。

3.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梗概的撰写。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

2. 文学作品选段,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习作,用于课堂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写作品梗概的意义。

2. 示例分析:展示一篇文学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旨、结构和核心内容,提炼出作品梗概。

3. 方法指导:讲解概括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过度简化或遗漏重要信息。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概括,展示并评价学生的习作。

5. 总结提升:总结作品梗概的写作要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实践。

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2. 概括的方法和技巧3. 作品梗概的写作要点作业设计1.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撰写作品梗概。

2. 互相评价同学的作品梗概,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梗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

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板书课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写作品梗概。

2.过程与方法理清作品的写作脉络,把握要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3.情感与价值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写作品梗概。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读的书籍。

3.我们学习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4.学生汇报交流。

5.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作品梗概。

二、引导明确什么是梗概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

“梗概”也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给电影、电视和小说等作品做简单的介绍。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三、梗概要求(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1.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练习概括段落1.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文本。

2.个别学生上台概括。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

4.小组内互相讨论、概括。

5.自由交流心得。

6.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长话短说要简明;详写略写要分清;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关键要素说清楚。

六、作业设计写《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佳作引路,章法导引1.老师这节课先请你们来欣赏一篇佳作,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想法。

2.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这篇习作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二、再次习作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三、修改评议1.请拿出你的习作,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先自己进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写作品梗概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作品梗概。

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时,我们首次接触到作品的梗概。

通过读梗概,我们不仅了解到《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从鲁滨逊的历险过程中体会到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写好作品梗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也有助于向他人介绍该作品,所以学生掌握写梗概的方法很有必要。

在指导学生写梗概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品梗概是建立在熟悉作品内容基础之上的,所以学生必须要熟悉文本,把握主要内容,做到心里有数。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写梗概并不是简单地概括作品各部分的内容后拼凑起来,而是要经过抽(抽出关键的段落)、连(将抽出的段落连接起来)、理(将连好的语句梳理通顺)等步骤,这样写出来的梗概才既简洁明了,又流畅自然。

这是本次教学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写作品梗概的兴趣,掌握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2.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简洁、连贯、生动、具体。

3.继续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写梗概时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质阅读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充分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谈话激趣。

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外国文学大师的脚步品读了三部著名的探险小说,感受到了更广阔、更神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这三部外国名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激发了我们阅读更多更好的外国名著的欲望。

好的东西就要同大家分享,你愿不愿意把这三部外国名著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呢?假如有人想请你推荐一本好看的书,你该怎么向他介绍这本书呢?你有什么好的介绍方法吗?2.学生畅谈推荐名著的方法,教师引出写作品梗概。

预设:引导学生交流推荐名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想给他人推荐一本好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从而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

二、拓展思路,交流方法1.对比朗读,了解“梗概”。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对比朗读“梗概”的第2—5自然段和节选片段的第1—7自然段。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写鲁滨逊初到荒岛后克服困难建房定居的情节,但两者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

学生通过讨论两者的区别能对“梗概”的定义和写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1)了解什么是“梗概”。

明确:作品梗概是指作品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又称“内容概要”“内容摘要”“内容简介”等。

作品梗概是原著的浓缩,是对原著的高度概括。

写作品梗概的目的是便于读者快速了解作品内容。

(2)概括“梗概”的语言特点。

明确:作品梗概的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2.出示课本上的提示文字,学生阅读体会,分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该怎样写作品梗概?写作品梗概时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写作品梗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长话短说要简明。

把一本书用几百字介绍出来,语言的简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为了能把语言写简练,平时多做些“缩句”“缩写段落”的练习是很好的练习方式。

②详写略写须分清。

对要推荐的作品,要注意它在内容详略上的安排。

写得详细的内容多介绍,写得简略的地方少介绍或不介绍。

③关键要素说清楚。

一般来说,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要弘扬的精神、要鞭挞的现象、要阐明的观点等,都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写梗概时一定要说清楚。

④读者意见虚心听。

梗概写完后,最好读给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能否通过梗概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清楚,你可以向他们解释,同时,这也是你应该修改补充的地方。

另外,还要留意同学听完后的反应,看看你写的作品梗概能不能吸引他们、打动他们。

三、探讨交流,完成初稿1.学生根据方法提示,探讨交流,充分准备,确定写作的重点内容。

过渡:同学们应该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吧?但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只写作品中最有意思、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情节,写的时候要留意自己的书写和速度。

2.学生朗读所写片段,其他同学听一听,评一评。

预设:学生在朗读所写的片段之前先交代写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哪个情节,其他学生将原著和所写的梗概进行对比,看是否既突出了主要内容,又做到了语言简洁明了。

写得好的,其他学生可以借鉴模仿;写得不好的,其他学生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3.学生根据交流内容完成初稿写作。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1.学生完成习作,教师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是否把握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2)是否突出了重点,做到详略得当;(3)语言是否简明,做到语意连贯;(4)有哪些优点值得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作品的主要内容都概括出来了;(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语言简洁,过渡自然,语意连贯。

《格列佛游记》梗概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中途不幸遇上海难,漂到了利立浦特,即小人国。

①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他温顺的表现赢得了国王和人民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

当时,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

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这使国王很不高兴。

②后来,格列佛因撒尿扑灭皇宫的大火而得罪了皇后。

于是,小人国的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

格列佛听到风声后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最后平安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流落到布罗卜丁奈格,即大人国。

③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后带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农民把他卖给了皇后。

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中非常得宠。

在该国的第三年,格列佛陪同国王巡视边疆。

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

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后来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④在家待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

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句段赏析①交代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突出表现了格列佛善良的性格。

③即使遭遇危险,格列佛仍然不忘出海旅行,突出表现了他爱冒险的特点。

④小说中有很多夸张的想象,不管是小人国还是大人国,都令人感觉新奇有趣。

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

这里的人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

后来,他离开飞岛来到巴尔尼巴比岛,参观了专门研究一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的“拉格多科学院”。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

然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

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最后乘船回到英国。

⑤格列佛回家五个月后,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国。

在这里,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野猢”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

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野猢”,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定要消灭那里的野猢,所以格列佛只好离开该国打道回府。

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⑥⑤简略介绍格列佛在飞岛国的经历,详略得当。

⑥表现了格列佛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总评:和鲁滨逊一样,格列佛也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的人。

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紧扣原著,依次概括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虚构国度的游历过程,突出表现了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的性格特点。

小作者在概括时抓住了原作品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过渡自然,语意表达清楚连贯。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总结: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与写作是提高大家语文素养很好的途径。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特别是今天这节课的写作训练,同学们把读、思、写有机结合起来,对大家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这种阅读的热情,争取在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创造更多的成功。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写作品梗概。

因为过去没有训练过,写作品梗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次教学从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入手。

写作品梗概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一是熟悉文本(作品);二是理清脉络,抓住重点;三是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以本单元学过的熟悉课文为例来写,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

在评改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既让学生掌握了写作作品梗概的方法技巧,又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

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

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

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①……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娘笑了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②……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