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开发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浅谈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浅谈如何发展生态旅游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一种旅游方式。

但是,要开展生态旅游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规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简要探讨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景区。

我们应该挑选能够充分展现生态旅游特点,同时又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地点。

可以选择生态保护区、自然公园或者是生态旅游景区等。

相比较于传统的旅游地,这些地方不仅拥有独特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环境的纯净和自然状态的保持。

其次,需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生态旅游为了保证旅游区域环境的保护以及旅游者的安全,需要提供一系列的专业化服务,比如专业的旅游导游、环保设施等。

这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另外,对于当地居民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是地方文化和风俗的体现,是向当地旅游文化的宝库。

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和支持,那么旅游文化无法根植于当地,也就无法再生长出更多的生态旅游文化。

同时,生态旅游区域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文化传承。

最后,还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宣传得越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就会越强烈。

可以在线下通过展览、座谈会等方式,也可以在线上通过各种传媒,比如电视、互联网等,宣传生态旅游的观念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旅游,让生态旅游走向更多的人,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多方面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程度地达到环境保护、旅游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目的,实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作者:陈薇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11期摘要:在人们追求健康,渴望文明的时代,生态旅游属于高层次旅游形式应符合当代人们的要求孕育而生。

以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人们不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而是追求同步发展,和谐发展,达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形式;可持续发展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一、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国民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生态旅游。

由于社会经济、国民素质等国情,我国的生态旅游存在以下问题。

1. 概念混淆,认识不清。

误将生态旅游等同于一般的城市旅游、公园游玩。

或者打着生态旅游的名号,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各地旅游仍以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门票效益占主导地位,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有些领导只看中政绩,而忽视环境。

或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

3. 国民素质不高。

生态旅游是文明的出行,是高层次的旅游,对环境要求高,对游客要求同样高。

在生态旅游中,我们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能是照片,而不是留下了垃圾或者你的大名,带走某棵植物或者文物。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一)发展生态旅游,是保护生态,保障职工利益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人们对生态旅游尚缺乏科学的理解等原因使我国生态旅游在开发建设、投资运营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我国生态旅游的成功实践。

本文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的剖析和总结,为我国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关键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对策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我国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及客源市场巨大的优势,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开展得非常活跃。

理论上,已从最初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析、功能的讨论、特征的描述等方面逐步发展到应用分析和系统研究。

尤其是在联合国把2002年确定为以”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为口号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和2007年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ce eitc2007)后,在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论坛会与研讨会。

许多研究已不再是一味追随国际潮流,而开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出发,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研究之路。

实践上,我国生态旅游主要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区等为依托逐步摸索发展。

时到2005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1757个,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450个,年接待量达1.5亿人次,风景名胜更是产品琳琅。

特别是1999年昆明市博会和”99生态环境游”主题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国生态旅游实践。

二、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对生态旅游理解的误区,生态旅游是一个新概念,人们通常把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相混淆。

生态旅游涉及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的自然旅游。

但是生态旅游又不同于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思想的最佳模式,但是它仅仅是可持续旅游系统中的一小部分。

两者是部分与整体、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2、旅游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旅游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旅游区的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浅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On S t i a l v l p e t o o o i a u i m usa n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De e o m n f Ec l g c lTo r s
ZHAO in— u Ja y
( or m M n gm n e at e t hn d o a oa T u s ol e T u s a ae e t pr n ,C eg eV ct n l o r m C l g , i D m i i e
mu tb a d t h r n fd c i e a d rc sin i h u l y o o rs e o c s Th sa il na s e p i ot e te d o e ln n e e so n t e q ai ft u tr s ur e . t i i r ce a — t ls s t e p e e tst ai n o c lg c lt u im n r b si t h v l to fi o c pta d r a y e h r s n iu to fe oo i a o rs a d p o e n o t e e ou in o t c n e n e l s it n in. I he me n i ne t o n t a tme,t e a il u s fr r o e p cfc ie s a d c u tr e s r s a o t h r c e p t wa d s m s e i d a n o n e t o i m a u e b u t e s sa n bl e e o h u t i a e d v lpme ,s c s c n tu t n o o e tp r nt u h a o sr c i ffr s a k,unfe ln i g a d d v lp e t o i d pa nn n e eo m n i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 差异, 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 二适应消 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农业的性质发生
巨大 变化 , 已经成 为具有 多功能 性 的产业 。 它 农业 的战略 , 开发具 有 自主知识产 权的技术 。在 主 将成 为体验经 济的 主导产业 有效 的经 济组织 是 注重
(. 2 )
『J 2 卢云事等. 观光农业 【l北京:北京出版社, M
1 9 ,0 9传统农业论眦 北京: 中国
农 业 出版社 .9 7 . 19 , 7
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3 2 3充分考虑客 源市场。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 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妙的要求
业。
民进 入了产业 圈。另一 方面 , 区也 积极 的 与大 中 过其示范、 。 园 推广和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 专院校、 科研院所合作, 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 3以 户的农民致富。这—案 2 例的实证 分析表明: 西 过
科技为本, 优化资源配置。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 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 确 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 主导产品和技术定 位。 在技术定位上实施 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调, 使农业生态系统进 ^ 性循环, 良 具有生产、 加 工、 疗 养 渤 销售 销泺 等综合功能。2 . . 科技特 2 4 色、 高效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 它是 “ ’ 三高’ 农业的具体体现, 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 科技园区, 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 用先进农业 技术进行开发, 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 造成 具有相当规模、 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 , 成为具有较 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 的新型农

最新 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浅谈-精品

最新 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浅谈-精品

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浅谈随着重庆市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而同时对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了。

那么,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如何开发呢?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旅游,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金刀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华蓥山的西南麓,是首批国家3A级旅游区,以峡谷幽壑、流水飞瀑、深潭湖泊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金刀峡生态旅游资源对促进金刀峡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了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刀峡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金刀峡生态旅游开发的措施。

旨在为金刀峡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决策参考和依据。

人们开始前往一些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旅游,并意识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金刀峡就推出了金刀峡生态旅游,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金刀峡自然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华蓥山西南麓,海拔825米。

相传金刀峡是因峡中有一把金刀,每当夜晚时分,金光闪闪照耀峡谷而得名。

景区是以上亿年的峡谷幽壑景观为主,以岩溶景观为辅,兼有大量地质上称作壶穴的碧玉串珠的深潭绝景。

金刀峡地势雄伟,以峡着险、以水见秀、以岩称奇、以洞显幽。

金刀峡全长约6.2千米,分上下两段。

上段由于喀斯特地质作用,地面切割强烈,金刀神工般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沟壑。

石壁如削、两山岈合,垂直高度超过百米。

上有古藤倒挂、下有潺潺流水。

下段由于流水侵蚀力的作用,有洞穴群生,潭潭相连,飞泉瀑布层层叠叠。

堪称全国之最的十里峡谷栈道,让人惊赞不已。

凭栈探幽,感悟那蕴藏于大自然山水之间的天地灵气。

被游客誉为“中国第一险峡”,“金刀归来不看峡”。

金刀峡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金刀峡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于1998年5月对外开放。

其内共有四十多个景点,主要有惊魂台、藏刀洞、悬天飞瀑、心形潭、一线天等,分局如图1所示。

浅谈万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浅谈万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浅谈万州生态旅游的发展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旅游业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

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绿色环保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作为中国的一个山水之城,万州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发展万州生态旅游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万州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1. 万州的自然资源概况万州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三峡河段,周围环绕着群山起伏,河流纵横交错。

这里的自然风光非常独特,包括了大片的原始森林、峡谷、瀑布和奇特的岩石地貌等。

此外,万州还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许多在国内外都受到保护。

2.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文化为核心,以提供休闲娱乐和教育的服务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绿色环保:生态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且提倡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

- 自然风光:生态旅游注重展示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价值,让游客亲近大自然。

- 文化传承:生态旅游还注重传承和弘扬当地独特的生态文化,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万州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万州在生态旅游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建设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包括开发生态公园、保护区和森林步道等。

与此同时,万州还完善了交通设施,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万州的美丽风光。

4. 万州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挑战万州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具有以下的优势:- 独特的自然风光:万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包括了壮丽的峡谷、清澈的河流和美丽的森林等。

- 丰富的文化资源:万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态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然而,万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 设施建设不足:尽管政府加大了投入,但仍有一些地方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泰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要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泰山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

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以泰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 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是1965年海兹尔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

而正式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独立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于1983年提出的。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

针对目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2002年5月联合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 生态旅游的发展
1.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

与此同时,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发展目标的手段。

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不多。

2.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

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究推向实践。

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

这些会议全面推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二、泰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开发保护措施
泰山地处山东省东部,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地理位置36°10'N--36°15'N,117°05'E--117°24'E,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鲁中山地丘陵区的最高峰。

泰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本文对泰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泰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 正面影响分析
1.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而且,旅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 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

比如,泰山盘山公路、索道的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泰山地貌植被景观造成很大破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泰山的生态平衡。

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大量涌入泰山自然保护区 ,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泰山的环境承载量严重超标,主峰玉皇顶已寸草不生。

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

只有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准确地计算环境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 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

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

各保护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玩的盲目性。

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

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

4.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5.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

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游规划。

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泰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书目:
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举措》[J]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9年第2期。

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用》[J] ,《生态学杂志》。

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年出版。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 ,《旅游学刊》。

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J] ,《思想战线》。

7. 《泰山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经济学论文》2011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